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生动地展现了中古时期唐帝国和阿巴斯王朝间的著名战役怛逻斯之战。
用有趣、文学性的语言,演绎了一部聚焦中亚的战争史、文化交流史,具有很好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精美彩色插图,用多幅图片镜像展示了历史人物和中亚图景。
公元八世纪中叶,大唐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在中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著名的怛逻斯之战爆发。由于地缘上的原因,中亚各个小国,也被卷进了这一场两大王朝的对决之中。怛逻斯之战以中国人的失败而告终,几万唐军死伤殆尽,盛世唐朝也在之后的安史之乱中受到了重创,慢慢走出了昔日辉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逐渐被阿拉伯帝国控制。但怛逻斯之战的发生,却使中国的造纸术传遍了世界,西方文明也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本书用严谨的史学考证,再现了怛逻斯战役前中亚道路上各国的发展及战争后各种文明在此交流的历史,描述了这场zui容易被岁月忽视却又影响了世界的战争。
丛书简介:
“丝瓷之路博览”是一套普及丛书,试图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稳定可靠的古代中外关系史知识。由于涉及形形色色的文化背景,故古代中外关系史可说是一个非常艰深的研究领域,成果不易为一般读者掌握和利用。但这又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领域。从浩瀚的大海直至无垠的沙漠,一代又一代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活剧。既有友好交往,又有诡诈博弈,时而风光旖旎,时而腥风血雨。数不清的人、事、物兴衰嬗递,前赴后继,可歌可泣,发人深省。毫无疑问,这些故事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杨军,辽宁省朝阳市人,1967年12月7日生。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并留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1997年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古代史,导师为吕绍纲先生。2005年任博士生导师。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译著5部,主编教材2部,主编论文集2部,古籍整理类著作5部。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朝鲜半岛古代史研究》。
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研究所兼职教授、民族研究所兼职教授、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兼职教授、廉政研究中心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兼任吉林省高句丽渤海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易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吉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华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辽宁契丹女真史研究会顾问、长春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兼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高级经理人培训中心特聘教授。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入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13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任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
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一书历史与文学性好,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欢迎。
高厦,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第一章
缘起:鼎盛天朝
第一节 大唐的恢宏气象/2
第二节 盛世危情/8
第三节 唐王朝对西域、中亚地区的管辖/15
第二章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
第一节 伊斯兰文明的诞生/26
第二节 穆罕默德及四大哈里发时代/30
第三节 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42
第四节 阿拔斯王朝建立/54
第三章
不稳定的西域
第一节 夹在中间的中亚/64
第二节 伍麦叶王朝时期的中亚/70
第三节 盛唐在中亚扩张的顶点:安西都护府的设立/78
第四节 镇西名将高仙芝/85
第五节 战争的导火索——石国/93
第四章
剑拔弩张:备战
第一节 高仙芝对战争形势的分析/102
第二节 唐军副将李嗣业、段秀实/109
第三节 阿拔斯帝国对战争的态度/116
第四节 阿拔斯主帅艾布·穆斯林/121
第五节 唐军投入部队人数及装备情况/126
第六节 阿军投入部队人数及装备情况/138
第五章
龙战于野
第一节 双方的战略部署/146
第二节 首战告捷/155
第三节 激战/164
第四节 溃败/172
第六章
战后
第一节 封常清,为安西都护府“疗伤”/182
第二节 战后的中亚形势及各小国的态度/189
第三节 安史之乱/194
第四节 高仙芝、封常清的结局/201
第五节 艾布·穆斯林、齐亚德的结局/207
第六节 两大王朝的结局/212
第七章
怛逻斯之战的影响
第一节 战败俘虏缔造传奇/220
第二节 造纸术西传/225
第三节 中亚地区伊斯兰化/230
前言
