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

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佳宇,张子新 著
图书标签:
  • FLAC3D
  • 数值计算
  • 岩土工程
  • 有限差分
  • 工程应用
  • 案例分析
  • 快速入门
  • 仿真模拟
  • 地质力学
  • 软件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989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00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0
字数:3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首先系统地介绍FLAC3D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从简单的建模开始,逐个熟悉常用的命令,并结合作者的经验,给出一些建模和计算技巧。然后,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边实践边学习,读者可快速地了解和熟练使用FLAC3D。
  《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共分10章,主要内容为: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初识FLAC3D;FLAC3D建模;FLAC3D图形显示;FISH入门;接触面简介;结构单元简介;FLAC3D数据分析;FLAC3D计算实例;基于AutoCAD的FLAC3D实体建模工具。

目录

第1章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
1.1 数值计算概述
1.2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
1.2.1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的地位
1.2.2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的特点
1.2.3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的发展
1.3 怎样完成一次岩土工程数值计算

第2章 初识FLAC3D
2.1 FLAC3D新版本更新简介
2.2 FLAC3D界面简介
2.3 FLAC3D图形显示简介
2.4 FLAC3D中的专业名词
2.5 符号约定和单位系统
2.5.1 符号约定
2.5.2 单位系统
2.6 FLAC3D计算主要流程
2.7 简单算例演示

第3章 FLAC3D建模
3.1 FLAC3D命令流概述
3.2 FLAC3D基本网格特征
3.3 六面体网格和楔形体网格
3.3.1 六面体网格
3.3.2 楔形体网格
3.3.3 FLAC3D网格数据结构
3.4 常用命令详解
3.4.1 网格控制
3.4.2 参数控制
3.4.3 计算及后处理

第4章 FLAC3D图形显示
4.1 FLOT命令简介
4.1.1 PLOT beontour/zeoutour
4.1.2 PLOT eontour
4.1.3 PLOT zone
4.2 PLOS、菜单操作
4.2.1 Zones
4.2.2 Cutting Planes
4.2.3 Charts
4.2.4 Structural Elements
4.2.5 Interface
4.2.6 Range

第5章 FISH入门
5.1 FISH介绍
5.2 初学指导
5.2.1 函数基本操作
5.2.2 判断操作
5.2.3 循环操作
5.2.4 FISH中调用FLAC3D命令
5.3 ISH语言语法、变量和函数
5.3.1 行
5.3.2 变量和函数的预留名称
5.3.3 变量的范围
5.3.4 函数:结构,求值和调用方案
5.3.5 数据类型
5.3.6 算法:表达式和数据类型转换
5.3.7 字符串
5.3.8 指针
5.3.9 向量
5.3.10 重新定义FISH函数
5.4 FISH常用字段
5.4.1 FISH语句
5.4.2 FISH变量
5.4.3 FISH运算函数
5.4.4 FISH与FLAC3D的混合语句
5.5 FISH函数实例
5.5.1 监测数据的输出
5.5.2 改变隧道纵坡斜率
5.5.3 隧道循环开挖
5.5.4 根据位移改变土体参数
5.5.5 显示Von Mises等效应力云图
5.5.6 输出地表沉降数据

第6章 接触面简介
6.1 概述
6.2 接触面的机理
6.3 创建接触面
6.3.1 基本原则
6.3.2 接触面的创建方法
6.4 材料属性的选择
6.4.1 连接两个子网格的接触面
6.4.2 真实的接触面——仅有滑动和分离
6.4.3 所有参数都有物理意义的接触面
6.5 模拟指引
6.5.1 疑难排解
6.5.2 初始应力
6.5.3 接触面拐角
6.5.4 重叠的接触面

