现代饮食养生丛书·补益菜谱

现代饮食养生丛书·补益菜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颜春连 等 著
图书标签:
  • 饮食养生
  • 补益菜谱
  • 健康食谱
  • 中式烹饪
  • 养生保健
  • 滋补食疗
  • 食谱
  • 营养
  • 膳食
  • 传统美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060714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344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5
字数:28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饮食养生丛书:补益菜谱》共收集补益菜方569个,其中补心菜方81个,补肝菜方85个,补肺菜方120个,补肾菜方138个,补脾胃菜方103个,补五脏菜方45个。书中介绍了滋补菜肴的相关知识,并以五脏为中心,重点介绍了不同滋补菜肴对人们脏腑器官的补养情况和作用。所列菜方以滋补健身、防病疗疾、制作方便、功效突出为原则,对具体滋补菜方的原料、制作、食法、功用、注间事项等作了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要,选用其中的菜方,作到寓养生、疗疾于菜补之中,达到亦食亦养、亦养亦治的目的,从而使自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目录

一、日常膳食中的滋补菜肴
滋补菜肴的形成和发展
滋补菜肴的特点
烹调与合理营养
调味
滋补菜肴的制作方法

二、补心菜谱
心虚及其表现
补养方法及补品
菜谱
1、芝麻莲子羹
2、冰糖湘莲菠萝
3、冰糖莲子
4、蜜饯山楂
5、花粉番茄酱
6、冰糖蒸银耳
7、灌藕方
8、糖渍龙眼
9、桂圆姜枣蜜方
10、八珍酥盒
11、莲子百合煨猪肉
12、猪肉干煸平菇
13、天麻猪脑盅
14、山药枸杞猪脑羹
15、豆豉酱猪心
16、笋菇炒猪心
17、莲子猪心
18、二仁龙眼猪心
19、柏子仁炖猪心
20、灵芝心子
21、参归炖猪心
22、荸荠玉竹炒猪心
23、酸枣仁炖猪心
24、玉竹卤猪心
25、玄参玉竹猪心
26、五圆蒸肚片
27、参归山药炖腰片
28、二花烤羊心
29、玫瑰花烤羊心
30、红枣炖羊心
……

三、补肝菜谱
肝虚及其表现
补肝方法及补品
菜谱
四、补肺菜谱
肺虚及其表现
补养方法及补品
菜谱
五、补肾菜谱
肾虚及其表现
补养方法及补品
菜谱
六、补脾胃菜谱
脾胃虚弱及其表现
补养方法及补品
菜谱
七、补五脏菜谱
菜谱

