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教程/全國高等學校教材·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 [The Course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心理學實驗教程/全國高等學校教材·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 [The Course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正裏 編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實驗心理學
  • 教材
  • 高等教育
  • 心理學教程
  • 實驗教程
  • 衛生部規劃教材
  • 心理學研究
  • 大學生
  • 教學參考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衛生齣版社
ISBN:97871171733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30071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十二五”規劃教材
外文名稱:The Course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3-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3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心理學實驗教程/全國高等學校教材·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中的實驗包括瞭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及認知心理學等課程的實驗,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也盡量取自教材中應用的相關實驗,保證瞭與理論教學內容的一緻性,也便於學生的理解。在多個主要的心理學教學方麵都盡量安排相關的實驗,在實驗教學中可以依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實驗項目。在教程的開始,對實驗的基本原理及實驗的過程進行瞭總結,並把各類型實驗統一安排在一起,實驗前對該實驗的背景及應用範圍均作簡單的介紹,在教程的最後,還對心理學教學或研究中使用的一些設備及係統進行瞭介紹,以彌補在理論授課中隻是關注實驗本身,忽視實驗的思想、來源及變化發展,讓讀者獲得更多的實驗相關知識。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心理學實驗導論
第一節 心理實驗的幾種類型
一、探索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
一、決斷性實驗
三、預備實驗
四、現場研究
五、定性的和定量的實驗
六、互聯網上的實驗
第二節 心理實驗中的變量
一、實驗者的目的和任務
一、基本變量
三、選擇被試變量
四、多自變量和多因變.量
五、教學實驗的特點
第三節 數據整理與統計分析
一、數據的初步整理
一、描述統計分析
三、推論統計分析
四、其他常用的多元統計方法
第四節 撰寫研究報告的格式與基本要求
一、撰寫研究報告的格式與基本要求
一、實驗報告撰寫要求和應注意的問題

第二章 反應時實驗
實驗一 多項反應時測量
實驗二 字詞優勢效應實驗
實驗三 短時記憶掃描實驗
實驗四 開窗實驗
實驗五 句子-圖畫匹配實驗

第三章 運動技能實驗
實驗六 反應運動時間
實驗七 敲擊速度實驗
實驗八 動作穩定性實驗
實驗九 雙手調節實驗
實驗十 手指靈活性實驗
實驗十一 雙臂調節實驗
實驗十二 動作技巧形成過程

第四章 感知覺實驗
實驗十三 顔色混閤實驗
實驗十四 彩色對比實驗
實驗十五 馬赫帶現象實驗
實驗十六 螺鏇後效實驗
實驗十七 閃光融閤臨界頻率的測定實驗
實驗十八 誘導色實驗
實驗十九 知覺大小恒常性的測定實驗
實驗二十 深度知覺的測定實驗
實驗二十一 時間知覺的測定實驗
實驗二十二 動覺方位的測定實驗
實驗二十三 似動實驗
實驗二十四 立體知覺實驗
實驗二十五 客體優勢效應實驗

第五章 閾限與感覺測量
實驗二十六 最小變化法測定響度絕對閾限的實驗
實驗二十七 用最小變化法測定時間差彆閾限的實驗
實驗二十八 用恒定刺激法測定膚覺兩點閾的實驗
實驗二十九 用恒定刺激法測定重量差彆閾限的實驗
實驗三十 用平均差誤法測量繆勒·萊耶錯覺實驗
實驗三十一 對偶比較法製作顔色愛好量錶
實驗三十二 等級排列法製作心理順序量錶
實驗三十三 信號檢測論測定重量辨彆的感受性實驗
實驗三十四 信號檢測論用於再認記憶的實驗

第六章 注意實驗
實驗三十五 視覺注意廣度實驗
實驗三十六 視覺注意起伏實驗
實驗三十七 注意集中能力的測定實驗
實驗三十八 注意分配能力的測定實驗
……
第七章 學習與記憶實驗
第八章 錶象實驗
第九章 情緒實驗
第十章 思維與推理實驗
第十一章 心理學教學與研究常用設備介紹

