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肿瘤防治新知识系列·肿瘤患者院外护理指导:关爱有方 护理得法》力求为肿瘤病人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提供科学的护理技术、体现真挚的关爱与适宜的照护,从而帮助他们战胜疾病。
内容简介
《肿瘤防治新知识系列·肿瘤患者院外护理指导:关爱有方 护理得法》是“狭义家人”的必备书,“广义家人”的参考书,告诉他们如何有效帮助癌症患者,让癌症患者切实得到来自家人的爱,从而战胜病魔。
《肿瘤防治新知识系列·肿瘤患者院外护理指导:关爱有方 护理得法》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肿瘤病人家庭护理的一些共性知识以及让他们了解肿瘤病人常出现的心理或生理上的变化,并掌握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再觉得束手无策和无能为力;后半部分则分别讲解了最常见的肿瘤病人在其家庭护理中所需面对的特殊问题,从而提供来自家庭的、对病人最温馨的关爱和最有实际意义的帮助,为他们创造调养、康复的最适方法和途径,重塑病人对生活的自信、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痛苦、陪伴着他们重塑健康、幸福的生活。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肿瘤病人家庭护理的共性问题
都一部分 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及类型
第二部分 用爱布置一个适合肿瘤病人修养和康复的环境
1.肿瘤病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2.家庭消毒法
3.家庭隔离法
4.家庭护理需准备什么
5.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6.在和肿瘤病人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7.如何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三部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可以迎接病人回家啦
1.出院时该向医生了解哪些事情
2.使用轮椅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
3.病人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
4.外出旅游该注意哪些
5.如何看待病人工作能力的恢复
6.癌症病人有哪些常见的护理问题
7.化疗病人的家庭护理
8.放疗病人的家庭护理
9.如何处理病人用过的物品及医疗用品
10.随访
(1)怎么做好随访
(2)尿标本的留取
(3)粪便的留取
(4)痰的留取
11.什么情况下需要办理家庭病床
第四部分 家庭护理技巧小课堂
1.肿瘤病人生命体征观测法
(1)体温的观测
(2)呼吸的观测
(3)脉搏的观测
(4)血压的测量
(5)意识的观察
2.卧床患者的晨间和晚间家庭护理
3.如何帮助卧床患者翻身
4.口腔护理
5.头发护理
6.皮肤护理
(1)家庭沐浴
(2)出现褥疮怎么办
(3)如何预防褥疮
(4)如何为病人按摩
7.发热的家庭护理
(1)发热怎么办
(2)家庭物理降温有几种方法
(3)局部冷敷禁忌证
(4)酒精擦浴怎么做
(5)温水擦浴怎么做
8.热敷法
……
下篇 常见肿瘤病人的家庭护理
附录 钡餐造影、B超、CT、磁共振、胃镜、结肠镜检查前后注意事项
精彩书摘
隔离是指控制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的技术措施。某些疾病可以在家庭成员和患者之间因为生活密切接触而相互传染,所以要把患者安置在一定环境中,传染源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均必须与其他人分开。由于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排出的途径和传染的方法不同,其隔离的方法也不同。
呼吸道隔离对通过呼吸遵排出的病原体,又经过呼吸道侵入健康人体而传染的疾病,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叫呼吸道隔离。
(1)家中有人得了感冒、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最好给患者一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如无条件者,患者可单独睡一床,经常注意开窗通风。患者被服经常用日光暴晒消毒;痊愈后,房间要进行彻底消毒。可将艾卷点燃或将米醋按每立方米空间用1~2调羹放在炉上蒸熏,再用3%漂白粉上清液向空间、地面喷雾,关闭门窗1小时。
(2)患者应减少与他人接触,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去。
(3)患者的用品、食具、痰液或呕吐物都要消毒。肺结核患者痰液要吐在废纸里或痰盂里,进行焚烧或消毒后倒去。
消化道隔离患者排泄物中的病原体可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及水而传染疾病,对此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叫消化道隔离。
(1)家中如有人得了传染性肝炎,但限于条件,一时不能住院,可采取就地隔离办法。将患者单间隔离或单独睡一床,避免和他人接触。
(2)患者一切生活用品要分开,食具用后煮沸10分钟,再清洗干净。
(3)患者的大小便要解在有盖的便器中,然后用1:4的漂白粉溶液加入粪便中搅拌,放置2小时后倒掉。患者的呕吐物也用同样浓度的漂白粉消毒,1小时后倒去。
为避免污染,健康人拿取患者的污物或者接触患者使用的公用水龙头时,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接触患者后,双手要在0.2%过氧乙酸消毒液中浸泡3分钟,然后用肥皂水流水冲洗2分钟。患者饭前便后都要洗手。取消隔离时,家具、地板要用0.2%过氧乙酸擦洗。
接触隔离对因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皮肤粘膜破损处而引起的传染病所采取的隔离措施称接触隔离。如黄癣患者使用过的理发用具要经过消毒,其他人才能使用。
……
前言/序言
