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第四版)(国际贸易经典译丛)

国际政治经济学(第四版)(国际贸易经典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伯特·奥布莱恩,马克·威廉姆斯 著,张发林 译
图书标签:
  • 国际政治经济学
  • 国际贸易
  • 政治经济学
  • 经济学
  • 国际关系
  • 贸易理论
  • 经济全球化
  • 国际经济
  • 经典译丛
  • 第四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271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64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际贸易经典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页数:41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目的是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做一个深入浅出的介绍。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书采用了两个可以使其区别于其他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材的方法。*一,本书运用了历史分析法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为学生感兴趣的公众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关于现代*球政治经济学形成过程的概述。本书并不是从分析当代*球政治和经济结构入手的,而是力图讲述一段易懂且简要的发展史。这一发展史概括了形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因素。第二,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将三个*主流的理论观点:经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作为其分析的框架,通过讨论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的主题问题和观点,本书还力求反映出学术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发展以及主流和非主流学者间的主要争论。一个融合了国际政治经济的物质因素和观念因素的分析框架是本书所使用方法的核心。

作者简介

罗伯特?奥布莱恩,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球化与人类状况研究所所长、政治科学学院前院长。奥布莱恩教授先后获得了卡尔顿大学(加拿大)政治学学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硕士和加拿大约克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奥布莱恩教授的教学和研究兴趣领域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球治理、*球劳工问题、*球公民社会以及气候变化的政治经济学。其文章发表于《加拿大政治科学》、《世界贸易杂志》、《国际政治经济评论》、《*球劳工研究》(Global Labour Journal)、《人权杂志》、《*球社会政策》(Global Social Policy)、《国际研究评论》等学术杂志。奥布莱恩教授还是《*球劳工研究》杂志的前创始副主编和《*球社会政策》杂志的前编辑。
马克?威廉姆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文学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威廉姆斯教授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并任萨塞克斯大学文化、发展和环境比较研究中心主任 (1997-1999)、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研究员(1996-1998)、新加坡管理学院访问教授(1987-1994)。他的研究涉及到了国际政治经济的很多领域,包括转基因食品的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和*球治理、公民社会和世界贸易体系、发展中国家和*球经济。

目录

目录
专栏、表格、图表及地图目录Ⅰ
缩略语表Ⅵ
导论Ⅸ
第一部分理论视角 1
第一章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3
理解全球政治经济3
经济民族主义理论5
批判性理论15
相互竞争的理论:小结19
扩展阅读21

第二章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22
学科定位22
方法论问题27
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理论的趋势33
本书的方法38
扩展阅读40

第二部分发展史41
第三章世界经济的形成:1400—1800年43
世界经济中的不同区域44
欧洲扩张56
总结65
扩展阅读69

第四章工业、帝国和战争:1800—1945年70
工业革命71
英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76
新帝国主义84
战争和经济混乱87
总结93
扩展阅读96

第五章全球经济的发展:1945—2010年98
冷战时期:1945—1989年98
冷战后时期:1990—2010年104
总结111
扩展阅读114

第三部分领域动态115
第六章国际贸易117
定义117
理论观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119
主要发展124
主要问题132
总结142
扩展阅读142

第七章跨国生产143
定义145
理论观点:解释跨国企业的发展147
主要发展150
主要问题157
总结165
扩展阅读166

第八章全球金融体系167
定义和背景167
理论观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71
主要发展172
主要问题188
总结197
扩展阅读198

第九章全球劳动分工199
定义199
理论观点:亚当?斯密和他的批评者202
主要发展205
主要问题209
总结218
扩展阅读219

第十章性别220
定义和背景220
理论观点223
主要发展226
主要问题234
总结240
扩展阅读241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242
定义244
关于增长和发展的理论观点248
主要发展253
主要问题260
总结268
拓展阅读269

第十二章全球环境变化270
定义和背景271
理论观点: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环境研究273
主要发展278
主要问题282
总结289
扩展阅读290

