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

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史蒂文·海勒,[法] 薇若妮卡·魏纳 著,杨简茹 译
图书标签:
  • 平面设计
  • 设计理念
  • 设计原则
  • 创意
  • 视觉传达
  • 设计史
  • 设计灵感
  • 设计技巧
  • 书籍
  • 艺术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23694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989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系列丛书推荐
  这套极具启发性的图书记载了有史以来,艺术、建筑、摄影、电影、时尚、平面设计等领域具影响力的观念。各书篇章大致依年代顺序排列,每一个观念涵盖了事件、发明、技术、运动等为该领域带来重要改变的人、事、物,每一个观念又都以简明的文字搭配好的图像呈现;它不是各领域经典创意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其产生的契机、起到的作用、实践的发展等的有机梳理;通过这样的梳理使读者了解一种艺术流派或者艺术形式的演变历史,从而能更专业地品味当今的艺术。
  每一本书都由该领域专家执笔,深入探讨该书主题,既可作为深入认识相关领域的历史性参考书,也是可据以实际运用的工具书。
  《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推荐
  “观念”是一切行动的开始,《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是由当今的艺术指导之一、平面设计畅销书作家撰写,让我们轻松了解塑造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
  ◆认识100个观念,就了解100则平面设计简明史
  ◆100个设计关键词,掌握100个平面设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00个设计经典,尽览200多幅平面设计珍贵彩图和风格大展
  翻阅《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跨世纪、跨领域的平面设计大师提出哪些改变平面设计的观念,而他们创造的设计观念又如何影响了今日我们所见的设计风貌?

内容简介

  世界平面设计史上至少有100个伟大的观念,它们既是平面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经历的里程碑,也构成了漫漫设计史长河的缩影。
  《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不是一部关于各种主义的集合,书中收录的观念是形成当代平面设计艺术的重要元素,它可能是一个概念、一项发明、一个灵感,经过不断的加工与应用,建构出集科技、哲学、逻辑和美学于一体的平面设计艺术。
  《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中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读者可从头到尾依序阅读,也可随意翻阅,享受阅读的乐趣。


作者简介

  史蒂芬·海勒,“设计作者”(Designer as Author)计划共同主持人,也是纽约视觉艺术学校设计评论计划共同发起人。曾任《纽约时报》艺术指导达33年之久,并且是美国平面设计协会之声(AIGA VOICE)的编辑,以及《PrInt》、《Eye》、《Baselirle》和《i—D》等杂志的特约编辑。编写过超过120本设计书籍,包括《设计解读》(Design Literacy)和《保罗·蓝德》(Paul Rand)。海勒于1999年获得美国平面设计协会(AIGA)终身成就奖。

  薇若妮卡·魏纳,曾担任多本美国杂志艺术指导,包括《育儿》(Parenting)、《悦己》(Self)和《旧金山观察家报》(San Francisco Examiner)周日特刊。著作包括《奇普-基德》(Chip Kidd)、《无所事事的艺术》(The Art of Doing Nothing)和《渴望之物》(Something to be Desired)。亦担任Graphis,Cornmurlication Arts和《大都会》(Metropolis)杂志的特约编辑。魏纳目前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校的“设计作者”计划。


