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迪奧的時尚筆記》是迪奧先生一本關於時尚文化的著作,是他一生對於時尚的思考與記錄,也是迪奧先生關於自己時尚觀點的總結,他用一段段平實有趣的小短文闡述瞭他對各種時尚單品以及時尚元素的觀點。如他對首飾的看法,他對裙子、口紅、耳環、蕾絲、刺綉等各種時尚産品或元素的時尚運用理念。本書是瞭解時尚文化類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同時,也是瞭解迪奧的時尚觀點,提高女性時尚品味的優佳讀本。
作者簡介
剋裏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法國時裝設計師,Dior品牌創始人,“二戰”後新風貌(New Look)時裝潮流的開創者,並引領瞭1950和1960年代的時尚風潮。
內頁插圖
目錄
亮點001
配飾002
修改003
午後裙004
年齡004
圍裙006
袖窿006
舞會禮服007
腰帶007
黑色008
女式襯衫009
藍色009
連衣裙上衣010
波蕾若外套012
衣骨013
蝴蝶結014
錦緞014
紐扣015
掩飾015
格子016
雪紡綢017
大衣018
小禮服裙和帽子019
領子021
色彩022
燈芯絨024
化妝品025
皺綢025
袖口026
收省028
日裝裙029
露肩裙031
細節032
圓點032
晨褸033
耳環034
優雅034
刺綉035
突齣重點037
搭配038
貂皮039
羅緞040
羽毛040
三角披肩041
閤身042
花朵043
狐狸皮044
褶邊與荷葉邊045
流蘇045
手套046
綠色047
灰色048
修飾048
發型049
手袋050
帽子052
鞋跟054
裙擺055
臀綫057
假日057
個性059
關注059
夾剋衫062
珠寶062
穿衣的訣竅066
針織品066
蕾絲069
美洲豹070
亞麻布070
內衣072
襯裏072
麵料073
貂皮077
紗077
中性色調079
蠢行080
尼龍081
特殊場閤081
年長婦女083
裝飾084
填充084
香水085
波斯羔羊皮086
襯裙087
粉紅色087
滾邊089
珠地布089
褶090
口袋091
公主綫092
紫色092
品質093
絎縫093
雨衣094
人造絲094
紅色095
緞帶096
黑貂097
絲綢097
圍巾098
海豹098
四季098
組閤服裝100
鞋101
肩綫102
綢緞103
短裙104
絲襪104
披肩105
條紋106
西裝109
塔夫綢112
蘇格蘭格子呢112
旅行114
花邊115
褶襇115
斜紋軟呢115
傘117
襯裙117
多姿多彩118
麵紗118
天鵝絨120
平絨121
西裝背心122
腰圍122
你走路的方式123
婚禮125
白126
鼕季運動服128
羊毛128
獨傢130
奢侈130
黃色131
約剋131
年輕的裝扮132
熱情134
精彩書摘
亮·點
亮點是巧用小的個性飾物將一件由設計師設計的衣服變得具有個人風格,這一點極為重要。
亮點必須有個人風格:彆夾子的位置,打領結的方式,摺圍巾的方法,裝飾花的挑選……
這些選擇由你自己決定,沒人能勝過你。可是要當心,亮點一個足矣。如果你選色彩亮點,一定要慎重,記住:除非有專傢指點,通常一套衣服上兩種顔色已經足夠瞭。
配·飾
配飾對衣著光鮮的女人極為重要。買衣服的錢越少,花在配飾上的心思就得越多。同一件衣服,搭配不同的飾物能讓你煥然一新。但不同顔色若不能有一整套配飾,這種情況你搭配時需格外小心。
你選擇的配飾顔色必須盡可能多地與衣櫥中的衣服搭配。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明智的你應該選擇黑色、海軍藍或棕色的配飾,而不是鮮紅、翠綠。
選擇配飾依據的是個人喜好與品位。
不能盲目購入,而要理性選擇。
修·改
無論修改任何連衣裙還是西裝!你必須謹而慎之,一條通過深思熟慮而創造完成的裙子,很難在修改設計的過程中不被破壞。最好還是另選一條更適閤你自己的。每一次改動都是大事——而且你永遠不會知道會發生什麼!
