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大揭秘

T-34坦克大揭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修·胡斯,克里斯·曼 著,祝加琛,于君华,杨建华 译
图书标签:
  • T-34
  • 坦克
  • 二战
  • 军事历史
  • 装甲武器
  • 苏联
  • 技术分析
  • 战争装备
  • 历史研究
  • 冷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97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511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精美印刷,精装典藏
★ 战地照片,经典再现
★ 翔实内容,全面解读
★纪念第二战结束70周年
★ 英国Amber出版社精心巨作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为了让您更好感受那段“刀光剑影”的岁月,我们特意策划并从英国著名出版社AMBER和HAYNES引进“二战经典武器大揭秘系列图书”,希望您能从这些图书中得到震撼的阅读体验。

本套书中坦克系列包括:德国《虎式坦克大揭秘》、德国《黑豹坦克大揭秘》、前苏联《T-34坦克大揭秘》、美国《谢尔曼坦克大揭秘》。

战斗机系列包括:英国《喷火战斗机大揭秘》、英国《飓风战斗机大揭秘》、美国《P-51野马战斗机大揭秘》、德国《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大揭秘》。



内容简介

T-34坦克是苏联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生产的一款中型坦克,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的坦克之一,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设计思想对后世坦克的发展有着深远和革命性的影响。T-34坦克主要型号有装备76.2毫米火炮的T-34/76和装备85毫米火炮的T-34/85,其总产量超过了8万辆,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坦克。它还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坦克,其服役时间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T-34坦克的设计团队、发展历程及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有它的改进过程进行了探究和揭秘。

本书是关于T-34坦克的详尽图文指南,是坦克迷们认识这种伟大坦克的佳著作。将本书与机械工业出版社《黑豹坦克大揭秘》一书对照阅读,读者将得到更震撼的阅读体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T-34中型坦克的起源/5

第一辆T-34坦克/ 6

苏联红军在坦克战中的早期尝试/7

图哈切夫斯基和红军改革/9

突击部队/11

苏联坦克工业的发展/12

超轻型坦克和轻型坦克/15

克里斯蒂和M1931型坦克/15

大肃清/17

实战经验/20

坦克军团的废除/20

装甲部队的重建/21

第二章 T-34中型坦克的设计和布局/23

科什金和哈尔科夫设计团队/25

原型车/27

装甲升级的A-32坦克/27

第一辆T-34坦克原型车/30

发动机/30

T-34坦克的布局/33

底盘和悬架/33

T-34坦克的无线电设备/34

车身和装甲/35

驾驶员和他的控制器/36

机枪手兼无线电操作员/36

炮塔/37

车长和装弹员/37

T-34M坦克和新型六角炮塔/ 37

弹药/38

L-II和F-34火炮的穿甲性能/40

德塔耶夫DT机枪/42

机枪/43

第三章 T-34中型坦克的制造/45

苏联工业的撤离/ 46

苏德两国坦克的生产数据/47

T-34坦克的生产向东迁移/47

工人的艰苦劳动/47

数量上的胜利/48

极高的生产水平/49

第四章 实战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51

第一次战斗:杜布纳战役,1941年6月/52

T-34坦克 VS德国PzKpfw III坦克/53

F34/85坦克/54

T-34坦克的生产/56

T-34坦克作为战斗武器/57

莫斯科保卫战,1941/57

德国坦克升级/59

T-34坦克升级/59

哈尔科夫战役,1942/60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61

库尔斯克战役的准备,1943:苏联军队/64

库尔斯克战役的准备,1943:德国军队/65

库尔斯克战役,1943/65

T-34坦克和伯克罗夫卡会战/66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67

苏联装甲部队大变脸:

1944-1945年间的T-34坦克/67

波兰战役/68

德国战役/69

柏林战役/70

东线战场的T-34坦克/ 72

第五章 实战表现:1945年后的战争/73

东欧的T-34坦克/ 74

朝鲜战争/74

1956年的阿以战争/75

1967年的六日战争/76

1973年的阿以战争/77

非洲的T-34坦克/77

今天的T-34坦克/77

第六章 T-34坦克的衍生型号/79

M1941型T-34坦克/ 80

M1942型T-34坦克/80

T-34/76E坦克/81

T-34/76F坦克/ 81

T-34/85坦克/ 83

T-44坦克/83

OT-34喷火坦克/83

PT-34扫雷坦克/84

SU-85和SU-100坦克歼击车/85

SU-122突击炮/86

架桥坦克/86

附录A M1942型T-34/76坦克的技术参数/87

附录B T-34坦克的主要竞争者/ 88


前言/序言


铁流中的传奇:一部坦克发展史的恢弘画卷 这是一部关于钢铁洪流的史诗,一部凝聚着智慧、勇气与牺牲的传奇。它不是聚焦于某一款具体型号的坦克,也不是刻意描绘某一场战役的细节,而是以宏大的视角,为您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坦克发展史画卷。从蒸汽时代的蹒跚起步,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浴血洗礼,再到冷战时期的核阴影下的较量,直至现代战争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革新,这部著作深入剖析了坦克这一陆地霸主是如何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步步演进、蜕变,最终成为现代军事力量不可或缺的核心。 第一部分:诞生与萌芽——陆地战车的黎明 故事的开端,并非源自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源自人类对速度与力量的原始渴望。在工业革命的滚滚浪潮中,机械制造技术日新月异,为诞生一种能够突破传统战术束缚的陆地作战平台提供了可能。本书将带您回到那个充满探索精神的时代,探寻早期陆地战车的朦胧身影。 早期设想与雏形: 回顾那些超越时代的奇思妙想,从达·芬奇的“装甲战车”草图到早期蒸汽动力车辆的尝试。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设计,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却为后来的技术发展埋下了伏笔。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早期构想的哲学基础和技术可行性,以及它们如何激励着后来的工程师和发明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催化: 战壕战的僵局,成为坦克诞生的最直接催化剂。书中将详述这场战争如何迫使各国军方开始认真思考如何突破固定工事和机枪阵地的火力封锁。我们将详细介绍英国“小游民”(Little Willie)和“马克 I”(Mark I)等早期坦克的研发历程,它们的出现如何改变了战场格局,以及它们在初次亮相时所带来的震慑力。同时,也会分析早期坦克的局限性,例如其笨重的构造、脆弱的装甲、有限的机动性以及可靠性问题,这些都为后续坦克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早期型号的局限与改进: 早期坦克的设计,往往是在应急需求下诞生的,其结构粗糙,性能不稳定。本书将细致考察这些初期型号在战场上的表现,分析其优点和缺点,例如“马克”系列坦克的优点在于其强大的突破能力,但其缺点也同样明显:易抛锚、易起火、对乘员的健康威胁极大。同时,也会提及法国的FT-17坦克,这款坦克以其革命性的炮塔设计,对后世坦克的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技术分析,揭示这些早期坦克在技术上的“试错”过程,以及它们是如何为更先进的坦克奠定基础的。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与巅峰——技术飞跃与战略重塑 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坦克作为一种战略武器登上历史舞台的巅峰时期。在这个阶段,坦克的性能、数量以及在战争中的运用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战间期的技术革新: 在两次战争的间隙,各国都在积极研发和改进坦克技术。我们将聚焦于这一时期的技术突破,例如更强大的发动机、更可靠的传动系统、更有效的悬挂装置以及逐渐加厚的装甲。例如,苏联的BT系列坦克,以其高速和轮履两用能力,成为了重要的技术试验田。法国的“霞飞”(Char B1)坦克,则展现了重型步兵支援坦克的理念。德国的“豹”(Panzer)系列早期型号,虽然在数量上不及盟军,但在设计理念上已经开始强调速度和火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坦克大战: 这是本书的重头戏之一。我们将以宏观视角,展现坦克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分析不同国家在坦克设计理念上的差异,例如德国的“闪电战”所依赖的快速、火力强大的中型坦克,苏联的“数量取胜”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以及美国强调生产效率和可靠性的“谢尔曼”坦克。 东线战场: 我们将深入分析东线战场上坦克对抗的惨烈与辉煌。从库尔斯克战役这样大规模的坦克集群对决,到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柏林等城市的巷战,坦克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剖析苏联T-34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上的平衡性,以及其在战争后期如何成为德军的噩梦。同时,也会分析德军的“虎”(Tiger)和“豹”(Panther)坦克,它们在单挑能力上的优势,以及它们在数量劣势和可靠性问题上的困境。 西线战场: 在西线,盟军坦克的数量优势逐渐显现。我们将分析“谢尔曼”坦克如何凭借其庞大的数量和良好的可靠性,在盟军的进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及它在面对德军重型坦克时的劣势,以及盟军如何通过改进和战术来弥补。我们将探讨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推进,以及在阿登战役中坦克防御的残酷考验。 