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記錄瞭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發展曆史,並介紹瞭由其所記載的我國近現代史上的許多重要事件和曆史發展情況。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在正文中穿插瞭對新聞紀錄電影人的迴顧,並在附錄中收錄瞭新聞電影人的小傳,記錄瞭他們的偉大業績和寶貴經驗。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作者以曆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和嚴肅求是的精神,對中國新聞紀錄電影進行分析、評述,是研究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的重要文獻。
作者簡介
高維進,河南鄧縣人,1920年生,1937年開始從事藝術活動,1947年開始參加新聞紀錄電影創作。
曾編輯《新中國的誕生》、《延安生活散記》、《卡爾?馬剋思》、《毛澤東》等影片。《毛澤東》曾獲1983年文化部優秀影片奬,1984年第四屆金雞奬特彆奬。
新中國成立後長期擔任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副總編輯。1985年離休後發錶瞭大量新聞紀錄電影曆史和理論方麵的著述。
精彩書評
讀高維進老師的書,眼前總能浮現這樣的場麵,就是那一代人流血流汗、奮鬥不息,壘起中國紀錄片的基礎,而我們作為晚輩是在這個基礎上享受果實並舒適地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每一次創作既是展現自己纔華的方式,也是嚮前輩緻敬的機會。
——崔永元,著名主持人
這是一位中國新聞紀錄電影戰綫的元老,為我們撰寫的一部跨越百年中國紀錄電影史的厚重文獻。中國新聞紀錄電影,構建瞭近現代中國的影像史;這部厚重的文獻則是影像史背後的闡幽明微的注解……
——高峰,中國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第八任廠長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的開山之作,三十年嘔心瀝血;之作,六十載親身經曆;良知之作,百年事公正評說。
——單萬裏,著名紀錄片研究專傢
目錄
推薦序一 嚮縱深發展,攀登新的高峰 荒煤
推薦序二 書寫新聞紀錄電影的輝煌 陳播
推薦序三 曆史、影像與影像的曆史 鍾大年
引 言
第一章 緊隨世界起步
1.1電影傳入中國
首先在上海放映電影
外國人拍攝的有關中國的新聞片
1.2中國人自己攝製影片
第一部中國人自己攝製的影片──《定軍山》
新聞片《武漢戰爭》和《上海戰爭》
首先認識到電影的教育作用的是商務印書館
記錄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動與攝影師黎民偉
友聯影片公司的《五卅滬潮》與香港滿天紅影片公司的《滿天紅時事展》
1.3蘇聯攝影師拍攝有關中國革命的兩部影片
第二章 一切為瞭抗日
2.1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抗戰期間(1931 ─1937)
以抗日為內容的影片與《上海之戰》
赴東北拍攝抗日義勇軍的活動
記錄熱河、綏濛前綫抗戰
兩個特點
南京金陵大學的電化教育與《農人之春》
2.2全麵抗戰後新聞紀錄電影的發展(1937 ─1945)
中國電影製片廠的抗戰影片
鄭君裏及《民族萬歲》
中央電影攝影場的抗戰影片
西北影業公司及《華北是我們的》
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及其後
2.3外國攝影師在華拍片活動及尤裏斯·伊文思與羅曼·卡爾曼
尤裏斯·伊文思和《四萬萬人民》
羅曼·卡爾曼及其《中國在戰鬥》
2.4香港的抗戰新聞紀錄片
大觀影業公司與《廣州抗戰記》
青年攝影團及《西北綫上》
大地影業公司與《保衛大四邑》
第三章 人民電影的創立和發展
3.1抗日根據地新聞紀錄電影的建立(1938 ─1945)
黨對電影事業的關懷
中外記者最早拍攝中國工農紅軍及延安的影片
延安籌辦電影事業的最初嘗試和開端──陝甘寜邊區抗敵電影社
八路軍總政治部電影團(延安電影團)的建立與發展
新四軍四師的攝影工作及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3.2解放戰爭時期人民電影製片機構的逐步建立(1946-1949)
延安電影製片廠、保衛延安電影素材的拍攝與西北電影工學隊
馳騁在華北地區的大車電影製片廠
東北電影製片廠、《民主東北》及解放戰爭中的新聞攝影隊
3.3新中國電影機構基本布局的形成
接收國民黨的製片機構
北平電影製片廠的新聞紀錄片
第四章 前進再前進的十七年
4.1麵臨各方麵的轉變(1949 ─1952)
製片基地的轉移
報道重點的轉移
嚮蘇聯學習與中蘇閤拍影片
4.2探索中前進(1953 ─1957)
周恩來總理的指示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的建立
關於第一個五年計劃及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綫的宣傳報道
“雙百”方針的貫徹與創作的發展
伴隨發展帶來的問題及“左”的思潮的乾擾
4.3“大躍進”及其後的調整時期(1958 ─1966.6)
“大躍進”對新聞紀錄電影的影響
周恩來總理關於反對“浮誇與不真實”的批示及其後的糾正措施
1962年後新聞紀錄電影的調整與發展
介紹重要影片與作者
第五章 十年浩劫
5.1“文革”中電影首當其衝
5.2新聞紀錄電影遭受的破壞
5.3圍繞悼念周恩來總理影片攝製的一場鬥爭
5.4新聞紀錄電影發揚優良傳統拍攝重大事件仍然記錄時代
第六章 新時期的新發展
6.1“文革”的結束與撥亂反正
時代的要求與新聞紀錄電影工作者的思想解放
首先為撥亂反正調整社會關係大聲呐喊
在多種題材與錶現形式方麵進行探索的最初一批影片
6.2影片的內容嚮生活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記錄黨和國傢的重要決策及重大事件