第十三章观念291
定义291
理论观点:关于观念的观点292
主要发展295
主要问题302
总结308
扩展阅读308

第十四章安全310
定义:关于安全的三种观点310
理论观点:安全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的融合314
主要发展317
主要问题322
总结329
扩展阅读329

第十五章治理全球政治经济330
定义330
理论观点:国家将何去何从?331
主要发展333
21世纪的挑战342
总结348
扩展阅读349
参考文献350


前言/序言


新版《全球金融市场与制度》:洞悉百年变局,驾驭时代浪潮 在全球化浪潮与数字技术革新交织的当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日益凸显。从昔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到如今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再到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资本流动的深远影响,理解并驾驭全球金融体系的脉络,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全球金融市场与制度》(第五版)正是这样一本应运而生的力作。它并非仅是对既有金融知识的简单梳理,而是以史为鉴,洞悉当下,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前瞻性思考的深度之作。本书的编纂团队汇聚了全球顶尖的金融经济学者与政策制定者,他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细致的全球金融版图。 深度剖析:金融市场的演进与结构 本书首先从历史的维度出发,系统梳理了全球金融市场自诞生以来的演变历程。从早期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到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后来的浮动汇率时代,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都被深入剖析,揭示了不同体系下资本流动、汇率稳定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读者将了解到,每一次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都深刻地塑造了全球经济格局,并对各国主权、金融安全乃至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书详细阐述了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构成要素。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体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更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金融科技(FinTech)、数字货币、以及各类复杂的衍生品市场。对于每个市场,本书都对其运作机制、参与主体、主要功能以及潜在风险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例如,在分析证券市场时,作者们不仅讲解了股票、债券的基本交易规则,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国家证券交易所的差异化监管模式、高频交易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在市场波动中的作用。对于外汇市场,本书则细致描绘了不同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以及套期保值、投机等外汇交易策略的利弊。 制度解读:全球金融治理的基石与挑战 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离不开健全的制度框架。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对全球金融制度的深度解读。作者们将国际金融组织的职能、作用与发展置于宏观视野下进行考察。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稳定国际收支、提供金融援助方面的作用,到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减贫方面的努力,再到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协调全球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方面的最新举措,本书都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和深入的评论。 更重要的是,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现有制度的简单描述,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前全球金融治理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合作的难度正在增加。本书对这些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如何平衡各国经济主权与全球金融稳定,如何在数字货币时代构建新的监管框架,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可能产生的冲击等。本书提出的观点,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具备现实指导意义。 案例分析:从实践中提炼智慧 理论的阐释最终需要落地于实践。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在于其丰富的案例分析。作者们精选了近年来在全球金融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事件,例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本书不仅回顾了危机的成因,如次贷危机、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监管缺失等,更重点分析了危机后各国央行采取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以及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读者将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欧债危机: 通过对希腊、意大利等国债务问题的剖析,本书揭示了主权债务危机如何通过金融市场传导,以及欧元区内部的制度性脆弱性。这对于理解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联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新兴市场资本流动波动: 书中对近年来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历的资本大规模外流、汇率大幅贬值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这有助于读者理解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新兴经济体的冲击,以及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金融科技的颠覆性影响: 从比特币的崛起,到移动支付的普及,再到各类P2P借贷平台和众筹模式的兴起,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了金融科技如何重塑金融服务的供给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也探讨了随之而来的监管挑战,如数据安全、反洗钱、消费者保护等。 地缘政治风险与金融市场: 近年来,地区冲突、贸易摩擦等政治事件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本书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如何引发资本避险、汇率波动,以及对国际投资和供应链的影响。 这些案例的分析,不仅使抽象的金融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更重要的是,它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全球金融市场运作的独特视角。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学习到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逻辑、各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及其后果,以及不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模式。 前瞻思考:未来金融图景的勾勒 在对历史、现状和实践进行详尽梳理之后,本书并未止步于此。它更是将目光投向未来,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作者们探讨了以下几个关键议题: 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CBDC)、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将如何重塑全球支付体系、信贷市场和投资格局?本书对此进行了审慎的分析,并探讨了潜在的机遇与风险。 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绿色金融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书深入分析了绿色债券、碳排放权交易等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它们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作用。 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与金融权力转移: 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重心正在发生转移,这必然会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权力格局产生影响。本书探讨了不同区域金融中心的兴起、国际货币体系的可能演变,以及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治理中扮演的角色。 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与挑战: 在金融创新加速、跨国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各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本书讨论了当前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有效监管大型科技公司进入金融领域,如何应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套利,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具韧性的金融安全网。 《全球金融市场与制度》(第五版)以其宏大的视野、深邃的洞察、严谨的分析和鲜活的案例,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理解全球金融世界的权威指南。它不仅是金融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学者研究的宝贵参考,更是任何希望深入理解当代全球经济运行逻辑、洞悉未来发展趋势的读者不容错过的选择。本书将帮助您拨开迷雾,看清全球金融市场的本质,驾驭时代的浪潮,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中体现出的批判性思维精神。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接受主流理论的观点,而是鼓励读者质疑和反思。在很多章节中,都能看到作者对现有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新的视角和解释。比如,在讨论国际分工和比较优势时,书中并没有仅仅强调其效率优势,而是深入分析了这种分工可能导致的剥削和依赖问题,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本土产业的潜在威胁。这种“不偏不倚”但又“有所侧重”的分析,让我受益匪浅。它提醒我,在理解任何经济现象时,都不能只看表面,更要深挖其背后的权力结构和社会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能够穿透现象、洞察本质的能力。对于我这样希望在复杂世界中保持清醒头脑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指导意义非凡。它鼓励我主动去探究,去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有的解释。