第7章 结构单元简介
7.1 概述
7.1.1 结构单元的类型
7.1.2 相关术语
7.1.3 结构单元的创建
7.1.4 结构单元间、结构单元与网格间的连结
7.1.5 局部坐标与符号约定
7.2 Beam单元
7.2.1 力学特性
7.2.2 结构内力响应
7.2.3 单元属性
7.3 Cable单元
7.3.1 力学特性
7.3.2 结构内力响应
7.3.3 单元属性
7.4 Pile单元
7.4.1 力学特性
7.4.2 结构内力响应
7.4.3 单元属性
7.5 壳型单元(Shell单元)
7.5.1 力学特性
7.5.2 结构内力响应
7.5.3 单元属性
7.6 Geogrid单元
7.6.1 力学特性
7.6.2 结构内力响应
7.6.3 单元属性
7.7 Liner单元
7.7.1 力学特性
7.7.2 结构内力响应
7.7.3 单元属性
7.8 结构单元相关命令
7.8.1 Beam单元
7.8.2 Cable单元
7.8.3 Pile单元
7.8.4 壳型单元
7.8.5 Shell单元
7.8.6 Geogrid单元
7.8.7 Liner单元

第8章 FLAC3D数据分析
8.1 数据分析概述
8.1.1 数据分析的意义
8.1.2 数据分析的原则
8.2 FLAC3D
8.2.1 模型展示
8.2.2 简单等值线
8.2.3 与其他图像处理软件的交互
8.3 Origin
8.3.1 Origin简介
8.3.2 Origin二维绘图
8.3.3 Origin三维绘图
8.3.4 Origin函数绘图
8.4 Tecplot 360
8.4.1 Tecplot 360简介
8.4.2 Tecplot 360绘制等值线图
8.4.3 Tecplot 360导入AutoCAD
8.5 Surfer
8.5.1 Surfer简介
8.5.2 数据准备
8.5.3 绘制等值线

第9章 FLAC3D计算实例
9.1 南宁地铁一号线某基坑工程模拟
9.1.1 工程背景
9.1.2 方案设计及建立模型
9.1.3 模型计算参数
9.1.4 工况及计算
9.1.5 计算结果
9.1.6 小结
9.2 沈阳某地下通道工程模拟
9.2.1 工程背景
9.2.2 方案设计及建立模型
9.2.3 模型计算参数
9.2.4 工况及计算
9.2.5 计算结果
9.2.6 小结
9.3 盘锦某地下商业街基坑工程模拟
9.3.1 工程背景
9.3.2 方案设计及建立模型
9.3.3 模型计算参数
9.3.4 工况及计算
9.3.5 计算结果
9.3.6 小结

第10章 基于AutoCAD的FLAC3D实体建模工具
10.1 开发背景及工具简介
10.2 建模操作
10.2.1 截面为四边形的六面体模型
10.2.2 截面为三角形的楔形体模型
10.2.3 定义土层参数
10.2.4 定义结构参数
10.2.5 定义边界条件
10.2.6 定义地面超载
10.3 命令索引及说明
10.4 说明及注意事项
10.5 模型网格划分实例
10.5.1 正圆形隧道模型
10.5.2 多心圆形隧道模型
10.5.3 规则形状基坑模型
10.5.4 异形基坑模型