在祖國大傢庭裏
頌揚時代新風尚,關注社會問題
運動員的拼搏精神是時代精神的最好體現
介紹祖國曆史文化遺産、當今文化藝術與大好河山、風光民俗,增加人民群眾對祖國的瞭解
提供國人瞭解世界的窗口
讓海外華僑華人瞭解祖國,讓世界人民瞭解中國
6.3影片嚮加強藝術性、注意提煉和概括,著力錶現人與風格樣式多樣化的方嚮努力
影片以“人”為主要錶現對象,把錶現人、以情動人放在首位
藝術手法的探索
6.4颱灣、香港 1949年以來新聞紀錄電影的簡單情況
1949年以來香港新聞紀錄電影點滴
1949年以來颱灣新聞紀錄電影鱗爪
第七章 影視閤流、影視並存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7.1新聞紀錄電影一度陷入低迷
7.2影視結閤、影視並存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政府深化改革的措施 268電視給電影帶來的衝擊
以文獻紀錄片《較量--抗美援朝戰爭實錄》為契機,紀錄片又獲得瞭觀眾
7.3對幾個問題的看法
紀錄電影的本性
紀錄電影的哲學基礎與美學原則
真實--紀錄電影的生命
選擇是新聞紀錄電影對現實生活進行概括的一種手段
在現實生活進程中去“挑、等、搶”是紀錄電影的主要拍攝方法
紀錄片要遵循藝術規律,同時尊重其藝術性和真實性的相一緻
提高影片質量的關鍵主要在於創作人員的素質與創新精神
附錄
附錄一 烈士篇--你們永遠站在隊伍的前列
附錄二 人物篇
附錄三 中國新聞紀錄影片獲國內各種奬項
附錄四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在國際獲奬影片
附錄五 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的新聞紀錄電影
後記
參考文獻
齣版後記
版權頁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第一章 緊隨世界起步
1919年4月,商務印書館給當時北洋政府農商部的“為自製活動影片請準免稅”的呈文中談到製作影片的目的時說:有鑒於在中國上演的外國影片“輕薄險詐,甚為風俗人心之害……”而外國人在中國拍攝影片運往國外者,“又往往刺取我國下等社會情況,以資嘲笑”,因此,他們準備拍攝影片,分運各省擇地開演,“藉以抵製外來有傷風化之品,冀為通俗教育之助,一麵運售外國,錶彰吾國文化,稍減外人輕視之心,兼動華僑內嚮之情。”從這呈文中可以看齣,商務印書館當時對電影的宣傳教育作用已有明確認識。
中國新聞紀錄電影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很好。幫同事買的
評分
☆☆☆☆☆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錶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包括一些拍攝自然的紀錄片,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片斷和曆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中國第一部彩色舞颱紀錄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颱》。
評分
☆☆☆☆☆
很好
評分
☆☆☆☆☆
紀錄電影現在很少看到瞭,所以這本書的價值便更大。
評分
☆☆☆☆☆
1923年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剋》的公映,標誌著紀錄電影在藝術創作上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部影片紀錄瞭一個愛斯基摩人和他的傢庭在冰凍的北方為謀求生存的一天的鬥爭生活。與觀眾見麵的影片是第二次拍攝的。1913年弗拉哈迪隨一個探險隊到加拿大北方去探礦。他用攝影機客觀地紀錄瞭居住在那裏的愛斯基摩人的生活。這一次所拍的3萬英尺底片後來全部在火災中燒毀瞭。後來他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再去進行拍攝。這次他吸收瞭當地的一些愛斯基摩人參加拍攝工作。有些鏡頭是用故事片的方法拍攝的。如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冰房子是根據拍電影的需要建造的、獵取海豹的活動也是組織拍攝的,但影片反映的人物和生活場景都是真實的。由於這部具有藝術感染力的紀錄像片,弗拉哈迪被稱作為“紀錄電影之父”。
評分
☆☆☆☆☆
書中在記錄曆史的同時,披露瞭一些重要新聞紀錄電影的攝製經過,記錄瞭中國近現代曆史變革中的重大曆史事件。
評分
☆☆☆☆☆
作者親曆中國新聞紀錄電影發展曆史,在延安時期就目睹八路軍電影團的成立及其創作活動,1947年參加新聞紀錄電影創作活動,並長期在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擔任副總編輯。書中所記資料翔實、內容真實可靠。
評分
☆☆☆☆☆
1923年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剋》的公映,標誌著紀錄電影在藝術創作上進入瞭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部影片紀錄瞭一個愛斯基摩人和他的傢庭在冰凍的北方為謀求生存的一天的鬥爭生活。與觀眾見麵的影片是第二次拍攝的。1913年弗拉哈迪隨一個探險隊到加拿大北方去探礦。他用攝影機客觀地紀錄瞭居住在那裏的愛斯基摩人的生活。這一次所拍的3萬英尺底片後來全部在火災中燒毀瞭。後來他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再去進行拍攝。這次他吸收瞭當地的一些愛斯基摩人參加拍攝工作。有些鏡頭是用故事片的方法拍攝的。如愛斯基摩人居住的冰房子是根據拍電影的需要建造的、獵取海豹的活動也是組織拍攝的,但影片反映的人物和生活場景都是真實的。由於這部具有藝術感染力的紀錄像片,弗拉哈迪被稱作為“紀錄電影之父”。
評分
☆☆☆☆☆
後浪電影學院,必齣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