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摄影大师班》作为德国皮尔森出版的自然摄影教科书,涵盖了自然摄影理念的介绍、器材的选择、技术技巧的讲解、个人艺术风格的养成,全面、透彻讲解了自然摄影的创作过程。
这是一本非同寻常的风光摄影书,它凝聚了凯拉和克里斯蒂安对典型自然元素的取舍与刻画、对构图理念的描绘与传达、对拍摄思想和自然元素本质关系的揭示,以及其完美的摄影技术控制能力。
书中展示的作品真实而细腻、朴素而震撼,不仅揭示了照片的拍摄背景,还阐明了决定拍摄的角度、滤镜的选用及其他拍摄要素,如光线、气象条件、时机、构图等,用摄影语言体现了作者在风光摄影领域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值得每个读者细心揣摩和学习。
凯拉·森格尔博士和克里斯蒂安·森格尔博士,不仅是超前的生物学研究者,同时也是充满创作激情的摄影师,风光摄影就是他们非常擅长的一个创作领域。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出版了30本主题各异的专业图书和美丽的画册,两人轻松幽默且满含激情的笔风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本书时,你会在尽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轻松愉悦地学习摄影知识。
引 言 11
第一章 一年如一日
1.1 娇嫩的绿色
1.2 炎炎夏日
1.3 秋日的树林
1.4 拍摄令人感觉亲切的霜
1.5 闪光与黑暗
1.6 蓝色时分
1.7 金色一刻
1.8 中间时段
1.9 聚焦:一年中风光摄影的时机
第二章 光与影
2.1 芦苇、水和云
2.2 瞬间的一幕
2.3 岩石边的光束
2.4 明丽的马尾草
2.5 灵感的闪现
2.6 阴影形成的氛围
2.7 银色还是金色
2.8 灰色的、阴暗的和理想的
第三章 单色与多色
3.1 绽放的花朵
3.2 绿中之绿
3.3 彩色的岩石
3.4 阴影的色彩
3.5 空中精灵
3.6 粗糙的年轮
3.7 聚焦:照片黑白效果的转换技巧
3.8 灰色巨人
第四章 深度和广度
4.1 空间的深度
4.2 明亮的视野
4.3 纵深感
4.4 前景与背景
4.5 两朵钟形花
4.6 不是前景,也不是背景
4.7 海豹的视角
第五章 趣味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戏剧化效果
5.1 鸟儿们笑了
5.2 镜头游戏
5.3 夏日的梦想
5.4 在风中创作
5.5 雾之山
5.6 上方昏暗、下方明亮
5.7 聚焦:使用插片滤镜来实现创造性灰度渐变
第六章 快与慢
6.1 云中身手矫健的“小丑”
6.2 惯性动物
6.3 拍摄鸟儿时的注意事项
6.4 快速奔跑者
6.5 与猴子同行
6.6 请不要眨眼
6.7 飞溅的瀑布
6.8 聚焦:有趣的中灰镜
6.9 定格赫利俄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
6.10 天空中的闪亮轨迹
6.11 聚焦:在电脑中优化星星的运行轨迹
第七章 按照计划的和偶然得到的
7.1 空中的鹤群
7.2 透过防护网拍摄
7.3 是的,它们立在那里
7.4 计划中出现的偶然性
7.5 错拍了兔子
7.6 近在眼前的礁岩猎獾犬
7.7 羚羊笑了
7.8 聚焦:源于生活的摄影创作
第八章 浪漫主义色彩与纪实主义风格
8.1 无 蒂
8.2 柔软的奇迹
8.3 聚焦:双重曝光,怎样操作
8.4 通过虚化营造出浪漫色彩
8.5 天空之火
8.6 情趣盎然的小水滴
8.7 魔幻天鹅
8.8 连续而紧凑的效果
8.9 实景拍摄
8.10 拍摄完整的植物
8.11 前方的贼鸥
第九章 冷与暖
9.1 低低的太阳
9.2 炙热的火球
9.3 红色、黄色和橘黄色
9.4 勉强曝光
9.5 炫酷甲壳虫
9.6 冰和水
9.7 尖声惊叫
9.8 聚焦:创造性地设置白平衡
第十章 伪装的和显而易见的
10.1 白天难以辨识的巧妙伪装
10.2 轻轻走过的大型动物
10.3 拍摄时吹口哨
10.4 误入歧途的伪装
10.5 红色小鸟
10.6 当地羚羊
10.7 彩色蜥蜴
10.8 聚焦:摄影师的充电时间
第十一章 抽象的和结构分明的
11.1 潮汐时分
11.2 从结构分明的纹理中凝炼抽象含义
11.3 叶脉和其他
11.4 海鸠的空间
11.5 森林画面的阴影效果
11.6 宏伟景观的颠覆性再现
11.7 令人迷醉的罂粟花
11.8 小小的结构,巨大的效果
11.9 生于火山岩
11.10 地图和微缩森林
11.11 拍摄单色斑马
11.12 聚焦:微距摄影指导篇
第十二章 行为和责任
12.1 慈爱的母亲与和睦的兄弟姐妹
12.2 狒狒帮
12.3 双胸斑沙鸟的婚礼
12.4 晒一下你们的脚
12.5 聚焦:感谢生态保护
12.6 黑红外衣下的美食家
12.7 家附近的啄木鸟
12.8 困境中的母狮
12.9 远方的蜂虎
12.10 小心悬崖
12.11 聚焦:摄影师的自我隐藏
第十三章 多与少
13.1 拍摄花海,还是拍摄少数几朵
13.2 鲣鸟大本营
13.3 以少见证多
13.4 惊扰带来的意外收获
13.5 赋予被摄主体更多的空间感
13.6 一对孤独的动物
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更多地是基于其“纯粹性”。它几乎没有涉及任何关于商业摄影或人像修饰的技巧,所有的篇幅都聚焦于野生动物、地貌和天文景观。这种高度聚焦的专业性,反而成就了它无与伦比的感染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极光和星轨的系列作品,那需要极长的曝光时间和对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才能在高纬度寒冷地区拍出如此清晰、色彩斑斓的穹顶画面。书中对这些复杂技术挑战的处理方式,不是长篇累牍的公式堆砌,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和视觉成果来自然呈现,非常适合那些已经掌握基础操作,但想向专业领域进阶的进阶学习者。它传递的核心信息是:技术是手段,观察和奉献才是核心。每一次翻阅,我都能找到新的视角去解读那些曾经“看”过的照片,发现之前因为经验不足而错过的细微之处——比如一片树叶的边缘光晕,或者远方云层中隐藏的色彩渐变。这本画册,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如何拍摄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看见”世界的艺术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已经收集了不少顶级摄影师的作品集,但这本书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这是其他很多作品所欠缺的。