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定性研究目前是国内社会科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方法,尤其在管理学中势头正猛。《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定性方法》针对组织与管理领域的定性研究,内容全面而深浅适度,全面综述了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种范式。其内容之全面足资读者借鉴,是不可多得的工具性质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定性方法》对定性研究进行了广泛、全面的介绍,其目标是使读者能够在组织研究中综合使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本书提供了使用定性研究构建与检验理论的方法和策略,描述了何时使用定性研究,全面阐述了四种具体的定性研究技术以及定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何时及如何分析定性研究中的定量数据。本书的内容还包括关键性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作者在最后给出了结论及撰写定性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建议。
作者简介
托马斯?W. 李,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组织与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教授,俄勒冈大学博士,鲍灵格林州立大学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目前担任以下期刊编委: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Management,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Personnel Psychology。曾任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和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编委。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Industrial Relation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Motivation and Emotion,Personnel Psychology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在从事研究工作之前,曾在南加州爱迪生公司工作。 吕力,武汉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2007—2008年在北京大学留校任教。现任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在《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期刊上发表管理哲学、管理研究方法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十余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管理学案例研究方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名单。
精彩书评
我相信,读者们在阅读和使用本书所教授的定性研究方法的时候,一定会借由它“看到”传统定量研究视野之外有趣而奇妙的管理现象。本书是IACMR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系列中又一本精彩的专著,感谢托马斯?李教授送给中国管理学术界的这一份特殊的礼物。——徐淑英,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首届主席
在我目前所承担的管理学博士研究生方法论课程中,类似的著作非常难找。由擅长定量方法的实证主义者撰写的定性研究著作很少。由于我接受的也是定量研究训练,因此非常喜爱本书。我相信这本书会非常受欢迎,并且在我自己的博士生课程中会继续使用它。——Ronald Karren,马萨诸塞大学
本书非常及时且有用,可操作性非常强……本书的读者群十分清晰,它针对那些在定性研究中受到若干技术困扰,因而急于掌握其一般原理的管理研究者。我推荐研究者和学校图书馆将本书列入其收藏单,并且本书也应该在课堂中被广泛使用。——Craig Lundberg,康奈尔大学
托马斯?李教授将管理研究中的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完美整合在一起,我认为这代表了管理学研究最前沿的思想。因此,本书的内容对于两类研究方法的融合至关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我会选择本书作为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教材,这比单纯地介绍定性研究方法要好得多。——Steven C. Currall,莱斯大学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定性研究设计概论
第三章 何时使用定性研究以及理论构建与检验的典型方法
第四章 焦点小组、案例研究和对话访谈的具体方法
第五章 定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六章 定性研究中的定量问题
第七章 信度和效度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 结论
附 录 管理领域中的定性研究:发展的十年
前言/序言
洞察组织深层脉络:解锁定性研究的无限可能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理解组织的复杂性、驱动其变革的深层动力,以及个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已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挑战。传统的量化研究在描绘宏观趋势、验证因果关系方面展现出其强大的效力,然而,当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为什么”和“如何”——那些隐藏在数字和统计数据之下的情感、动机、文化、意义和互动时,定性研究方法便显得尤为不可或缺。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也不是对已有研究的简单罗列。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之旅,旨在引导读者踏上一条理解和运用定性方法研究组织的新路径。我们相信,定性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以更加细致、深入、情境化的视角去审视组织现象的智慧。它鼓励研究者走进组织内部,倾听声音,观察行为,捕捉那些难以被量化捕捉却至关重要的细微之处,从而揭示组织运作的真实面貌,发现隐藏的规律,并为解决复杂的组织问题提供富有洞察力的启示。 为何选择定性研究? 在组织研究领域,量化方法以其精确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而备受推崇。然而,组织是活生生的、动态的、充满人性的系统。个体的情感、非正式的权力结构、微妙的沟通方式、潜藏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意义,这些都是量化研究难以触及的层面。定性研究的独特价值在于: 深度挖掘与解释: 定性方法能够深入到现象的肌理之中,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动机和过程。例如,在研究员工满意度时,量化研究可以告诉你满意度的高低,但定性研究则能帮助你理解员工满意或不满的具体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他们感受的。 情境化理解: 组织研究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定性研究强调对研究情境的深入理解,将组织现象置于其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中进行考察,从而得出更具现实意义的结论。 