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整理导论

敦煌文献整理导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涌泉 著
图书标签:
  • 敦煌文献
  • 文献整理
  • 历史文献
  • 丝绸之路
  • 中国古代史
  • 学术研究
  • 文化遗产
  • 古籍
  • 历史学
  • 考古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5178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202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丛书介绍:
  20世纪初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献流散而兴起的“敦煌学”,成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浙江的罗振玉与王国维“导夫先路”,几代浙江学人(包括浙江籍及在浙工作生活者)奋随其后,薪火相传,从赵万里、姜亮夫、夏鼐、张其昀、常书鸿等前辈大家,到王仲荦、潘絜兹、蒋礼鸿、王伯敏、常沙娜、樊锦诗、郭在贻、项楚、黄时鉴、施萍婷、齐陈骏、黄永武、朱雷等著名专家,再到徐文堪、柴剑虹、卢向前、吴丽娱、张涌泉、王勇、黄征、刘进宝、赵丰、王惠民、许建平以及冯培红、余欣、窦怀永等一批更年轻的研究者,既有共同的学术追求,也有各自的学术传承与治学品格,在不同的分支学科园地辛勤耕耘,为国际“显学”敦煌学的发展与丝路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的丝绸之路、敦煌学研究者,成为国际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领域举世瞩目的富有生命力的学术群体。这在近代中国的学术史上,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浙江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发祥地,浙江大学是敦煌学研究的重镇。《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以一人一书的形式,即收录了浙江学者敦煌学与丝路文化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全面总结了他们在丝路敦煌学方面的成绩。
  书系首批为40册,分四辑出版,第一辑为:
  施萍婷:《敦煌石窟与文献研究》
  齐陈骏:《敦煌学与古代西部文化》
  朱雷:《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
  柴剑虹:《丝绸之路与敦煌学》
  吴丽娱:《礼俗之间——敦煌书仪散论》
  张涌泉:《敦煌文獻整理導論》
  黄征:《敦煌語言文獻研究》
  王惠民:《敦煌佛教图像研究》
  刘进宝:《敦煌文书与中古社会经济》
  许建平:《敦煌经学文献论稿》
  丛书特点:
  (1)全面展示了敦煌学及丝路研究的“浙江学派”。
  《浙江学者丝路敦煌学术书系》将对浙江大学为主的浙江学者的丝绸之路、敦煌学的研究成果整合,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黄时鉴、项楚、张涌泉都是国内一流的学者,他们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时段的大浪淘沙,是青年学者的必读之书和必备书。书系的编辑出版,也为传承、保存丝绸之路、敦煌文化提供高质量的学术精品,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也向世界展示了浙江大学高质量的人文学术水平。
  (2)全面展示了我国敦煌学、丝路研究的国际实力。
  我国的敦煌学研究曾落后于世界,甚至还出现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传言。浙江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也是以敦煌学为特色或重点;“中西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史学科的重要方向,也是浙江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我国学者的努力,敦煌学研究的某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有国际公认的学术成果。从“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成果也可看出,浙江学人的一些论著早就得到了国际学界的认可,代表了国际学术界的先进水平。
  (3)为国家战略“一路一带”的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2013年9月,总书记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战略构想规模宏大,高瞻远瞩,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加大研究、传播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的力度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书系从文史研究和文明传承的角度,展示千百年来中国与中亚、西亚、印度乃至欧洲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吸收百年敦煌研究成果和重要考古发现,围绕多文明交流互鉴主题,解读敦煌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中华文明在人类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地位,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历史文化支撑。

内容简介

  本书纂集作者公开发表过的有关敦煌文献整理方面的论文二十篇,从定名论、缀合论、断代论、抄例论、校读论五个方面,对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提出理论见解。书中所列举的大量实例,是作者从敦煌写本及其整理著作中钩稽所得,对敦煌手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可供具体操作的校读范例。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治学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涌泉,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兼任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优秀博士后等荣誉;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两次),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胡绳青年学术奖,思勉原创奖等奖励。两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代表作有《汉语俗字研究》《敦煌俗字研究》《汉语俗字丛考》《敦煌经部文献合集》(主编)《敦煌写本文献学》《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张涌泉卷》等。




