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英太极创化论》是一部对成氏哲学思想体系的“太极创化”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化的专著。从整个思想体系上说,《成中英太极创化论》可以界定为有中国特色的并具有当代性的一部哲学专著。它虽然并未涉及治国平天下的各种具体策略,但其思想实质却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兴国提供了有价值的哲学理论基础。它虽然辟有专章论析了为我国古代群经之首的《易经》哲学,但此书应当说主要是在阐发《易经》和老子《道德经》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吸收了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和精华;把具有物质和精神对立统一内涵的“太极”作为中心范畴,用以贯穿和“率领”变易、道、阴阳、五行、有无、理气等等范畴的内涵;组成了一个严整有序的范畴概念体系网络;较详尽地论证和分析了以“和谐化辩证法”为主体的众多哲学命题。本书力持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统一论,从而避免了一切主观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片面性和缺陷。它为中国当代哲学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它的出版必将如以石投水,激起一圈圈美妙的涟漪,在中国哲学界和世界哲学界将会产生重大和长远的影响。
杨成寅,1926年生,美术史论家、雕塑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法中文化交流特别荣誉奖,同年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画展,2004年被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曾创作不少优秀艺术作品,并出版有多种学术专著、译著。
自序
成中英先生序
第一章 成中英哲学的元范畴和元命题及其学术根源
一、先秦儒家哲学的元范畴与元命题
二、先秦道家哲学的元范畴与元命题
三、成中英太极哲学体系的元范畴
四、成中英太极哲学体系的元命题
五、成中英和谐哲学体系的元范畴与元命题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成中英哲学思维方式论
一、多项对偶动态一元思维方式
二、以通变合和为典范的思维方式
(一)成氏对思维方式基本原则的界定
(二)“通变合和”措辞的来源
(三)思维结构与思维过程的统一性
(四)思维的非抽象性与非先验性
(五)思维的和谐性
(六)思维方式的中西互融性与有效性
三、多对两端平衡的和谐化思维方式
(一)成氏对时代背景和思维方式的描述
……
第三章 成中英太极创化论范畴体系简述
第四章 太极含易含道论
第五章 太极阴阳辩证法
第六章 五行生克创化论
第七章 有无相生创化论
第八章 理气统一创化论
第九章 和谐化辩证法
第十章 《易经》哲学太极创化思想要义
附录 成中英哲学之路
后记
说实话,我最欣赏《成中英太极创化论》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动态的“时间观”与“空间感”。我们通常理解的太极,要么是定格在某个架势上的美学,要么是功力深厚的表演。但这本书却将太极的运动过程描述成一种“持续性的生成场域”,强调“无始无终,周流不息”的动态平衡。作者用类似音乐理论的术语来描绘身体重心的转移和力量的释放,比如将一次完整的动作比喻为一个“乐章”,其中包含着起承转合、高潮与休止。这种音乐性的解读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身体内部运作的全新窗户。特别是书中关于“松紧的辩证统一”的论述,不再是简单地说“要松开”,而是精细地剖析了在不同速度和受力情况下,“松”与“紧”如何在毫秒间完成角色的切换与融合。这种对生命节奏的捕捉和精确的语言转述,让这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武术理论范畴,触及到了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读起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仿佛所有的疑惑都在瞬间被理清了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透露出一种与内容相匹配的沉静与厚重感。我拿到的是精装版,纸张的触感非常细腻,墨色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使得那些复杂的图解和文字对比度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阐释,采用了“图解—文本—案例对比”的三位一体模式,这种多维度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比如,书中解释“掤劲”的细腻变化时,不仅配有清晰的身体力学分解图,还引用了古代兵书中的“水之性”来做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这让我体会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读者的接受习惯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考量。此外,全书的引用注释系统做得非常完善,几乎每一处关键论断的背后都有出处可循,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对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信赖感。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而是值得放在案头,时常翻阅、细细品味的案头书,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感悟和启发。
评分这本被誉为“武术哲学巅峰之作”的《成中英太极创化论》最近在我的朋友圈里被反复提及,好奇心驱使下我找来一读。虽然我对太极拳理论的涉猎有限,但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极其宏大且又深入肌理的方式,将太极的“创化”过程描绘得如同宇宙洪荒的演变。作者似乎不仅仅是在阐述一种拳法,更是在构建一套解释万物生成与演化的哲学体系。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阴阳互根,动静相宜”的独特解读,它打破了传统太极理论中过于偏重技击层面的窠臼,转而探讨其在生命哲学、乃至社会治理中的隐性关联。书中对于“气”的描述不再是玄之又玄的形而上概念,而是被赋予了清晰的、可感知的物质流变特征,这对于我这样一个追求实用主义的读者来说,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理解深度。例如,书中论述的“螺旋上升的力场构建”,其描述的精妙,让我想起一些高级物理学中关于场论的设想,让人不禁思考,传统东方智慧的精髓是否早已触及到现代科学的前沿。整本书的论证结构缜密,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读完第一部分,我已经感觉到思维被极大地拓宽了,它不只是一本关于武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观察世界,并与之和谐共处”的指南。
评分初翻《成中英太极创化论》,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那股“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的大家气象。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汗牛充栋的太极“秘籍”只顾着堆砌招式口诀,这本书更像是一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报告,只不过它的主题是生命运动的最高形态——太极。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论述“劲力转换”的章节中,穿插引用了西方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某些观点,这种中西哲学思想的奇妙对接,犹如在平淡无奇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石子,激起了层层叠叠的哲学涟漪。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极其凝练且富有节奏感的,它没有使用过多的华丽辞藻来粉饰太平,而是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理性笔触,去解剖太极运动的内在驱动力。我甚至可以想象,作者在撰写此书时,面前摆放的可能不仅仅是太极图谱,更有古希腊的几何学、印度吠陀的宇宙观,以及现代控制论的图表。对于那些期望快速学会几招架势的人来说,这本书或许会显得有些“高深莫测”,但对于渴望探究事物本源、追求思维极限的探索者而言,它无疑是一座等待被深度挖掘的知识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且略带挑战性的。我发现自己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经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模拟作者描述的那些复杂的力学模型和哲学思辨。其中有一章关于“道的践行与个体觉悟”的讨论,篇幅不长,却字字珠玑,作者将太极的修炼提升到了个体对宇宙秩序的认知层面。他似乎在暗示,真正的太极,并非是体现在外在招式的完美无缺,而是一种内在的“心性结构”的优化与重塑。这种由内而外、由微观到宏观的推演逻辑,让我联想到一些古代哲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递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的思考模式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看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时,脑海中会不自觉地浮现出太极中“借力打力”与“四两拨千斤”的原理,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思维工具的习得。总而言之,《成中英太极创化论》绝非一本可以轻易翻阅的书,它要求读者付出专注和思考,但它给予读者的回报,是认知层面的飞跃和对生命理解的深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