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爆一个时代思想变革的经典
  1897年12月,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出版的天津《园闻汇编》。甫一问世,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惊叹“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思想变革,一时间仁人志士莫不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相号召,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西方现代思想也在国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举凡蔡元培、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鲁迅、胡适、陈寅恪、蒋廷黼等一大批近现代学者,其治学、为文的底里率皆以进化论为旨归;即或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共创始人,早年亦在进化论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2)旧中国西方科学理论的第一部著作
  《天演论》是清末学者严复为旧中国带来的西方科学理论第一部著作。在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该书以优美而琅琅上口的桐城古文形式。获得了旧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喜爱,在中国大地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天演论》译作原本为英国知名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所著的《进化论和伦理学》,在书中,他质疑以“大自然的进步法则”来设计人类社会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而《天演论》不是对《进化论和伦理学》的照搬,严复反驳了赫胥黎的理论,把优胜劣汰的进化观点运用到社会发展的进程当中。指出了当时人们亟需救国治国的历史重任。译者严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在书中发出了他忧国忧民的救亡政见。自《天演论》之后,国人纷纷开始用进化及竞争的目光,为近代处于危难之中的中国寻找出路。
  《天演论/汉译经典名著》是近代翻译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先生重要有名的译作。原著为英国知名博物学家赫胥黎所著的《进化论和伦理》;严复译述《天演论/汉译经典名著》是意译,不是纯粹的直译,并附有译者的按语、导言、自序,所以本书实际上是严复用自己的观点加以发展和改造了的译作。“天演”即为自然进化之意。他将《天演论/汉译经典名著》导言分为十八篇、论文分为十七篇,并对其中二十八篇加了按语。在按语中,严复指出,植物、动物中都不乏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例子,人类亦然。人类竞争,其胜负不在人数之多寡,而在其种其力之强弱。《天演论/汉译经典名著》正式发表于1898年,此时正是中华民族危机之时,面对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变法图强,这部著作一经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当时的变法运动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
  
  托马斯·赫胥黎(1825—1895),英国博物学家、教育家。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杰出的代表,自称“达尔文的斗犬”。
  严复(1854—1921),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吴汝纶序
译《天演论》自序
译例言
卷上 导言十八篇
导言一 察变
导言二 广义
导言三 趋异
导言四 人为
导言五 互争
导言六 人择
导言七 善败
导言八 乌托邦
导言九 汰蕃
导言十 择难
导言十一 蜂群
导言十二 人群
导言十三 制私
导言十四 恕败
……
卷下 论十七篇
  前之所言,率取譬于天然之物。天然非他,凡未经人力所修为施设者是已。乃今为之试拟一地焉,在深山广岛之中,或绝徼穷边而外,自元始来未经人迹,抑前经垦辟而荒弃多年,今者弥望蓬蒿,羌无蹊远,荆榛稠密,不可爬梳。则人将曰:甚矣此地之荒秽矣!然要知此蓬蒿荆榛者,既不假人力而自生,即是中种之最宜,而为天之所择也。忽一旦有人焉,为之铲刈秽草,斩除恶木,缭以周垣,衡纵十亩;更为之树嘉葩,栽美箭,滋兰九畹,种橘干头。举凡非其地所前有,而为主人所爱好者,悉移取培植乎其中,如是乃成十亩园林。凡垣以内之所有,与垣以外之自生,判然各别矣。此垣以内者,不独沟塍阑梔,皆见精思,即一草一花,亦经意匠,正不得谓草木为天工,而垣字独称人事,即谓皆人为焉无不可耳。第斯园既假人力而落成,尤必待人力以持久,势必时加护葺,日事删除,夫而后种种美观,可期恒保。假其废而不治,则经时之后,外之峻然峙者,将圮而日卑,中之浏然清者,必淫而日塞,飞者啄之,走者躏之,虫豸为之蠹,莓苔速其枯,其与此地最宜之蔓草荒榛,或缘间隙而交萦,或因飞子而播殖,不一二百年,将见基址仅存,蓬科满目,旧主人手足之烈,渐不可见,是青青者又战胜独存,而遗其宜种矣。此则尽入耳目所及,其为事岂不然哉?此之取譬,欲明何者为人为,十亩园林,正是人为之一。大抵天之生人也,其周一身者谓之力,谓之气,其宅一心者谓之智,谓之神,智力兼施,以之离合万物,于以成天之所不能。自成者谓之业,谓之功,而通谓之曰人事。自古之土铡洼尊,以至今之电车铁舰,精粗迥殊,人事一也。故人事者所以济天工之穷也。虽然,苟揣其本以为言,则岂惟是莽莽荒荒,自生自灭者,乃出于天生。即此花木亭垣,凡吾人所辅相裁成者,亦何一不由帝力乎?夫曰人巧足夺天工,其说固非皆诞,顾此冒形横目,手以攫、足以行者,则亦彼苍所赋畀。且岂徒形体为然,所谓运智虑以为才,制行谊以为德,凡所异于草木禽兽者,一一皆秉彝物则,无所逃于天命而独尊。由斯而谈,则虽有出类拔萃之圣人,建生民未有之事业,而自受性降衷而论,固实与昆虫草木同科,贵贱不同,要为天演之所苞已耳,此穷理之家之公论也。
  复案:本篇有云:物不假人力而自生,便为其地最宜之种。此说固也。然不知分别观之则误人,是不可以不论也。赫胥黎氏于此所指为最宜者,仅就本土所前有诸种中,标其最宜耳。如是而言,其说自不可易,何则?非最宜不能独存独盛故也。然使是种与未经前有之新种角,则其胜负之数,其尚能为最宜与否,举不可知矣。大抵四达之地,接壤绵遥,则新种易通。其为物竞,历时较久,聚种亦多。至如岛国孤悬,或其国在内地,而有雪岭、流沙之限,则其中见种,物竞较狭,暂为最宜,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譬如美洲从古无马,自西班牙人载与俱入之后,今则不独家有是畜,且落荒山林,转成野种,聚族蕃生。澳洲及新西兰诸岛无鼠,自欧人到彼,船鼠入陆,至今遍地皆鼠,无异欧洲。俄罗斯蟋蟀旧种长大,自安息“小蟋蟀入境,剋灭旧种,今转难得。苏格兰旧有画眉最善鸣,后忽有斑画眉,不悉何来,不善鸣而蕃生,剋善鸣者日以益稀。澳洲土蜂无针,自窝蜂有针者入境,无针者不数年灭。至如植物,则中国之蕃薯蓣来自吕宋,黄占来自占城,蒲桃、苜蓿来自西域,薏苡载自日南。此见诸史传者也。南美之番百合,西名哈敦,本地中海东岸物,一经移种,今南美拉百拉达。
