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以下的孩子不会表达,但是他们的肢体语言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这对把握孩子心理,找到照顾和教育他们的方法及其有帮助。龙老师在教养自己的孩子和观察身边人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行为心理学专业知识,总结出适合现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案,让大家尽快找到切实适合教养孩子的方法。
《婴幼儿行为心理学》是著名行为心理学作家龙春华的新作;她针对0~5岁孩子的行为举止,从孩子的面部表情、惯用的行为、异常的行为以及说话等方面展开阐述,以真实的事例将难懂的行为心理学知识通俗化,切实解决新爸爸新妈妈面临的育儿实际问题,让新爸新妈迅速读透孩子心,找到科学、0烦恼教养孩子的方法。
第一章 读懂宝宝哭的语言,宝宝用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
宝宝哭声抑扬顿挫,时间很短一一生理性啼哭 /2
宝宝白天睡得好好的,一到晚上就哭闹不休一一小儿夜啼 /6
宝宝从梦中惊醒后放声大哭,身体轻微抽搞一一惊吓性啼哭 /11
宝宝边哭边扭头寻找乳头,并舔嘴唇一一需要性啼哭 /15
宝宝突然哭闹,一阵一阵的一一病理性啼哭 /19
摔倒后,越哄哭得越厉害一一紧张恐惧性啼哭 /24
一不如意就坐在地上大哭大闹一一求获满足啼哭 /28
宝宝上幼儿园时号啕大哭一一分离焦虑期 /32
宝宝吐气泡一一要添辅食了 /38
宝宝瘪起小嘴看似委屈一一对父母有所要求 /42
宝宝红脸竖眉一一要大便 /45
宝宝先自己笑再把笑脸转向妈妈一一想要和妈妈分享喜悦心情 /49
宝宝双目凝视,紧紧盯着-样东西一一他感到好奇了 /53
宝宝眼睛无神一一身体不适的信号 /57
宝宝胶牙切齿一一表达自己的愤怒 /61
第三章 读懂宝宝的手部语言,宝宝会借助手势来传达内心信息
解放宝宝双手,让他邀你一起玩 /66
宝宝握紧拳头一一紧张害怕的表现 /69
宝宝张开双臂扑向熟人一一表示欢迎 /73
宝宝的小手爱抓拿东西了一一手的敏感期让他开始探索世界 /76
宝宝不停地来回倒东西一一他正在进行促进手腕灵活发展练习 /80
宝宝总喜欢敲敲打打一一他在寻找探索世界的方式 /83
第四章 留意宝宝的惯用身体语言,宝宝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当陌生人一抱他就大哭一一宝宝开始认生了 /88
宝宝总是粘着妈妈一一宝宝安全感需求来了 /92
宝宝总是独占、抢别人的东西一一提防占有欲滋生 /96
宝宝总喜欢打断大人说话一一渴望引起注意 /100
宝宝总是喜欢上下走爬一一走的敏感期到来 /107
第五章 了解宝宝异常行为举止,宝宝用特有的行为表示各种敏感期的到来
宝宝总是爱吃手脚一一口腔敏感期 /114
宝宝总是喜欢反复说一个词一一语言敏感期 /118
宝宝爱不停地扔东西一一空间敏感期 /122
宝宝总是喜欢 破坏 东西一一精细动作敏感期 /126
宝宝总是去捡小玩意儿一一细微事物敏感期 /130
宝宝总爱模仿他人一一模仿敏感期 /134
宝宝热爱顺序生活了一一秩序敏感期 /138
宝宝不吃被胶过的食物了一一审美敏感期 /142
宝宝强烈要求认识每一个字一一阅读敏感期 /146
第六章 观察宝宝的个人喜好,从宝宝的个人喜好看懂他的内心世界
宝宝总爱问为什么一一询问期到了 /152
宝宝总喜欢反复昕一个故事一一宝宝在不断深入思考理解世界 /156
宝宝总是喜欢乱写乱画一一书写敏感期已经爆发 /160
宝宝对物品情有独钟一一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 /164
宝宝与小朋友抢玩具打架一一自我意识正在发展 /168
宝宝总是喜欢当大孩子的"小跟班"一一崇拜心理滋生 /172
宝宝"人来疯"一一表现欲让他渴望得到表扬 /176
第七章 解读宝宝身体姿势,宝宝身体姿势透露其内心秘密
宝宝挺直身体一一表示反抗 /182
宝宝爱跺脚一一表达自己的不满 /186
宝宝老是抱住妈妈不放手一一在表达爱意 /190