内页插图

目录

导 言
改变平面设计的100 个伟大观念
术语表
图片出处
致 谢
观念1 书籍装帧
观念2 人体书写
观念3 转印设计
观念4 光 芒
观念5 仿 作
观念6 伸出的食指
观念7 虚 空
观念8 紧握的拳头
观念9 不朽的形象
观念10 女性原型
观念11 色 块
观念12 装 饰
观念13 装饰性标准字体
观念14 天真的品牌“吉祥物”
观念15 设计与商业
观念16 隐喻式文字
观念17 花体的大写字母
观念18 文本即图像
观念19 视觉双关
观念20 方形开本
观念21 原始的轮廓
观念22 政治宣传
观念23 实物海报
观念24 剪 纸
观念25 宣 言
观念26 平面设计杂志
观念27 植物几何图形
观念28 文字画
观念29 醒目的文字编排方式
观念30 不对称版式
观念31 红与黑
观念32 超大图形
观念33 至上几何图形
观念34 趣味字体
观念35 速度的表达
观念36 企业身份
观念37 防尘护封
观念38 实物文字
观念39 勒索信
观念40 设计手册
观念41 前卫杂志
观念42 拼 贴
观念43 谜语与画谜
观念44 摄影蒙太奇
观念45 图 示
观念46 漂浮的头颅
观念47 抽 象
观念48 三角设计
观念49 大特写
观念50 挑衅的手势
观念51 动态图像
观念52 夜 景
观念53 影子游戏
观念54 优良的设计
观念55 被迫过时
观念56 闪动的色彩
观念57 漫画与画格
观念58 定格动画
观念59 完美矩形
观念60 抽象图表
观念61 动态对角线
观念62 模具文字
观念63 漫画文字造型
观念64 戏 仿
观念65 可持续性包装
观念66 公共服务活动
观念67 品牌宣传活动
观念68 分层和叠印
观念69 设计思维
观念70 网 格
观念71 品牌叙事
观念72 白色空间
观念73 少即是多
观念74 统一大小写
观念75 电影片头
观念76 大号字体
观念77 怀旧风
观念78 难以辨认
观念79 扫描线
观念80 青少年杂志
观念81 文化干扰
观念82 高反差
观念83 迷 幻
观念84 双墨印刷
观念85 地下漫画
观念86 唱片专辑封面
观念87 街道标语
观念88 突破性禁忌
观念89 自我宣传出版
观念90 标 签
观念91 通用定价代码
观念92 本土设计
观念93 法国理论
观念94 自己动手做
观念95 小字印刷
观念96 杂志封面文字
观念97 游击广告
观念98 像素化
观念99 双向图
观念100 设计师的网站

