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敦煌
第一编 定名论
壹 敦煌文献定名研究
贰 俄藏未定名《八阳经》残片考
叁 敦煌写本羽326号残卷叙录
第二编 缀合论
壹 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贰 《八阳经》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叁 《瑜伽师地论》系列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肆 国图藏《梵网经》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残卷缀合研究
第三编 断代论
壹 敦煌写本断代研究
贰 敦煌本《文心雕龙》抄写时间辨考
第四编 抄例论
壹 古代写本钩乙号研究
贰 敦煌写本省代号研究
叁 敦煌文献习见词句省书例释
肆 敦煌写本标识符号研究
伍 古书双行注文抄刻齐整化研究
第五编 校读论
壹 敦煌文献校勘方法例释
贰 《敦煌变文集》底本选择不当之一例
叁 敦煌变文校读札记
肆 《敦煌歌辞总编》校释补正
伍 敦煌地理文书辑录着作三种校议
深入阅读后,我发现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老练,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古籍整理流程,变得清晰流畅如溪水般。尤其是在描述那些繁琐的文献分类和修复技术时,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生硬的学术术语,而是巧妙地穿插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案例分析。这让即便是对敦煌学研究了解不深的门外汉,也能大致把握住文献整理工作中的核心难点和技术要求。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使得知识的传递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不是枯燥的说教。整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十分精妙,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得仿佛一气呵成,读起来丝毫没有跳跃感或断裂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平时阅读时间较长,对书籍的舒适度要求很高,而这本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行距和字间距的设置恰到好处,即使在长时间阅读后,眼睛的疲劳感也比阅读其他学术著作要轻得多。更值得称道的是,那些插图和图版的质量,无论是拓片的高清复刻,还是文物照片的色彩还原度,都达到了顶尖水准。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文献断片的局部放大图,细节清晰到可以辨认出纤维的走向,这对于理解文献的物理状态至关重要。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载体本身的尊重,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高品质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这本书对学术规范的强调,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这对于我们这些追求严谨的学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每一项整理步骤背后的历史依据和科学原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应该怎么做”的指令。例如,关于不同时期手抄本的年代鉴别标准,书中列举了详尽的笔迹特征对比图表和墨水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结果,这种深度和广度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涉及争议性问题时的持重态度,他总是会列举出多方的观点,然后基于现有可靠证据给出倾向性的判断,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开放而又审慎的治学态度,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极佳的榜样,引导我们在面对复杂史料时,必须保持批判性的眼光和谦逊的姿态。
评分从整体感觉来看,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不仅仅局限于敦煌莫高窟的特定文献,而是将整个中亚、丝绸之路沿线的文书整理方法进行了一个宏观的梳理和比较。作者似乎有意将敦煌学与更广阔的古典文献学、甚至现代档案学进行对话,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文献整理”这一概念的理解边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套技术指南,更是一种方法论上的提升。它让我开始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整理原则,在面对未来可能出土的新型载体时,又该如何进行调整和创新。这本书无疑是领域内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既是对过去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总结,更是对未来研究方向的一种深远指引。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暗红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立刻就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初次上手,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很有分量,让人感觉这本书的内容也一定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书脊的处理非常讲究,即使是平放着,也能清晰地看到作者的名字和书名,细节之处见真章。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若隐若现的敦煌飞天图案,虽然只是一个剪影,但那种神秘而飘逸的气质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了那个遥远而辉煌的时代。对于一个热衷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文献研究的读者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也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翻开扉页,那种对古老文明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这开端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严谨而又充满敬意。
评分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好书啊。。。
评分收录数十位风格各异的民国大师的经典作品;民国大师们都有着非凡的经历与成就,令人敬仰,引人好奇;读者能从这套书中看到民国精英们的生活,领略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
评分京东六一八的时候买的,挺不错的说。。。
评分非常不错,书本印刷都很好
评分就那样
评分差点就没货了,幸好下手速度快,书不错
评分差点就没货了,幸好下手速度快,书不错
评分《敦煌文献整理导论》选取作者张涌泉公开发表过的有关敦煌文献整理方面的论文二十篇,从定名论、缀合论、断代论、抄例论、校读论五个方面,对敦煌文献整理提出理论见解,是作者多年来治学和实践的心血结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评分书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