宝宝爱胶人一一亲热的表现 /193
宝宝总是胶衣服一一不安感正在增加 /197
第八章 认真倾听宝宝说话,从宝宝的言谈中听懂他的心话
"那个是我的l谁都不许碰l"一一宝宝开始建立自我意识 /202
自言自语"尔怎么了"一一外部语言正在向内部语言过渡 /206
"不,我不要"一一第一反抗期来了 /209
"我要踢死尔"一一诅咒敏感期让宝宝用语言伤人 /213
"谁来帮我拧水龙头"一一依赖性强让宝宝干等待 /217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一一宝宝的第一个性迷惑 /221
宝宝对物品情有独钟——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
妈妈早知道
在宝宝6个月至3岁时,很多妈妈发现宝宝对一些柔软物情有独钟,比如,小熊、小被等,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抱到哪里。如果妈妈不让宝宝抱,宝宝就会哇哇大哭。很多妈妈觉得宝宝这种行为不正常,强制性地将宝宝喜欢的柔软物拿走,结果让宝宝小小的心灵感到更加不安。
其实,对宝宝来说,他是想从一些柔软物中获得安慰感,是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一个过渡期。妈妈应该做的是给宝宝更多拥抱,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龙妈妈的育儿事
六一儿童节,我跟老公带小龙去红领巾公园玩。那里有很多小朋友,他们玩沙子、滑滑梯、玩跷跷板、荡秋千……玩得不亦乐乎!
小龙一脱掉鞋,就走进沙子堆里,撅着屁股,玩起了沙子。他一会儿用铲子铲沙子,一会儿又用手抓沙子,有时候还把沙子铲桶里,再倒出来,然后再铲进去,再倒出来。看他玩得那么专注,我开心地笑了。
就在这时,一个陌生的声音在我的耳旁响起:“你看小弟弟一个人玩得多好,你去跟小弟弟玩,好不好?”
我回头一看,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长得眉目清秀,她怯怯地看着儿子,紧紧地靠在妈妈的怀里,不愿下地。我笑着说:“是呀,快来跟小弟弟玩!”
小女孩又怯生生地看了看我,又朝妈妈怀里挤了挤。这时,我注意到她的手里一直紧紧地抓着一只小熊,那只小熊看上去很长时间没洗了,旧旧的、脏脏的。
小女孩妈妈见我注意到了她手上的小熊,很不好意思地说道:“晶晶就喜欢这个小熊,不管做什么,都要自己抱着。白天玩的时候抱着,晚上睡觉也抱着。只要一拿开她就哭闹不停,我觉得她不正常,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妈妈在说这话时,我看见小女孩的眉头皱了皱。于是,我笑着说:“看来,她很喜欢这只小熊。”
妈妈还想说什么,我打断了她的话说道:“晶晶,快来跟弟弟一起玩,你来看看弟弟在玩什么呢?”妈妈也附和着说道:“是呀,快去跟弟弟玩玩吧!”
晶晶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手里的小熊。我见此便说:“你可以抱着小熊来跟弟弟玩呀!”
听我这么一说,她慢慢地从妈妈怀里下来了,再慢慢地走到儿子面前,一手抱着小熊,一手抓沙子玩。
在她跟儿子玩时,我坐在那位妈妈旁边,压低声音说:“像孩子这种情况,不要当着她的面说她不正常。孩子需要正能量。再说了,两岁左右的宝宝对柔软物情有独钟是正常的,因为这些柔软物跟妈妈身上的头发、衣服,甚至乳头都非常接近,当妈妈离开时,她会感到不安,所以,她就用这些东西代替妈妈以获得安慰感。其实,这也标示着宝宝正在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妈妈一方面要将孩子喜欢的东西清洗干净,另一方面要多陪宝宝,多拥抱她,帮助她尽快度过这一时期。”
那位妈妈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听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晶晶这一行为的前因后果了。前段时间,我出差了一个月,回来以后,就发现了她这一习惯。我一直试图把小熊拿走,都以失败告终。谢谢你的提醒!”
