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小屋刺綉工具收納箱

田園小屋刺綉工具收納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澳] 卡羅琳·皮爾斯 著,鄭英波 譯
圖書標籤:
  • 刺綉
  • 收納
  • 工具
  • 田園
  • 手工
  • DIY
  • 傢居
  • 生活
  • 整理
  • 箱包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13487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304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6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屋形工具箱、針綫收納盒、針枕、捲綫盒……對於刺綉者來說最熟悉不過,這些是每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作為刺綉愛好者,若是能自己親手縫製這一整套工具,一定很令人激動。《田園小屋刺綉工具收納箱》作品涵蓋瞭日常手工中需要用到的一整套工具,再搭配上一緻的田園風刺綉圖案,必定能給手工圖書市場注入一股清新、恬淡的田園風,是廣大刺綉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佳品。

作者簡介

  卡羅琳·皮爾斯,自幼時即對刺綉、綉布、蕾絲、綉綫和紐扣癡迷不已。她精美的設計中涉及瞭一係列的技藝,綢帶、帆布綉、貼飾、染綫、斯頓藝術刺綉等。卡羅琳是《村落刺綉包》和《刺綉拼縫熊》的作者,也是《啓示》的撰稿人,她的作品被收錄於《世界上最美的刺綉籃子》、《刺綉者絎縫》和許多A-Z係列(引進版為“零起點”係列)的書中。

內頁插圖

目錄

4 屋形工具收納箱
4 材料工具
4 刺綉準備
5 總體說明
6 綉法和綉針
7 綉綫、珠子和亮片
8 刺綉
8 鼕天的玫瑰——前牆
14 鞦天的橘子——後牆
18 春天的豌豆——豌豆端牆
24 夏天的草莓——草莓端牆
28 屋頂
28 底麵
30 組裝
38 配件
40 要求和準備
44 蜜蜂金剛砂墊
45 豌豆針插本
52 玫瑰針墊
55 草莓花剪刀掛件
58 花園捲綫盒
64 草莓捲尺盒
68 三色堇頂針放置器
72 流蘇計量器
74 蜂巢切綫器套
78 綉法說明
83 亞美尼亞飾邊綉
珠子扇形飾邊綉
84 雲式填充綉
85 變形葉形綉
86 孔眼綉法
87 手套綉
匈牙利辮子綉
88 交錯針鏈綉
貼紙闆上的拉綫縫和斜
89 結式珍珠綉
90 梯狀綉
91 針編環飾綉
92 古典英式綉
93 葡萄牙滾邊綉
94 起梗綉—葡萄牙結
95 盤繞式十字綉
變形洛可可綉
96 圓形玫瑰綉
97 蜂巢式緞綉
98 直格子綉
99 長短交替環形鎖邊綉

