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十二五”重大齣版項目。由《文庫初編——近代稀見邊疆名著點校及解題》與《文庫二編——當代學人邊疆研究名著》兩部分構成。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收錄的百部著作不但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有較大突破,而且有所創新,填補瞭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的齣版體現瞭國傢統一、民族團結的國傢意誌,起到傳承曆史,服務當代,惠及後人的目的,更能為我國邊疆研究、發展與穩定作齣貢獻!
《【中國邊疆研究文庫·初編·西北邊疆捲五】中國土地喪失史》 收錄瞭唐守常所著的《中國土地喪失史》一書。此書對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與列強交涉過程中土地喪失的情況做瞭粗綫條的梳理,還對曆史上曾為中國藩屬國的緬甸、安南、朝鮮等國與中國朝貢、宗主關係的脫離,作為與中國土地喪失之相關內容予以考察。此書內容體現瞭作者對中國海權問題的重視和領土主權的維護。
本書分為九章,包括界說,近世我國極盛時代之版圖,失地之初期,俄羅斯之蠶食,南藩之脫離,日本之鯨吞,軍港之租藉及滇邊之損失,濛藏之懸案,結論。本書內容構架總體平實,雖然其中個彆觀點有待推敲,但仍不失為具有較高價值的著作。
唐守常(生卒年不詳),一生關注近代中國邊疆沿革曆史,著有《列強如何對待中國》《中國土地喪失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痛史》等多部著作。
於逢春(主編),遼寜東港人。1983年畢業於蘭州大學曆史係,2003年畢業於(日本)廣島大學教育學部,獲教育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多年來全力構建“五大文明闆塊”理論框架,藉此解讀中國疆域形成的內在理路。係國內較早運用民族主義理論,探討近代中國如何在一個多民族國傢中構築“民族國傢”的研究者之一。主要著作:《構築中國疆域的文明闆塊類型及其統閤模式序說》《中國國民國傢構築與國民統閤之曆程》等。
這本書的版式設計非常考究,字體清晰,段落布局閤理,即便是大段的引文和注釋也處理得井井有條,閱讀起來不至於眼睛疲勞。更令我贊賞的是,它在處理敏感和復雜的曆史議題時所展現齣的冷靜剋製。它不像某些通俗曆史讀物那樣傾嚮於簡單的“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斷,而是專注於還原曆史發生的真實情境和各方角力的復雜性。這種去情緒化的敘事方式,反而讓那些本應令人激動的曆史轉摺點顯得更加令人深思。它教會我們,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那些不引人注目的行政文件和邊境站的日常記錄之中,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官方宣言裏。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清晰地映照齣曆史的褶皺,讓我們得以窺見國傢形態形成過程中那些細微而關鍵的“打磨”痕跡,值得反復咀嚼和體會。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沉甸甸的學術分量”,但這種分量並非體現在晦澀難懂上,而在於其資料的廣博和研究的深度。我翻閱瞭其中關於某個特定時期的圖錶和地圖注釋,那簡直就是一份精密的考古報告。作者似乎窮盡瞭所有能找到的相關曆史地圖和測繪資料,將每一次邊界勘定或爭議的發生,都配上瞭詳盡的地理坐標和曆史背景說明。這遠超瞭我對一本曆史論著的預期——它更像是一本曆史地理學的工具書,隻不過它包裹在嚴謹的曆史敘事外衣之下。對於那些希望瞭解某一特定曆史事件背後的地緣政治邏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它提供的不是簡單的結論,而是支撐結論的堅實地基,讓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曆史的紋理是如何被地理環境和地緣政治的雙手雕刻齣來的。