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學科教育學是20世紀新開闢齣來的學術領域。它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而齣現的。就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材料看,在20世紀的30年代,美國就齣現瞭各學科教育學的博士論文。現在,美國是世界上學科教育學研究發達的國傢。日本等國傢也在大力開展這方麵的研究,70年代以來,日本已推齣多套“學科教育學研究叢書”。
我國在“文革”結束,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也積極地開展這方麵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並由北京師範學院(今首都師範大學前身)於1988年發起,在北京召開瞭我國第一屆學科教育學研討會。
內頁插圖
目錄
題詞張健
序張承先
0.1 音樂學科教育學研究對象
0.2 音樂學科教育學的體係與內容
0.3 我國音樂學科教育學的發展與展望
0.4 音樂學科教育學的學習方法
1 音樂教育的本質特徵與社會功能
1.1 音樂教育的本質
1.2 音樂教育的特徵
1.3 音樂教育的功能
2 中小學生音樂心理發展
2.1 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簡述
2.2 中小學生音樂審美心理發展特徵
2.3 影響中小學生音樂心理發展的因素簡析
2.4 因學生音樂心理發展施教
3 音樂教育課程
3.1 音樂教學基本原則
3.2 音樂教學大綱(課程標準)
3.3 音樂課程教材
3.4 音樂課堂教學
3.5 課外音樂活動
4 音樂錶演學習與教學
4.1 音樂錶演學習與教學概述
4.2 歌唱錶演學習與教學
4.3 器樂演奏學習與教學
5 音樂創作學習與教學
5.1 音樂創作學習與教學概述
5.2 音樂創作學習與教學建議
6 音樂欣賞學習與教學
6.1 音樂欣賞學習與教學概述
6.2 音樂欣賞學習與教學建議
7 音樂基礎知識和識譜記譜技能學習與教學
7.1 音樂基礎知識和識譜記譜技能學習與教學概述
7.2 音樂基礎知識和識譜記譜技能學習與教學建議
8 音樂教學設計與教學目標
8.1 音樂教學設計
8.2 音樂教學目標
9 音樂教學方法
9.1 音樂教學方法概述
9.2 中小學常用的音樂教學方法
9.3 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10 音樂教學模式
10.1 教學模式概述
10.2 中小學常用音樂教學模式剖析
11 音樂教學媒體
11.1 音樂教學媒體概述
11.2 常用的音樂教學媒體
11.3 使用教學媒體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2 國外著名音樂教育體係
12.1 達爾剋羅茲音樂教育體係
12.2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係
12.3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係
12.4 卡巴列夫斯基與前蘇聯普通學校音樂教學大綱
12.5 學習藉鑒與思考
13 音樂教學評價
13.1 教學評價概述
13.2 音樂能力與學習測量評價的幾種常用方法
13.3 音樂教學質量評估
14 音樂教育研究
14.1 音樂教育研究概述
14.2 音樂教育研究的選題
14.3 音樂教育研究計劃的製定與實施
14.4 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的撰寫
15 音樂教師
15.1 音樂教師角色
15.2 良好音樂教師的特徵
15.3 音樂教師的威信及其形成條件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2.3.2 環境因素對心理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環境是指圍繞在周圍並給人以各種影響的客觀世界。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教育學所使用的環境概念,是指對素質産生影響的後天因素,特彆是指那些自發的、無計劃的影響,以便與那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影響相區彆,以利於探討人的身心發展規律。
環境因素是兒童心理發展包括音樂心理發展的客觀條件。但人的心理並不是環境影響的消極産物,而是在通過實踐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展的。良好的音樂遺傳素質,僅為兒童音樂心理的發展提供瞭潛在的可能性,而環境則不僅把這種可能性變為現實,而且還決定瞭其發展的方嚮、水平、速度和個彆差異。環境因素的特點在於其影響是經常的、廣泛的、復雜的和深刻的,對兒童音樂心理發展的作用是十分突齣的。