午·後·裙
日裙和午後裙在設計上差彆不大,但午後裙的麵料通常會顯得稍微富麗些。
午後你當然也能穿西裝,但到瞭傍晚時分,沒有比裙子更實用的瞭。穿裙子參加酒會或者晚宴都很閤適。
黑色午後裙最完美——任何材質的衣料皆可選擇。如果你隻有一條午後裙,我會建議你毫不猶豫地選擇黑色。
最實用的設計是低頸露肩裝,配上波蕾若外套或針織短上衣。羊毛也行,蕾絲也行——什麼材質都行。上身的設計、裙身的造型——修身與否,這些都與你的體形和生活方式有關。
年·齡
時尚界隻有兩種時代——少女時代和女人時代。
(確實有祖母們沒錯——但隻有當你擁有祖母的身材並過著祖母式的人生時纔有必要穿成祖母的樣子。)
穿著打扮要與年齡身份相稱,但這並不意味著你要穿得老氣橫鞦。
女性結婚前後的穿衣方式會稍有不同,我不建議未婚女孩佩戴碩大的首飾或穿昂貴的皮草。
圍·裙
這裏的“圍裙”並非指做傢務時必要且實用的傢用圍裙。在服裝界,“圍裙”指的是一塊不固定的布料,它能令你的裙子完全改觀,更顯檔次。
如果你的胯部不太完美,但又想穿一條貼身的裙子,裙子側麵或前後的圍裙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袖·窿
在服裝製作中,袖窿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袖子沒安好,能毀掉整件衣服。一件彆扭的衣服,問題通常齣在袖窿上。
選擇什麼樣的袖窿因人而異,但是記住瞭:袖窿太深會很顯胖。
舞·會·禮·服
舞會禮服是你夢想的服裝,它還必須讓你美得像一個夢……我覺得女人的衣櫥裏,舞會禮服跟西裝一樣必不可少。
穿上美麗的舞會禮服,你就變成真正的女人……充滿女人味,盡顯優雅甜蜜。
幾乎所有麵料都可以做成舞會禮服——越華麗越好——雪紡、緞子、織錦、絲綢,年輕女孩可以選擇蟬翼紗和棉布。
舞會禮服幾乎可以做成任何樣式,我覺得寬擺連衣裙會非常浪漫,除非你身材太乾癟。除此之外,抹胸裙也很漂亮。
衣箱裏裝上一身西裝外加一件舞會禮服周遊世界去吧,幾乎任何場閤你的打扮都不會失水準。
……
時尚的變遷與永恒的優雅:一部跨越世紀的風格探索 圖書名稱: 風格的織錦:從宮廷盛裝到街頭風尚的百年流變 作者: [此處填寫一位虛構的時尚史學傢或評論傢的名字,例如:維奧萊塔·德·拉菲爾] --- 導言:當麵料成為曆史的注腳 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設計師或品牌的個人傳記,而是一部宏大的編年史,旨在剖析服裝作為一種社會、政治和文化符號,是如何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裏,精確地映射和塑造瞭人類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我們不再僅僅關注“流行什麼”,而是深入探究“為什麼流行”以及“流行如何影響瞭我們對自身角色的認知”。 第一部分:十九世紀末的精緻與束縛——緊身胸衣時代的終結 在進入二十世紀的門檻上,歐洲的服飾仍然被嚴格的禮儀和對女性體態的極緻雕塑所主導。本章詳細描繪瞭“沙漏形”輪廓的社會意義,它象徵著中上層階級的閑適與女性的服從。我們將考察從沙龍到舞會的著裝規範,以及手工刺綉和昂貴麵料所代錶的階級壁壘。 然而,這種嚴苛也孕育著反抗。我們細緻梳理瞭早期女權主義者和“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對傳統服飾的挑戰。束身胸衣的鬆綁不僅僅是一場麵料革命,更是一場關於身體自由的社會宣言。從對健康的影響到對行動自由的限製,本節提供瞭大量未被廣泛報道的私人信件和日記摘錄,以重建那個“被擠壓的時代”的真實感受。 第二部分:世紀之交的震蕩與功能性崛起(1900-192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加速時尚轉型的催化劑。隨著女性大量進入工廠和公共領域,對實用性和簡化的需求變得不可抗拒。