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將深入解讀:
以不變的態度,與流行大膽保持距離的無印良品為何備受喜愛?
無印良品簡樸、優質而適用的産品是如何被設計齣來的?
原研哉、深澤直人、小池一子、杉本貴誌四位設計師在無印良品究竟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無印良品是如何通過設計來實現其全球戰略的?
1980年日本的生活品牌無印良品創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不斷壯大並走齣日本,成為世人矚目的國際品牌。
在良好的市場成績和消費者口碑背後,無印良品有著怎樣的一直秉承的價值觀和企業精神?這些極簡而優質的産品又是如何産生的呢?
本書通過細緻的采訪調查圖解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過程,探究其在産品設計、傳播設計和店鋪設計當中堅持的原則,以及無印良品麵對新的閤作模式的挑戰所做的努力。
本書還包含瞭對原研哉、深澤直人、小池一子、杉本貴誌四位設計大師以及無印良品董事長金井政明的深度訪談,從無印良品的核心成員切入,揭示無印良品設計的根基及其成功的秘密。
日經BP社是日本一傢提供企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及生活時尚高增值信息的跨媒體專業齣版社。本書編著者“日經設計”為日經BP社齣版從設計角度探究商業模式圖書的齣版部門。
第1章 産品設計 7
用圖解揭示無印良品商品開發流程 10
變化中的無印良品廚房傢電 20
顧問委員會 訪談
陷入價格競爭,涉足傢電便毫無意義 26
深澤直人 産品設計師
專欄 3D打印機拓展的嶄新可能 34
專欄 “把人變懶的沙發”是這樣誕生的 40
專欄 無印良品的知識産權訴訟 42
第2章 傳播設計 47
不變的態度、與流行大膽保持距離 50
顧問委員會 訪談
無印的強大在於“感化力” 64
原研哉 平麵設計師
讓顧客參與商品開發 72
孕育並傳播無印良品的項目 77
顧問委員會 訪談
無印的優勢在於經營與創意之間的共鳴 84
小池一子 創意總監
專欄 後3·11時期的無印良品 92
第3章 店鋪設計 99
不變的根本-木、磚、鐵 102
顧問委員會 訪談
無印良品是日本重要的作品 113
杉本貴誌 室內設計師
展示豐富産品的新魔法容器 120
不斷進化的視覺營銷 124
第4章 全新挑戰 143
裝點成田機場新航站樓的無印良品傢具 146
無印良品×巴慕達公司[BALMUDA Inc.]的協力閤作
152
開在中國的世界旗艦店 156
“2014無印良品設計奬”在中國 166
實現“感覺良好的生活”的住宅 172
訪談
堅持無印良品自身之存續的理由 178
金井政明 良品計劃 董事會會長兼執行董事
從人氣商品迴顧無印良品 186
 
序言
無印良品為何能得到全世界的熱愛——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估計見仁見智,不盡相同吧。有人也許會說“因為設計得很簡單”、“確保最低要求的功能就好”,也有人說“因為很環保啊”、“品質很好”,等等。這些答案都對,但任何一個答案都無法道盡無印良品備受推崇的理由。
在談論無印良品的時候,針對個彆産品及其設計來進行討論的話,那也許就錯瞭。無印良品的本質在於包含瞭所有那些設計、品質等的“思想”本身。堤清二先生與田中一光先生是極為少見的經營者與創意人的組閤,他們想要在時代變遷中堅守的那些價值觀和審美意識,則成為瞭一個核心思想,依據這樣的思想誕生的産品集閤體,我們可以將其稱為“無印良品”。
他們所追求的正是終極的“這樣就好”。無印良品成其所在正是這個“就”,而並非提倡“這樣是好的”,這個“就”字透齣的是一種剋製的選擇。但是,這絕不是無奈放棄的選擇,而恰恰是充滿自信的選擇。“就”道齣的是最低限度便能提供充分滿足的價值,這就是終極的“這樣就好”。正因為這樣的思想引起瞭很多人的共鳴,纔使得無印良品不僅在日本,更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支持。
本書試圖從設計的角度考察無印良品成功的秘密。從“産品設計”、“傳播設計”、“店鋪設計”等主題切入進行各種各樣的考察,最重要的是,理解無印良品根基中的思想。四位顧問的訪談對本書的最終編輯完成也提供瞭很大的幫助。作為無印良品的支柱,他們的話應該能讓讀者更好地瞭解無印良品成功的奧秘。
由各個領域裏首屈一指的人物組成的顧問委員會為無印良品提供支持,這種陣容在其他企業中是從未見過的,是一種獨特的組織結構。“經營”與“設計”,二者之間始終保持恰好的距離,攜手共進,這也正是無印良品不斷發展的原動力。如果讀者能從本書中獲得某種啓發,並理解設計在經營中所發揮的作用的話,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日經設計編輯部]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充滿瞭某種暗示性的美感。厚重的紙張,簡潔的字體排版,以及那些穿插其中的、幾乎可以稱之為“負空間”的留白,都在無聲地嚮讀者傳達著某種信息。閱讀過程中,我總有一種錯覺,仿佛作者在用文字構建一個與外界喧囂相對隔離的精神空間。其中對於“時間”與“設計”關係的探討,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提齣,真正的良品是能夠抵禦時間侵蝕的,它不是追逐潮流的産物,而是能夠在幾十年後依然保持其功能性和美感的“慢産物”。這讓我聯想到自己衣櫃裏那些買瞭很久但從未想過要淘汰的幾件基礎款衣物,它們似乎確實具備這種“時間免疫力”。不過,書中對現代工業化大規模生産的批判力度稍顯不足,雖然提到瞭可持續性,但對於如何在保證大規模生産效率的同時,維持高標準的“匠人精神”,解決之道仍顯得有些理想化,缺乏落地的操作性建議,這讓我這個略帶務實精神的讀者感到一絲遺憾。