精彩書摘

  變量具有性質上、數量上可以變化、操縱和測量的條件、現象的特性。通過實驗,研究者直接改變某些因素,控製其他因素保持穩定,並觀察係統變更的結果。在心理學的實驗情景中,實驗者必須考慮三類基本變量:處於實驗者操縱之下的因素是自變量、保持不變的因素是無關變量、而觀察到的行為是因變量。
  (一)操縱自變量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做實驗是為瞭探尋事件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為什麼說實驗者是“操縱”自變量,是因為自變量完全控製在實驗者手中,實驗者通過自變量來創設被試將要麵對的實驗情境,從而引發不同的反應。當然,有的自變量是不能被操縱和改變的,比如被試變量,我們在後麵將專門討論這種特殊的自變量。但在這裏,我們討論完全由實驗者來控製的自變量。
  自變量至少必須有兩個水平。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實驗至少涉及兩種條件或情境的比較。有的時候,它是某一維度上量的變化,如燈的亮度、音調的強度、喂老鼠的食物丸的數量。有的時候,它是性質上的變化。另外,自變量可以多於兩個水平,多於兩種性質。在實驗中,兩個以上水平的自變量或多自變量常常明顯優越於兩個水平的自變量或單自變量。
  實驗者操縱的自變量主要有三類:情境變量、任務變量和指導語變量。幾種類型的自變量可以同時齣現在一個實驗裏。
  1.情境變量指被試可能麵臨的具有不同特徵的環境。例如,在一個有關助人為樂行為的研究中,實驗者感興趣的是旁觀者的人數對助人為樂行為發生可能性的影響。實驗者可能創設一個情境:有人需要幫助。被試可以被安排單獨與需要幫助的人相處,也可以是與數量不等的旁觀者共同麵臨需要幫助的人。在這個例子中,情境自變量是除瞭被試以外,現場有可能提供幫助的旁觀者的數量。這個自變量的水平可以變化,可以沒有旁觀者,也可以有3個或6個或更多的旁觀者。
  2.任務變量有的時候實驗者需要改變被試將要執行的任務的類型。操縱任務變量的途徑就是讓不同組的被試解決不同的問題。例如,有關推理的心理學實驗常常讓被試解決不同的邏輯問題,以觀測人們常常犯哪種錯誤。這些難題可以在復雜度上有所不同,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感覺通道呈現,還可以是要求不同邏輯能力的任務。
  3.指導語變量實驗者通過要求被試以不同方式執行某一任務來操縱指導語變量。例如,在有關記憶的實驗中,實驗者嚮所有被試呈現同一張詞錶,但他可能通過不同的指導語,告訴被試如何記憶這張詞錶。他可能要求被試用視覺錶象來記憶單詞,也可能要求通過聯想來記憶,當然,還可能僅僅讓被試簡單地復述三遍。
  實驗者有的時候不能如願地找齣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實驗者選擇的自變量不能引起被試行為上的變化;我們已經說過,這種無交往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實驗設計存在不足,具體錶現在自變量上,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實驗者認為自己選擇的自變量很重要,實際上並不重要,它不能引起行為上的變化、不能解釋行為。這反映瞭實驗者的理論假設是錯誤的。
  ……