本章的重點在於“從裝飾到實用”的劇變。 我們深入探討瞭戰爭期間軍裝元素的滲透,例如口袋的增加、裙擺的縮短,以及對羊毛和斜紋布等耐用麵料的偏愛。更重要的是,本章詳細分析瞭運動服飾的興起如何為後來的休閑裝奠定瞭基礎。從網球服到高爾夫裝,服裝開始適應活動,而非僅僅為瞭展示。我們對比瞭巴黎高定時裝屋的保守路綫與美國新興的“大眾成衣”運動之間的張力,預示著時尚權力中心的轉移。 第三部分:爵士時代的解放與幾何學的勝利(1920s - 1930s) “飛來波女郎”(Flapper)不僅僅是一個形象,她代錶著一種對既有道德觀念的徹底顛覆。本章著重剖析瞭“直綫型輪廓”的社會心理學基礎。 “被解放的軀乾”: 探討瞭低腰綫和寬鬆剪裁如何象徵著對傳統女性氣質的摒棄,以及對新音樂、新舞蹈(如查爾斯頓舞)的適應。 麵料的革命: 詳細描述瞭人造絲(Rayon)和早期尼龍的齣現,它們如何使“時髦”變得觸手可及,加速瞭“快速更替”的周期。 電影的塑形力: 分析瞭好萊塢黃金時代初期,明星們如何通過銀幕形象,將特定的著裝風格(如“垂墜感”的絲綢長裙)迅速推嚮全球市場,超越瞭傳統時裝編輯的影響力。 第四部分:戰後復蘇與新傳統的建立(1940s - 1950s) 二戰期間的物資短缺催生瞭“實用主義時尚”(Utility Look),這為戰後對極緻奢華的渴望埋下瞭伏筆。本章將戰後“新風貌”(New Look)的齣現置於宏大的社會背景下考察。 我們不僅描述瞭收緊的腰部和豐滿的裙擺,更探討瞭它作為一種對戰時簡樸生活狀態的集體反彈。這是一個對“女性化”的明確且有力的重新宣稱。本章對比分析瞭美國和歐洲在戰後時尚哲學上的差異——前者更注重日常可穿性(如七件套衣櫥概念),後者則堅守手工定製的藝術價值。此外,我們還詳細記錄瞭“青少年文化”的誕生:牛仔褲如何從工人階級服飾轉變為叛逆的象徵,以及T恤衫如何成為文化身份的統一標誌。 第五部分:反文化浪潮與風格的碎片化(1960s - 1970s) 六十年代的時尚不再自上而下地傳遞,而是從街頭、大學校園和地下音樂場景中爆發。本章探討瞭“風格的民主化”。 迷你裙的社會意義: 這不僅僅是裙子變短瞭,它是對代際衝突、性解放和青年消費能力的直接迴應。 異國情調與印花: 考察瞭全球化趨勢(如摩洛哥、印度文化)如何滲透到主流設計中,以及“波西米亞風”如何成為對主流消費主義的溫柔抵抗。 麵料的實驗: 詳細介紹瞭聚酯縴維、乙烯基等新型閤成材料如何被運用到前衛設計中,打破瞭傳統對“高貴麵料”的定義。 第六部分:權力著裝與極繁主義的迴歸(1980s - 1990s) 隨著全球資本主義的擴張,服裝語言變得更加直接和具有攻擊性。本章聚焦於“權力套裝”(Power Dressing)對職場女性形象的重塑,以及寬肩、鮮艷色彩背後的心理動機——即通過視覺語言占據空間和權威。 然而,這種極繁主義很快遭遇瞭“反時尚”運動的抵製。我們詳盡對比瞭九十年代初極簡主義(Minimalism)的興起,如無裝飾的綫條、中性色調,以及“垃圾搖滾”(Grunge)風格對商業化和精緻審美的直接唾棄。這標誌著時尚界開始更深層次地探討“真實性”與“錶象”之間的界限。 結語:數字時代下的風格韌性 最後一部分總結瞭進入新韆年以來,技術、社交媒體對時尚傳播和生産方式帶來的顛覆。我們探討瞭“快時尚”的全球供應鏈倫理挑戰,以及可持續性和“復古風格”(Vintage)復興作為對過度消費的反思。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框架,讓讀者能夠理解,每一件穿在身上的衣物,都是一個時代對話的遺存。 --- 本書特色: 豐富的視覺檔案支持: 結閤瞭大量未公開的時尚插畫、當時的廣告語分析以及從各個時期博物館館藏中精選的服飾細節圖。 跨學科視角: 引入瞭社會學、經濟史學和性彆研究的理論工具,以提供更深層次的見解。 聚焦“普通人”的著裝: 避免過度集中於少數設計師,而是重點關注社會不同階層在特定曆史時期如何實踐和改編主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