目录

走近敦煌
第一编 定名论
壹 敦煌文献定名研究
贰 俄藏未定名《八阳经》残片考
叁 敦煌写本羽326号残卷叙录
第二编 缀合论
壹 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贰 《八阳经》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叁 《瑜伽师地论》系列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肆 国图藏《梵网经》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残卷缀合研究
第三编 断代论
壹 敦煌写本断代研究
贰 敦煌本《文心雕龙》抄写时间辨考
第四编 抄例论
壹 古代写本钩乙号研究
贰 敦煌写本省代号研究
叁 敦煌文献习见词句省书例释
肆 敦煌写本标识符号研究
伍 古书双行注文抄刻齐整化研究
第五编 校读论
壹 敦煌文献校勘方法例释
贰 《敦煌变文集》底本选择不当之一例
叁 敦煌变文校读札记
肆 《敦煌歌辞总编》校释补正
伍 敦煌地理文书辑录着作三种校议
















前言/序言


书名:《古籍修复与数字化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阐述中国古代典籍的保存、修复技术及其在当代信息时代的数字化转化路径。全书以历史的脉络梳理了不同载体(如绢、麻纸、皮质等)文献在流传过程中遭受的自然侵蚀与人为损伤,并系统介绍了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与修复工艺。 第一部分:古代文献的载体演变与保护基础 本部分从材料学的角度切入,深入剖析了自先秦至明清时期,文献载体(如甲骨、竹简、缣帛、纸张)的物理与化学特性。重点探讨了不同时代纸张的纤维构成、酸碱度对长期保存的影响。 1. 载体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 详细分析了麻纸、皮纸、宣纸在温湿度变化、光照、真菌侵蚀下的老化机制。例如,探讨了纸张中木质素氧化对纸张泛黄和脆化的作用,以及缣帛纤维在拉伸和卷曲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问题。 2. 古籍存储环境的科学控制: 阐述了理想的恒温恒湿环境对预防霉变、虫蛀的关键性。介绍了现代博物馆库房中应用的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HVAC),以及惰性气体封存技术在极端珍贵文献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对比了传统樟脑、石灰干燥法与现代脱酸技术(如微胶囊化处理)的优劣。 3. 文献损伤的类型学分类: 详尽地列举了物理性损伤(如虫蛀、水渍、火烧)、化学性损伤(如墨色褪变、酸化)和生物性损伤(如霉菌、细菌污染)。每一类损伤均配以详细的实物图片和显微观察分析图,以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认识。 第二部分:传统与现代文献修复工艺详解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详细介绍了修复古代文献所依赖的专业技术,从传统的手工技艺到当代引入的先进材料与方法。 1. 传统手工修复技艺的复原与传承: 嵌纸与补洞技术: 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原书的纤维走向,选取同源或相似的修复用纸(如宋元旧抄本常使用宣纸或麻纸),采用“通笺法”或“层叠法”进行底层支撑。详细描绘了刮浆、配胶(如使用天然淀粉胶或动物皮胶)的比例与操作要领。 脱酸与去污: 介绍了以米汤、清水进行浸泡去污的程序,以及传统漂白剂(如草木灰水)的使用限制和风险评估。 装订与合册工艺: 区分了经卷、册页、蝴蝶装、线装等不同装帧形式的修复要点。特别对宋元本的“经折装”和明清本的“蝴蝶装”的复原工艺进行了图解说明,强调保持原版面貌的重要性。 2. 现代修复材料与技术集成: 高分子材料在修复中的应用: 探讨了使用纤维素醚(如羟丙基纤维素,HPC)作为粘合剂的优势,尤其是在需要可逆性修复时的应用。分析了微量无酸胶带、无酸背衬纸在加固中的作用。 激光修复技术简介: 介绍了激光在清除附着物、去除污染层方面的初步研究与应用前景,强调了功率控制和对原始墨色的保护是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详细说明了对于遭受水浸的珍贵文献,如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快速去除水分,避免纤维结构坍塌和霉菌爆发的流程。 第三部分:古籍的数字化转型与数据管理 本部分转向现代技术在古籍保护领域中的角色,聚焦于文献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和呈现。 1. 高精度图像采集标准: 探讨了适用于古籍的扫描设备选择(如平板扫描仪、高精度接触式扫描仪)与照明技术。定义了色彩空间(如sRGB vs. Adobe RGB)的选择标准,以及灰度级和分辨率(DPI)的行业规范,以确保扫描图像能忠实反映原件的细节和色泽。 2. 图像后处理与质量控制: 详细阐述了图像去倾斜、去阴影、色彩校正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高级功能)精确还原受损区域的背景均匀性,同时避免对墨迹进行不必要的锐化或增强。 3. 元数据构建与规范: 强调了数字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规范化的元数据。介绍了MARC21、Dublin Core等标准在描述古籍信息(如题名、著者、版本、馆藏地、物理状况)中的应用。讨论了如何将修复记录、材料信息融入数字档案中,实现“数字修复报告”。 4. 长期数字保存策略: 分析了数字资源的“代际迁移”问题,即如何应对存储介质和文件格式的过时风险。介绍了多重备份策略(3-2-1 备份原则)在古籍数据库建设中的实施,以及使用开放标准格式(如TIFF、PDF/A)的重要性。 结语: 本书旨在为从事图书馆学、档案学、文物保护、艺术史研究的专业人员及爱好者提供一本扎实、严谨的技术参考手册,促进传统文献保护的科学化与现代化进程。全书力求在理论深度和操作实用性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读者以更科学、更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人类的文化遗产。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老练,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古籍整理流程,变得清晰流畅如溪水般。尤其是在描述那些繁琐的文献分类和修复技术时,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术语,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案例分析。这让即便是对敦煌学研究了解不深的门外汉,也能大致把握住文献整理工作中的核心难点和技术要求。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知识的传递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说教。整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十分精妙,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得仿佛一气呵成,读起来丝毫没有跳跃感或断裂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平时阅读时间较长,对书籍的舒适度要求很高,而这本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行距和字间距的设置恰到好处,即使在长时间阅读后,眼睛的疲劳感也比阅读其他学术著作要轻得多。更值得称道的是,那些插图和图版的质量,无论是拓片的高清复刻,还是文物照片的色彩还原度,都达到了顶尖水准。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文献断片的局部放大图,细节清晰到可以辨认出纤维的走向,这对于理解文献的物理状态至关重要。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载体本身的尊重,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高品质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

