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起好萊塢電影,你拍的片子總是差點什麼,總是讓人感覺生硬和虛假?你缺少什麼?好的演員,先進的設備,高超的編劇?
還不完全。你還缺少技巧,掌控鏡頭的技巧——而且這纔是重要的。
《大師鏡頭·第1捲:低成本拍大片的100個高級技巧(第2版)》能給你靈感,讓你有衝動去嘗試那些復雜的、創意十足的鏡頭。書中引用的例證全都來自於大片,那些設備是你買不起的,錢也是你花不起的,但沒關係,我們就是想告訴你,隻要一颱手持攝影機,你也能拍齣同樣驚艷的效果。這些技巧並不能馬上讓你成為很棒的導演,但瞭解它們,你纔會知道電影怎樣拍纔有效果。希望本書激發齣你更多的拍攝靈感。
《大師鏡頭·第1捲:低成本拍大片的100個高級技巧(第2版)》第1版問世後,受到讀者朋友們廣泛關注。此修訂版在原版基礎上修訂瞭內容,優化瞭部分圖片。
★這本書將大量實用又有趣的拍攝秘密揭示齣來,讓你産生立刻開始的強烈衝動,同時它沒有用高深的理論嚇唬你,這是zui難得的。
——楊樹鵬,著名電影導演,作品有《匹夫》、《我的唐朝兄弟》
★這是一本用“閃迴”和“慢鏡頭”的方式對影像魔術進行解構破譯的一本書。它把符號學、闡釋學、心理學等,和影像的實際拍攝深入淺齣地結閤,有趣,生動,好玩!
——王寜彤,央視主持人,CCTV6(電影頻道)《世界電影之旅》欄目的國際製片、導演和主持
★有誌於做電影的青年們有福瞭。這本書就像字典,揣在身邊總能派上用場。
——尹麗川,著名導演、作彖,作品有電影《公園》、《牛郎織女》
★通讀這本書,其中作者對鏡頭語言細緻而精到的描述,對我的影像藝術深有啓發,而作者用眾多電影案例的分析讓我對動態電影畫麵有進一步的理解,相信學攝影的朋友會因此書而獲益匪淺。
——顧榮軍,著名攝影師,薯百《構圖實戰:從人像到風光》
★這本書應該被禁!裏麵講的那些技巧本來是我們的行業機密,幾美元就賣瞭,作者是怎麼想的?
——John Badham,《周末狂熱》、《戰爭遊茂》的導演,著有《時刻電影》
第一章 打鬥鏡頭
1.1 長焦特效
1.2 一記重拳
1.3 緊跟演員拍攝
1.4 打倒在地
1.5 分彆拍攝角色
1.6 近地仰拍
1.7 含蓄的暴力
1.8 勝利瞬間
第二章 追逐鏡頭
2.1 緊跟被追蹤者
2.2 長焦搖拍
2.3 狹窄空間中追逐
2.4 寬闊空間中追逐
2.5 製造驚恐
2.6 看不見的追蹤者
2.7 突然襲擊
2.8 神齣鬼沒
2.9 韆鈞一發
2.10 追蹤的腳步
第三章 角色登場和退場
3.1 焦點轉換
3.2 從背景中突然現身
3.3 華麗轉身
3.4 靜靜現身
3.5 關窗.....
3.6 場景無縫轉換
3.7 搖拍中漸行漸遠
3.8 轉變演員行走方嚮
第四章 懸疑、搜索與潛伏
4.1 輕微後退
4.2 未知之懼
4.3 緊張期待
4.4 空無之懼
4.5 放大空間
4.6 兩個場景同時進行
4.7 尋找綫索
4.8 靜中生疑
4.9 危險逼近
第五章 情節變化
5.1 鏡頭推近
5.2 戲劇性的一刻
5.3 搖拍加移步
5.4 背景移動
5.5 圍繞角色拍攝
5.6 人機同時轉嚮
5.7 無法逃脫
5.8 突齣靜態
5.9 運用移動道具
第六章 現身和發現
6.1 利用鏡麵門
6.2 拉開帷幕
6.3 鶴立雞群
6.4 走齣陰影
6.5 慢速呈現
6.6 平行拍攝
6.7 前進受阻
6.8 目光轉移
6.9 目光掃視
第七章 驚懼鏡頭
7.1 營造緊張氣氛
7.2 誤導的震驚
7.3 嚇人的角色
7.4 恐懼之地
7.5 空曠空間
7.6 視覺驚嚇
7.7 無路可逃
7.8 齣其不意
7.9 窗外的臉
第八章 引導注意力
8.1 綫索物
8.2 人物交替
8.3 掉頭
譯者序
“拍電影就像編舞,每一個場景,你都要設計好演員和攝像師的舞步。”
——剋裏斯托弗·肯沃斯
打鬥場麵那麼殘忍,難道都需要替身嗎?
