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内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思维模式创始人单海洋老师二十年实战经验私家分享。
已逝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是“一元CEO”,年薪仅一美元,但他手中握有企业的股票期权,因此他卖力地工作,让“苹果”重新“红”起来。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也成为亿万富豪。
有人会说,股权激励适用于上市公司,其实不然。
股权激励在非上市公司成功的概率更大。华为公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初任正非凭借着几万元钱,几个人开始创业,不过20多年的时间,华为已发展成为年产值上千亿,员工将近10万人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华为没有一分钱的银行借贷,也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得一分钱的收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全部凭借在内部实行股权激励,最终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在非上市公司,员工不必过多关心宏观经济政策面,不必过多关心资本市场的牛与熊,不用担心今天股票是涨还是跌,只要一心一意做好本企业的业绩就行。
股权激励,在非上市的中小企业照样可以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内容简介
股权激励并不是上市公司的专利,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成功的概率更大。然而,非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针对的群体不同,运用的激励机制就不同。很多公司管理者在设计和操作股权激励方案时,都面临着技术性难题:拿出多少股份激励员工比较合适?如何分配股份?虚股和实股如何选择?以什么价格出让股份?股权激励的模式都有哪些?……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一本通》是作者及其团队结合上千家企业的实战咨询案和亲自操盘的股权激励方案,研发出的针对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操落地的宝典,手把手教你如何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以及如何落地,并对股权激励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提醒公司管理者提前预防。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一本通》是为公司决策者量身打造的管理工具书。
方法细化,企业实现高绩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可以说,本书不仅是运营商的必备指南,也是其他企业进行客户管理的关键指导书。
作者简介
单海洋,华一同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长型企业股权激励四维模式创始人。他提出的成长型企业股权激励四维模式为众多企业解决了绩效管控的大难题,被誉为中国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第1人!
服务过的企业有:
家乐福、肯德基、西门子、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银行、立白、聚成集团、平安保险、飞利浦、朗讯、前沿讲座等
出版作品
《绩效不是管出来的》
《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四维模式》
《冠军企业的资本路径》
《王道绩效——让企业超常规发展》(音像)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股权激励:极具诱惑的创富机器 / 7
股权激励并非上市公司的专利 / 8
这是一门"聚财"的艺术 / 9
股权激励的四维模式 / 10
第一章 股权激励,决定企业走多远
揭开股权激励的面纱 / 003
中国模式下的股权激励 / 003
股权激励≠股权奖励 / 004
中小企业更要做股权激励 / 006
机制决定统治 / 006
格局决定结局 / 008
筹码决定忠诚 / 009
恒产决定恒心 / 010
股权激励并非只为上市 / 011
股权释兵权 / 012
安抚老员工 / 014
降低人力成本的现金支出 / 015
第二章 细节定成败--股权激励解决方案"十二定"
定目标:设定公司及各部门目标 / 019
制定企业目标的五大原则 / 020
制定部门目标的五大原则 / 023
定方法:用什么方法进行股权激励 / 025
定时间:在什么时间做股权激励 / 029
定对象:对哪些人进行股权激励 / 030
股权统筹与布局 / 030
确定股权激励对象的原则 / 032
明确激励对象 / 033
定数量:用多大的额度进行激励 / 035
确定股份数量和比例的七项原则 / 037
股权激励的三条生死线 / 038
设定总公司及子公司释放的股权激励额度 / 043
拿出多少股份激励核心高管 / 044
定来源:增发股份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 045
定性质:用什么性质的股权进行激励 / 047
定条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拿到股权 / 051
定价格:股份是否要花钱购买 / 053
现值等利法 / 054
现值有利法 / 054
现值不利法 / 054
定权利:持股者拥有什么权利 / 054
定合同:被激励者是否要签署协议 / 056
定规则:确定股东的退出机制 / 066
股权转让 / 066
股东退股 / 067
股东离开 / 067
股东死亡 / 068
第三章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股权激励落地八方法
非业务团队的股权激励--中西合璧法 / 073
知识水平和技能技巧 / 076
解决问题的能力 / 081
承担职务的责任 / 083
海氏评估的中国化 / 086
对核心高管的激励机制--超额利润激励法 / 098
设定利润目标 / 099
设定超额起提点和超额比例 / 100