前言/序言


好的,这里为您提供一个关于一本名为《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尽,且不涉及原书的任何具体内容,力求自然流畅。 --- 书籍简介:重塑视觉思维——探索设计领域的前沿浪潮与核心理念 书名暂定:《视觉革命:构建面向未来的设计框架》 书籍定位: 本书旨在为所有致力于探索和实践视觉传达艺术的专业人士、设计学子以及对设计思潮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前瞻性的思考工具。它并非一本简单的技巧手册或工具教程,而是一部深刻剖析现代设计哲学、方法论与文化影响力的深度论著。我们相信,真正的设计力量源于对基础概念的透彻理解和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 内容核心概述: 《视觉革命:构建面向未来的设计框架》聚焦于解析支撑现代视觉沟通体系的底层逻辑与宏大叙事。全书围绕“语境化设计”、“体验优先”、“跨媒介融合”和“伦理责任”四大核心支柱展开,深入探讨在信息爆炸时代,设计师如何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策略构建者。 本书的叙事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致力于构建一个关键的设计认知维度: 第一部分:语境与意义——设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本部分将设计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审视。我们探讨的不是“如何制作一个好看的Logo”,而是“Logo在特定文化群体中如何被感知和解码”。 符号的生命周期: 深入分析视觉符号如何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地理空间中经历意义的生成、演变乃至消亡。我们考察了从古典几何母题到当代数字拟像的符号系统如何影响用户的心智模型。 叙事结构与视觉节奏: 探讨信息架构如何构建叙事流。我们解析了蒙太奇理论、格式塔原理在构建复杂信息流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节奏控制引导读者的注意力路径。 设计的在地性与全球化: 讨论在文化挪用与全球统一审美的拉锯战中,设计师如何保持设计的“在地感”和文化敏感性,避免符号的扁平化。 第二部分:体验优先——从美学到交互的心流构建 随着媒介边界的模糊化,平面设计已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本部分强调设计是面向体验的艺术,重点关注用户在多触点环境中的全流程感知。 动态静帧艺术: 探讨如何在静态设计中注入时间的维度。我们研究微动效(Micro-interactions)的哲学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视觉暗示来预示未发生的动作,从而优化用户预期。 感官的交织: 超越视觉,探索触觉、听觉和空间感如何反作用于平面布局的感知。例如,字体粗细和间距如何影响心理上的“重量感”和“亲密度”。 信息可达性与包容性设计(Inclusive Design): 详细阐述设计决策中的无障碍原则。这不是附加项,而是构建健壮信息系统的核心策略,涵盖认知负荷管理、色彩对比度的科学应用及适应不同生理条件的设计范式。 第三部分:工具、技术与工作流的变革 技术进步正在重塑设计的生产方式。本部分聚焦于新技术如何催生新的设计范式,并探讨设计师应对技术迭代的思维模式。 参数化思维的普及: 探讨如何运用算法和规则集来驱动视觉生成,而非仅仅依赖手工绘制。这涉及对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s)的底层逻辑重构。 虚拟与增强环境中的平面语言: 展望三维空间、沉浸式界面(如AR/VR)对传统版式学提出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将二维的层级关系映射到深度感知中,是本章探讨的重点。 自动化与设计的价值重估: 当基础的图形生成被自动化工具接管后,设计师的核心价值将转移至哪里?本书主张价值应聚焦于批判性思维、策略制定与情感连接的深度挖掘。 第四部分:设计师的伦理与未来责任 设计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本部分引导读者反思设计行为背后的道德维度和长期影响。 透明度与可追溯性: 在数据驱动的世界中,设计决策如何影响用户隐私和信息获取的公平性。我们讨论“可解释的设计”(Explainable Design)的必要性。 可持续设计原则(Sustainable Design): 探讨媒介选择、文件大小、能源消耗与设计决策之间的隐性关联。如何设计出不仅美观,而且对环境负责的视觉方案。 设计素养的普及: 强调设计师有责任提升公众对视觉信息的批判性解读能力。本书最后一部分倡导将设计教育融入更广泛的公民教育框架,培养一个更加“视觉成熟”的社会。 写作风格与读者对象: 本书采用严谨的学术探讨与生动的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语言风格成熟、富有洞察力,避免使用流行语汇,力求提供持久的思考价值。 适合人群: 资深平面设计师、品牌策略师、UX/UI 设计师、设计院校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跨学科的研究人员,以及希望深刻理解视觉文化运作机制的企业高层管理者。 结语: 《视觉革命:构建面向未来的设计框架》不是一份答案清单,而是一套高质量的提问工具。它邀请读者放下对既有范式的执念,以更宏大的视角重新审视平面设计在信息社会中的角色与使命,最终引导我们构建出更具深度、更负责任的视觉未来。 ---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用户体验”和“视觉美学”之间的鸿沟感到非常困惑,总觉得它们像是两个平行的宇宙。这本书却提供了一种完美的融合之道。它将那些冰冷的技术性需求——比如加载速度、可访问性——巧妙地编织进了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叙事之中。书中关于“减法哲学”的章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它不是盲目地提倡极简主义,而是深刻探讨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设计师的真正责任在于“过滤”和“聚焦”。它用大量的对比案例展示了当设计师贪婪地想塞入所有信息时,用户大脑会如何迅速宕机,而恰到好处的克制又能带来多么强大的冲击力。我开始明白,好的设计不是添加,而是移除那些多余的干扰。这种“做减法”的勇气和智慧,需要极高的设计定力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这本书正是提供了训练这种定力和理解力的最佳路径。对于任何渴望将自己的作品从“能用”提升到“令人难忘”层面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本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有些固化,总是在重复使用那些安全却缺乏新意的招数。直到我翻开这本书,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被拉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贴近实战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设计哲学,转化成了可以立即应用到工作中的具体方法论。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空间感”和“视觉重量”这两个核心概念时所采取的角度。以往我总觉得这些是纯粹靠经验积累的东西,但作者巧妙地引入了一些心理学和物理学的原理,让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某些布局看起来就是“对”的。比如,书中对于“留白”的讨论,不再是简单地说“多留白看起来更高级”,而是深入剖析了留白在引导用户视线流向、控制信息优先级上的微妙作用。我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个关于“模块化重构”的小技巧应用到我最近的一个品牌视觉更新项目中,效果立竿见影,客户对新的设计方案赞不绝口,连带着我自己也重新燃起了对日常工作的热情。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点子”,它提供的是一套全新的思考框架,让我能够从根本上审视自己过去的设计决策,着实是物超所值。