751年,刚刚建立的阿拔斯王朝进军中亚。一个新兴的王朝,一个野心勃勃的将军,朝着已称雄中亚地区一个多世纪的大唐帝国,且正处在唐玄宗统治下开元盛世的大唐帝国,挺进。曾经横扫朝鲜半岛至中亚各地的唐军同样迅速集结在此,在名将高仙芝的率领下开赴怛逻斯。面对挑战,掌控中亚的大唐安西都护府已经运转起来。由于地缘的原因,中亚各个小国,也被卷进了这一场两大王朝的对决之中,它们都在审慎地抉择何去何从。阿拔斯王朝,曾打败另一个由阿拉伯人建立的王朝——伍麦叶王朝。其势力遂由北非西部的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中亚,在经历短暂的统一后,阿拉伯民族的将军与士兵,都处在自信与兴奋之中。与此同时的唐王朝,历经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百余年来一直是东西世界最富庶强大的帝国,似乎是不可战胜的。然而,即将到来的战争却以唐朝的惨败而告终。四年之后,唐朝的一位粟特族将军发动了叛乱——安史之乱,这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叛乱,终结了大唐盛世。此后,人们渐渐地忘却了此前那场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对决……本书希望以严谨的史学考证,自然的文学描述,还原这一段历史,开启这一段尘封的往事。本书由杨军拟定体例和章节设计,大家合作完成。本书的写作分工,各章执笔人,第一章李艺,第二章合灿温,第三章孙大坤,第四章陈俊达,其余部分为高厦。杨军负责统稿。限于学识,关于怛逻斯之战的域外史料应用得不多,粗浅谬误之处恐亦在所难免,尚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欣赏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场盛宴。那种古朴典雅又不失力量的文字,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读起来极具韵味。作者似乎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遣词造句间常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事实,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文学想象,转化成了触动人心的故事。那些描绘大漠风光、军队行进的段落,简直可以作为散文佳作来品读。它没有陷入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证,而是用生动的笔触,将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交织在一起,引人深思。对于那些寻求在阅读中获得审美愉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能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带来的那种强烈的“人”的体验。它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在巨大历史压力下的困境、荣耀与失落。我仿佛能感受到戍边将士的艰辛、决策者背负的重担,乃至那些无名小卒在沙场上的恐惧与勇气。这种对个体经验的关注,使得原本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可触摸、可共情。它成功地打破了时间和文化的隔阂,让人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在面对冲突和抉择时的基本情感是相通的。这是一次充满人文关怀的历史重述,值得每一个热爱历史和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细细品味。
评分这部作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魅力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平衡点。它不仅仅是对一场著名战役的简单复述,更是一次对东西方文明碰撞与融合的深刻探讨。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将唐朝的盛世气象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的勃勃生机并置对比,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是如何在命运的安排下交汇。我尤其赞叹作者在梳理复杂历史脉络时的清晰度,即便涉及多方势力和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依然能保持叙事的流畅和逻辑的严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查阅相关的地理和文化背景资料,深感作者在构建这个历史场景时所付出的巨大心力。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对古代史尤其是东西方关系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量身打造的精品。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对信息进行整合和结构化处理方面的能力非常出色。面对如此宏大且涉及多个文化圈的事件,很多作者会显得力不从心,信息冗余或逻辑跳跃。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巧妙,层次分明,从事件的背景铺陈,到关键人物的引入,再到冲突的升级和最终的转折,每一步都像是精心布置的棋局,环环相扣,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作者预设的历史情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特定时期的国际格局有了远比以往更立体、更系统化的认知。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向你揭示历史深处的秘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十足,读起来就像是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尤其是那些身处关键时刻的将领和谋士,他们的抉择和挣扎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思考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个体命运如何被宏大的历史背景所裹挟。书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更是精彩纷呈,不仅有宏观的战略部署,更有微观的个体战斗细节,那种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紧张感扑面而来,让人手心冒汗。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历史细节上的考究,那些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军事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对比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这种将厚重历史与鲜活叙事完美结合的功力,实属难得。合上书页时,我仿佛还能听到那远古的号角声在耳边回荡,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好~~~~
评分好书啊 好书啊!
评分非常不错的书,非常有价值
评分好!!!!!!!!!!!
评分很不错的书 书有瑕疵 退换货也很及时
评分快递小哥很辛苦搬着两大箱子书上楼,感谢。
评分这本书还不错,只是觉得少了点。
评分不错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