对核心高管的激励机制--在职分红激励法 / 107
定时间 / 107
定数量 / 108
定条件 / 109
对核心高管的激励机制--135渐进式激励法 / 119
对业务团队的激励机制--五步连环激励法 / 137
集团股激励法 / 148
股权重组激励法 / 150
股权置换的依据与方法 / 154
对"明日黄花"的激励机制--金色降落伞激励法 / 158
创业元老的金色降落伞法 / 158
设定老员工在职感恩计划 / 160
设定老员工退休福利计划 / 161
设定老员工创业计划 / 162
制定完备的回聘制度 / 162
对"未来之星"的激励机制--精神内核激励法 / 164
使命:让人愿意付出一切 / 164
愿景:心中期望的、祈祷未来的蓝图 / 166
价值观:终极的信念和精神准则 / 166
信念:坚定不移的感觉 / 167
对企业上下游的激励机制--七步激励法 / 168
做老板的三重境界 / 168
企业激励上下游的七个"必须" / 172
附录:股权激励模式的实操案例 / 177
第四章 实施股权激励,老板必知的几大陷阱
执行股权激励的基础 / 189
明确股权的未来价值 / 189
对不可替代人才的激励额度必须大于他的期望 / 189
股份必须要花钱购买 / 190
细化约束机制 / 190
铲除帮派现象 / 191
关键时刻要勇于做决定 / 192
让员工忠于企业而不是老板 / 193
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 / 194
股权激励的正向影响 / 194
股权激励的"苦果" / 197
股权激励产生苦果的原因 / 199
实施股权激励的难点 / 201
第五章 实施股权激励,老板必备的管理智慧
道--经营需求 / 209
治国之道:安民智慧 / 211
企业之道:利他精神 / 211
老板之道:渡人如渡己 / 211
员工之道:成人达己 / 211
天--明确服务对象 / 212
基层员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213
中层干部:尊爵赡财,接礼励义 / 213
核心高管:共生共荣,同创共享 / 214
地--企业创始团队 / 215
将--优秀的企业员工 / 216
信仰 / 217
精进 / 217
奉献 / 218
法--经营管理的规矩 / 219
致谢 / 224
精彩书摘
股权激励:极具诱惑的创富机器
已逝的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是“一元CEO”,年薪仅一美元,但他手中握有企业的股票期权,因此他卖力地工作,让“苹果”重新“红”起来。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也成为亿万富豪。
美国《财富》杂志的数据表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美国排名前一千位的公司中,有90%的公司对管理人员实行了股权激励。据统计,全球排名前500位的大型企业,几乎全部实行了股权激励机制。全世界任何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微软、沃尔玛、IBM、戴尔、Google、联想、阿里巴巴……都是在股权激励下快速成长起来,或者历经艰难,通过股权激励又重新焕发青春的。
在中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企业第一次推行股权激励以来,已经有几百家上市公司和成千上万家非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在职分红”和“金色降落伞”,这些词听起来也已不再新鲜。很多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后,既令企业高管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也让企业业绩实现了飞速增长,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开始和跨国公司比肩。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股权激励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绩效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股权激励并非上市公司的专利
我们常说,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而经营人才,就是经营人才的需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是满足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国美、苏宁,还是微软、IBM、Google,对它们而言,股权激励既是一种利益分享制度,也是一种竞争工具和发展手段。实施股权激励,企业就有可能踏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基业长青;不实施,则会故步自封,让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企业被一个个的竞争对手所超越,最终落到被人收购、兼并甚至倒闭的地步。
也许有人持有疑问:前面所列的都是大型公司、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非上市公司、成长型的企业是不是一样适用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上市公司为例讲股权激励,一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公开,便于说明问题;二是企业名气较大,更有说服力。虽然非上市公司由于财务数据的隐蔽性,不太适合作为案例来剖析,但是非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做得好的数不胜数,其中华为公司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初任正非凭借着几万元钱,带着几个人开始创业,如今华为已发展成为年产值上千亿、员工将近十万人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华为没有一分钱的银行借贷,也没有从资本市场获得任何的投资,企业发展困难重重,但凭借在内部实行股权激励,华为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我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在非上市公司成功的概率更大。原因很简单,员工不必过多关心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不必过多关注资本市场的“牛市”与“熊市”,不用担心今天股票是涨还是跌,只要一心一意提高本岗位的业绩就行。股权激励并非只适用于上市企业,在非上市公司照样可以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这是一门“聚财”的艺术
