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湿地百科全书
:680.00元
作者:《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304379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湿地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是部全面介绍湿地科学和湿地状况(以中国为主)的现代百科全书。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湿地工作的人员、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及环保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是各类图书馆及与湿地管理、研究、保护相关机构应备的工具书。 《全书》的编纂工作在“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持下进行,并得到国家林业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环保、海洋、农业等部门,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及相关科研院所(协会、学会)、高等院校及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全书》的出版是中国湿地科学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建设,对于人们认识湿地、树立湿地保护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湿地是具有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湿地面临严峻挑战,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环境不断恶化。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及中国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湿地保护已成为人类在21世纪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法制建设、湿地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遭到破坏的湿地部分得到恢复和开发建设。《全书》编纂的宗旨以“普及湿地知识、介绍湿地状况、树立保护意识、促进湿地利用”为目的,着眼于唤起人们对湿地问题的重视和保护。
现代百科全书经过200余年的发展,在总体设计、条目选取、编辑方式、图片配备、检索系统等方面已十分成熟和科学化。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版)出版起,现代百科全书逐渐被中国知识界广泛接受,并逐步形成了综合性百科全书、地域性百科全书、知识性百科全书三大门类,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全书》编辑部认真研究国内外已出版的有影响的百科全书(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百科全书》等),注重大条目和图片的配置,力求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向读者提供有关湿地学科的各类信息。“内容精选、文字精练、图片精美、装帧精致”,体现了编纂者们对百科全书品质的追求。《全书》在编纂模式上注重条目的“规范性、类比性、知识性、检索性、文献性、可读性”的统一。
《全书》为1卷本,共设置条目1000余条,设湿地科学、省市湿地、重要湿地、湿地保护区、湿地生物、湿地文化、湿地保护7个编写分支。《全书》大条目约占条目总数的5%,其字数约占全书总字数的20%。条目和内容索引之间比约为1:4,即包含了4000余个可检索的知识主题,图片1100余幅(含地图),约180万字(含图表)。条目释文着眼于湿地科学,立足中国;世界湿地内容主要在《湿地与人类》专文及综述性条目中介绍。《全书》编纂遵循经典百科全书体例要求,在保持现代百科全书特有的风格上,强调版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便于阅读和检索、内容丰富的高水平湿地学科工具书。
目录
前言
FOREWORS
凡例
使用指南
湿地与人类
正文
大事记
条目笔画索引
条目内容分析索引
附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中国湿地百科全书》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探讨。作为一名对环境经济学有一定了解的人,我一直想知道,湿地这些“不起眼”的区域,究竟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多少价值,以及这些价值是如何被量化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它非常系统地介绍了湿地在净化水源、调蓄洪水、固碳释海、提供食物资源、支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让我对湿地的“生态价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湿地经济价值的估算部分,虽然这些估算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它确实让我看到了,保护湿地不仅仅是出于生态伦理,更是一种经济上的明智选择。比如,书中提到,健康的湿地能够显著降低城市洪涝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渔业、旅游业等提供可持续的资源。这种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深度和前瞻性。它让我意识到,湿地并不是“无价之宝”,它的价值是可以被评估和认知的,而我们也应该以更科学、更经济的眼光去对待和保护它们。
评分我是一个对湿地鸟类特别痴迷的观鸟爱好者,所以拿到《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后,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到了关于鸟类的部分。这本书在鸟类介绍这块做得真是太棒了!它不仅仅是列出了生活在中国湿地中的各种鸟类,更重要的是,它详细介绍了这些鸟类的迁徙规律、繁殖习性、食性以及它们在不同湿地生境中的分布情况。我看到了对各种珍稀和濒危鸟类的详细描述,比如中华黑颈鹤、东方白鹳等等,书中配有精美的鸟类插图,辨识度非常高,这对我这个观鸟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湿地鸟类保护的故事,比如一些鸟类迁徙停歇地被保护起来,让它们能够安全地补充能量,顺利完成漫长的迁徙旅程。还有一些关于监测和救助受伤鸟类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许多为保护这些美丽生灵而默默奉献的人们。这本书让我对湿地与鸟类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去亲身观察和记录这些湿地精灵的决心。下次去湿地观鸟,我一定带着这本书,它将是我的最佳向导和百科全书!
评分哇,拿到这本《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的时候,真的被它的厚重感和精美装帧惊艳到了!我一直对自然风光和生态保护特别感兴趣,尤其对湿地这种神秘又充满生命力的区域情有独钟。说实话,我一开始只是好奇中国到底有多少种类的湿地,它们分别分布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拿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里面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湿地的名字和位置,而是像一个导游,带领我走进每一个湿地的故事。我看到了关于中国不同地区湿地地形地貌的细致描绘,从广阔的北方沼泽到南方的红树林,再到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湿地,每一种都仿佛在我眼前展开。而且,书中对湿地的生态系统有着非常详尽的讲解,各种植物、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适应湿地独特环境的,都写得格外生动。特别是关于鸟类迁徙路线和湿地在其中的关键作用的章节,让我对候鸟的生存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小小的湿地,都可能是一个庞大生命网络的中心,维系着无数生命的繁衍。这种细腻的描述,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其中,去感受那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命气息,真的太美妙了!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买这本《中国湿地百科全书》是抱着一种“应景”的心态,因为最近社会上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很高,湿地保护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国家到底在湿地保护方面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又面临哪些挑战。所以,我重点关注了书中关于湿地保护政策、湿地修复工程以及湿地监测技术的部分。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它不仅仅是介绍了湿地本身,更是将湿地保护置于更宏大的背景下去解读。书中对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让我对湿地的法律地位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它还列举了多个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案例,从选址、规划到生态修复,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国家在推动湿地保护方面的决心和努力。特别是关于一些曾经遭受破坏的湿地,通过科学的修复手段,如何重新焕发生机,重现生物多样性的章节,读来令人振奋。当然,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湿地保护面临的挑战,比如人为干扰、外来物种入侵等,这让我对湿地保护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客观和全面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中国湿地保护的现状和未来。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湿地百科全书》,我最想深入了解的其实是那些隐匿在广袤国土上的,可能很多人都未曾听闻的珍稀湿地。我对生态旅游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总觉得那些未经雕琢、充满原始野趣的地方才最值得去探索。所以,我主要翻阅了关于中国西部地区和一些偏远省份的湿地介绍。书中对这些地方的描述,让我看到了许多让我心驰神往的画面:比如,那些分布在高原上的冰川融水形成的湖泊湿地,它们在高海拔地区顽强生存,孕育着独特的生命;还有那些隐藏在喀斯特地貌中的季节性湿地,雨季时水草丰茂,旱季时又化为另一种景象,这种变化本身就充满了自然的韵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当地居民与湿地共生关系的探讨。很多湿地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当地社区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书中通过案例分析,展现了渔民如何与湿地和谐相处,如何利用湿地资源而又不破坏其生态平衡,这种充满智慧的传统生活方式让我非常感动。它让我意识到,保护湿地,不仅仅是保护自然,更是保护一种文化,一种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这种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