评分

说实话,当我拿到这本厚厚的册子时,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我担心它会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一样,讲一些人尽皆知的皮毛知识,或者沉溺于介绍那些已经过时的设计案例。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有一种惊人的能力,能够将那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设计元素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宏大而严谨的知识网络。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于“色彩的叙事性”这一章节的阐述。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色轮和色彩搭配的范畴,而是探讨了文化背景、时代情绪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特定色彩的感知,以及设计师如何利用这种集体潜意识来构建更深层次的品牌联想。我记得书里分析了一个跨时代的广告海报,通过对比不同年代对同一种蓝色的使用习惯,揭示了社会思潮的变迁,这种洞察力实在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迫使我走出舒适区,去关注那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比如字体笔画的“呼吸感”,或者图像边缘的“张力”——这些都是构成优秀设计的“隐形骨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任何视觉作品的角度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美观,而是开始追问其背后的逻辑与意图。

评分

这绝非一本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书,它需要被反复咀嚼和实践。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一本“设计工具箱”与“灵感触发器”的混合体。我发现,当我遇到设计瓶颈,感到思路枯竭时,随意翻开其中任何一页,都能立刻捕捉到一些新的刺激点。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有明确的章节顺序要求,你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切入,都能获得即时的启发。比如,书中关于“动态平衡”的论述,它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解释了如何通过非对称设计来制造视觉的动感和趣味性,这对我这个习惯于规整对称布局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一剂强效的“兴奋剂”。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可以检验和反思自身实践的“过滤器”。当我完成一个设计稿后,我不再只是问“它看起来好看吗?”,而是会对照书中提到的几个核心标准——例如“信息层级的清晰度”、“情感共鸣的强度”——来进行自我评估。这种自省机制的建立,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的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构建经验。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排版和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次精彩的设计案例。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设计书里常见的、密密麻麻的图文并茂风格,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冷静、留白充分的布局,这本身就在向读者示范它所倡导的某些设计原则。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过程。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其他设计师观点时所使用的那种精准而有力的措辞,它们犹如一个个闪光的切片,精准地切开了设计领域的复杂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边界探索”的那一部分,它鼓励设计师去借鉴非设计领域的知识——比如建筑学中的结构美学,或者音乐中的节奏韵律——来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这种跨学科的思维碰撞,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平面”这一媒介的想象空间。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潜移默化的,它不像快速消费品那样读完即弃,反而像一个老朋友,时常在我不经意间提醒我,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切勿忘记设计的核心使命——即以有目的、有温度的方式去组织信息和影响世界。

评分

6666666666

评分

东西不错,很值,很适合新手学习!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包装完好,还不错

评分

这套系列的书非常有趣,提纲挈领的把某个领域的重要概念提炼出来,让我对特定领域的知识构架有了一个简单的轮廓。同时更深入的明了了专业知识点。

评分

书质量还行,就是内容我还没看进去,工作中再穿插的学习吧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排版和内容都可以,只是包装送货就不是那么好了。。。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

东西不错可以,值得夸奖。。。。嗯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