参考文献
COMMAND及PLOT关键词索引
《岩石力学数值模拟:理论、方法与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岩石力学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核心方法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框架,帮助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学生掌握岩石力学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并能够将其有效地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第一部分:岩石力学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应力、应变作用下力学行为的学科,是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随着计算科学的发展,数值模拟已成为分析复杂岩石力学问题的强大工具。本部分将从岩石力学的基本概念出发,系统阐述数值模拟所需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岩石力学基本概念回顾 岩石的宏观与微观力学性质: 介绍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包括弹性、塑性、黏弹塑性等本构模型。讨论岩石的强度准则,如Mohr-Coulomb准则、Hoek-Brown准则等,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 岩石的变形机制: 讲解岩石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流动、剪切破坏、拉伸破坏等。 岩石的渗透性与孔隙介质力学: 介绍岩石的渗透性概念,以及孔隙压力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深入探讨多孔介质力学的基本原理,如Darcy定律、Biot理论等。 岩石的损伤与破坏: 阐述岩石损伤的产生机制,包括微裂纹的萌生、扩展和贯通。介绍岩石破坏的类型和演化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数值模型来模拟这些现象。 应力分析与边界条件: 复习应力张量的概念,以及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强调正确设定边界条件的重要性,包括位移边界条件和力边界条件。 第二章: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本章将详细介绍几种主流的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它们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有限元方法(FEM): 基本原理: 讲解如何将连续的岩石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并通过插值函数来近似节点位移。推导单元刚度矩阵、节点力向量以及整体平衡方程。 本构模型在FEM中的实现: 讨论如何将不同的岩石本构模型(如线弹性、Mohr-Coulomb弹塑性、Hoek-Brown弹塑性、黏弹塑性等)集成到有限元框架中,包括增量加载、子步迭代等数值求解策略。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介绍二维单元(三角形、四边形)和三维单元(四面体、六面体)的特点,以及网格划分对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影响。讨论自适应网格划分技术。 FEM的优点与局限性: 分析FEM在处理复杂边界、非均匀材料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处理大变形、断裂等问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离散元方法(DEM): 基本原理: 讲解如何将岩石体离散为独立的、相互作用的块体,并通过显式积分来跟踪每个块体的运动。强调块体之间的接触模型和接触力计算。 接触模型与力学定律: 介绍法向和切向接触模型的种类,如线性、非线性、摩擦等。阐述牛顿第二定律在DEM中的应用。 DEM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 重点讨论DEM在模拟岩体破碎、块体运动、隧道围岩稳定性等问题上的独特优势。 DEM的优点与局限性: 分析DEM在模拟离散介质、大变形、断裂等问题上的强大能力,以及在处理连续介质、小变形问题上的效率问题。 其他数值方法简介: 有限差分方法(FDM): 简要介绍FDM的基本原理,适用于规则几何形状的问题。 边界元方法(BEM): 简要介绍BEM的基本原理,特别适用于无限域问题。 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SPH): 简要介绍SPH的基本原理,适用于模拟流体、大变形等问题。 数值流形方法(NM): 介绍NM在耦合力学和渗流、以及处理复杂裂缝网络方面的潜力。 第三章:本构模型与损伤力学 本构模型是描述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方程,在岩石力学数值模拟中至关重要。损伤力学则关注材料内部微观损伤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 常用岩石本构模型详述: 线弹性模型: 作为基础模型,介绍其应力-应变关系和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参数。 弹塑性模型: 详细介绍Mohr-Coulomb模型和Drucker-Prager模型,包括屈服准则、流动法则和硬化/软化规则。 Hoek-Brown模型: 介绍其针对节理岩体的优势,以及参数的确定方法。 黏弹塑性模型: 讲解如何将时间效应引入到塑性模型中,模拟岩石的蠕变和松弛行为。 损伤模型: 损伤变量的引入: 讲解如何定义和演化损伤变量,反映微裂纹的累积。 损伤演化准则: 介绍基于应力、应变或能量的损伤演化方程。 损伤对本构模型的影响: 阐述损伤如何降低材料的刚度和强度,以及如何将损伤耦合到弹塑性模型中。 模型参数的确定与标定: 室内试验数据: 讨论单轴压缩试验、三轴压缩试验、直剪试验等数据在参数确定的作用。 现场勘测数据: 介绍如何利用现场试验数据(如岩心分析、声波测试)反演模型参数。 反演与优化技术: 阐述如何利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通过优化算法迭代求解模型参数。 第二部分: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实践 本部分将聚焦于数值模拟的实际操作过程,包括模型建立、求解器选择、后处理分析等关键环节。 第四章:数值模拟模型建立流程 问题定义与简化: 明确研究对象、目标以及需要考虑的关键力学因素。进行必要的几何简化和物理简化。 几何建模: 二维与三维建模: 介绍使用专业建模软件创建计算域的几何模型。 体征: 介绍如何处理复杂的地下结构、地层界面、断层等几何特征。 材料属性定义: 单元类型选择: 根据几何形状和分析类型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 本构模型赋予: 为模型中的不同区域赋予选定的本构模型和相应的参数。 网格划分: 网格密度与质量: 讨论网格密度对计算精度和效率的影响,以及网格质量的要求。 网格划分策略: 介绍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的特点,以及如何处理复杂几何的网格划分。 网格收敛性分析: 强调进行网格收敛性分析的重要性,确保计算结果不受网格尺寸的影响。 边界条件施加: 位移约束: 在固定边界或对称面上施加零位移约束。 载荷施加: 在特定面上施加均布荷载、点载荷或边界应力。 