前言/序言


探寻传统智慧的瑰宝:《古籍医案精华汇编》 卷首语: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是先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浩如烟海的古代医籍,往往晦涩难懂,使得现代读者望而却步。本书《古籍医案精华汇编》,正是为了架起沟通古今的桥梁而精心编纂。我们力求从汗牛充栋的典籍中,撷取最具代表性、临床价值最高的医案进行深度挖掘与系统梳理,旨在让读者能直观地领略古代医家高超的辨证论治技巧,感受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与人文关怀。 --- 第一章:先秦至魏晋——医学思想的奠基与雏形 本章聚焦于中国医学从朴素经验上升为理论体系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详细剖析《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问世前后,不同学派对疾病成因、病机演变的基本认知。 1.1 阴阳五行学说在早期医案中的体现: 选取数则记载于竹简或早期方书中,体现“见微知著,察微知著”的医案。例如,对五脏病变初期,如何通过观察肌肤色泽、脉象细微变化,结合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进行早期干预的记录。重点解析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关于“辨汗”、“辨溲”的经典案例,揭示古代医生如何将宏大的哲学思想融入日常诊疗。 1.2 伤寒学派的严谨与规范: 深入探讨六经辨证体系的建立过程。本章精选数例“太阳病”的复杂转化案例,详细对比不同医家在处理“正邪交争”时的论治思路。例如,某医案记载患者初起发热恶寒,后转为胸闷心悸,逐步辨明是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还是挟湿化热留恋中焦,展现了辨证的层层递进。 1.3 早期外科与疑难杂病处理: 虽受限于技术条件,但本章也将收录一些早期涉及疮疡、痈肿的案例,展示古代医生如何利用植物草药、矿物进行局部清创与内服排脓。重点关注葛洪《抱朴子》中记载的几则“金疮”案例,分析其使用的外敷药物成分及作用原理。 --- 第二章:隋唐宋元——医学流派的勃兴与专科的细化 隋唐五代时期,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医学典籍的整理(如《新修本草》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规范化。本章侧重于不同专科思想的萌芽及代表人物的实践。 2.1 孙思邈与千金之德: 选取《千金方》中记载的数例涉及“保胎”与“小儿疳积”的医案。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高超的临床技巧,更突显了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医德标准。例如,对妊娠期呕吐不止,辨证为胃虚肝犯,如何运用攻补兼施、顾护胎元之法。 2.2 王惟一与针灸体系的完善: 整理记录了数则应用经络腧穴理论治愈的案例。这些案例多与疼痛、麻痹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例如,一例久治不愈的偏头痛,如何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深刺与提插手法,疏通局部气血瘀滞,最终获效的详细过程。 2.3 金元四大家及其对辨证的深化: 重点分析刘完素(火热论)、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脾胃论)和朱丹溪(相火论)的代表性医案。 脾胃论案例: 选取一则长期腹泻、倦怠乏力的案例,展示李杲如何从“劳倦伤脾”入手,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调动后天之本。 相火论案例: 解析一例夜寐不宁、盗汗遗精的青年病例,阐述朱丹溪如何通过滋阴降火的思路,控制虚浮的相火,恢复机体平衡。 --- 第三章:明清——经验的积累与温补学派的鼎盛 明清两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相对稳定,加之医学著述的空前繁荣,大量民间验方和家传秘技得以记录。本章聚焦于温补、湿热辨证的成熟应用。 3.1 吴鞠通与温病学的确立: 挑选若干体现卫气营血辨证层次的案例。例如,一例初起高热,继而出现神昏谵语的重症,系统展示吴鞠通如何通过观察舌苔、脉象的细微变化,精准判断病邪已入营分,并果断使用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类方剂,避免病情进一步向深层发展。 3.2 叶天士的“辨风温、湿温”: 收入叶氏在疫病流行时期的诊疗记录。特别关注对“伏邪”的辨识,以及在湿温病中,如何灵活运用芳香化湿与清热解毒的配伍,避免苦寒药物损伤胃气。 3.3 医案中的“气虚”与“阳虚”: 梳理陈士铎、王清任等医家对生命力衰微状态的认识。收录数例久病虚弱、或术后体虚的案例,重点解析顾护胃气、审慎使用峻猛温补药物的原则。例如,在处理“元气大虚”的危重病例中,如何通过独参汤加减,实现对生命体的“挽狂澜于既倒”。 --- 第四章:医案背后的哲学与人文关怀 本章超越纯粹的医疗技术层面,探讨古代医案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4.1 医案中的“病机”与“证候”的动态变化: 分析案例时,不仅罗列用药,更强调古人对病程中“主证”与“兼证”相互影响的认知。通过对比不同医家对同一病种(如“疟疾”)的不同处理路径,体现了辨证思维的灵活性。 4.2 医案中的医德与医患关系: 选取记录了医患之间长期信赖关系、甚至涉及家庭伦理的案例。例如,某医案记录了医生对患者生活习惯的长期指导,不仅治病,更重在养生成因。展现了传统医者“治人”而非仅“治病”的整体观。 4.3 古代医案的文献考据与今用价值: 对部分经典医案进行详尽的文献溯源和现代药理学基础的初步解读,为当代临床研究提供切实的案例支撑与理论参考。 结语: 《古籍医案精华汇编》旨在弘扬中医药的精粹,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古代医家的匠心独运。这些鲜活的临床记录,是检验和发展中医学术的活化石,其蕴含的智慧,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现代饮食养生丛书·补益菜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人情味”。这本书不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关怀。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食谱时的“小贴士”部分,经常会穿插一些烹饪的小技巧,或者是在强调某种食材的禁忌时,也会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提醒,而不是像有些书那样生硬地告诉你“不能吃”。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坐在你身边,耐心细致地为你解答疑问,并且给出最适合你的建议。书里讲到的很多食谱,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习惯,不是那种“吃一次就能脱胎换骨”的夸张说法,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调整,慢慢改善身体的状况。我尝试了几道菜,发现不仅味道好,而且吃完之后身体感觉确实有变化,没有那种油腻或者不适的感觉。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补益,不是一味地追求“大补”,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长久坚持下去的方法。这本书的排版也很好,文字清晰,图片精美,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我把它放在床头,随时可以翻阅,总能在里面找到一些新的启发。

