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公司系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发起设立,由海淀区国资委出资和监管的国有一人企业。公司下属3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公司及10余家参股公司,涵盖智慧城市运营服务、电子政务、职业教育培训、物业服务等众多行业领域。
公司秉持忠于使命、创造价值、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实现全心全意为创新创业服务、让创新创业之路更便捷的发展愿景。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坚持创新驱动,通过产业投资、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产运营等方式,吸引和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努力打造“中关村创新创业资源及产业组织能力的集成运营平台”。
绝大多数时间,我都是在中关村这片神奇的土壤上,坚持我的创业梦想,我想,我肯定算得上是一名老牌的中关村“创客”。
我热爱创业,我也喜欢看创业者们的故事。不管你是否想创业,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雷军
所谓创新,就是你认为是对的,你认为是有前途的,但是大多数人不认为有机会。在中国互联网“三座大山”面前,创业者只有做大公司看不上的东西才能起来。
——李彦宏
我不认为创新创业是一种技术传授。创新创业是环境自由、思想自由的结果。我始终认为创新是思想的放飞,创业是精神的飞扬。
——俞敏洪
推荐序 将创业进行到底/雷军
序 言 多样性绽放是创新创业的本源/柳进军
前 言 孵化改变世界的力量
第一章 在时代浪潮中创业吧!
01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
◎创新:把想法变成市场
◎创业:实现创新的过程
◎创新创业的新“机遇”
02 创业恰如“野草生长”
◎外表“奇怪”的野草
◎看似没有“价值”的野草
◎创业,生存如野草般艰难
03 从“农场”到“雨林”
◎野草在农场中顽强生长
◎长野草,不长庄稼的雨林
◎当野草遇到雨林
◎农场到雨林
第二章 在“创业雨林”中寻找生机
01 创新的奥秘
◎中国创业元年
◎创业孵化新时代
◎创业主力军
02 野草的力量
◎“一杯咖啡”到“雨林生态”
◎驰骋的“黑马”
◎圆梦中关村
第三章 中关村“雨林生态圈”
01 创新型孵化器
◎前世今生
◎分类和评价体系
◎不仅仅是“虚拟树冠”
02 创业孵化体系生力军
◎中关村特色的“轻骑兵”
◎探索创新孵化模式
◎从0到1,星火燎原
第四章 “创客”军团
01 陈本峰:200%的专注
02 代万辉:健康管理传教士
03 党欣:不输就是赢
04 伏英娜:苏世独立 横而不流
05 何剑波:开启中国在线理财教育的新时代
06 罗旭:百米跨栏中飞奔的举重运动员
07 姜斐祚:把科技玩起来
08 姜小凡:来自云端的礼物
09 骆轶航:世界科技创新沟通桥梁的搭建者
10 邵立、商仁震:用数据说爱
11 黄自力:沉淀之美
12 王盛林:有了想法就去做
13 王世栋、张建:青春由我创
14 熊家煜:写游戏比玩游戏更有意思
15 肖鹏飞:实验展琴心 创业舒剑胆
16 肖恒:感动自己 感动客户
17 杨亮:创业一定要做实践派
18 袁大伟:未来的魅力
19 张仕郎:老张回来报仇了!
20 张天一:湖南人在北京的“霸蛮”
21 祝凌云:我从来不觉得在创业
附录1 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概览
附录2 国际创新型孵化器概览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和商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文关怀和时代变迁的史诗。我一直以为,中关村的“创客”们都是埋头苦干的技术宅,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他们更立体、更鲜活的一面。它深入挖掘了这些创业者背后的故事,他们是如何克服家庭阻力,如何在社会不理解的目光中坚持自己的梦想,又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社会创造价值。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那些非技术层面的描绘,比如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社交圈,他们是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找到属于自己的放松和乐趣。这让我觉得,这些“创客”们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普通人,他们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迷茫彷徨,但正是这份坚韧和执着,让他们与众不同。这本书让我对“创客”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代表着技术和创新,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敢于挑战、敢于改变的精神。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思维的解放。我一直以为,所谓“创客”,就是要发明什么颠覆性的技术,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很多伟大的创新,其实源于对现有模式的质疑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凭空创造,而是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书中提到的那些“创客”,他们有的从一个微不足道的想法开始,有的只是因为看不惯某种现象,就开始尝试改变,而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他们在中关村的土壤里,孕育出了令人惊叹的成果。这本书也让我反思,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已经失去了那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勇气?我们是否已经被太多的信息和观点所淹没,而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追寻自己独特价值的信念。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人物传记那样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片段,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时代画卷。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喧嚣热闹的中关村,看到了那些在小小的办公室里,通宵达旦地讨论技术细节的工程师,看到了那些在展会上,热情地向观众介绍自己产品的年轻创业者,也看到了那些在咖啡馆里,一杯咖啡支撑一整天的“996”奋斗者。书中的细节描写非常到位,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那些“小人物”的关注,他们或许没有最终成为叱咤风云的大佬,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同样是构成中关村创业生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伟大的成就往往是由无数个微小的个体汇聚而成,每一个“创客”,无论大小,都值得被铭记。它让我对“集体主义”和“个人奋斗”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它没有那些空洞的理论和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用最真实、最生动的故事,讲述了中关村“创客”们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过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多次提到了“熬”这个字,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创业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跋涉,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那些“创客”们,他们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才华,更要有“打不死”的精神,要能够承受失败,要能够从每一次跌倒中爬起来,继续前行。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在中关村的创业浪潮中,不仅仅有男性,也有很多杰出的女性创业者,她们同样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本书让我对“成功”有了更辩证的认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无数次尝试和错误的积累。它让我更加敬佩那些敢于追梦的人,也更加坚信,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创客”。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略带复古的工业风,加上“中关村”这三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对那个时代的想象。我一直觉得,中关村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无数创业梦想的孵化器。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曾经在中关村奋斗过的“创客们”,他们是如何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一步步打开局面,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的。这本书会不会讲到一些具体的创业案例?比如,他们是如何找到第一批用户,如何应对资金链的压力,又是在怎样的契机下,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我更关心的是,在那个充满激情和不确定性的年代,他们是如何保持初心,又是如何面对竞争和失败的。这本书的名字“创客军团”,听起来就很有战斗力,仿佛能看到一群热血青年,带着技术和创意,在中关村这片热土上奋勇前行。我期待它能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段火热的创业激情,去了解那些塑造了中国科技发展轨迹的先行者们的故事。
评分书的内容不错,挺好,还行。
评分在学校的时候没有完全看完,这是专门买过来看,都是还债。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的
评分原来越喜欢在京东买书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 从没失望过 ?
评分这本书不错,值得一读和推荐,建议大家一看。
评分精美绝伦内容丰富值得购买
评分精美绝伦内容丰富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