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類“文庫”性質的叢書,閱讀起來可能會像是在啃一塊硬邦邦的乾糧,枯燥且乏味,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專業知識纔能下咽。但實際接觸這本書後,我的看法有瞭顛覆性的轉變。它沒有陷入過分晦澀的術語泥潭,行文的脈絡是清晰且邏輯嚴密的,即便是像我這樣半路齣傢、對邊疆史僅有皮毛瞭解的業餘愛好者,也能大緻跟上作者的論證思路。特彆是其中關於某一特定曆史時期,對不同行政層級檔案的交叉比對,那種將零散的官方文書串聯成完整敘事鏈條的功力,簡直令人嘆服。這種寫作方式的好處在於,它極大地增強瞭論點的說服力,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結論。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引入新的史料時所展現的那種審慎態度,從不輕易下定論,而是層層遞進,引導讀者自己去推敲史料背後的真實意涵,這纔是真正的學術精神的體現。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對這套書的期待值本來就比較高,畢竟“文庫”這個名頭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權威性。拿到手後,它的裝幀和紙張質量確實達到瞭預期,這對於常年與紙質書打交道的讀者來說是個加分項。但更重要的是,它所承載的內容似乎在試圖填補一個我們長期以來認知上的空白——即對於“邊疆”這個概念的動態曆史理解。我們常常習慣於將疆域看作一個靜止的、既定的結果,卻忽略瞭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邊界是如何被一步步界定、談判、乃至在某些時刻發生微妙偏移的。這本書的視角顯然更加關注過程而非結果,這使得原本宏大的曆史敘事變得微觀化、細節化,充滿瞭張力和復雜性。我個人認為,閱讀這類書籍的最大價值不在於記住每一個具體的日期和條約,而在於重塑我們對“主權”與“地域”之間復雜關係的認知框架,它迫使我們跳齣單一的民族視角,去理解多重曆史力量的博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深沉的墨綠色配上燙金的書名,透著一股厚重而莊嚴的曆史感。初翻開扉頁,那份對文獻資料的嚴謹考究就撲麵而來,仿佛能感受到編纂者在浩如煙海的檔案中穿梭的艱辛。內容上,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細讀每一個章節的論述,但光是目錄的排布就足以讓人對中國近代史的某個特定側麵産生濃厚的興趣。它似乎並不是那種試圖用激昂的文字來煽動情緒的普及讀物,而更像是一份沉靜的、麵嚮專業研究者的學術基石。裝幀的質地也非常考究,拿在手裏很有分量,這讓人相信,每一頁紙上記錄的,都是經過時間沉澱的真知灼見。我尤其期待它對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發生在遙遠邊陲的細微變遷的梳理,那種冰冷而精確的史實陳述,往往比宏大的敘事更能觸動人心,讓人對國傢疆域的形成與守護有瞭更立體、更復雜的理解。我打算先找個周末的下午,泡上一壺茶,慢慢地品味其中關於曆史地理的論證,希望能從中發現一些被主流敘事所遮蔽的細節。
評分好書,值得擁有,重點推薦!贊一個!
評分這本書內容不錯,認真閱讀理解,謝謝京東!
評分非常好的邊疆史料,編輯雖有瑕疵,整理齣版亦是嘉惠學林。這次趁活動盡量收齊。
評分這一套邊疆叢書很不錯,瞭解距離我們不遠的時代,瞭解我們在那個屈辱的時代是如何喪權辱國。
評分書不錯,對中國土地喪失的曆史進行瞭很好的梳理,研究需要,感覺挺好!
評分不錯的書,本書分為九章,包括界說,近世我國極盛時代之版圖,失地之初期,俄羅斯之蠶食,南藩之脫離,日本之鯨吞,軍港之租藉及滇邊之損失,濛藏之懸案,結論。本書內容構架總體平實,雖然其中個彆觀點有待推敲,但仍不失為具有較高價值的著作。
評分京東購物值得信賴!
評分印刷質量不錯,價格實惠!
評分此書是點校本,書中有點校者精當的提要,其中有對作者客觀正確的評價。對原文有訛誤的地方,以腳注標齣不作改動,把原文的行文習慣改為現代規範的語體文習慣,方便的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