评分

《现代饮食养生丛书·补益菜谱》这本书,可以说是打开了我对“吃”的全新认知。之前我总是觉得,吃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最多就是追求一些口腹之欲。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在为身体注入能量,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它非常系统地讲解了各种常见食材的补益功效,并且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食谱搭配建议。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补肾”的那部分,里面介绍的几款食谱,食材都非常普遍,但作者却能挖掘出它们不为人知的补益作用,并且教你如何科学地食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尝试了其中的一款,吃了之后感觉身体的疲惫感减轻了很多。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它让你明白,养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饮食,轻松实现。我曾经尝试过很多养生方法,但都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这本书却让我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因为它让养生变得简单、有趣,并且切实可行。

评分

要说《现代饮食养生丛书·补益菜谱》最打动我的地方,大概就是它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养生理念。这本书不像市面上那些急功近利的养生指南,它不会告诉你吃什么就能立刻瘦多少斤,或者治愈多少种疾病。相反,它像一位温柔的智者,循循善诱地引导读者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去感受食物的能量,然后通过日常的点滴改变,让身体焕发活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脾胃”的重视,很多看似不经意的饮食习惯,都可能对脾胃造成伤害,而书中提供的调理方法,都非常温和且易于实践。我之前总是胃口不好,吃了书里介绍的几款健脾开胃的汤粥,感觉效果真的非常不错。它让我明白,养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是一种享受。我经常会把书中的一些小建议应用到我的日常饮食中,虽然改变不大,但身体却能感受到那种细微的积极变化。

评分

我最近偶然翻到了这本《现代饮食养生丛书·补益菜谱》,本来以为又是市面上那种千篇一律的养生书,结果翻了几页就惊为天人。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书,上来就给你讲一大堆大道理,让人头晕脑胀。《补益菜谱》这本书非常实在,开篇就用很接地气的语言,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养生视角。它不是那种让你强制戒掉所有“不健康”食物的激进派,而是教你如何在日常饮食中,通过巧妙的搭配和选择,让身体获得真正的滋养。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顺应四时”的那部分,讲得特别透彻,让我明白为什么到了某个季节,身体就容易出现某些不适,以及如何用食物来温和地调理。书中介绍的很多食材,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很容易买到的,但作者却能挖掘出它们不为人知的补益功效,并且给出具体的食谱建议,操作起来一点都不费劲。例如,它提到了秋天吃梨的好处,但不仅仅是告诉你“吃梨好”,而是详细说明了梨的哪部分、怎么吃,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润肺止咳的效果。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觉得作者是真的懂养生,并且真心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我之前总是觉得养生很难,需要很多复杂的步骤和昂贵的食材,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觉得养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单而又充满乐趣。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食疗有一些兴趣,但总是觉得很多古籍上的内容过于晦涩难懂,《现代饮食养生丛书·补益菜谱》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它在保留了传统食疗精髓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营养学知识,使得内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实用性。我特别喜欢它关于“阴阳平衡”的理论讲解,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其中的奥秘。书中对各种食材的分析,也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列出它们的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解析了它们在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下的适用性和禁忌。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关于“肝脏排毒”的那一部分,给出了几款非常详细的食谱,不仅食材易得,制作也简单,而且效果真的非常明显。我尝试了其中的一款,吃了几天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皮肤也变得有光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身体的不适,都可能源于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一些小疏忽,而通过调整饮食,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调理效果。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菜谱,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