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盡管有這樣的趨勢,我們卻不能假設,電視已經搶奪瞭新聞的功能;不能認為,在對遠方事件或圖像豐富事件的報道中,電視都獨占鰲頭。顯然,電視是直播事件的最好窗口:報紙絕不可能再現月球景色給人的衝擊。但除瞭罕見的例外,電視新聞隻是標題性質的,如欲瞭解更多的事實、獲取更多的解釋,我們很可能還得靠印刷媒介。
評分還沒看,先收藏…
評分不錯的書籍,值得一看。
評分買來防忽悠的,記者也是一種片子
評分就公共事務和重要新聞的信息源而言,為什麼人們依靠報紙而不是電視呢?魯濱遜和康弗斯認為,電視剛推廣時,幾乎完全被當作娛樂和虛構文藝的來源。[8]然而,隨著電視的成熟,它作為新聞源頭的作用也成熟瞭;其新聞報道擴大,新聞圖像也日益增多。電視對越戰、登月、大選和全國性事件的報道如約翰·肯尼迪總統遇刺的報道齣現瞭,嚴肅而專業的新聞節目比如《六十分鍾》等齣現瞭,這一切都嚮受眾證明,電視已不僅僅是娛樂媒介。魯濱遜和康弗斯指齣,到瞭20世紀70年代,電視對報紙的影響纔得以彰顯,對讀報或讀書的影響纔一望而知瞭。
評分買瞭不少的書,都是精挑細選的。感覺不錯,符閤預期。不錯,挺好的。
評分傳播學經典,導論讀起來比較煎熬。剛剛開始看第一張。
評分傳播與勸服:關於態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評分從上錶中還可以看齣隨時間推移齣現的一種趨勢:各州選舉和全國選舉對報紙的依靠在緩慢地下降,對電視的使用則在上升。其他人的研究也支持這樣的趨勢。在1961年進行的一次全美抽樣調查中,電視首次被認為是"最可信的新聞媒介"。自此,認為報紙是"最可信"的百分比大體保持不變,而認為電視是最可信的百分比,從39%上升到51%。與此相似,在1965年至1975年間,人均看電視的時間每周增加瞭約5小時,而讀報的時間則減少瞭l小時。每個年齡段的情況都是如此。20多歲、30多歲、40多歲和50多歲的年齡段當中都齣現瞭這樣的變化,較大的變化是在老齡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