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多角度解讀UI設計
  詳述不可或缺的UI專業技術知識
  指明影響用戶體驗的多種要素
  提齣大量寶貴的UI設計黃金法則
  每一種産品類型均配有實際案例加以說明
  大量的交叉引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
  
  作為一本以跨學科的視角、全麵介紹用戶界麵(UI)設計的案頭讀物,本書囊括瞭各類數字産品的框架視圖以及上佳的設計經驗與準則,並結閤大量實際設計案例,提齣瞭諸多成就偉大産品的用戶體驗要素。從命令行界麵、WIMP界麵、MetroUI、擬物設計,到可縮放用戶界麵、信息圖設計、自適應用戶界麵等等,全書以圖文並茂且簡單易懂的形式,為廣大讀者詳細解讀瞭百種數字産品用戶界麵的設計理念與方法。通過學習這些寶貴的設計經驗與法則,讀者同樣可以營造齣觸動人心的用戶體驗。
  對於廣大UI設計師、平麵設計師、用戶體驗專傢、網頁設計師以及富互聯網應用程序或移動端數字産品開發者等而言,本書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拉傑·拉爾(Raj Lal),是位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的數字産品設計與開發的領導者,他設計和開發的産品被無數人所使用。他從事UI設計已有數十年時間,曾參與過五十多個桌麵、網絡和移動應用程序的設計與開發,還撰寫過一些關於桌麵和移動設備應用程序設計的書籍,在世界範圍內做過關於網絡技術的演講。他曾是坐落在矽榖的諾基亞總部的技術人員,現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山景城。
前言 數字産品設計之旅
桌麵産品
1. 用戶界麵(人機界麵)
2. 命令行界麵(CLI)
3. WIMP界麵
4. 圖形用戶界麵(GUI)
5. 圖片編輯器
6. 圖像管理器
7. 桌麵係統資源管理器
8. 幫助/軟件嚮導
9. 集成開發環境(IDE)
10. 媒體播放器
11. 桌麵小工具/小配件
12. 儀錶盤/記分卡
13. 即時通信軟件(IM)
14. 聊天室
15. 視頻聊天
16. 交互式語音應答(IVR)係統
17. 直接交互用戶界麵
18. 三維界麵
19. Metro UI/ Modern UI
20. 擬物設計/仿真UI
網頁産品
網頁用戶界麵(WUI)
22. 無障礙網頁
23. 網站
24. 主頁
25. 個人網站
26. 單頁網站
27. 博客
28. 博客發布模闆
29. WordPress主題
30. 商品
31. 産品頁麵
32. 購物車
33. 支付
34. 用戶賬戶/注冊
35. 登錄
36. 用戶個人資料
37. 在綫論壇
38. 評論嵌套
39. 網站地圖
40. 資源中心/幫助中心
41. 知識庫(KB)
42. 維基
43. 在綫調查
44. 評分程序
45. 富互聯網應用程序(RIA)
46. 網絡小工具
47. 書籍內容預覽工具
48. 網頁廣告
49. 網頁幻燈片演示
50. HTML5APP51. 可縮放用戶界麵(ZUI)
52. 任務跟蹤係統
53. 內容管理係統(CMS)
54. 基於Ajax技術的網絡應用程序
55. 社交網絡設計
56. 搜索引擎優化(SEO)網頁
57. WEB 2.0 用戶界麵設計
58. 麵嚮服務的架構(SOA)設計
59. 信息圖設計
60. 自適應用戶界麵
移動端産品
其他類型産品
貢獻者/圖片版權
緻謝
作者簡介
  數字産品設計之旅
  數字産品設計始於用戶界麵(User Interface,簡稱UI)——用戶和數字産品的接觸點。本書將帶你展開一次設計之旅,介紹包括桌麵係統、網絡、移動終端乃至電視在內的100種數字産品的UI設計。
  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閱讀之旅中,你將會體驗到數字産品設計從命令行界麵到圖形用戶界麵(GUI),再到自然界麵、多點觸摸以及有機用戶界麵的發展過程。同時,你還將瞭解到如電容觸摸屏、藍牙技術、人工智能、文本語音轉換等技術的進步,以及如何以創新的方式構建用戶界麵,從而把數字産品設計提升到全新的境界。在新形勢之下,設計師必須理解用戶,必須明白産品的使用情境,因為産品的成功最終取決於用戶的選擇。
  正如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所說:“設計並不是說明産品像什麼,而是應該錶明産品的工作原理。”本書將撥開數字應用程序的麵紗,帶你瞭解産品背後的秘密。其中包括桌麵軟件、小工具、自適應網頁界麵、創新的移動應用以及平闆電腦與主機上的遊戲等100例不同的數字産品的UI設計。
  此外,本書還從設計實踐的角度提齣瞭UI設計的諸多原則,並通過眾多實際案例說明瞭這些設計原則是如何在最新的數字産品設計中體現的,以及如何通過嚴謹的思考來設計用戶界麵。同時,本書還通過一些實用而珍貴的圖片及案例為設計師們提供瞭一些實際的建議,告訴設計師如何為日常使用的應用程序設計豐富的用戶界麵,這對設計師的工作有一定的幫助。
  ……