前言/序言


《心理學實驗教程》 引言 本書旨在為廣大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提供一本全麵、係統且實用的實驗教程。心理學作為一門嚴謹的科學,其核心在於通過科學的實驗方法來探究人類行為和心理活動的規律。本教程正是為瞭幫助學生掌握這些核心技能而設計,使他們能夠理解、設計、執行和分析心理學實驗,從而為未來的學術研究和專業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部分:心理學實驗導論 本部分將為讀者構建一個心理學實驗的基礎框架。我們將從心理學的科學本質齣發,闡述實驗方法在心理學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第一章:心理學與科學研究 1.1 心理學的定義與學科分支: 介紹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心靈和行為的科學,涵蓋認知、情感、動機、人格、社會行為等多個領域。 1.2 科學方法的原則: 探討科學研究的通用原則,如客觀性、可驗證性、可重復性、實證性等,並解釋這些原則如何應用於心理學研究。 1.3 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範式: 簡要介紹心理學研究中存在的不同研究範式,如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精神分析等,並說明實驗法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 1.4 實驗研究在心理學中的作用: 強調實驗方法在探究因果關係、驗證理論、發現新現象方麵的獨特優勢。 第二章:心理學實驗的基本概念與要素 2.1 變量的界定與分類: 詳細闡述自變量、因變量、控製變量、無關變量等概念,並提供具體的例子說明其在實驗設計中的應用。 2.2 假設的提齣與檢驗: 講解如何從理論或觀察齣發,提齣可操作的、可檢驗的科學假設,並說明假設在實驗流程中的作用。 2.3 操作化定義: 強調將抽象的心理學概念轉化為可測量、可觀察的指標的重要性,並給齣不同心理學變量(如情緒、注意力、記憶)的操作化定義範例。 2.4 實驗研究的邏輯: 闡述實驗研究中控製、操縱、測量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及如何通過實驗來排除其他解釋,從而確立因果關係。 第二部分:心理學實驗設計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如何設計一個嚴謹有效的心理學實驗,這是實驗研究的核心環節。 第三章:研究設計的類型與選擇 3.1 實驗研究的基本類型: 介紹真實驗、準實驗和非實驗研究的特點、適用範圍及局限性。 3.2 組間設計(Between-Subjects Design): 闡述獨立樣本設計、配對樣本設計等,並討論隨機分配原則在確保組間等效性中的作用。 3.3 組內設計(Within-Subjects Design): 介紹重復測量設計,並深入分析其優點(減少個體差異影響)與缺點(順序效應、練習效應、疲勞效應)。 3.4 混閤設計(Mixed Design): 講解如何結閤組間和組內設計的優勢,以應對更復雜的實驗研究問題。 3.5 外部效度與內部效度: 詳細解釋內部效度(因果關係的確定性)和外部效度(研究結果的推廣性)的概念,以及影響它們的因素,並介紹提高效度的策略。 第四章:實驗設計中的關鍵控製技術 4.1 隨機分配(Random Assignment): 再次強調隨機分配在組間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實現方式。 4.2 匹配(Matching): 講解在某些情況下,如何通過匹配來控製無關變量,以提高組間可比性。 4.3 均衡(Balancing): 重點分析組內設計中的平衡技術,如拉丁方設計、完全平衡等,用以控製順序效應。 4.4 恒定法(Constancy): 闡述如何通過保持實驗條件(如環境、刺激、時間)的恒定來控製無關變量。 4.5 排除法(Elimination): 介紹如何通過實驗設計或程序來完全排除某些無關變量的影響。 4.6 抵消法(Counterbalancing): 詳細講解不同的抵消法,如個體抵消、群體抵消,以平衡不同被試或不同組受試的順序效應。 第五章:常見的心理學實驗設計模式 5.1 析因設計(Factorial Design): 深入解析多因素實驗設計,包括主效應、交互效應的概念,以及如何通過析因設計來研究多個自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 5.2 單因素設計(One-Way Design): 介紹隻有一個自變量但有多個水平的實驗設計。 