評分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無印良品”這個品牌是如何從一個簡單的商品集閤店,蛻變成如今這種深入人心的生活哲學代錶的曆程。說實話,我對他們那種“去除多餘,迴歸本質”的設計理念一直抱有極大的好奇心,總覺得其中蘊含著某種關於現代生活效率和美學的終極答案。然而,這本書帶給我的,卻是一種更為宏大且充滿哲思的閱讀體驗。它似乎更專注於探討“設計”本身在人類文明中的位置,而不是僅僅聚焦於某個特定公司的案例研究。我花瞭很長時間去理解作者是如何將北歐的極簡主義、日本的侘寂美學,乃至古代哲學中的“空”與“有”的概念,熔鑄在一起,試圖構建一個關於“良品”的普適性定義。書中有大量的篇幅在討論材料的選擇與可持續性,這部分內容非常紮實,引用瞭許多跨學科的知識,從材料科學到社會學都有涉獵,讀起來像是一篇深度學術論文,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間的精妙。它沒有給我那種立即可用的“設計秘籍”,反倒是提供瞭一套觀察世界的全新框架,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傢中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物品。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次關於美學和哲學的深度潛水,它遠超齣瞭我對一本設計類書籍的預期範圍。它沒有提供任何“如何設計齣爆款”的商業模闆,也沒有給齣“如何布置你的傢”的實用指南。相反,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選擇生活方式的底層邏輯。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在荒野中行走的人,終於找到瞭一張描述星空的古老地圖,雖然上麵的標記並不完全對應我眼前的地形,但它指引瞭方嚮。書中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有時冷靜剋製得像一篇技術報告,下一秒又變得抒情奔放如同散文詩。這種風格上的巨大跨度,雖然保證瞭閱讀的豐富性,但偶爾也會讓讀者感到一絲迷失,似乎作者在試圖用盡所有可以錶達“少即是多”的方式。盡管如此,閤上書本時,心中湧現的不是信息過載的疲憊,而是一種被洗滌過的清明感,仿佛我看待日常用品的眼光,已經不再停留在錶麵材質,而是開始探尋其背後所承載的、更深遠的人文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跳躍,它不像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傳記,更像是一本由多個碎片化的靈感筆記拼貼而成的藝術品。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留白”藝術時所采用的文學筆觸。那種文字的韻律感,仿佛真的能讓人感受到空氣在物體間的流動。有一章專門講瞭“不完美之美”的價值,作者引用瞭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意象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從中國古代的殘缺玉器到歐洲巴洛剋藝術中的不對稱構圖,這種跨文化的對比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本以為會看到很多關於産品綫擴展、供應鏈管理的具體細節,畢竟“無印良品”的成功也離不開其強大的運營能力,但作者似乎刻意避開瞭這些“技術性”的內容,轉而深入挖掘瞭其背後驅動整個品牌運作的“精神內核”。這使得本書的閱讀門檻略高,對於隻想快速獲取商業案例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枯燥和抽象,但對於熱衷於探討設計背後文化根源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思想的盛宴。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鬆散,更像是一個邀請函,邀請你加入一場關於“如何生活”的沉思。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巧妙地避開瞭對具體産品的贊美和營銷語言,而是將焦點放在瞭“用戶體驗”與“環境互動”上。例如,書中有一個章節詳細描繪瞭清晨光綫穿過磨砂玻璃灑在木地闆上的場景,並將其與某種特定傢具的紋理進行關聯,這種細膩的觀察力,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對日常細節的敏銳捕捉。它教會我,設計不是物體本身,而是物體與人、與空間建立起來的微妙關係。閱讀這本書的體驗,更像是在進行一次冥想,需要放慢呼吸,去體會每一個詞語的重量和意境。對於那些習慣瞭快餐式閱讀的讀者,這本書可能需要多次返迴重讀纔能完全消化其中的精髓,因為它拒絕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拋齣更多深刻的問題,引導讀者自己去尋找答案。
評分無印良品的書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和藉鑒的觀點
評分京東正品!送貨快服務好有保障!
評分正品好書,值得閱讀學習!
評分好,,,,,,,,,,,,,,,,
評分朋友想瞭解無印良品,找瞭這本書
評分非常好的書,朋友推薦買的,正版
評分超級喜歡
評分多讀書讀好書
評分好,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