我笑了笑说:“没事,咱都是孩子的妈妈!”
说完之后,我跟她一起陪孩子们玩沙子。我指导小龙,她指导晶晶。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我们也很开心!
妈妈烦恼一扫光
随着宝宝越长越大,妈妈的烦恼也越来越多,比如,宝宝对某种物品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睡觉时要抱着,白天出去玩时仍然抱着,好像一刻也不能离开。如果妈妈一把宝宝喜爱的物品拿走,他就哇哇大哭。就像故事中的晶晶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抱着小熊。很多妈妈认为宝宝这一行为不正常,感到焦急万分。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宝宝对物品的依恋是他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这种依恋行为通常发生在宝宝6个月到3岁之间,是一种正常的行为现象,妈妈不必强制改变宝宝这一行为。
也许有妈妈会问“既然是一种正常行为,为什么有些宝宝对物品依赖不强烈,而有些宝宝却对物品依赖那么强烈呢”。其实,这跟妈妈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宝宝因为妈妈能够长时间陪着他,让他感受到了妈妈的强烈爱意,建立了安全型依恋感,他对物品的依恋就没有那么强烈。
而有些宝宝却很不幸,有些妈妈在宝宝四个多月时就去上班了。宝宝因为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心里产生了强烈的不安感,尤其是白天转入黑夜时,宝宝想睡觉又害怕失去知觉时,不安全感就大大地增加了。每当这时,宝宝就会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安慰。对他们来说,这些物品就代表妈妈与安全,也是他们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拐杖。那么,妈妈应该如何帮助宝宝度过这一时期呢?
平常多拥抱宝宝。
妈妈平常应该多拥抱宝宝,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即使宝宝做错了事,妈妈也应该拥抱他。因为妈妈无条件的拥抱会让宝宝觉得妈妈在他身边,产生妈妈爱他,他很安全的感觉,从而产生强烈的安全感。
多找替代品。
当妈妈发现宝宝对某一种物体特别感兴趣时,妈妈应该用宝宝感兴趣的其他东西来转移注意力,多找一些相似的替代品。这样,宝宝喜欢的东西一多,他对某一种物体就不会建立起特殊的喜好,也更难对某一件物品保持强烈的依恋。
宝宝睡觉时,要进行睡前安慰。
在宝宝睡觉时,妈妈最好一边拍着宝宝,一边给宝宝讲故事,让宝宝自然安详入睡。很多宝宝就是因为害怕在黑暗、不安中,而对某一种物体产生了特殊爱好。所以,妈妈应该等宝宝睡着以后再离开,这样就能让宝宝感到安全。
小脚踩在大脚上前进
游戏目标:锻炼宝宝身体平衡力与协调性,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开始啦
1�甭杪枞帽Ρτ胱约好娑悦妫�让宝宝的两只小脚丫放在自己的大脚背上,妈妈弯着腰,紧拉着宝宝的小手向后一步一步地退着走。
2�甭杪枰槐咦撸�一边念儿歌:“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走呀走,妈妈宝宝手拉手,小脚踩在大脚上,迈开步子向前走。”从起点一直走到终点。
3�甭杪枞帽ΡΡ扯宰约海�小脚放到自己的两只脚背上,扶住宝宝向前走。
4�� 妈妈一边走,一边念儿歌:“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走呀走,妈妈宝宝手拉手,小脚踩在大脚上,迈开步子向前走。”从终点回到终点。
5�� 妈妈改变方向,让宝宝体会朝不同方向走的乐趣。
……
我一直认为,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对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婴幼儿行为心理学》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视角。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只是教你一些“技巧”和“方法”,而是更注重于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比如,书中对婴幼儿早期情绪发展的描写,让我深刻认识到,孩子表达愤怒、恐惧、喜悦,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需求的重要方式。我之前常常会因为孩子发脾气而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有些生气,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孩子的哭闹和尖叫,很多时候是在试图告诉我,他们有什么不舒服或者不满足,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压制他们的情绪,而是去理解和疏导。书中还讨论了游戏在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游戏来促进孩子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这对我启发很大。我以前只是觉得陪孩子玩,现在我明白了,游戏的质量和形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应对”的家长,转变为一个“主动引导”的家长,让我更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
评分作为一名新手妈妈,我对宝宝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充满了好奇和焦虑。《婴幼儿行为心理学》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育儿书,不如说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育儿导师”在我身边循循善诱。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标准”的育儿模式,而是像一个温暖的引导者,带我进入婴幼儿的世界,去倾听他们的“语言”,去解读他们的“信号”。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我常常在读到某个章节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我家宝宝的某个具体场景,然后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关于宝宝的分离焦虑,书里详细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家长如何科学地应对,这让我不再因为宝宝哭闹而自责,而是理解了这是他正常发展的一部分。