前言/序言


書名:田園牧歌:現代刺綉與自然主題設計 圖書簡介 第一章:刺綉藝術的復興與田園精神的迴歸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代刺綉藝術的復興浪潮,並著重分析瞭“田園精神”在現代設計中的重要地位。在全球化和數字化的喧囂中,人們對於慢節奏、手工製作和自然連接的渴望日益強烈。刺綉,作為一種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手工藝,恰好滿足瞭這種精神需求。 本章首先梳理瞭刺綉藝術自維多利亞時代至今的發展脈絡,重點關注瞭20世紀中葉以來,藝術傢如何將傳統技法與當代審美相結閤。我們探討瞭刺綉如何從單純的傢居裝飾過渡到錶達個人情感和哲學思考的媒介。 隨後,我們將焦點轉嚮“田園”概念的重塑。在當代語境下,田園不再是簡單模仿鄉村生活的刻闆印象,而是一種對自然秩序、可持續生活方式和內心寜靜的追求。通過分析當代藝術傢如蘇珊·斯托剋頓(Susan Stockman)和艾麗西亞·道剋特(Alicia Dockery)的作品,我們展示瞭如何通過針腳和色彩來捕捉清晨的薄霧、陽光穿過樹葉的斑駁光影,以及田間作物的勃勃生機。 設計理念:從自然觀察到圖樣轉化 本章是全書的核心理論基礎。它指導讀者如何建立一套係統性的“自然觀察—創意構思—圖樣轉化”的設計流程。 觀察的藝術: 我們強調瞭細緻入微的自然觀察訓練,包括對植物形態學的研究、對光影變化的敏感度培養,以及對季節更迭中色彩微調的捕捉。例如,我們詳細分析瞭如何區分不同種類蕨類植物葉片的結構差異,以及如何在綉布上還原其層次感。 材料的選擇與哲學: 材料的選擇是田園風格刺綉的靈魂。本章詳細介紹瞭天然縴維(如有機棉、麻布、羊毛)與傳統綉綫(DMC、Anchor)的特性,並探討瞭使用天然染色材料(如洋蔥皮、核桃殼)進行手工染色對作品整體氛圍的影響。我們認為,材料的選擇本身就是對可持續和迴歸本真的宣言。 圖樣的解構與重組: 傳統的刺綉圖樣往往過於規整。本章指導讀者如何打破傳統對稱和幾何構圖的束縛,運用更自由、更具流動性的綫條來錶現自然界的不規則美感。我們提供瞭將攝影作品或速寫轉化為可操作刺綉草圖的方法論,重點在於如何通過排針的疏密變化來模擬景深和空間感。 核心技術:精進傳統技法以錶現自然肌理 本書摒棄瞭基礎針法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特定技法如何精確服務於自然主題的錶現。 “織物繪畫”:緞麵綉與長短針的應用 光影的模擬: 我們詳細解析瞭如何運用多層次、不同方嚮的緞麵綉(Satin Stitch)來錶現花瓣或水麵的反光效果。通過控製綉綫的鬆緊度和相鄰針腳的微小角度偏差,可以創造齣絲綢般的柔滑質感或金屬般的光澤。 紋理的構建: 針對樹皮、苔蘚和岩石等粗糙紋理,我們重點介紹瞭長短針(Long and Short Stitch)的靈活運用。書中配有上百張高清放大圖,展示瞭如何通過色彩過渡(Blending)和針腳方嚮的隨機性,來模擬有機體的復雜錶麵。 立體感與層次塑造:法式結粒綉與環形針 微觀世界的捕捉: 法式結粒綉(French Knot)在田園刺綉中絕非點綴,而是構建細節的關鍵。本章展示瞭如何通過改變結粒的大小和密度,來模仿露珠、花粉或昆蟲的復眼。 植物的結構支撐: 針對花莖、藤蔓和飽滿的果實,我們詳盡介紹瞭各種環形針(Bullion Knot)的變體。例如,如何通過扭轉綉綫圈數和底部的固定方式,來形成逼真的玫瑰花苞或飽滿的漿果立體效果。 章法與布局:營造沉浸式的田園場景 一本優秀的田園主題刺綉作品,需要有清晰的敘事結構和視覺引導。 構圖的敘事性: 我們探討瞭如何運用“引導綫”(Leading Lines)——例如蜿蜒的小徑、傾斜的樹乾——將觀者的視綫引嚮作品的焦點。這要求刺綉者具備一定的景觀設計思維。 色彩的情感譜係: 田園色彩並非隻有綠色和棕色。本章提供瞭一套基於“色彩心理學”的自然調色闆。例如,如何使用低飽和度的藍灰調來錶現清晨的冷感,以及如何利用高亮度的檸檬黃和橘紅來烘托夏日午後的熱烈。我們提供瞭如何利用“混色針”(Blending Colors)來平滑過渡,避免色彩間的生硬斷層。 留白(Negative Space)的哲學: 在刺綉中,留白與圖案同等重要。我們分析瞭如何通過有意識地保留綉布的“呼吸空間”,來增強圖案的清晰度,並賦予作品一種寜靜、開闊的田園意境,避免畫麵過於擁擠而失焦。 主題實踐案例分析 本部分通過一係列深入的案例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指導讀者完成復雜的主題創作。 案例一:濕地清晨的霧氣與光綫 重點技法:極細的絲綫運用、多層薄紗般的淺色平綉來模擬霧氣,以及對比強烈的深色輪廓來勾勒遠處的剪影。 案例二:豐收季節的榖物與昆蟲 重點技法:使用粗獷的羊毛綫進行打籽綉(Seed Stitch)來錶現麥穗的顆粒感,並運用精細的輪廓綉(Outline Stitch)描繪停歇在穗尖的瓢蟲。 案例三:靜物:苔蘚覆蓋的林間石 重點技法:強調紋理的疊加,使用多達十種以上的綠色調,通過長短針的混亂排列來展現苔蘚生長的隨機性和厚重感。 裝幀與展示:作品的最終呈現 優秀的刺綉作品需要恰當的展示方式來提升其價值和生命力。本書最後一部分討論瞭刺綉作品的後續處理,包括如何進行專業的清洗、熨燙與定型。我們探討瞭從傳統木製綉框到現代博物館級無酸裝裱的選擇,以及如何利用自然材料(如未加工的木材、迴收的石材)來製作與作品主題相呼應的展示邊框,使整個展示過程成為作品田園意境的延伸。 本書旨在成為所有熱愛自然、追求手工溫度的刺綉愛好者、設計師和藝術傢的實用工具書和靈感源泉。它不是一本簡單的針法手冊,而是一部關於如何用心靈去觀察自然,並用針綫去捕捉永恒瞬間的藝術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也值得稱贊,這對於深度閱讀體驗至關重要。字體的襯綫處理得非常柔和,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錶明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確實下足瞭功夫。內頁的留白設計也很有章法,既不會顯得空曠,也不會造成擁擠感,有效地引導瞭讀者的視綫流嚮。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重塑瞭我對“慢下來”這件事的認知。以前我覺得“慢”是效率的低下,是落後的代名詞,但讀完這本書後,我理解到真正的“慢”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和對生命質量的追求。作者用近乎冥想的方式去對待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無論是烘焙一塊麵包,還是修剪一叢玫瑰,都充滿瞭敬畏之心。這種對當下專注的強調,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田園文學範疇,成瞭一本關於如何有尊嚴、有深度地度過一生的指導書。它不是一本讓人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更像是可以放在床頭,隨時翻閱,以獲得心靈慰藉的夥伴。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文學界的清流,那種老派的、考究的措辭,帶著一種舊時光的醇厚感,讀起來讓人感覺像是與一位飽經風霜的智者在壁爐邊輕聲交談。作者的遣詞造句極其講究,很少使用時下流行的網絡詞匯或輕浮的錶達,而是偏愛那些有分量的、能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詞語。比如她形容鞦天的蕭瑟時,用“霜染萬物之凋敝,猶存一縷天光之凜冽”,這種將自然景象與哲學思辨融閤的筆法,令人拍案叫絕。我尤其喜歡她對光影的描繪,那不是簡單的“亮”與“暗”,而是各種微妙的過渡和變化,比如透過老舊玻璃窗摺射進屋內的光束,如何將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照得一覽無餘,這種對細節的精準捕捉,體現瞭作者非凡的觀察力和文學功底。這本書的行文邏輯非常清晰,雖然主題是田園生活,但它並非是一本教人如何種地的手冊,而是一部關於如何“棲居”的哲學指南。它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空間裏,創造齣一方屬於自己的精神淨土,不受外界喧囂的打擾。

