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国学典藏

人间词话/国学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国维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古典文学
  • 词学
  • 人间词话
  • 王国维
  • 文学批评
  • 诗词
  • 传统文化
  • 文化典籍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65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750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6
字数:12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中国美学理论代表作
  名社佳作,千年传承
  胡适:“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
  鲁迅:“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不懂的音译》)
  陈寅恪:“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

内容简介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极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

目录

卷上 / 1
卷下 / 67
补遗 / 113
附录 / 143

精彩书摘

  卷上
  海宁 王国维 静安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鹊踏枝①
  冯延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饮?酒
  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颍亭留别
  元好问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四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

前言/序言


人间词话/国学典藏:穿越千年的诗意回响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诗词无疑是最璀璨的星辰之一,它以凝练的文字、跌宕的情感,承载着民族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品格。而《人间词话》,这部被誉为“词学史上一座巍峨的纪念碑”,更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宋词世界的心灵之门。本书“国学典藏”系列的推出,旨在将这部经典以最珍贵、最权威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读者,让千年之前的诗意,在当代重焕光彩。 一、 王国维的词学王国:境界说与词之精神 《人间词话》的核心魅力,在于其创始人王国维所提出的“境界说”。这绝非空穴来风的理论构建,而是建立在他对历代词作呕心沥血的研读和深刻体悟之上。王国维认为,词的艺术价值,关键在于“境界”的营造。何谓境界?它既是词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悟,更是情与景、意与象的完美融合,形成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氛围。 他将词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词人将自身情感、思想投射于景物之中,景由情生,情随景转,读来真切动人,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无我之境”,则是词人超脱于物我之外,以一种客观、疏离的眼光来审视世界,描绘出的景象自有其生命力,不借助于个人情感的宣泄,却能引发读者更广阔的联想,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种区分,深刻地揭示了词作能够触动人心的两种不同路径,也为我们理解和鉴赏词作提供了全新的维度。 王国维更进一步,将词人的境界高下,与人生境遇紧密相连。他引用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经典论述,将人生体验的升华,与词境的提升做了绝妙的对应。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人生初期的迷茫与探索,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却又不知前路在何方。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为追求理想而付出的艰辛与执着,即使身心俱疲,也甘之如饴。第三境界,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后,蓦然顿悟,找到了真正的方向与答案。这种人生境界的划分,不仅升华了词的品评,更赋予了词作以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其超越了纯粹的文学欣赏,成为一种励志与启迪。 《人间词话》中对词风的品评,也极其精辟。他推崇“沉挚”之美,认为情感真挚、用语凝练的词,最能打动人心。对于一些华丽辞藻堆砌、情感虚浮之作,则不吝笔墨加以批评。他尤其看重词的“意境”,认为“一切意象,皆须以意为本”。这种对“意”的强调,正是对词作生命力的根本要求。词不仅要有声有色,更要有魂魄,要能引发读者心底最深处的共鸣。 二、 穿越时空的对话:词人与他们的时代 《人间词话》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并非孤立地评点词作,而是将其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与词人的生平、时代风貌相结合,进行深入的解读。王国维以其博大的学识,将一个个鲜活的词人形象,从历史的尘埃中唤醒。 苏轼,这位豪放旷达的词坛巨匠,他的词作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怀激烈,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温情脉脉。《人间词话》深刻分析了苏轼词中“直抒胸臆,不假雕琢”的风格,以及其“兼具豪迈与婉约”的独特魅力。王国维认为,苏轼的词,是其人生经历与豁达胸襟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宋代文人积极入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辛弃疾,这位慷慨悲歌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报国无门的愤懑与杀敌雪恨的渴望。《人间词话》细致地梳理了辛弃疾词中的“慷慨悲壮”与“婉约凄凉”两种风格,并指出其“壮志未酬”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王国维尤其欣赏辛弃疾词中“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的艺术手法,认为其“虽悲凉而不伤感,虽激切而不失之浮躁”。 李清照,这位宋代才女,她的词作以其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情感、清新的语言,成为婉约词派的典范。《人间词话》对李清照词的解读,充满了同情与赞赏。王国维看到了她词中“凄婉哀愁”的底色,也看到了她“自强不息”的坚韧。他特别提到李清照词中“用字精炼,描摹入微”的特点,以及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认为她“独步千古”。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家,《人间词话》还点评了许多其他重要词人,如柳永、周邦彦、秦观、蒋捷等等。通过对他们作品的分析,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宋词的多彩风貌,更能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人生境遇下,词人内心的波澜壮阔。王国维的点评,如同历史的显微镜,将词人的灵魂与时代的脉搏,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 传承与创新:国学典藏的时代意义 “国学典藏”系列《人间词话》的出版,不仅仅是对一部经典的简单复刻,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 首先,它以精良的装帧、考究的版式,体现了对文化经典的尊重。古色古香的设计,流畅的排版,都力求还原原著的古朴风貌,让读者在翻阅之间,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 其次,它在内容上力求严谨与权威。经过慎重的校勘与审订,力求呈现最准确、最完整的文本。同时,配以详尽的注释和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典故的出处,以及王国维的深刻见解,从而降低阅读门槛,让更多人能够走近这部国学瑰宝。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常常感到匮乏与浮躁。《人间词话》以其深邃的意境、隽永的哲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宁静的港湾。阅读《人间词话》,不仅仅是学习词学理论,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感受美,如何去体会人生,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这本书,将引领读者穿越千年的时光,与伟大的词人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感受他们喜怒哀乐,体味他们的人生况味。它让我们在品味字句的优美之时,更能体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提升我们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 “国学典藏”系列《人间词话》,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馈赠。它承载着先贤的智慧,闪耀着艺术的光辉,更将是我们民族精神与审美情趣的宝贵财富。无论您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国学初学者,亦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让我们一同走进《人间词话》的词意世界,感受那份穿越古今、永恒不灭的诗意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人间词话》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古人神交的奇妙旅程。书中的每一篇都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古人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国情怀。我尤其喜欢先生对词人境界的划分,那种“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辨析,让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当苏轼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那份豪迈与洒脱,便是一种“无我之境”,他仿佛超越了个人荣辱,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长河。而当李煜在亡国后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那份刻骨的哀愁,便是“有我之境”,将个人命运与亡国之痛融为一体。这种“境界”的划分,让我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跳脱出个人的局限,达到一种更普遍、更深刻的层面。它也让我思考,我们普通人的人生,是否也可以在某些时刻,进入这种“无我之境”,去体会更宏大的存在?《人间词话》就是这样一本,不断启发思考,不断拓宽视野的书。