5.3 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講解在無法進行完全隨機分配時,如何運用準實驗設計,如時間序列設計、對照組設計等,並分析其局限性。 5.4 相關研究設計(Correlational Design): 闡述相關研究的特點、目的以及與實驗研究的區彆,強調相關不等於因果。 第三部分:心理學實驗的實施與數據分析 本部分將指導學生如何實際操作實驗,並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 第六章:被試的招募與倫理考量 6.1 被試的招募策略: 討論如何根據研究目的選擇閤適的被試群體,並介紹常用的招募方法。 6.2 被試的公平性與代錶性: 強調樣本的代錶性對於研究結果的外部效度的重要性。 6.3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 詳細闡述知情同意的原則、內容以及在實驗中的具體實踐。 6.4 被試的保密性與匿名性: 強調保護被試隱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確保數據的保密和匿名。 6.5 欺騙與事後解釋(Deception and Debriefing): 探討在何種情況下可以適度使用欺騙,以及事後解釋的必要性和技巧。 6.6 動物實驗的倫理問題: (如果涉及)簡要提及動物實驗的特殊倫理考量。 第七章:實驗程序與數據收集 7.1 實驗指令的設計: 講解如何清晰、準確地嚮被試傳達實驗指令,以減少誤解。 7.2 刺激呈現與反應記錄: 介紹各種刺激呈現技術(如幻燈片、計算機程序)和反應記錄方法(如按鍵反應、言語報告、生理指標)。 7.3 測量工具的選擇與信效度: 討論如何選擇閤適的測量工具(如問捲、量錶、儀器),並解釋信度(Consistency)和效度(Validity)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7.4 數據記錄與管理: 強調準確、有序地記錄實驗數據,並介紹數據管理的基本原則。 7.5 實驗室環境的控製: 再次強調創造一個穩定、乾擾少的實驗環境的重要性。 第八章:數據整理與描述性統計 8.1 數據編碼與錄入: 介紹如何將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編碼,並錄入統計軟件。 8.2 數據清洗: 講解如何識彆和處理異常值(outliers)、缺失值(missing values)等數據問題。 8.3 集中量數: 闡述平均數(mean)、中位數(median)、眾數(mode)等描述中心趨勢的統計量,並分析它們的適用性。 8.4 離散量數: 介紹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方差(variance)、極差(range)等描述數據離散程度的統計量。 8.5 分布的描述: 講解正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等常見數據分布的特點,以及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的概念。 8.6 圖形錶示: 介紹如何使用直方圖(histogram)、箱綫圖(box plot)、散點圖(scatter plot)等圖形工具來直觀展示數據特徵。 第九章:推論性統計與假設檢驗 9.1 統計推斷的基本原理: 介紹總體(population)與樣本(sample)的概念,以及如何通過樣本數據推斷總體特徵。 9.2 統計假設檢驗的步驟: 詳細講解原假設(null hypothesis)與備擇假設(alternative hypothesis)的設定,顯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level, α)的選取,以及p值的概念。 9.3 t檢驗(t-test): 講解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單樣本t檢驗的應用場景、計算方法及結果解讀。 9.4 方差分析(ANOVA): 介紹單因素方差分析、雙因素方差分析(包括主效應和交互效應的檢驗),以及F統計量的概念和解讀。 9.5 卡方檢驗(Chi-square test): 闡述卡方檢驗在分析分類變量關係中的應用,如擬閤優度檢驗和獨立性檢驗。 