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本书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所有案例,无论大小,均是作者亲身辅导的案例,且覆盖了房产经纪、教育、医疗、养生、装修、清洁等众多行业的“产业+互联网”。
2.在众多行业、众多案例当中,提炼出了共性的方法论和策略,并在实践样本的解读中将这些方法论和策略进行反复的演练,便于读者后续的行动学习。
3.本书不仅仅针对产业互联网的本体进行论述,其观点还延展到消费互联网的“上半场”,力透纸背的分析了消费互联网泡沫化的现状及其症结原因。
内容简介
《产业互联网 重新定义效率与消费》是一本讲解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方法论以及实践案例的书。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围绕流量和平台之争的消费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然结束;而围绕各大传统产业“+互联网”的产业互联网的下半场悄然开启。产业互联网的主旨,就在于提升效率以及重塑消费体验。
《产业互联网 重新定义效率与消费》的所有案例,均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覆盖了房产、教育、装修、家居、医养、日化等众多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在众多案例当中,本书提炼出了共性的方法论和策略,并在实践样本的解读中,将这些方法论和策略进行反复的演练,便于读者后续的学习。
通过案例,本书详细解读了产业互联网的方法论在具体行业中的运用,提供了从顶层架构的企业战略定位、商业模式重构,到战略解码、标准化策略输出,再到营销、管理、信息化等在内的全系列策略及实施方法。
《产业互联网 重新定义效率与消费》既适合需要转型升级和“+互联网”的各个传统行业的人士阅读,也适合互联网行业、投资界、IT界的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吴 起
互联网高管、投资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士、动画学院硕士。
曾在搜狐集团(NASDAQ:SOHU)的搜狐视频、搜狐畅游(NASDAQ:CYOU)、17173媒体群担任过高级总监、事业部总经理、VP等职务,也曾成功辅导过全球*大的房产经纪公司21世纪不动产中国(原NYSE:CTC)、职业教育领军企业恒企教育集团(创业板300338)等大型传统企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早年还曾在复星集团(港股00656)旗下的激动网(新三板831472)、华纳唱片(NYSE:WMG)旗下的九州亚华担任副总裁、首席运营官等。拥有超过14年的互联网及文娱行业的高管经历,同时拥有辅导房产、教育、家装、医养等的大型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经历。
有关于本书的问题可发送邮件至75683758@qq.com与作者取得联系。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互联网下半场Ⅰ
推荐序传统企业破局之道Ⅵ
上篇:黄金时代:产业互联网的时代
IndustrIALInternet
第1章
产业互联网,是什么001
产业互联网,不是指为传统行业提供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到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工具或平台,这仅仅是产业互联网在工具层或流量分发层的一个小分支。真正的产业互联网,指的就是进化之后的传统产业,它是产业自身发展的新阶段。对这个阶段,更准确的用词,应该是“产业+互联网”,简称产业互联网。所以,它的本体、它的主词,是“产业”自身,而不是互联网。
1鸡同鸭讲的口水乱仗002
2产业互联网,是产业,不是互联网006
3产业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提升效率+重塑消费体验011
第2章
产业互联网VS消费互联网017
经济新常态下的互联网行业,正处在一个超大型泡沫当中,除了“红利的尾宴”及“资本的接力棒”两种主流的商业逻辑之外,其他方向“人迹罕zhi”;而其年产值6000亿元人民币的现状,也与其动辄百倍以上的估值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传统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同样遭遇了市场环境、营销环境、消费者结构、传播形态等系统级、生态级的危机,传统行业+互联网,成为化解危机的钥匙。产业互联网时代已到。
1经济新常态下的互联网行业018
语境:经济新常态下的互联网018
互联网产业的产值020
互联网产业的估值024
真相之一:红利的尾宴028
真相之二:资本的接力棒031
2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046
互联网的上半场与下半场046
消费互联网的前世今生047
经济新常态下的传统行业现状052
产业互联网:传统行业进化的方法论054
产业互联网之“频次”055
产业互联网之“顺序”061
产业互联网之“产品”066
产业互联网之“特征”070
产业互联网之“量级”073
小结:+互联网,应该加上什么077
下篇:产业互联网的思维、策略与实战
IndustrIALInternet
第3章
结构化思维: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思维方法081
结构化思维,以“识别、对应、结构、表达”为要点,是产业互联网核心的思维方法。在这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可以将任何一种行业的业务动作做小颗粒度的“切片”,进而对其进行重组、改造、升级,尤其是针对痛点问题输出策略。而通过一整套互联网的产品和系统,有效地落地执行这些策略,就可以终实现产业互联网的提高效率、重塑消费体验的两大结果。本章则以互联网装修作为案例,比较直观、形象而又系统化地阐述了上述理论。
1互联网思维VS结构化思维082
2伪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装修”与F2C086
虚构的用户需求:VR、电商、UGC、入口086
谁才能真正做到F2C089
3真结构化思维:“互联网装修”的策略升级093
第4章
提升效率:房产经纪行业的共享经济策略109