它的版式设计极具巧思,有时候会将两张风格迥异但主题内在关联的照片并置,形成一种强烈的对话效果,比如一张是宏大的冰川全景,另一张却是冰川裂缝中一滴水珠的特写,瞬间就将尺度感拉伸到了极致。这种精心编排的阅读体验,让观看的过程充满了解谜的乐趣。此外,作者对于“动态”的捕捉能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那些风吹过草原的起伏、海浪拍打礁石的瞬间爆发力,以及鸟群迁徙时那种近乎流体的运动轨迹,都通过极高的快门速度和精准的预判,被凝固成了永恒的几何图形。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抓拍”的定义,好的抓拍并非偶然,而是深厚积累和对未来瞬间的精确预判的结合体。这本书简直是每一位渴望从“记录”迈向“创造”的摄影师案头必备的教材,因为它不仅展示了美,更展示了通往发现美的复杂路径和坚韧心性。
评分坦率地说,我最初是抱着一种审视和挑剔的心态来翻开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的“大师”头衔泛滥,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少之又少。然而,这本书中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关于极端气候环境下拍摄的场景,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那些在暴风雪中纹丝不动的雪豹的眼神,以及在火山岩浆喷发时精准捕捉到的能量脉冲,无不体现出摄影师非凡的耐心、勇气和对自然规律深刻的理解。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展示,而是一种人与自然长期博弈后达成的默契。书中对后期处理的克制也值得称道,画面虽然经过精修,但核心的氛围感和真实性却得到了完美的保留,没有落入过度数码渲染的俗套。这种高级的、内敛的美感,才是真正考验摄影师功力的所在。每当我感到自己的拍摄陷入瓶颈,灵感枯竭时,我就会翻开其中关于“等待”和“环境适应”的那几页,它们总能提供一种冷静而坚定的力量,提醒我,最好的照片往往不是“拍”出来的,而是“熬”出来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极其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精度,使得即便是数码影像的细节,也能被完美还原,这对于追求高品质视觉体验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评分这本摄影集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光影世界的一扇全新的窗户。我一直对那种能将瞬间定格,同时又蕴含着深邃情感的照片情有独钟,而这本厚厚的画册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从那些令人屏息的日出剪影,到捕捉到昆虫翅膀上微小露珠的超微距特写,每一个画面都仿佛在耳边低语,讲述着自然界不为人知的秘密。作者对于光线的掌控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境地,即便是最寻常的场景,在他的镜头下也焕发出了超凡脱俗的戏剧张力。我尤其欣赏他对于色彩的运用,那种深沉的、饱和度恰到好处的蓝与金,将大自然的雄伟与细腻展现得淋漓尽致。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看图片,不如说是一场沉浸式的冥想体验,让人暂时抽离日常的喧嚣,全身心地去感受风、水、石头和生命的呼吸。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只追求视觉冲击的摄影书,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用眼睛去“阅读”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和技术考量。这对于任何一个热爱摄影,并渴望提升自己审美品味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拿起相机,尝试去模仿那些光线角度,虽然成果相去甚远,但这种被激发出的创作冲动,本身就价值连城。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摄影技巧手册”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生态哲学和地理考察的视觉记录。我之所以如此推崇,是因为它不仅仅展示了“如何拍得好”,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要去拍”这个根本问题。作者在配文中,虽然篇幅不多,但字字珠玑,谈及了他如何在人迹罕至之地克服孤独、应对危险,以及对所拍摄物种产生的敬畏之心。这种精神层面的投入,是那些只关注光圈快门设置的教程所无法比拟的。读完关于亚马逊雨林那组的介绍后,我对那种湿润、稠密到几乎可以触摸到的空气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完全依赖于他对环境的细致观察和长期的驻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科学观察”的严谨性与“艺术表达”的浪漫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既能教育人,又能打动人的独特风格。它让我意识到,伟大的自然摄影,本质上是对地球家园最深情的致敬。它激发的,不是简单模仿参数的欲望,而是去真正了解并尊重我们所处的这个蓝色星球的渴望。
评分读书笔记 · · · · · · (共102篇)
评分Natalie
评分2008-08-21 12:47 161/163有用 来自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版
评分自然摄影大师班/自然摄影大师班
评分2007-02-10 23:30 136/138有用
评分苔衣 (读不厌精)
评分GayScript (微信:GayScript)
评分GayScript
评分确实新的,活动返现,很划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