我原以為這本所謂的“黃金法則”會是一堆陳詞濫調的理論堆砌,但讀下來發現,作者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和務實。它沒有停留在“對齊”或“一緻性”這種基礎概念上空談,而是深入挖掘瞭隱藏在這些錶象之下的用戶心理活動。例如,書中對“認知負荷”的拆解分析,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過去總是在反復修改界麵元素,卻不知道癥結齣在哪裏,這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思維框架,教你如何預判用戶在不同情境下的反應和不耐煩的臨界點。它不是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解釋瞭“為什麼這樣做會讓人感到舒適或睏惑”。這種深入到神經科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探討,讓原本抽象的設計理論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說服力。我立刻嘗試在手頭的項目中應用瞭其中的幾個小技巧,效果立竿見影,用戶反饋中那些抱怨“用起來有點彆扭”的問題明顯減少瞭。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精心策劃的藝術之旅。裝幀精美,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露齣一種專業和用心的態度。尤其是插圖和案例的展示,色彩搭配既大膽又和諧,清晰地勾勒齣瞭設計原則的應用場景。我特彆喜歡它對“留白”的處理,那種恰到好處的呼吸感,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易懂。即便是對設計不太精通的初學者,也能通過這些精美的視覺引導,快速捕捉到設計的核心美學。作者在版式布局上的考量也十分周到,重要信息總能被巧妙地突齣,閱讀體驗極其流暢,讓人願意一遍又一遍地去品味那些細節。這種對物理形態的極緻追求,本身就是對“優秀用戶界麵”這一主題最好的詮釋,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
評分如果說市麵上大部分設計書是“教你怎麼建房子”,那麼這本書更像是在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建築心理學傢”。它的價值並不在於提供現成的模闆或者快速的速成秘籍,而是著重於培養一種長期的、批判性的觀察能力。我發現自己走路看街邊的廣告牌、坐地鐵時觀察App的交互,都會不自覺地開始運用書中的分析模型。書中提齣的“情境敏感度”和“時間感知優化”這兩個概念對我啓發最大。它強調界麵要適應用戶當前所處的環境和時間壓力,而不是強迫用戶去適應一個固定的設計。這是一種極其成熟的設計觀,它要求設計師必須跳齣自己的電腦屏幕,真正去理解真實世界中的用戶是誰,他們在做什麼。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教會瞭我一套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橫跨瞭從基礎的可用性到前沿的人機交互哲學。我尤其欣賞它對“可訪問性”和“包容性設計”的強調,並且將其置於核心地位,而非僅僅是作為一種閤規性的補充。作者清晰地論證瞭,一個真正優秀的界麵,必然是能被最大多數人無障礙使用的界麵,優秀與包容之間並不存在取捨關係,而是相互成就的。此外,書中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用戶對視覺綫索的不同解讀也有所涉及,這對於我們這些麵嚮全球市場的開發者來說,提供瞭寶貴的跨文化設計指南。這本書的案例庫極其豐富,但有趣的是,這些案例並非全部是那些光鮮亮麗的頭部産品,很多來自於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視的、卻又不得不用的工具,這使得書中的建議更具普適性和實操價值,真正做到瞭“黃金法則”的永恒性。
評分與其他教條式的設計書籍相比,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顯得異常“人性化”,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導師在與你進行一對一的私密交流。作者的文筆非常具有感染力,不帶絲毫高高在上的架子,更多的是一種分享和探討的姿態。在介紹復雜的用戶旅程映射時,他沒有使用生硬的術語,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小故事和虛擬人物的視角來展開,讓人很容易産生代入感。這種講故事的能力,使得那些冗長、枯燥的流程講解變得引人入勝。特彆是關於“情感化設計”的那幾章,我感覺自己對“設計”這個職業的理解被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哲學層麵——設計不再僅僅是解決問題,更是創造連接和引發共鳴。我常常在閱讀時會心一笑,因為它精準地捕捉到瞭設計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細微的掙紮與喜悅。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好好休息一下子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內容很實用,很實用。
評分內容和現在有些脫軌,而且側重windows phone
評分妹子說!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
評分書很好,值得買,應該多看書!就是優惠券我沒有搶到!憂桑!
評分準備給自己充充電啦?
評分東西很好,很喜歡。價格實惠
評分不行不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