看恐怖片,為什麼汗毛都會竪起來?明知是假的,可為什麼還是那麼害怕?
就算主角走在人群中,為什麼還總是能被一眼認齣來呢?
在看電影時,你是否也會想到這些問題?這本書的作者剋裏斯托弗·肯沃斯就用他最簡單的語言,告訴瞭我們大導演的秘密。如果你隻是愛看電影的普通人,看過這本書,你一定會躍躍欲試,情不自禁地拿起手邊的DV機拍點什麼;當然,如果你已經開始拍自己的作品,那麼這100條真誠的建議,就能讓你擁有用簡單的設備拍齣好萊塢大片的感覺。
剋裏斯托弗·肯沃斯的100條秘密,可以概括地濃縮成兩點,一是鏡頭的選擇,二是拍攝時鏡頭和演員的運動軌跡。
關於鏡頭的選擇,雖然作者強調這不是一本專門講鏡頭的書,但他還是在每一節都強調瞭鏡頭的重要性。選長焦還是選廣角,錶現齣的視覺效果迥然不同,作者會不斷地提醒你,怎樣選擇纔能拍齣你需要的效果。比如,在很多的打鬥場麵中,看上去打得很真實,其實隻是虛晃瞭一拳,甚至都沒有發生身體的接觸。這就要歸功於長焦鏡頭的運用,它大大縮短瞭空間的距離,給觀眾造成瞭這樣的假象。作者關於鏡頭的講解十分簡單明瞭,讓人很有親自感受的欲望。作為譯者,我也無數次地拿起DV機擺弄,體驗不同焦距帶來的樂趣。
在選對鏡頭之後,攝影機和演員行進的路綫就成瞭拍攝的關鍵。這也就是剋裏斯托弗·肯沃斯所說的“編舞”。有時,鏡頭快速跳過會給人驚恐之感,有時,反而靜止的鏡頭更能營造恐怖的氣氛;有時,鏡頭中需要一下子拍到很多角色;有時,空無一物卻是最有感染力的。
在翻譯時,電影中的場景經常跳進我的腦子裏,我仿佛看到《天使愛美麗》中,奧黛麗塔圖跟蹤著她喜歡的人,然後又帶著怦怦直跳的心躲瞭起來;我也能看到《人工智能》中那個機器人小男孩,從陰影走進陽光時,那發絲溫暖的顔色;而想到《少數派報告》中先知突然躍齣水麵的場景,我甚至還是在心裏驚瞭一下。
除此之外,對於光綫采集,軌道車、搖臂等攝影器械的使用,影片的後期剪輯等,剋裏斯托弗·肯沃斯也有自己的見解,並毫不吝惜地與讀者分享。書中每個拍攝技巧,都有成功的影片為例,並且還都附有圖解,生動易懂又不失專業性。
總之,不論你已經走上瞭導演的道路,還是僅僅喜歡拿小DV拍些生活小片段,又甚至僅僅隻是個電影迷,這本書裏都有你想要的東西。剋裏斯托弗·肯沃斯100條經驗之談告訴我們:電影不是特技和設備的遊戲,隻要有巧思,你就能讓鏡頭說話,抓住觀眾最敏感的神經——小成本也能拍大片。
魏俊彥
2010年月1月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稱奇。它不僅涵蓋瞭室內布光、室外自然光運用,甚至還延伸到瞭後期調色中如何通過模擬膠片質感來增強低成本畫麵的高級感。我之前在後期軟件上總是找不到方嚮,覺得調色就是瞎鼓搗顔色,但這本書提供瞭一套結構化的色彩哲學,教你如何圍繞“故事核心”來設計你的色彩方案。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瞭“安全拍攝”和“風險控製”的重要性,這讓這本書在追求藝術性的同時,也充滿瞭對創作者的關懷。它提醒我們,技術是為錶達服務的,而不是反過來被技術所奴役。對於那些想從業餘水平跨越到專業水準,但又苦於沒有資源積纍的新手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條清晰、高效、且極具性價比的成長路徑。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視覺錶達有追求的朋友們。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攝影愛好者的福音!我剛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質的質感就讓人覺得物超所值。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但翻開目錄我就被吸引住瞭。它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復雜的布光和構圖原則講得清清楚楚。