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是伍德沃斯几十年来在教授实验心理学过程中陆续搜集材料逐年充实写成的,作为那个时代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它促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从而为新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在本书中,引用了大量心理生理学的材料,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记忆、训练、认识、思维、学习、情绪、注意和条件反射等各领域都得以应用,人类与动物的学习的全部领域被证明是可以用实验方法来探讨的,且着重介绍有关专题的实验事实和各家的理论和解释。本书一版出版于1938年,后与施洛斯贝格合作修订,于1954年出版了第二版,此中译本根据其第二版译出。
伍德沃斯(R. S. Woodworth,1869-1962),美国心理学家,机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全部活动,包括意识和行为。针对行为主义的S-R,他提出S-O-R,即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增加有机体的作用。191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目 录
中译本序
修订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反应时间
第三章 联想
第四章 注意
第五章 情绪Ⅰ:表情的动作
第六章 情绪Ⅱ:能量说
第七章 情绪Ⅲ:其他身体变化
第八章 心理物理学Ⅰ:阈限的测定
第九章 心理物理学Ⅱ:量表法
第十章 肤觉
第十一章 化学感觉
第十二章 听觉
第十三章 视觉
第十四章 形状知觉
第十五章 颜色知觉
第十六章 视觉性的深度知觉
第十七章 与知觉相关联的眼球运动
第十八章 学习:引论
第十九章 条件作用
第二十章 辨别学习
第二十一章 迷津学习
第二十二章 学习与作业中的动机作用
第二十三章 记忆
第二十四章 迁移和干扰
第二十五章 学习与作业中的经济
第二十六章 问题解决:思维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有力,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醒目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人类心智运作的奥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这套书刚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册。说实话,初读起来感觉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内容密度极大,涉及了大量的实验范式和统计学基础。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严谨,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详尽的历史背景和关键学者的贡献梳理。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经典实验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回到现场”的代入感,仿佛我本人就置身于那些早期实验室里,观察着被试的一举一动,思考着变量的控制与测量工具的局限性。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思考那些关于知觉阈限、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的细节,尤其是关于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对比分析,处理得极其清晰透彻。这本书绝不是那种可以轻松“浏览”的书籍,它需要你全神贯注,甚至需要配合一些外部的参考资料来加深理解。对于任何想深入探究行为背后的科学逻辑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极其扎实的基础读物,它构建了一个理解人类心智的坚固骨架。
评分我拿到这套书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其排版和装帧质量,这在学术教材中是难得的。纸张的触感很不错,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也相对较低。但真正让我惊喜的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基础的心理学实验方法论上,更深入探讨了认知过程的复杂性,比如记忆的提取机制和决策制定的认知偏差。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不同流派观点时的平衡态度。比如在讲述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时,它没有采取过度批判的立场,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贡献,然后自然地引向认知革命的必然性。这种叙事方式让整个学科的发展脉络显得非常清晰流畅。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研究了其中关于情绪唤醒与压力反应的章节,书中详细阐述了生理指标的测量方法及其在不同实验设计中的应用,数据图表的呈现方式直观易懂,帮助我快速把握了实验结果的意义。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它教会我如何审视一个声称“证明了某事”的研究,并提出关键性的质疑。
评分我很少会给一套教材如此高的评价,但对于这套书,我必须承认它已经超出了传统教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思考”的指南。它的结构组织极其巧妙,上册侧重于基础概念和感觉运动系统,下册则聚焦于更高级的认知功能,如学习、记忆和问题解决。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保证了读者不会因为前期的知识积累不足而望而却步。我在阅读下册关于高级认知控制的章节时,被其中对工作记忆模型精妙的阐述所折服,那些关于信息编码和维持的实验证据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无懈可击。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让我彻底理解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这句话的分量。它展示了科学家们如何通过精密的仪器和严密的逻辑,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内在体验,转化为可以被量化、被预测、被检验的客观事实。对于任何想以严谨态度对待心理学研究的人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替代的基石。
评分坦白讲,这套书的学术深度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处理涉及高级统计模型的那几章时,我不得不放慢速度,时常需要查阅相关的统计学手册进行辅助理解。但正是这种毫不妥协的专业性,让我更加确信了它的价值。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初级的学徒,正在被一位经验老到的导师一点点引向专业研究的前沿。这本书对实验伦理和研究有效性(Validity)的探讨尤为精彩,它没有把这些内容当作一个简单的章节草草带过,而是贯穿在每个实验设计的分析之中。例如,在讨论特定社会心理学实验时,它会深入剖析潜在的操纵和对被试的潜在影响,这种对科学责任的强调,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适合已经有一定心理学背景,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研究能力的人。它提供了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设计实验、执行测量,再到最终解释结果的完整闭环的范本。
评分每次合上这本书,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它似乎总是在引导我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尽管它本身是科学实证的。它强大的地方在于,它能用最严谨的实验证据来探讨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心理现象。比如关于意识的本质,书中通过对不同感觉通道的整合实验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生理层面的解释路径,这比纯粹的哲学思辨要来得更有说服力。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用实验心理学的视角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试图去解构人们行为背后的驱动机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几乎没有情绪化的表达,但正是这种冷静的叙述,反而让那些经过无数次验证的科学结论更具震撼力。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感觉模态交叉影响的探讨,比如听觉和视觉信息的相互干扰,这让我对人类信息处理的带宽限制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书籍
评分商品很不错 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买来自己看的,不去管好不好,主要是太便宜忍不住剁手
评分没有塑料封膜。。。。。。。。。。。
评分第8章 注意和反应时
评分5.您可以针对180天内购买过的商品(某些商品除外)进行商品评价,90天内的订单进行满意度评价。
评分第8章 注意和反应时
评分买来自己看的,不去管好不好,主要是太便宜忍不住剁手
评分买来防忽悠的,记者也是一种片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