这本书对学术规范的强调,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这对于我们这些追求严谨的学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每一项整理步骤背后的历史依据和科学原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应该怎么做”的指令。例如,关于不同时期手抄本的年代鉴别标准,书中列举了详尽的笔迹特征对比图表和墨水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结果,这种深度和广度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涉及争议性问题时的持重态度,他总是会列举出多方的观点,然后基于现有可靠证据给出倾向性的判断,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开放而又审慎的治学态度,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极佳的榜样,引导我们在面对复杂史料时,必须保持批判性的眼光和谦逊的姿态。

评分

从整体感觉来看,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仅仅局限于敦煌莫高窟的特定文献,而是将整个中亚、丝绸之路沿线的文书整理方法进行了一个宏观的梳理和比较。作者似乎有意将敦煌学与更广阔的古典文献学、甚至现代档案学进行对话,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文献整理”这一概念的理解边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指南,更是一种方法论上的提升。它让我开始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整理原则,在面对未来可能出土的新型载体时,又该如何进行调整和创新。这本书无疑是领域内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既是对过去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更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一种深远指引。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暗红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立刻就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初次上手,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有分量,让人感觉这本书的内容也一定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书脊的处理非常讲究,即使是平放着,也能清晰地看到作者的名字和书名,细节之处见真章。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若隐若现的敦煌飞天图案,虽然只是一个剪影,但那种神秘而飘逸的气质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了那个遥远而辉煌的时代。对于一个热衷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献研究的读者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也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翻开扉页,那种对古老文明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开端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严谨而又充满敬意。

评分

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

评分

收录数十位风格各异的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民国大师们都有着非凡的经历与成就,令人敬仰,引人好奇;读者能从这套书中看到民国精英们的生活,领略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

评分

京东六一八的时候买的,挺不错的说。。。

评分

非常不错,书本印刷都很好

评分

就那样

评分

差点就没货了,幸好下手速度快,书不错

评分

差点就没货了,幸好下手速度快,书不错

评分

《敦煌文献整理导论》选取作者张涌泉公开发表过的有关敦煌文献整理方面的论文二十篇,从定名论、缀合论、断代论、抄例论、校读论五个方面,对敦煌文献整理提出理论见解,是作者多年来治学和实践的心血结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评分

书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