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作为当时国民政府重要的特工部门,可谓臭名昭著。但是在一段时期内,在对日战争中军统部门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书从历史资料的角度,再现了另一条战线对日战争中进行的残酷战斗。全书结合各地历史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对各战区各机构的对日组织活动进行了全景展现,揭秘了军统内部组织体系及秘密活动,为这一领域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更新更广阔的素材。
本书共分十章,约37万字,时间跨度为1932年—1945年,具体包括:
第一章、特务处的成立与发展;
第二章、军统局的成立与发展 ;
第三章、对日电讯工作;
第四章、华东敌后工作;
第五章、华中敌后工作;
第六章、华北敌后工作;
第七章、华南敌后工作;
第八章、海外情报工作;
第九章、对日游击作战;
第十章、中美合作所的成立和发展。
全书结合丰富的历史史料,从各个不同方面对当时的活动进行客观介绍。一方面罕见还原了众多当年奋战在抗战隐蔽战场的无名英雄的英勇事迹;另一方面也歌颂了当时的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无畏精神与坚强意志。
孙潇潇,北京人,201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3年起,在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工作至今。曾在《团结报?文史周刊》发表《关于宋美龄生年之考证》《关于蒋介石宋美龄婚礼前后若干史事考证》《张我佛与抗战时期的缅甸谍报》等文章。本书稿参考大量相关文献档案,对于现今相关历史问题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的总结提升著作,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出版价值,也可为从事近代史、抗战史的学者以及对此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部有分量的参考书。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场对历史迷雾的深度潜水。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明,他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编年史记录,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引用,那些从档案深处挖掘出来的电报原文、口述回忆录的片段,被编织进流畅的叙事脉络中,使得那些冰冷的历史事件瞬间有了血肉和温度。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情报网络的构建和运作细节的描述印象深刻,那种精密的布局、多层次的掩护以及生死攸关的决策瞬间,让人不禁为书中人物的胆识和智慧而屏息。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心理侧写也十分到位,展现了他们在巨大压力下复杂的人性和挣扎,这使得“英雄”形象不再是扁平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弱点也有光辉的个体。这种深入骨髓的细节挖掘,远超出了我阅读同类题材书籍的预期。
评分坦率地说,我原本以为这类题材的书籍会比较枯燥,充斥着生硬的术语和密集的数字,但这本书的节奏感简直堪比一部优秀的谍战电影。作者的文风极具画面感,他擅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紧张的气氛。比如,描述一次秘密接头时,他会详细描绘出特定年代街角的萧瑟、空气中弥漫的煤烟味,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警笛声,这些环境元素无缝地将我拉入了那个充满危险的时代背景之中。更绝妙的是,作者对叙事焦点的切换处理得炉火纯青,上一秒还在描绘高层会议的剑拔弩张,下一秒就能迅速将视角切到一个前线特工的孤身犯险,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快速的场景切换,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让人根本舍不得放下。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没有历史解读的沉闷感。
评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本书所展现出的那种“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织”。它清晰地勾勒出,某些看似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壮举,背后其实是无数次精密计算和团队协作的成果。书中通过对多次关键情报传递失败或成功的案例分析,揭示了系统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历史叙事范畴,带有一些现代风险控制的思维。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如果当时某个环节出错,结果会怎样”的“反事实推理”。这种对历史“岔路口”的细致梳理,让我对“历史的必然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些结局似乎命中注定,但达到这个结局的过程却是建立在无数个精妙、高风险的决策之上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决定历史走向的那些微小、却又至关重要的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笔触非常老辣,它避开了宏大叙事中的空洞口号,转而聚焦于那些“灰色地带”的博弈与角力。我发现作者在处理敏感或存在争议的事件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平衡感和客观性。他似乎总是在向我们展示,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信息的不对称和立场的冲突是如何塑造最终走向的。比如,书中对某些联合行动的幕后谈判过程的描述,揭示了不同派系之间微妙的制衡关系,这才是真正推动历史车轮的隐形力量。它没有简单地将任何一方描绘成绝对的善或恶,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衡量行动的动机和后果。这种审视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让人反思历史的复杂性,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胜利往往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更精准的情报和更深远的布局。这种成熟的史学态度,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封面那种泛黄的质感,仿佛真的能触摸到历史的尘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毫不费力。那种老照片的插图,清晰度高,而且选取的角度都非常独特,很多画面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的,比如那些在地下联络点里紧张部署的场景,或是深夜密会的侧影,这些细节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代入感。尤其是图注部分,没有过多渲染,只是冷静地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这种克制反而让历史的重量感更加凸显。整体而言,这是一本从外到内都体现出匠心精神的作品,光是翻阅的过程,就好像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侦查任务,让人对接下来要阅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精心保存的档案汇编,值得收藏。
评分努力在看,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有趣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正版,到货快!
评分比较喜欢一些历史类的东西
评分不错不错,好好好!依然支持我东哥
评分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材料,复原了抗战敌后战场鲜为人知的历史,可歌可泣。
评分非常不错,而且非常快
评分东西收到很满意,物流给力
评分以前国内较少接触的题材,看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