还有关于宝宝的“固执”和“挑战性行为”,书里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行为贴上“坏”的标签,而是从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角度去解释,让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宝宝自主意识萌发、探索界限的表现。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和宝宝一起成长,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行为背后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需求,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去理解和满足这些需求。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作为母亲的信心和能力。
评分这本《婴幼儿行为心理学》简直是我育儿路上的“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带孩子不光是喂养和哄睡,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们的小脑袋瓜里到底在想什么。这本书就完美地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没有那些空泛的理论,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非常生动的例子,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我听。比如,当宝宝因为一点小事就哇哇大哭时,我以前可能就是手足无措,或者简单地以为他就是“闹”。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是饿了、是累了、是感到不安全,还是仅仅需要我的关注?书里详细解释了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从新生儿的反射性反应,到几个月大的宝宝开始探索世界,再到一岁多 toddlers 的“可怕二岁”前期,每一个阶段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依恋理论”的阐述,让我深刻理解了自己与宝宝之间建立的安全感有多么重要,也让我更有耐心去回应他的需求。我曾经对宝宝的某些行为感到困惑和沮丧,比如他突然变得很粘人,或者拒绝和别人玩,现在我能从更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并采取更恰当的应对方式,这真的让我轻松了不少,也更有成就感。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摸索,而是有了清晰的指导方针。
评分在翻阅《婴幼儿行为心理学》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揭示了婴幼儿行为背后那扇神秘的心灵之门。我曾经以为,孩子小小的年纪,能懂什么?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阐述了婴幼儿是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学习、如何与人互动的,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婴幼儿学习方式的解读,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模仿、探索和试错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与其死板地教导,不如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鼓励探索的环境。我记得书中提到了关于“物权意识”的萌芽,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孩子会那么坚持自己东西的所有权,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巧妙地引导他们分享,而不是强迫。这本书也触及了婴幼儿的社交发展,让我明白了孩子从独玩到平行玩,再到合作玩的这个过程,以及家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模式有了质的改变,我不再仅仅是满足他的生理需求,而是开始真正关注他的心理需求,并尝试用更符合他心理发展的方式去回应他。
评分《婴幼儿行为心理学》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婴幼儿成长的指南,更是一本帮助家长自我成长、重塑育儿观的“心灵读物”。它用一种非常温和、但又极具洞察力的方式,引领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曾经认为,我的责任就是保证孩子吃好、穿暖、安全,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书中对于婴幼儿情感表达的剖析,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每一次情绪爆发,都可能是在寻求一种连接,一种被理解,一种安抚。我之前常常会因为孩子的不理解而感到沮丧,现在我能够更耐心、更 empathetically 地去回应他们的情绪,并且知道如何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本书还详细讲解了婴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孩子会问“为什么”,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满足他们旺盛的好奇心。它教会我,育儿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个充满爱和智慧的旅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调整,去与孩子共同成长。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手忙脚乱的父母,而是一个有力量、有方向、能够给孩子提供最优质心理支持的引导者。
评分好评!一直在京东购买,物流给力,还会再来的!努力学习!
评分还可以 还可以 还可以 还可以 还可以
评分刚开始看,感觉还不错,值得买!
评分很好,很满意,还没细看。
评分卖家很好,发货很快,很负责任!特别喜欢!还回来的!
评分非常满意的购物体验
评分挺有用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评分挺好的,以后会继续购买,相信京东
评分很实用的一本书,好多都能跟宝宝行为对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