環境對兒童的早期影響是傢庭環境的影響。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兒童大部分的時間都生活在傢庭中,因此,傢庭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兒童音樂心理的發展。這種影響作用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傢庭環境中音樂刺激的數量、性質、訓練方法以及父母的職業和文化等。一些音樂世傢之所以具有一定的“世襲性”,與其說與遺傳素質有關,毋寜說是音樂環境的影響。世界上很多著名的音樂傢都是接受過早期音樂教育的,實際上接受的是早期傢庭教育。前麵談到的巴赫及巴赫傢族的音樂成就,同樣說明環境因素的重要作用。其他音樂傢也是一樣,如莫紮特、貝多芬都在三四歲就學習鋼琴。莫紮特3歲在鋼琴上彈簡單的和弦,5歲開始作麯,6歲開始旅行演奏的生涯,被譽為“小魔術師”音樂神童。我國民間音樂傢阿炳也是從小學習音樂,十三四歲就已經掌握瞭琵琶、二鬍、笛子的演奏技術,學會很多的樂麯。他們的成功,都說明環境因素對個人藝術成長的重要性。
中小學生音樂心理發展,早期受傢庭環境影響較大,以後學校環境、社會實踐環境對其心理影響逐漸增大。現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廣播、電視、音響設備、電腦等大眾傳播媒介的進一步普及,大大改變瞭中小學生周邊的音樂環境,對他們的音樂心理的發展影響較大。在我們進行的“你學習音樂主要依靠什麼?”調查中,隻有33%的人依靠學校的音樂課和學校音樂課外活動,其餘的靠廣播、電視、電影、錄音磁帶等大眾傳媒來進行學習。在所喜歡的歌唱傢、歌手的調查中,共提名400餘名歌唱傢、歌手的名字,可見大眾傳媒在音樂傳播上的深度與廣度。社會心理學研究錶明,大眾傳媒對受眾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包括:社會參與影響、社會化影響、模仿影響、暗示影響、勸服影響等。當今社會中各種傳播媒介已經構成瞭一種重要的環境條件,對人起到瞭行為上的模仿——示範作用,並且這種示範以娛樂的形式齣現,極具吸引力地傳播給人們。青少年由於缺乏辨彆能力,往往會不加分析地對其仿效,後果往往是非常嚴重的,值得我們重視。
2.3.3 教育因素在心理發展上起主導作用
教育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環境因素。教育因素,包括學校教育、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這是因為:
(1)學校環境的選擇性。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使教育達到一定培養目標,在教育內容上是進行瞭選擇的環境。
……
前言/序言
《中國音樂教育的百年迴響》 作者: 王心怡 齣版社: 啓明書局 齣版日期: 2023年10月 定價: 128.00元 內容簡介: 《中國音樂教育的百年迴響》是一部係統梳理和深刻剖析中國音樂教育近一個世紀發展曆程的力作。本書並非泛泛而談,而是以宏大的曆史視角,聚焦於那些塑造瞭中國音樂教育麵貌的關鍵性轉摺、重要思潮、核心人物以及實踐變革。作者王心怡教授,作為國內資深音樂教育研究者,憑藉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將一百年來中國音樂教育的跌宕起伏、麯摺探索,以及最終走嚮獨立自主、日益繁榮的圖景,娓娓道來,引人深思。 本書的結構設計尤為匠心獨運。全書共分為九章,層層遞進,邏輯嚴謹。 第一章:黎明前的微光——晚清至民國初期的音樂教育萌芽 本章追溯瞭中國音樂教育的早期探索。在西方音樂文化湧入的衝擊下,有識之士開始反思傳統音樂教育的局限,並嘗試引入西方的音樂教學體係。章節深入探討瞭這一時期音樂教育的初步嘗試,如教會學校的音樂課程、早期音樂人纔的培養機構,以及如何將西方音樂理論與中國本土音樂實踐相結閤的初步思考。重點分析瞭這一時期“器樂先行”的特點,以及如何將音樂作為一種“美育”手段引入學校教育的早期設想。 第二章:學科建構的基石——20世紀上半葉的音樂教育體係雛形 這一章著重探討瞭20世紀上半葉,尤其是在20年代至40年代,中國音樂教育學科建構的艱難起步。作者詳細梳理瞭當時各大城市齣現的專業音樂院校的興起,如國立音樂院的成立及其教育理念的嘗試,以及各個時期教育部門對音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規定。重點剖析瞭這一時期音樂教育在師範教育體係中的地位,以及如何為培養閤格的音樂教師奠定基礎。同時,也展現瞭戰爭年代音樂教育所麵臨的嚴峻挑戰,以及音樂教育在民族精神塑造中的作用。 第三章:時代洪流中的探索——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音樂教育改革 新中國成立後,音樂教育迎來瞭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本章詳細闡述瞭這一時期音樂教育的指導思想如何隨著國傢政策的變化而調整,重點分析瞭如何藉鑒蘇聯的音樂教育模式,並試圖與中國國情相結閤的探索過程。章節深入探討瞭這一時期音樂教育在普及和提高上的雙重目標,以及如何將音樂教育納入基礎教育體係的初期規劃。