发掘新兴现象与理论: 当面对全新的组织现象或尚未被充分理解的领域时,定性研究能够提供一种探索性的途径,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模式、生成新的理论,并为后续的量化研究奠定基础。 关注个体经验与视角: 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定性研究以人为中心,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经历、感受、认知和解释,从而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和人性化的组织图景。 定性研究的核心理念与方法 本书将引领读者认识定性研究的核心理念,这包括: 自然主义与情境性: 强调在真实的组织环境中进行研究,避免过度干预,并充分考虑研究情境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视角: 认识到现实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体在互动中建构而成,理解不同个体对同一现象的多元解释。 意义的探寻: 关注人们如何赋予事物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组织过程。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详细介绍组织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关键定性研究方法,并深入剖析其操作要领与实践技巧: 1. 访谈法(Interviews):倾听组织的声音 访谈是获取一手资料、了解个体观点和经验的强大工具。本书将涵盖: 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与非结构化访谈 的定义、适用场景及优缺点。 访谈问题的设计: 如何设计开放式、探究性、避免引导性的问题,以获取丰富的信息。 访谈技巧: 如何建立融洽关系、积极倾听、适时追问、处理沉默和敏感话题,以及如何记录访谈内容。 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s): 探索群体互动如何影响观点形成,以及如何引导和分析焦点小组的讨论。 2. 观察法(Observation):看见组织的真实动态 观察能够捕捉到访谈难以触及的非语言行为、互动模式和环境信息。本书将重点讲解: 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哪种方式更适合特定研究问题,如何平衡参与和观察者的角色。 观察记录: 如何进行系统、详细、客观的观察记录,包括现场笔记、田野日记、照片和录像的使用。 观察的重点: 关注什么?(如:会议互动、工作流程、空间布局、非语言沟通等) 观察中的伦理考量: 如何处理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问题。 3. 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Document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解读组织的文字与符号 组织内部和外部存在大量的文本和符号信息,它们承载着组织的文化、战略和历史。本书将探讨: 组织文献的类型: 公司报告、政策文件、内部通讯、电子邮件、网站内容、社交媒体帖子等。 文本的解读: 如何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识别主题、分析论调和意义。 内容分析: 定量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和分析,以发现模式和趋势,尽管这是定性研究的补充,但对于某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 案例研究(Case Study):深入剖析特定的组织情境 案例研究通过对一个或少数几个组织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理解复杂现象在特定情境下的运作方式。本书将深入讨论: 案例选择的原则: 如何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或特殊性的案例。 案例研究的设计: 如何界定案例边界,设计研究问题,以及数据收集的策略。 数据整合与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 如何整合来自不同数据源(如访谈、观察、文献)的信息,以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案例研究的撰写: 如何清晰、生动地呈现案例研究的发现。 5.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从数据中生成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独特的定性研究方法,其核心在于从收集到的数据中逐步生成理论。本书将介绍: 理论产生的过程: 如何通过反复的比较、编码和范畴化,从数据中提炼出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开放编码、主轴编码与聚焦编码: 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 理论抽样: 如何根据理论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数据收集。 理论饱和(Theoretical Saturation): 何时停止数据收集。 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挑战 本书不仅关注具体的定性研究方法,还将引导读者关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 研究问题的确立: 如何从广泛的兴趣出发,形成具体、可研究的定性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的规划: 如何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计划。 数据收集的实践: 在真实的组织环境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收集,应对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况。 数据分析的策略: 如何对海量、非结构化的定性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编码、归类和解释。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在定性研究的框架下,如何理解和提升研究的严谨性。 研究的伦理考量: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如何确保研究对象和数据的安全与尊严。 研究成果的呈现: 如何将复杂的定性研究发现,以清晰、有说服力的方式呈现给不同的受众。 超越方法论: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与应用价值 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将深入探讨定性研究背后的哲学基础,如解释学、现象学等,帮助读者理解定性研究的逻辑和精髓。同时,我们将强调定性研究的广泛应用价值: 理解组织变革的动力: 探究员工对变革的接受与抵制,高层管理者决策背后的逻辑。 洞察组织文化与价值观: 揭示隐性文化规则、团队规范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组织绩效。 分析领导力与权力动态: 观察领导者如何发挥影响力,以及组织内部的权力如何流动和博弈。 研究员工福祉与工作满意度: 深入理解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内在和外在因素。 探索创新与创业过程: 挖掘创业者如何识别机会、管理风险,以及组织如何培养创新文化。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变化加速的时代,对组织的理解需要超越表面的数据,深入其内在的逻辑和人性的维度。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一把钥匙,它能够解锁组织深层的秘密,揭示那些驱动组织发展、塑造组织命运的隐形力量。本书希望成为您手中那把开启组织研究新视角的利器,陪伴您在探索组织世界的旅程中,发现更深刻的真理,获得更宝贵的启示,并最终为组织的管理与发展贡献真正的价值。无论您是学术研究者、管理实践者,还是对组织现象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条清晰、实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