《生命之光:照亮康复之路》 在疾病的阴影下,生命依然闪耀着不屈的光芒。 本书并非直接阐述肿瘤治疗的最新医学进展,也非聚焦于医院内部精细化的护理流程。它是一本关于如何在肿瘤诊断之后,在走出医院的围墙、回到熟悉的家和社区后,如何依然能够积极、有尊严地生活,如何有效地管理自身健康,如何最大程度地提升生活品质的书籍。我们深知,罹患肿瘤,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需要智慧与勇气的旅程的开始。这段旅程,同样充满了希望与可能。 《生命之光》系列,以人文关怀为核心,以科学实践为基石,旨在为广大肿瘤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一份全面、实用、贴心的院外生活指导。我们摒弃了冰冷的技术术语,代之以温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在家庭环境中,患者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第一篇:重拾生活的勇气与信心 当身体的负担加重,情绪的波动也常常随之而来。我们会探讨如何面对诊断后的心理落差,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建立起生活的信心。这包括: 情绪的安抚与疏导: 详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积极心理暗示等。我们会分享一些真实的患者故事,让大家看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家庭支持系统的构建: 强调家人、朋友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指导患者如何与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向家人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家人如何给予恰当的支持,避免不必要的担忧和压抑。 重塑自我价值感: 探讨如何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这可能是在参与社区活动、发展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即使在疾病面前,也应被看见和肯定。 建立积极的社会联系: 鼓励患者走出自我封闭,与外界建立联系。我们将介绍一些患者互助组织的资源,分享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寻找支持团体,以及如何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第二篇:居家生活的智慧与实践 离开医院的专业照护,居家生活需要更多的自主管理和巧妙安排。本篇将聚焦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供实用的居家护理建议: 科学的饮食调理: 详细阐述适合肿瘤患者的日常饮食原则,包括营养均衡、食物选择、烹饪方式等。我们将提供不同阶段、不同症状下的饮食建议,并解答常见的饮食误区。例如,如何通过饮食来增强免疫力,如何缓解放化疗引起的食欲不振或味觉改变,以及如何选择有助于身体恢复的食材。 舒适的起居环境营造: 指导如何打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居家环境。这包括卧室内光线、温度、湿度的调节,床铺的选择和摆放,以及如何方便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还将提供一些简易的辅助工具使用指南。 身心放松与能量恢复: 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居家运动和放松技巧,如太极拳、瑜伽、散步、听音乐、阅读等。强调规律作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 应对常见的居家不适: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疲劳、失眠、恶心等症状,提供居家可行的缓解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将明确指出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 第三篇:生活质量的提升与身心和谐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和谐统一。本篇将引导读者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 积极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适度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将探讨运动对改善身体机能、缓解压力、提升情绪的积极作用,并提供不同运动强度的选择。 发掘兴趣爱好,丰富精神世界: 强调兴趣爱好在提升生活品质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会鼓励读者重新拾起或培养新的兴趣,如园艺、绘画、写作、音乐欣赏等,通过这些活动来丰富内心世界,转移对疾病的过度关注。 正念与感恩的力量: 介绍正念练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更好地活在当下,减少焦虑和担忧。同时,我们将引导读者学会感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社区资源与社会参与: 介绍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如康复中心、老年大学、志愿服务等,来丰富日常生活,拓宽社交圈。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重新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生命之光》系列,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们对所有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一份承诺: 我们承诺,我们将用最真诚的心,去理解你们的困惑与挣扎; 我们承诺,我们将用最实用的方法,去指导你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们承诺,我们将用最温暖的文字,去陪伴你们度过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生命不应被疾病定义,而应被勇气、希望和爱所点亮。 《生命之光》系列,希望成为您手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您康复的道路,引领您走向更加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让我们一起,以坚韧之心,拥抱每一个崭新的黎明。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 以人为本的视角: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康复,更是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以及社会参与。 强调自主管理: 赋能患者,让他们掌握管理自身健康的主动权,成为自己康复路上的主导者。 跨越医学与生活: 将医学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实用建议,让科学的关怀真正落地。 温暖而鼓舞人心: 语言温和,充满力量,旨在传递希望,激发患者的内在潜能。 注重家庭参与: 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并为家庭成员提供指导,共同成为患者的坚强后盾。 希望每一位阅读《生命之光》的朋友,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发现生命中那些依旧璀璨的光芒,勇敢而坚定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