  ……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相当高。即使是那些非常专业和抽象的术语,在译者的笔下也变得相对易懂,并且保持了原文的神韵。我尝试着对比了不同章节的翻译,发现译者在力求忠实原文的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得文字读起来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痕迹。这对于一本经典的学术著作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阅读的顺畅,极大地提升了我吸收书中内容的效率,也让我能够更专注于作者的思想本身,而不是被晦涩的文字所困扰。我尤其注意到,在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部分,译者往往会配以详实的注释,这对于理解一些历史背景或学说渊源非常有帮助。这种细致入微的翻译工作,让我感受到了译者对原著的尊重和对读者的负责,也让我更加感激能有这样一本优质译本。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和思考的书,它不会提供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作者的逻辑性极强,从一个现象出发,能够层层剥茧,直指本质。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的论点,并将其与我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对照。这种自我审视和反刍的过程,让我对许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学科的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的书。它教会我如何去观察世界,如何去分析事物,如何去形成自己的判断。我发现,很多我曾经习以为常的现象,在这本书的引导下,都呈现出了新的意义和视角。它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深化了我的思考,让我开始质疑一些固有观念,并勇于探索未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历史感,那种泛黄的书页和朴实的装帧,一看就知道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分量所吸引,仿佛捧着一部知识的宝库。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只是翻阅了其中的目录和开篇几章,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严谨与深刻,让我对接下来的探索充满了期待。作者在遣词造句上,虽然有些古朴,但每每都能精准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那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洞察力,即便隔着百年的时光,依然能感受到其穿透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抽象概念的阐释,它不回避复杂性,而是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走向理解的彼岸。我猜想,这本书会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火花。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过去那个时代思想家的风貌,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领略那些震撼人心的思想。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审视着生命个体乃至整个物种的演变,其中对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等概念的阐述,虽然在今天的语境下可能显得有些耳熟,但回溯其最初的论述,那种开拓性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着实令人惊叹。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各种现象的逻辑推演,它不是空泛的论调,而是建立在对大量事实的分析之上,一步步构建起严密的理论体系。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精神的魅力,是如何通过理性分析和严谨论证,来揭示隐藏在自然万物背后的规律。虽然书中某些地方的语言风格相对正式,有时需要反复咀嚼,但正是这种“慢阅读”的过程,反而更能加深我的理解和思考。每一次的停顿,每一次的反复,都像是在为我的思想打磨,让我能更清晰地看到作者构建的宏大图景。这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那种“顿悟”的感觉。有时候,读着读着,突然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感觉自己之前模糊不清的某些想法,突然被点亮了。作者的论证过程是如此的严谨和清晰,以至于一旦你跟上他的思路,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理所当然。我曾遇到过一些我一直困惑不解的社会现象,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似乎找到了它们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这让我感到非常欣喜,因为这不仅仅是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更是解决了我内心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的重塑。它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系统、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也让我更加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很不错的书!
评分1897年l2月,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出版的天津《园闻汇编》。甫一问世,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惊叹“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思想变革,一时间仁人志士莫不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相号召,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西方现代思想也在国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举凡蔡元培、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鲁迅、胡适、陈寅恪、蒋廷黼等一大批近现代学者,其治学、为文的底里率皆以进化论为旨归;即或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共创始人,早年亦在进化论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感觉还不错,就是优惠力度大些就好了
评分还是可以的
评分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本书,现在终于有机会品读一番。
评分太棒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活动价购买,比较划算
评分好好好
评分空了可以翻翻的书,空了可以翻翻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