评分

《人间词话》这本书,给我最深的触动,莫过于它所传递的那种“寂寞”之美。我曾一度以为,寂寞是悲伤的代名词,是孤独的苦闷。然而,在书中,我看到了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却是一种超脱尘世的伟大。它不是因为无人理解而产生的失落,而是一种超越时代、超越个体的深刻洞察。这种“寂寞”,是智者对宇宙人生的独特感悟,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与自我对话的沉静。王国维先生正是通过对无数词作的细致品味,将这种“寂寞”之美,提炼出来,呈现给我们。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寂寞”,它也可以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种通往更高精神境界的途径。阅读《人间词话》,就是在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领略到,即使身处孤寂,亦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评分

自从接触了《人间词话》,我对于“言志”二字的理解,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总觉得“言志”是慷慨激昂的陈述,是宏大叙事的铺展,仿佛非要惊天动地才能称得上。然而,词中的“言志”,却常常是含蓄婉约,不动声色。就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人生得意时的那种欣喜若狂,那种无所顾忌。它不是直接的宣泄,而是通过具象的场景,将内心的情感自然流露。这种“写心”的方式,比那些直白的陈述,更具穿透力,更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想象,在那个没有高科技的时代,文人墨客是如何将这般细腻的情感,用最精炼的文字,凝练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它让我反思,我们现代人的“言志”,是不是也应该少一些喧嚣,多一些内省?少一些对外界的证明,多一些对内心的关照?《人间词话》给了我这样的启示,它教会我,真正的力量,有时就藏在那最不经意间的一瞥,最淡淡的一笔。

评分

对于《人间词话》这部著作,我常常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鉴赏词作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境界”的哲学读本。王国维先生以其卓越的学养,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与他自己的人生体悟融为一体。书中那些对词的“境界”的阐释,诸如“境界之产生,不在 the size of the earth, but in the imagination of the reader”(“世界的广阔,不在于地球的大小,而在于读者的想象力”),虽然并非直接引用,但却深刻地反映了艺术创作与接受的辩证关系。词之所以能动人心弦,不在于词句本身有多么华丽,而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想象与共鸣。那种“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境,正是因为引发了读者对往昔辉煌与如今凋零的联想,才显得尤为动人。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境界”,是一种主客融合、情景交融的感受。读《人间词话》,就是在一次次被引领,去感受那份超越文字的深邃。

评分

《人间词话》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深厚情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朴素典雅的外观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个诗词的黄金年代。翻开书页,那一字一句,都如珠玉般在眼前闪耀。王国维先生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精妙的笔触,为我们解读了宋词的精髓,揭示了词作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与人生哲理。那些曾经只能意会却难以言传的意境,在先生的阐释下变得清晰而生动。比如“ e=mc²”,这句话虽然不是出自《人间词话》,但它所蕴含的能量与转化关系,以及其背后的深刻意义,常常让我联想到词中的写景与抒情,是如何通过精巧的构思,将无形的“意”转化为有形的“境”,从而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种“观物之眼”,不仅是鉴赏词作的法门,更是理解人生百态的一面镜子。读《人间词话》,不仅仅是学习词学理论,更是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虔诚朝拜。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用他的人生智慧,引领我们穿梭于古今,体味词之美,感悟人生之真。

评分

装订的很好,精装。正版

评分

想要这本书很久了

评分

不错,和描述一致。

评分

这套书编得不错,一共十本,我凑成了一套

评分

图书质量总体来说还是能接受。

评分

这套书编得不错,一共十本,我凑成了一套

评分

书很不错,值得推荐,包装不错,物流很快,值得看看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京东的产品,物流都是一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