股权激励的核心,是要让被激励者从打工者变为企业主人翁,将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结合,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决策、承担风险,并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丰厚利润;积极主动地关心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与价值增长,从而促进企业一步步走向辉煌。
股权激励是一门“聚财”的艺术:股权激励形似散财,实则聚财。“散”是为了更好地“聚”。散得好,皆大欢喜,财散人聚;散得不好,硝烟四起,财散人散。相比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更为复杂和棘手,也更加考验企业家的格局境界和管理智慧。
企业家自身境界与格局的提升对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同样作用的还有在企业建立能够实现“上下同欲”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实际上是在搭建一个平台,以实现企业自身的梦想,也帮助员工实现梦想。股权激励,让企业的核心高管、员工共享因企业发展而带来的好处。有意思的是,很多老板最初做股权激励的出发点都是出于私心,但后来他们慢慢地从“小我”变成“大我”,进而变成“无我”。有了这种胸怀,别人就会拥护他们,不知不觉中他们就站到了财富和权力的巅峰。
要想成功推行股权激励,产生财散人聚的积极效用,规避财散人散的悲剧发生,在鼓励竞争的同时就要兼顾公平,做到有理有据、各得其所。
公平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假设有一个苹果,让我来帮你们分,不管我怎么分,你们都会觉得不公平,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们自己分。同样,股权激励要想实现公平,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保证有效的岗位评估,评估只与岗位有关,与人无关;第二,要基于对未来的创造,而不是基于对过去的贡献;第三,要结合职位系数和工龄系数,这是由中国企业现状决定的。相比而言,竞争的问题就比较复杂……
前言/序言
《智享未来:创新激励的非上市企业股权设计与实践》 内容简介: 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创新创业浪潮迭起的今天,非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其持续成长与核心人才的稳定,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如何在激发员工积极性、吸引顶尖人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之间取得精妙平衡?《智享未来:创新激励的非上市企业股权设计与实践》并非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而是一次深入的洞察与前瞻性的思考,它将带领读者超越表面的股权激励工具,去理解其背后深层的商业逻辑、战略意图以及长远的组织发展。 本书深刻剖析了非上市企业在股权激励实践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与机遇。我们认识到,与上市公司不同,非上市公司往往在资本运作、信息披露、退出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股权激励的设计与落地需要更加审慎与灵活。因此,本书并非罗列市面上所有股权激励方案的优劣,而是聚焦于“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契合自身发展阶段、战略目标与文化基因的股权激励体系”。 第一篇:战略引领——股权激励的底层逻辑与前置思考 在深入探讨具体工具之前,本书将首先带领读者回归战略的本源。我们认为,任何一项激励措施,都必须紧密围绕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展开。 战略解码与激励目标对齐: 企业为何要进行股权激励?是希望留住关键人才,激发创新活力,还是为未来融资上市铺垫?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从企业的核心战略出发,明确股权激励的真实目标,避免“为激励而激励”的盲目性。我们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属性的企业,如何将股权激励作为实现战略蓝图的重要抓手。 核心人才的识别与价值评估: 谁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本书将引导读者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识别体系,明确哪些人才对于企业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以及如何对他们的贡献进行相对公平的价值评估。这并非简单地以薪资或职位来衡量,而是从其对企业价值创造的潜在影响、创新能力、领导潜力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风险与回报的权衡: 股权激励并非免费的午餐,它伴随着风险与承诺。本书将深入探讨企业在设计激励方案时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例如股权稀释、潜在的法律合规风险、员工流失可能带来的股权处理难题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同时,我们也会分析不同激励工具所能带来的回报,以及如何让激励对象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 企业文化与激励机制的协同: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激励机制有效落地的土壤。