9.6 相關與迴歸分析(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介紹皮爾遜積矩相關係數(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的計算與檢驗,以及簡單綫性迴歸模型。 9.7 非參數檢驗(Non-parametric Tests): 簡要介紹當數據不滿足參數檢驗條件時,可使用的非參數檢驗方法,如Mann-Whitney U檢驗、Wilcoxon符號秩檢驗。 第四部分:典型心理學實驗範例 本部分將通過具體的實驗案例,幫助讀者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每個案例將包含實驗目的、研究假設、實驗設計、刺激材料、被試、程序、數據分析和結果討論等內容。 第十章:認知心理學實驗 10.1 記憶實驗: 如工作記憶容量測量、長時記憶編碼與提取的實驗設計。 10.2 注意力實驗: 如 Stroop 效應、注意分配實驗。 10.3 學習與條件反射實驗: 如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演示。 10.4 問題解決與決策實驗: 如圖爾曼問題、選擇任務。 第十一章:社會心理學實驗 11.1 從眾實驗: 如阿希從眾實驗的復現與變式。 11.2 服從實驗: 如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的倫理考慮與設計。 11.3 偏見與歧視實驗: 如內群體偏愛、刻闆印象測量。 11.4 群體動力學實驗: 如社會助長、社會懈怠。 第十二章:發展心理學與人格心理學實驗 12.1 兒童認知發展實驗: 如皮亞傑的守恒任務、視覺崖實驗。 12.2 依戀行為實驗: 如 Ainsworth 的陌生情境法。 12.3 人格特質測量實驗: 如大五人格問捲的開發與驗證。 12.4 動機與情緒實驗: 如成就動機測量、情緒喚醒的生理指標。 第十三章:臨床心理學與心理測量學實驗 13.1 情緒障礙的實驗模型: 如抑鬱癥、焦慮癥的動物模型或人類實驗模型。 13.2 治療效果的評估實驗: 如隨機對照試驗(RCT)的設計。 13.3 心理測量工具的信效度檢驗: 以新開發的量錶為例。 第五部分:實驗報告的撰寫與學術規範 本部分將指導讀者如何規範地撰寫實驗報告,並強調學術誠信的重要性。 第十四章:心理學實驗報告的結構與要求 14.1 標題(Title): 簡潔、準確地反映研究內容。 14.2 摘要(Abstract): 簡要概括研究背景、方法、結果和結論。 14.3 引言(Introduction): 闡述研究背景、理論基礎、研究問題與假設。 14.4 方法(Method): 詳細描述被試、材料、程序和數據分析方法。 14.5 結果(Results): 客觀呈現統計分析結果,包括圖錶。 14.6 討論(Discussion): 解釋研究結果,與前人研究比較,指齣研究的局限性與未來研究方嚮。 14.7 參考文獻(References): 遵循 APA(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格式等規範。 14.8 附錄(Appendices): 包含實驗材料、問捲等。 第十五章:學術誠信與研究倫理 15.1 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 如抄襲、僞造數據、剽竊等。 15.2 引用與緻謝: 強調正確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避免侵犯知識産權。 15.3 數據保管與共享: 探討數據保管的責任與數據共享的原則。 15.4 遵守 IRB(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規定: 確保研究符閤倫理審查要求。 結語 本書的編寫,旨在為每一位有誌於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學子提供一座堅實的橋梁。通過係統學習和實踐本書內容,相信讀者能夠逐步掌握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核心技能,培養嚴謹的科學思維,為未來的學術探索和專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心理學實驗的魅力在於其能夠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可觀察、可測量的現象,從而不斷揭示人類心靈的奧秘。願本書成為您探索心理學世界的一盞明燈。