特彆是關於場景選擇的部分,作者簡直是個寶藏獵人,他介紹的那些不需要昂貴器材就能拍齣電影感的場景設置,讓我這個預算有限的獨立製片人如獲至寶。我按照書裏提到的幾個小技巧,用一颱普通的微單相機,嘗試拍攝瞭一個夜景人像,朋友們都以為我是租用瞭專業的電影打光設備,效果實在太驚艷瞭。這本書的實用性遠超我的預期,它更像是一位資深前輩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去實現最大的視覺衝擊力。我感覺自己的拍攝思路一下子被打開瞭,不再被設備束縛,而是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到瞭“如何講故事”和“如何控製光綫”這兩個核心問題上。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不像有些技術書籍讀起來費勁。作者的文筆非常風趣幽默,仿佛在跟你進行一場輕鬆愉快的下午茶交流。他總能用最簡單的比喻來解釋最復雜的概念。比如,他把景深比喻成“給觀眾的視覺焦點引導”,把色彩校正比喻成“情緒的調味劑”,這些比喻讓我瞬間就抓住瞭重點。而且,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做得非常好,大量的留白和清晰的圖文對照,讓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經常是抱著消遣的心態翻開它,結果一不小心就沉浸進去兩三個小時。它不僅僅是教會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激發你“為什麼這麼做”的好奇心。這本書絕對是那種你會反復翻閱,每次都能從中發現新亮點的工具書,而不是那種隻看一遍就束之高閣的“快餐讀物”。
評分我必須要給這本書點個贊,因為它徹底顛覆瞭我對“大片”的理解。以前總覺得電影感是燒錢堆齣來的,看瞭這本書纔明白,很多時候,創意的光芒遠勝於昂貴的鏡頭。作者在闡述一些高級技巧時,非常注重循序漸進,他不會直接扔給你一個復雜的公式,而是會先從基礎的光學原理入手,然後通過大量的實戰案例來佐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負空間”和“環境敘事”的講解,那是以前很多教程都會略過的地方。書中的配圖質量極高,每一張都像是一件藝術品,並且每張圖下麵都配有詳細的技術解析,告訴你這張照片是如何在低成本下實現的,包括使用的光照角度、反射闆的擺放位置等等。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學會瞭一些技巧,更是建立瞭一套完整、係統的電影化視覺語言體係,這對於提升我個人作品的質感至關重要。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售價。市麵上很多聲稱能提升拍攝水平的電子書或課程,往往隻是停留在錶麵的參數設置上,而這本書則深入到瞭視覺心理學的層麵。它教你的不是某一個固定機位的最佳設置,而是一種思考模式。比如,如何利用自然光綫的微妙變化來營造特定的時間感和氛圍,如何通過鏡頭的選擇來控製觀眾的情緒起伏。書中提到的一些“反直覺”的布光方法,比如故意使用一些看起來不完美的柔光,反而能增加畫麵的顆粒感和真實性,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接觸不到的“內行秘籍”。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缺陷美學”的探討,這使得我的作品在追求技術完美的同時,也擁有瞭獨特的藝術個性和靈魂。這本書,是真正意義上的“心法”傳授。
評分特彆好的一套書,為我們打開瞭通往藝術的一扇窗。
評分還是不錯的,推薦打摺買...不然彆買
評分不錯
評分不錯
評分很值得看的書,這次打摺堪比4摺穩啊。。。。
評分不錯的書籍
評分東拼西湊,沒有邏輯和思路可言
評分其實自己拿個手機偶爾拍拍東西,還是挺實用的
評分這是好長好長,好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