評分

我很少讀到能將地方風俗和個人情感敘事結閤得如此天衣無縫的作品。作者在書中穿插瞭許多關於她居住地的民間傳說和季節性節日的描寫,這些細節極大地豐富瞭故事的背景維度,讓人感覺這棟“小屋”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承載瞭曆史記憶和社群情感的載體。她對當地方言和諺語的運用恰到好處,不僅沒有造成閱讀障礙,反而增添瞭一種鮮活的煙火氣。讀到關於某個鄰裏之間互相幫襯的情節時,我被那種質樸而真摯的人情味深深打動,這與當下社會中日益原子化的傢庭結構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作者在描述人際關係時,態度是極其尊重的,她不批判現代社會,隻是溫柔地展現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建立在互信和長期交往基礎上的連接。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厚度”,它沒有停留在錶麵的田園牧歌,而是深入挖掘瞭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復雜而深厚的情感紐帶。

評分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日常瑣事那種近乎詩意的捕捉能力。她能將最普通不過的烹飪、園藝、甚至是清掃工作,描繪得富有層次感和美學價值。舉個例子,書中有一段寫到她整理舊物時的心境變化,不是簡單的斷捨離,而是在每一個物件背後挖掘齣一段被遺忘的情感記憶,那種與過去溫柔和解的過程,處理得極其剋製而又深情。文字的密度適中,不會讓人感到壓抑,但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思考。她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經常將宏大的自然規律與微小的個體經驗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得主題得以升華。例如,她通過觀察一隻螞蟻搬傢的艱辛,反思瞭人類社會中個體奮鬥的意義。這本書的結構像一個精巧的萬花筒,每一個側麵都有不同的光影和色彩。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閉上眼睛,迴味那些句子帶來的畫麵感和情緒衝擊。對於那些追求內心平靜和精神富足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良藥,它提醒我們,真正的“富裕”並非物質的堆砌,而是對當下每一刻的全然感知和珍惜。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視覺的享受,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手繪插畫,讓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混閤著泥土和陽光的氣息。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文字中對田園生活的細膩描摹,她不僅僅是在記錄,更像是在用文字編織一幅幅油畫。比如她描述清晨薄霧中,露珠掛在蜘蛛網上閃爍的晶瑩光芒,那種畫麵感是如此的真實和觸動人心,讓我這個常年生活在都市鋼筋水泥中的人,心頭泛起一股強烈的歸屬感和寜靜。書中對植物生長的觀察也極其細緻,從種子破土到開花結果的每一個階段,都蘊含著生命的哲理。讀起來,節奏舒緩而富有韻律,每一章節的過渡都像自然界季節的更迭一樣流暢自然。它不是那種追求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而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復咀嚼的散文集,每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齣新的感悟。那種遠離塵囂、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深深地吸引瞭我,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重心和追求的價值。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十分考究,紙張的觸感溫潤,油墨的色彩飽和度恰到好處,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

很驚喜,這本書是齣版社推介給我的,製作方法很詳細

評分

一般,沒什麼實用價值。

評分

喜歡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好書

評分

好漂亮又實用的花型

評分

迷上瞭手縫衣服,買瞭些書,好好學習

評分

不怎麼看得懂,而且材料很難找

評分

書好棒好棒趕緊買買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