北非与太平洋战场: 即使是在相对边缘的战场,坦克也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将分析北非战场上,坦克如何成为决定战局的关键因素,以及沙尘、高温等特殊环境对坦克性能提出的挑战。在太平洋战场,由于地形限制,坦克的使用相对较少,但其在一些关键战役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战术的演进: 坦克的崛起,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战术的革命。本书将探讨“闪电战”的形成与发展,坦克集群的运用,以及如何将坦克与步兵、炮兵、空军协同作战。我们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在坦克战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例如“坦克战”(Blitzkrieg)理论的提出与实践,以及后来盟军在战术上的反思与改进。 第三部分:冷战的阴影与现代战争的曙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坦克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坦克的设计更加注重防护、火力和信息化。 核时代的考量: 核武器的出现,迫使坦克设计师重新考虑坦克的防护问题。如何抵御核爆炸的冲击波、核辐射以及核尘埃,成为了新的设计重点。我们将探讨核战争环境下,坦克设计的思路转变,例如更加倾斜的装甲、反应装甲的出现,以及对乘员防护的重视。 新技术涌现: 这一时期,坦克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 火炮的升级: 从线膛炮到滑膛炮,再到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和破甲弹(HEAT),坦克的打击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新型弹药的原理和威力,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坦克之间的对抗模式。 发动机与传动: 柴油发动机逐渐取代汽油发动机,成为主流,其高功率、低油耗的特点,为坦克的机动性提供了保障。自动变速箱、液气悬挂等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坦克的机动性和乘员的舒适性。 观瞄与火控: 从光学瞄准镜到激光测距仪,再到热成像仪和昼夜一体化观瞄系统,坦克的观察和瞄准能力得到了指数级的提升。先进的火控系统,能够实现“行进间射击”和“首发命中”,极大地提高了坦克的作战效率。 防护的革新: 除了装甲的不断加厚,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ERA)等新型防护技术也应运而生,有效提升了坦克抵御反坦克武器的能力。 不同流派的演变: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在坦克设计上各有侧重。美国倾向于研发火力强大、防护优异的重型坦克,例如“M1艾布拉姆斯”系列。苏联则更注重坦克的低矮轮廓、强大的主炮和相对较低的成本,例如T-64、T-72、T-80等系列。我们将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坦克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以及它们在实战中的表现。 信息化与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坦克逐渐走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网络化作战能力、自主导航能力等,成为新一代坦克的重要特征。我们将展望未来坦克的发展趋势,例如无人化、集群化、与无人作战平台的协同等。 贯穿全书的主题: 人与机械的协同: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坦克终究是人与机械的结合体。本书将不仅仅关注技术参数,更会深入探讨坦克乘员的生活、训练以及在战场上的心理素质。他们的勇气、牺牲和智慧,才是推动坦克前进的真正动力。 技术的不断迭代: 坦克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自我超越的历史。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都源于对现有不足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作战需求的精准把握。 战争的演变与反思: 坦克作为一种强大的作战武器,深刻地影响着战争的形态。本书将通过坦克的发展,折射出战争的演变,以及人类对战争的思考和反思。 这部著作,将以严谨的考证、翔实的史料、专业的分析,为您呈现一部关于坦克发展的宏大史诗。它将带您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身感受钢铁洪流的脉动,理解坦克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军事史、技术史以及宏大战争叙事感兴趣读者的佳作。它不仅仅是关于机器的陈述,更是关于勇气、智慧、牺牲和人类不断探索与前进的伟大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理解一款武器的成功,不能仅仅停留在其技术参数上,更需要深入探究其历史和文化意义,《T-34坦克大揭秘》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T-34坦克的物理属性,更是在讲述它在苏联人民心中所代表的精神象征。书中探讨了T-34如何在宣传中被塑造,如何在战场上成为士兵们的希望,以及它在战后如何成为国家工业成就的代表。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回忆录和当时的宣传材料,生动地展现了T-34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T-34如何在战争宣传中被塑造成“无敌坦克”的讨论,以及这种宣传对士兵士气和国民情绪的影响。此外,书中还探讨了T-34的国际影响,它被出口到世界各地,并在多个国家的军队中服役,成为了冷战时期军事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让我意识到,T-34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作为一款武器本身,它成为了一个民族记忆和集体认同的一部分。阅读这本书,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机械的冰冷,更是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温度。