评分

这本《国际政治经济学(第四版)》的翻译质量确实让人惊喜。之前读过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经济学著作,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让人读起来晦涩难懂,仿佛在啃一本原文。但这次拿到这本书,翻开扉页,就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译者在处理那些拗口的学术概念时,没有生硬地逐字翻译,而是灵活地运用了中文的表达习惯,让原本可能高高在上的理论变得清晰易懂。特别是那些涉及跨国公司、国际金融市场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的章节,译文流畅自然,逻辑严谨,既保留了原文的学术深度,又避免了翻译腔的僵硬感。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需要反复推敲的句子,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我特别欣赏译者在引入一些新的理论和模型时,所做的细致注解,这些注解不仅解释了术语的含义,还常常追溯其思想渊源,甚至提供了与现实世界案例的关联,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译文质量上乘的著作,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让学习的过程更加顺畅,也让知识的吸收更加高效。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内容呈现方式,给我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叙述,而是将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议题,分解成一个个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章节。每个章节的开头都会引出核心问题,然后在接下来的篇幅中,通过理论框架、历史回顾和实证分析来逐步解答。这种结构设计非常有利于读者掌握知识的脉络。我注意到,书中在介绍不同学派的观点时,会明确指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信息。这使得读者能够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理解同一议题的不同解读方式。另外,每个章节结尾处的总结和讨论题,也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它们鼓励读者反思所学内容,并尝试将其应用于分析现实问题。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学习而又时间有限的读者来说,这种高效的学习模式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不仅能够快速地掌握核心概念,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评分

坦白说,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我以为它主要就是研究国际贸易和金融的那些规则和模型。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而是将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都纳入了分析框架。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国家能力、国际制度和霸权理论的讨论,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经济行为的背后往往是权力斗争和利益博弈的体现。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敏感和复杂的议题,而是以一种非常学术但又不失批判性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例如,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时,书中引用了许多历史文献和现实数据,揭示了殖民主义、新自由主义政策等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分支,而是一个能够解释全球发展不平衡和不平等的关键领域。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从业者,我发现这本书在提供前沿分析和案例研究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理论,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理论与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在探讨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角色时,书中引用了大量近些年的具体事件,从贸易战的兴起,到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再到气候变化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这些案例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经济原理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的。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逆全球化”思潮的讨论所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保护主义的抬头,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收入不平等、技术变革的冲击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的演变等。这些分析角度既有宏观的视野,又不乏微观的洞察,让人耳目一新。读完之后,我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更能把握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复杂世界动态的有力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