提升效率,是产业互联网核心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在房产经纪行业的进化过程中体现得尤为典型。尤其是以21世纪不动产中国的“M+”模式为代表的新一代房产经纪“共享经济”策略,通过房源共享规则、客源分配规则、互联网作业平台等多元化的资源输出,助力中小房产经纪公司完成创业梦想、实现特许加盟体系的协作共赢生态。资源驱动规则建立,规则驱动效率提升。而当商机分配效率、经纪人作业效率、管理人管理效率、客户成交效率等通过产业互联网化的策略和产品得以提升之后,房产经纪行业的共享经济理想也得以践行。
1房产经纪行业扫描:回归商业本质,拥抱产业互联网110
2房产经纪行业进化的三种选择:次平台、纯线上、O2O112
3房产经纪行业的业务链重构与策略升级:提升效率+共享经济114
结构化思维下的房产经纪O2O平台114
品-牌与策略:独角兽还是共享经济117
VS120
房源共享:基于“真房源”和“共享经济”的房源策略121
客源分配:资源驱动规则建立,规则驱动效率提升127
互联网产品:承载房客源运营规则的多屏互动作业平台138
第5章
重塑消费体验:职业教育行业的智能学习策略143
重塑消费体验,和提升效率一样,是产业互联网核心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在职业教育行业的进化过程中体现得尤为典型。以恒企教育为代表的,围绕着“拉新、留存、转化”的用户成交漏斗,“职业规划、学习计划、预习、听课、练习、复习、考试、实操、就业”的9大智能学习动作,以及“素质学习、职场社交、定制化学习”等终身职业教育的后市场,一整套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信息化管理的O2O教学、教务模式,实践了产业互联网典范级的方法论。
1职业教育行业扫描:真正全市场化运作的教育行业144
2职业教育机构进化的三种选择:次平台、纯线上、O2O146
3职业教育行业的业务链重构与策略升级:智能学习+重塑消费体验150
一个职业教育学员的全生命周期行为动线150
成交前:拉新、留存、转化152
学前:职业规划158
学前:学习计划162
学中:预习、听课、练习、复习、考试164
学中:双师模式173
毕业后:“一生一世”终身教育的理想176
管理者角色:产业互联,效率提升177
第6章
拥抱变化:传统产业进化的趋势与预言179
某种意义上,产业互联网也是一个“节点”——一个连接着历史与未来的节点。如果本书中论述的有关产业互联网的理论与实践是经得起推敲的,那么,它们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言未来。传统产业的变革,不是简单的转型或自我颠覆,而是在尊重历史和行业基础上的“进化”。这种进化,既需要勇敢和坦然地拥抱来自产业互联网的变化,同时也需要清醒的认知自身行业和企业的能力边界、优势资源和本质商业模式,防止被各种思维或模式忽悠,从而真正实现“+互联网”式的升级。围绕传统产业进化的趋势,本书抛出了关于未来的5条预言,都与本书中的理论、案例息息相关。解读这5条预言,则既是对本书的主题——产业互联网的一次另类总结,又是对泛传统行业如何进化的一种指导。
12016年倒闭的是传统制造业,2017年倒闭的是互联网泡沫企业180
2纯线上的互联网,正在成为传统行业183
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关系和资源,而是一个优-秀的机制186
4融合、跨界、互联网依然是企业征战的主题189
52017年中国zui大的红利,是重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192
6尾声:另外7条预言196
《产业互联网:重塑供给与需求的新逻辑》 这是一部深度剖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动能的著作,它 not solely 聚焦于技术革新,而是从更宏观、更具战略性的视角,探讨了产业互联网如何成为重塑传统产业、催生全新商业模式的关键力量。本书不回避产业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为读者勾勒出一条清晰可行的发展路径。 本书的核心洞察在于: 产业互联网的兴起,并非简单的“互联网+”概念的延伸,而是一场深刻的供给侧革命,它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的全链条,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而撬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它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和服务消费者,重塑着他们的消费习惯与体验,构成了一个动态演进的共生体系。 内容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产业互联网的底层逻辑与时代背景 从工业化到智能化: 本章追溯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脉络,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到如今正加速到来的智能时代。重点分析了数字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如何从底层驱动着这场跨越式的转变,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渗透到传统产业的每一个细胞。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深入阐述了产业互联网如何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家战略。分析了传统产业在要素成本上升、环境约束趋紧、需求结构变化等多重压力下,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破茧成蝶”。 定义与边界: 明确界定了“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将其与消费互联网区分开来,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融合。强调产业互联网更侧重于B端(企业端)的价值创造,其核心在于提升产业的效率、韧性与竞争力。 技术赋能的驱动力: 详细解读了大数据在识别生产瓶颈、优化资源配置、预测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云计算如何提供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降低企业IT门槛;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智能化决策、自动化生产与个性化服务;物联网如何打通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实现万物互联与数据采集;区块链如何构建可信、透明的供应链金融与溯源体系。 