重力与自重: 考虑岩体自身的重力效应。 特殊边界条件: 如透水边界、自由面等。 初始条件设置: 初始应力场: 考虑岩体自身的初始地应力状态。 初始孔隙水压力: 考虑地下水的初始分布。 第五章:数值模拟求解器与计算过程 求解器类型: 直接求解法: 如LU分解,适用于中小型问题。 迭代求解法: 如共轭梯度法,适用于大型稀疏矩阵问题。 显式与隐式求解: 讨论两种求解方式的特点,以及在不同问题中的应用。 载荷步与增量加载: 分析类型的选择: 静态分析、瞬态分析、稳态渗流分析等。 载荷步的设置: 如何合理划分载荷步以保证计算的稳定性和精度。 本构模型更新: 在每个增量步中,如何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更新材料状态。 收敛性判断: 残差向量: 介绍如何通过判断残差向量的大小来评估计算是否收敛。 位移增量: 监控位移增量的大小。 能量准则: 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能量收敛判据。 计算效率的优化: 并行计算: 利用多核CPU和GPU提升计算速度。 模型简化: 合理简化模型以减少计算量。 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和单元类型。 第六章:后处理与结果分析 结果可视化: 应力、应变、位移云图: 展示模型内部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 塑性区、损伤区显示: 直观地识别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损伤区域。 裂缝扩展模拟: 可视化模拟过程中裂缝的萌生、扩展和贯通。 关键参数提取: 支护力计算: 评估支护结构所承受的荷载。 安全系数计算: 评估边坡、隧道等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沉降与变形分析: 量化地表沉降和结构变形。 孔隙水压力分布与渗流场分析。 结果解释与验证: 与理论解对比(如有): 在简化情况下,与解析解进行对比验证。 与实测数据对比: 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敏感性分析: 分析模型参数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不确定性量化: 考虑模型参数和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 第三部分:岩石力学数值模拟应用实例 本部分将通过一系列典型工程案例,展示数值模拟在解决实际岩石力学问题中的强大能力。 第七章:边坡稳定性分析 天然边坡与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估: 建立边坡的三维模型,考虑岩体结构面(如节理、层面)的影响,模拟降雨、地震等不利因素作用下的边坡变形与破坏过程。 支挡结构设计: 利用数值模拟评估不同类型支挡结构(如锚杆、挡墙)的加固效果,优化设计参数。 滑坡机理分析: 模拟滑坡的发生过程,分析滑坡体内部的应力分布、变形特点和破坏模式,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 第八章: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 隧道开挖的响应: 模拟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应力重分布、变形以及潜在的失稳破坏。 支护体系的协同作用: 评估初期支护(如喷射混凝土、钢拱架)和二次衬砌的协同工作效果。 多层地下结构分析: 模拟复杂多层地下结构(如地铁车站、地下洞室群)的相互影响,评估整体稳定性。 断层破碎带穿越: 针对穿越断层或破碎带的隧道,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设计有效的加固措施。 第九章:采矿工程应用 采空区稳定性评估: 模拟采空区回填或垮塌对上覆岩体和地表的影响。 露天矿边坡开挖设计: 优化露天矿的开挖顺序、坡度参数,确保开挖过程的安全。 地下矿井巷道支护: 分析地下深部开挖巷道的应力状态,设计合理的支护方案。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模拟尾矿坝的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评估其长期稳定性。 第十章:水岩相互作用与渗流-力学耦合分析 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模拟地下水位的变化如何改变岩体内的有效应力,可能导致边坡失稳、隧道涌水等问题。 裂缝性岩体的渗流分析: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复杂裂缝网络中的渗流过程,分析水头分布和流速。 水力压裂与注水影响: 模拟注水过程中产生的裂缝扩展以及对岩体应力场和渗流场的影响。 岩土体中的固结沉降: 耦合渗流和固结理论,预测地基在荷载和渗流作用下的沉降过程。 第十一章:地热开采与页岩气储层模拟 水力压裂在页岩气开发中的作用: 模拟水力压裂过程,分析裂缝的形成、扩展机制以及对页岩气渗流和产能的影响。 地热储层中岩体的热-力耦合: 模拟地热流体循环过程中岩体温度变化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岩体变形对孔隙压力和渗流的影响。 多孔介质中的热-力-渗耦合: 建立包含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模型,分析页岩气储层和地热储层的复杂力学行为。 附录 岩石力学常用参数表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参考文献 本书通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实用、深入的岩石力学数值模拟学习路径。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岩石力学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宝贵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某大型工程公司工作的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岩土工程问题,需要用到数值模拟来分析。之前我主要使用一些比较老旧的软件,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而且学习新软件总是让我觉得很头疼。《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学习FLAC3D的需求。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实例”部分,作者精心挑选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并对整个模拟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模型的建立、参数的选取,到计算的运行、结果的分析,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隧道支护设计的那个实例,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支护方式,来评估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学习这个实例,我不仅掌握了FLAC3D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它既能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又能为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