對當時音樂教材的編寫、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音樂教師隊伍的建設等進行瞭細緻的描繪。 第四章:麯摺中前進——“文化大革命”時期音樂教育的衝擊與變遷 “文化大革命”對中國社會各領域産生瞭深遠影響,音樂教育也不例外。本章深刻反思瞭這一特殊時期音樂教育所經曆的衝擊,分析瞭音樂教育內容和形式的政治化傾嚮,以及對傳統音樂文化和教學體係造成的破壞。同時,也展現瞭在極端睏難條件下,一些音樂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堅守與創新中,努力維係音樂教育的火種。本章力求客觀呈現曆史,避免簡單化的評判。 第五章:撥亂反正與復蘇——改革開放初期的音樂教育新格局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地,也為中國音樂教育帶來瞭新的生機。本章詳細分析瞭這一時期音樂教育政策的調整,如何逐步擺脫政治的束縛,重新迴歸學科發展的軌道。重點探討瞭音樂教育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會音樂教育等多個層麵所展開的復蘇與重建工作。章節深入分析瞭對西方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新認識和引進,以及如何在此基礎上進行本土化創新。 第六章:走嚮多元與融閤——20世紀末至今的中國音樂教育創新實踐 進入21世紀,中國音樂教育進入瞭一個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融閤化發展階段。本章是全書最為豐富和深入的部分之一,作者通過大量案例和翔實的數據,展現瞭中國音樂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評價體係、教師培訓等方麵的重大變革。章節重點分析瞭素質教育理念下音樂教育的功能拓展,從單一的技能傳授轉嚮情感體驗、審美培養和文化傳承。同時,也深入探討瞭信息技術與音樂教育的深度融閤,以及新媒體對音樂教育模式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第七章:核心人物與思想流派——推動中國音樂教育發展的關鍵力量 本章將視角聚焦於那些在中國音樂教育發展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關鍵人物及其思想流派。作者選取瞭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代錶性人物,如早期的音樂教育傢、新中國成立後的音樂教育奠基人、改革開放後的學術領軍人物等,對其教育思想、實踐貢獻以及對中國音樂教育發展的影響進行瞭深入剖析。通過對這些人物的生平及其思想的梳理,勾勒齣中國音樂教育發展的脈絡和動力。 第八章:挑戰與前瞻——中國音樂教育麵臨的現實睏境與未來趨勢 在肯定中國音樂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本章也直麵當下所麵臨的現實睏境。作者客觀分析瞭城鄉教育資源不均、音樂教育評價的片麵性、教師專業發展瓶頸、學生音樂素養提升的挑戰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對中國音樂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瞭前瞻性的預測,包括如何構建更加公平普惠的音樂教育體係,如何更好地融閤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音樂教育理念,如何應對全球化背景下的音樂教育新格局等。 第九章:百年迴響與時代新聲——中國音樂教育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 作為全書的總結,本章升華瞭主題。作者將中國音樂教育的百年曆程置於更廣闊的文化視野下進行審視。章節深入探討瞭音樂教育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麵的獨特價值。同時,也強調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音樂教育如何藉鑒世界優秀成果,勇於創新,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本書以“迴響”為題,也寓意著中國音樂教育的百年探索,在今天仍然 reverberate,並激勵著未來的發展。 《中國音樂教育的百年迴響》是一部兼具學術深度、曆史厚度與現實關懷的著作。它不僅為音樂教育研究者提供瞭寶貴的史料和研究視角,也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學生以及關心中國音樂教育發展的讀者,提供瞭一次深刻的曆史迴溯與前瞻性思考。本書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流暢的文字錶達,將中國音樂教育波瀾壯闊的百年畫捲,呈現在讀者麵前,堪稱理解中國音樂教育發展脈絡的必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