本书强调,股权激励不应孤立存在,而应与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感、团队合作精神等深度融合。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能够强化企业文化、促进团队协作的激励方案,而非仅仅制造个体竞争。 第二篇:精益设计——创新股权激励工具与模式的构建 在理解了股权激励的战略基础后,本书将进入核心的工具设计环节。我们不满足于简单介绍期权、限制性股票等传统工具,而是致力于探索更具创新性和适应性的激励模式。 股权激励的多元化工具箱: 除了传统的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本书还将深入剖析虚拟股权、股权收益权、利润分享计划、项目激励等多种激励工具。我们将详细阐述每种工具的运作机制、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在非上市企业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例如,虚拟股权如何在不稀释现有股东权益的情况下激励核心员工?股权收益权如何让员工分享企业未来成长的价值? 股权架构与激励池的科学设置: 如何合理规划股权架构,为未来的股权激励预留充足的空间?本书将指导读者理解不同股权设置的战略意义,以及如何科学地设置激励池的规模与分配原则,确保激励的有效性与公平性。我们将讨论股东协议中关于股权激励的必备条款,以规避潜在的纠纷。 差异化激励方案的设计: 并非所有员工都需要相同的激励。本书将强调“因人而异、因岗而异”的差异化激励理念。我们将提供如何根据员工的层级、岗位价值、绩效表现、服务年限等因素,设计个性化激励方案的思路与方法。例如,针对高管的长期股权激励,与针对骨干员工的短期绩效挂钩方案。 股权激励与人才发展相结合: 股权激励不应仅仅是财务回报,更应与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紧密相连。本书将探讨如何将股权激励作为推动人才成长的催化剂,例如与导师制、培训体系、晋升机制等相结合,形成一个良性的人才发展闭环。 第三篇:落地实施——股权激励的合规、管理与持续优化 再完美的方案,如果无法有效落地,也只是纸上谈兵。本书将聚焦于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确保其合规、高效、可持续。 法律合规与税务筹划: 股权激励涉及复杂的法律法规与税务政策。本书将深入解析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时需要关注的法律合规要点,包括合同的起草、信息披露的规范、劳动法的适用等。同时,我们将邀请税务专家,就股权激励相关的税务处理、筹划策略进行深入解读,帮助企业最大化激励效益,规避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股权激励的日常管理与沟通: 股权激励方案的成功执行,离不开有效的日常管理与持续的沟通。本书将提供一套实用的股权激励管理框架,包括激励对象的认定、股权授予与行权的管理、归属期的管理、信息披露与沟通机制的建立等。我们还将强调,透明、及时的沟通是建立员工信任、保障激励效果的关键。 退出机制的设计与灵活性: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员工股权的退出机制至关重要。本书将详细探讨各种可行的退出方式,如公司回购、股权转让、引进新股东等,并分析不同退出机制的优劣与操作要点。我们将强调,设计灵活且具有吸引力的退出机制,是保障激励对象利益、降低企业风险的关键。 激励效果的评估与持续优化: 股权激励并非一成不变,企业需要根据经营状况、市场变化以及激励效果,对其进行定期的评估与优化。本书将提供评估股权激励效果的指标体系,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对激励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使其始终保持对企业战略的支撑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应对新兴挑战: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新的激励模式与工具不断涌现。本书将探讨如何在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中融入数字化思维,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股权管理的透明度,或者探索新的数字资产激励方式。 本书的价值与读者受益: 《智享未来:创新激励的非上市企业股权设计与实践》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深度对话。无论您是企业的创始人、高管、人力资源负责人,还是对企业股权运作感兴趣的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与宝贵的实践指导。 对于企业创始人而言: 您将学会如何将股权激励从一个战术工具提升到战略高度,如何设计出既能激励员工又能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股权方案,如何有效规避股权激励的潜在风险。 对于企业高管而言: 您将深入理解股权激励如何成为驱动业务增长、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引擎,如何通过精妙的股权设计,将团队的潜力最大化。 对于人力资源负责人而言: 您将掌握一套系统性的股权激励设计与管理方法,学会如何识别、吸引、留住并激励核心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对于对股权投资与企业运作感兴趣的读者: 您将获得对非上市企业股权运作的深度洞察,理解资本与人才结合的魅力,以及股权激励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核心作用。 通过阅读《智享未来》,您将不再被动地接受现有的股权激励模式,而是能够成为股权激励的智慧设计者与卓越实践者,为您的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共同智享美好的未来。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考框架和操作指南,帮助非上市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股权激励之道,实现企业价值与人才价值的协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