用戶評價

評分

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失親切。作者在講解復雜概念時,總是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並輔以貼切的比喻,讓原本晦澀的理論變得容易消化。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倫理問題時的審慎態度。在介紹涉及被試的實驗時,書中會反復強調知情同意、保密原則、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被試的潛在傷害。這種對科學研究倫理的重視,不僅是對被試的尊重,也是對科學精神的體現,讓我深受啓發。我感覺作者不僅是在教授技術,更是在培養我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有道德的研究者。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結構也做得非常齣色。每個章節的主題都非常明確,邏輯性強,層層遞進。章節內部的劃分也清晰明瞭,學習起來不會感到迷茫。我喜歡它在章節結尾處設置的“思考題”和“習題”,這些題目能夠很好地檢驗我對本章內容的掌握程度,並且能夠引導我進一步思考實驗設計的各種可能性。有時候,即使題目不難,但它所提齣的情境往往會引發我更多的聯想,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實驗。

評分

拿到這本《心理學實驗教程》真的像是打開瞭一個充滿未知的寶藏。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方,封麵的字體選擇也很有質感,給人一種嚴謹而又不失學術深度的感覺。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也很棒,厚實而柔滑,印刷清晰,排版疏朗,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特彆喜歡的是它在章節開頭的導語部分,總是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介紹本章將要探討的核心概念和實驗原理,立刻就能抓住我的注意力,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是其最大的亮點之一。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非常注重實踐操作的指導。在介紹完每一種實驗方法後,書中都會附帶詳細的實驗步驟、注意事項以及結果分析的指南。這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可以對照著書中的指導,自己動手設計和模擬一些簡單的實驗,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書中的一些圖示和錶格也起到瞭關鍵作用,它們清晰地展示瞭實驗流程、數據處理方法,使得原本可能令人生畏的統計分析變得更容易理解和操作。我曾經嘗試著按照書中的一個關於“工作記憶容量”的實驗,雖然隻是模擬,但整個過程下來,我感覺自己對實驗設計中的細節有瞭更深刻的體會。

評分

我之前對心理學實驗一直有一種模糊的概念,覺得它可能就是一些簡單的問捲調查或者行為觀察。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係統地、由淺入深地介紹瞭各種心理學實驗的設計、執行和分析方法。從最基礎的變量控製、樣本選擇,到各種實驗設計的優劣分析,再到統計學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這本書都給齣瞭非常詳盡的講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非枯燥地羅列理論,而是穿插瞭大量經典的心理學實驗案例,這些案例的介紹都非常生動,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抽象的實驗原理是如何在實際研究中應用的,例如著名的“班杜的社會學習理論實驗”和“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這些實驗的描述就像在給我講故事一樣,讓我不禁思考人類行為的深層原因。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打破瞭心理學研究的神秘感,讓我覺得原來通過科學的方法,很多看似難以捉摸的人類心理現象是可以被探索和理解的。它不僅提供瞭一個操作手冊,更提供瞭一種思考的範式。當我遇到一些社會現象或者個人行為時,我不再隻是憑感覺去推斷,而是會思考,有沒有可能通過一個精心設計的實驗來驗證我的想法?這種轉變,讓我對這個世界充滿瞭好奇,也更加相信科學的力量。

評分

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對一些新興的心理學研究技術和方法的介紹,雖然篇幅不一定很長,但足以讓我們瞭解到前沿的研究動嚮。例如,書中對腦成像技術(如fMRI, EEG)在心理學實驗中的應用進行瞭簡要的介紹,這讓我看到瞭心理學研究未來的發展方嚮,也激發瞭我對這些技術的學習興趣。雖然這本書本身更側重於基礎實驗方法,但它也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對更復雜的、更先進的研究手段有瞭初步的瞭解。

評分

這本書讓我對“科學”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和探究精神。通過學習心理學實驗的方法,我學會瞭如何去質疑,如何去驗證,如何去客觀地分析問題。它教會瞭我如何設計一個能夠迴答具體問題的實驗,如何識彆實驗中的偏差,以及如何用數據說話。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對我學習其他學科,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分析問題,都産生瞭積極的影響。我開始更習慣於尋找證據,而不是盲從。

評分

對於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框架,為日後的學術研究和職業發展打下瞭良好的開端。我發現,當我在閱讀其他心理學領域的書籍時,很多時候都會迴過頭來查閱這本書中關於實驗方法和數據分析的部分,因為它總能為我提供最清晰、最權威的解答。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相當可觀,涵蓋瞭從行為心理學到認知心理學,再到社會心理學等多個分支的實驗方法,讓我能夠對心理學研究的全貌有一個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

總而言之,《心理學實驗教程》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嚴謹性和啓發性於一體的優秀教材。它不僅能夠幫助我掌握心理學實驗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更能培養我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態度。每次閱讀這本書,我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和啓發,它是我在心理學學習道路上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我相信,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對心理學研究感興趣的自學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獲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