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热爱收藏古代工艺品的爱好者,我最看重书籍的参考价值和可靠性。这套三册的书籍在“学术性”与“普及性”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它不像某些著作那样堆砌术语,而是用清晰的逻辑结构,将不同历史阶段的首饰发展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我个人认为,它最大的亮点在于对于清代,尤其是宫廷首饰的梳理部分。书中对清代满族头饰中的“钿子”、“点翠”工艺的介绍,非常详尽地解释了其使用的材料来源、制作流程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佩戴礼仪。尤其是关于金银与珠宝(如珊瑚、绿松石、珍珠)的组合运用方式,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视觉样本。对于正在研究或涉足清代饰品鉴定的藏家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可靠的“风水指南”,它能帮助我们辨识出仿品与真品的细微差异,理解其工艺特征的时代性。总体而言,这是一套值得反复研读和收藏的珍贵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套三册的组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看着就觉得很有分量。我一直对古代工艺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种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精湛技艺的器物情有独钟。初翻这套书时,就被那些高清的彩图深深吸引住了。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展示,更像是艺术品本身被小心翼翼地陈列在我的面前。从战国时期的素雅到汉代的华丽,再到唐宋的繁复精致,每一种风格的转变都伴随着清晰的图解和详尽的文字说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器物断代和地域风格区分上的严谨考证,这绝不是一般普及读物能达到的深度。比如,书中对不同时期金银合金比例的探讨,以及特定纹饰——像是龙凤、蟠螭——在不同朝代造型上的微妙演变,都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受益匪浅。那些复杂的锻打、鏨刻、錾花和镂空工艺的解析,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通过图示理解其难度与精妙之处。可以说,这本书的图版质量和学术梳理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佳作。
评分坦率地说,我对古代的服饰文化研究一直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市面上很多相关书籍往往侧重于丝绸、刺绣或发型,对于金属配饰的系统性论述相对薄弱。这套关于金银首饰的著作,恰好填补了我的一个知识空白。我尤其欣赏它在“实用性”和“装饰性”之间的辩证分析。书中对唐代金饰的描述尤其精彩,展现了盛唐气象下那种兼容并蓄、雍容华贵的风格。无论是长安贵族女子佩戴的精美额饰、步摇,还是胡风盛行的钏镯,其材质的纯度、镶嵌的宝石种类以及工艺的复杂程度都被描摹得淋漓尽致。它让我明白,当时的“时尚”是如何通过这些贵重金属载体体现社会阶层的差异和个人品味的。文字的叙述流畅而富有画面感,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的学术论文感。每一次翻阅,都仿佛置身于那个金光闪闪的年代,感受着工匠们指尖流淌出的千年匠心。
评分我这次购书的初衷是想深入了解汉代金饰的文化意涵,特别是那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神仙世界”主题。这套书在相关章节的处理上,可以说是做到了“庖丁解牛”般的精细。它没有停留在简单地罗列出土文物,而是将首饰放在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丧葬制度中去解读。举个例子,书中对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的一批鎏金银器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分析,不仅仅关注了其本身的造型美学,更深入探讨了如意形、云气纹等母题如何从西域传入并被本土化改造的过程。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原本静态的文物“活”了起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去查阅其他关于汉代礼仪制度的资料相互印证,发现书中引用的考古报告和文献都十分权威可靠。对于那些对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深度挖掘入口。它不仅仅是关于“金银”的,更是关于“古代中国人的审美和世界观”的一部实物文献。
评分购买这套书纯粹是因为我对宋代的审美极简主义情有独钟。宋代金银首饰的风格,与前代那种张扬的富丽堂皇截然不同,它追求的是一种内敛、秀美和含蓄的意境。这套书的第三册对宋金时期的首饰变化做了非常细致的梳理,特别是对“素面”工艺的推崇,体现了文人审美对世俗工艺的渗透。书中对细碎的花丝工艺和精细的錾刻花鸟纹饰的分析,让我对宋人的“巧思”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是如何用最少的材料,通过最精密的技法,营造出空灵秀逸的美感?书中通过大量的侧视图和细节放大图,解答了我的疑惑。比如,书中对一类宋代常见的“镂空花卉”题材的分析,指出其构图上的不对称美学,这在古代工艺中是相当前卫的。这种对细节的坚持和对时代精神的捕捉,使得这套书的价值远超一般图录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宋代生活美学史。
评分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很美,值得买!
评分很好的参考书,也跟权威,杨先生深入浅出,用了很多精美的图片,值得购买
评分京东这款是没有腰封的,拿到手发现有一个角被磕了倒是还能接受。这套书与奢华之色貌似相近,但内容绝对是更多,还是值得入手的。
评分好看的好书,看新京报的书单买的。
评分扬之水的书啊,非常漂亮,收了
评分首印五千册 就是包装太差了 唉 睡哦了多少次 永远一个袋子《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套装共3册)》是扬之水先生潜心研究十余年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历史、文化、类型、题材、纹样、制作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套装共3册)》共计约35万字,图片3000余幅,有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上下)、明类型与样式(上下)、题材举例、清、纹样设计、制作工艺10章,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金银首饰的发展脉络,并附有详尽的索引。
评分这种纸质不适合印刷精美的图片,感觉效果差了很多。对于美术,我是一个什么都感兴趣的门外汉。记得1949——1950年间初到北京,那时北京饭店对面还是一片空地,长达一两里路都是摆地摊的;古旧书画、文物珍玩以至于日用衣着,应有尽有。郭沫若先生曾花了只当今天三十五元的贱值买了一部用细木箱装的“二十四史”,摆满了一个墙面。后来,在我的朋友、已故的著名音乐家盛家伦的介绍下,我仅花了四十元美金便换得半房子有关中国书画的线装书
评分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非常好的!
评分正版,是想要的。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