评分

我是一名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涉及岩土力学。在导师的推荐下,我开始接触FLAC3D,并购买了《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这本书。说实话,在没有这本书之前,我对FLAC3D的理解非常碎片化,很多操作都只是停留在“会用”的层面,但并不“精通”。这本书的出现,像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书中对“基础理论与软件操作”的有机结合。很多其他书籍可能只讲操作,或者只讲理论,但这本书却能巧妙地将两者融合。例如,在讲解本构模型时,作者会先简要介绍该模型的力学原理,再结合FLAC3D中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讲解,这让我能够深刻理解模型的物理意义,而不是死记硬背代码。书中提供的实例,也并非是简单的“照猫画虎”,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和分析。比如,在分析边坡失稳机理时,书中会引导读者通过改变参数、观察位移和应力变化,来探究导致失稳的关键因素。这种启发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适合需要系统学习FLAC3D,并希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和工程师的读物。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市面上这类“快速入门”的书籍大多是流于表面,很难真正深入。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入门”,更重要的是它对“简单实例”的把握非常到位。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选得非常典型,而且讲解得非常细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实例的分析过程,作者会详细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网格划分方式,为什么要施加这样的边界条件,以及不同材料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种希望理解背后原理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跟着书中的例子,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一下子就清晰了。例如,关于应力集中和应力分布的模拟,书中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就将复杂的力学现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让我能够通过肉眼就能观察到应力变化的规律。这比单纯阅读理论文献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在保证易懂性的同时,也没有牺牲学术的严谨性,让我能够扎实地打好FLAC3D的基础,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在接触FLAC3D之前,我曾尝试过一些其他的数值模拟软件,但总觉得门槛太高,资料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泛泛而谈,难以抓住核心。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才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方向。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我理解FLAC3D的基本操作和核心理念。从软件的安装配置,到最基础的网格划分、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再到边界条件的施加和荷载的定义,书中都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和图示进行了讲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供的实例都非常贴近实际工程问题,例如边坡稳定性分析、隧道开挖模拟等,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通过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我不仅掌握了软件的基本使用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能够独立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FLAC3D的计算模型,并从中解读出有价值的模拟结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它不是一本堆砌理论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真正能帮助初学者快速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手册。它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大大缩短了学习周期。

评分

说句实话,之前我对FLAC3D这种数值模拟软件一直有点畏惧,总觉得它非常高深,难以掌握。直到我朋友推荐了《FLAC3D快速入门及简单实例》这本书,我的看法才彻底改变。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你一样。书中并没有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即使有,作者也会给出非常详细的解释。我尤其喜欢书中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讲解,每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截图,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每一步操作的对应界面和效果。对于我这样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习者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而且,书中提供的实例都非常实用,涵盖了工程领域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地下水渗流、地基沉降等。我跟着书中的步骤,一步步地搭建模型,运行计算,然后分析结果,感觉自己真的掌握了一项强大的工具。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零门槛”,它真正做到了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快速上手,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它让我相信,即使是复杂的数值模拟软件,也可以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发票呢

评分

挺好的书籍,适合学习。

评分

书质量好,品质有保障,满意。

评分

不错啊,

评分

书质量好,品质有保障,满意。

评分

速度快,服务好,加油!

评分

可以

评分

我用的是跟这本书配套的flac5.0版本。这本书讲的深浅先不说,里面的命令流有很多错误,空格乱七八糟的,很多命令都需要自己调,出书的人最起码要认真一些,对读者负责一点,这种最起码的要求都没做到。

评分

不错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