评分

这本《T-34坦克大揭秘》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装甲力量颇感兴趣,尤其对苏联的T-34坦克,作为一款在战争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的坦克,它身上总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本书从坦克的研发历程开始,细致地描绘了T-34诞生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苏联工业的挑战,设计团队的创新思维,以及那些鲜为人知的技术突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坦克设计哲学和工程决策的剖析,作者并非仅仅罗列数据和参数,而是深入到设计者的头脑中,去理解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又面临着怎样的权衡。从其标志性的倾斜装甲,到革命性的柴油发动机,再到其强大的火力系统,本书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当年的设计室,与那些工程师们一起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出一款能够改变战争进程的武器。书中穿插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技术图纸,这些视觉资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我曾以为自己对T-34已经有所了解,但这本书无疑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T-34。它不仅仅是一辆坦克,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集体智慧和工业力量的结晶。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个对武器技术细节颇为挑剔的读者,《T-34坦克大揭秘》这本书在专业性和严谨性上,让我感到非常满意。作者在技术分析的部分,展现了深厚的专业功底。从坦克的发动机设计,到悬挂系统,再到火炮的弹道计算,书中都提供了相当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喜欢关于T-34动力系统的讨论,它解释了为什么T-34的柴油发动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种革命性的选择,以及它对坦克的机动性和续航能力带来的巨大提升。书中还涉及到T-34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例如其在泥泞、雪地以及高温条件下的可靠性问题,以及苏联工程师是如何通过改进设计来应对这些挑战的。作者对于T-34的生产工艺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其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之间的平衡,以及在战争压力下,工业生产所面临的巨大考验。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技术数据和图表,使得分析更加科学和客观。这本书的内容,不仅满足了我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对技术细节的渴求,也让我对T-34这款坦克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军事技术类读物。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翻开《T-34坦克大揭秘》之前,我对于这款传奇坦克仅有模糊的概念,大概知道它很能打,数量多。然而,这本书所呈现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辆坦克的“故事”,更是将T-34置于整个二战东线战场的宏大叙事中进行解读。作者在分析T-34的战术运用时,表现出了惊人的洞察力。书中对T-34在不同战场上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例如它如何在早期战争中给德军装甲部队带来毁灭性打击,又如何在后期战争中成为苏军推进的钢铁洪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T-34的局限性和缺点,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它在实际作战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极寒环境下的可靠性,以及与盟军坦克相比的某些不足。这种全面的视角,使得本书的论述更加可信,也让我对T-34的理解更加 nuanced。此外,书中还涉及了T-34的生产管理、后勤保障以及战场维修等多个维度,这些细节的呈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支撑这款坦克驰骋沙场的庞大体系。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视视角,不再是简单的英雄主义描绘,而是对战争机器的真实、多维度的解构。

评分

作为一个军事模型爱好者,我一直对T-34坦克的各个衍生型号和后期改进版本充满好奇,《T-34坦克大揭秘》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满足。作者对T-34系列型号的演变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梳理,从早期的T-34/76到后期更加强大的T-34/85,每一个型号的出现,都伴随着技术上的革新和战场需求的演变。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型号在火力、装甲、机动性等方面的差异,并且通过对比分析,清晰地展示了T-34如何不断适应战争的残酷考验,并保持其战场优势。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T-34/85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为何需要更大口径的炮塔,以及这种改进对整体作战效能的影响。作者还探讨了T-34的生产周期中,设计与生产之间的博弈,例如为了尽快投入生产而牺牲的某些细节,以及后来逐步完善的过程。书中配有大量的照片,其中不乏一些罕见的T-34型号的实物照片,这对于像我这样的模型制作者来说,是无比宝贵的参考资料。我从书中获得的关于不同炮塔、不同轮子、不同发动机细节的知识,将直接指导我接下来的模型制作。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本宝贵的工程和设计参考手册。

评分

★ 战地照片,经典再现

评分

★纪念第二战结束70周年

评分

本套书中坦克系列包括:德国《虎式坦克大揭秘》、德国《黑豹坦克大揭秘》、前苏联《T-34坦克大揭秘》、美国《谢尔曼坦克大揭秘》。

评分

黑白照片太多,没有介绍虎式坦克的精彩啊。

评分

作为虎式的真正对手,系列中创造了近几十年的战争传奇!

评分

★ 英国Amer出版社精心巨作

评分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凑字数

评分

貌似很便宜~~貌似很不错~~~

评分

书有褶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