第二部分:产业互联网重塑供给端——从生产制造到供应链的颠覆 智能制造的落地与演进: 本章将重点剖析产业互联网如何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数字化工厂: 探讨了如何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互联、数据采集、生产流程的实时监控与优化。分析了MES(制造执行系统)、APS(高级计划与排程)、WMS(仓储管理系统)等软件如何与硬件设备深度融合,提升生产效率与柔性。 柔性生产与个性化定制: 阐述了产业互联网如何打破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局限,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甚至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的个性化定制。以汽车、服装、家居等行业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字孪生、3D打印等技术,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 预测性维护与效率提升: 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AI算法,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预测潜在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显著降低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质量追溯与品控升级: 探讨了如何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构建透明、可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从源头追溯原材料,到生产过程,再到销售渠道,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 供应链的数字化重构: 产业链的协同与整合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之一。 端到端的供应链协同: 分析了如何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平台,打通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订单、库存、物流、资金等信息的实时共享与协同。 智慧物流与仓储: 介绍了无人仓、智能分拣、路径优化等技术在物流环节的应用,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供应链金融的创新: 探讨了产业互联网如何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例如基于交易数据的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等,缓解融资难问题。 风险管理与韧性构建: 重点分析了在日益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环境下,产业互联网如何通过数据洞察,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供应链风险,提升供应链的整体韧性。 第三部分:产业互联网赋能需求端——重塑消费体验与价值链 连接消费者: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产业互联网不仅改变了生产端,也深刻影响着需求端。 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 探讨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偏好,实现更精准的营销推送、产品推荐和个性化服务。 体验经济的深化: 分析了产业互联网如何通过AR/VR、虚拟试衣、沉浸式体验等技术,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消费体验。 生态化服务构建: 阐述了如何围绕消费者需求,构建包括产品、服务、社群、内容等在内的全方位生态,提升用户粘性与忠诚度。 价值链的延伸与重塑: 服务化转型: 探讨了如何从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向“产品+服务”的模式转型,例如设备租赁、按需付费、远程运维等,从而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用户共创与价值共生: 分析了如何通过平台机制,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设计、改进、迭代过程中,实现用户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赢。 社群经济与信任构建: 探讨了产业互联网如何通过社群运营,建立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增强品牌的用户粘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传递和信任构建。 第四部分:产业互联网的实践挑战与未来展望 核心挑战剖析: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探讨了海量工业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如何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 技术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分析了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之间的技术标准差异,以及如何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人才缺口与技能转型: 强调了产业互联网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如何进行现有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与转型。 模式创新与生态构建: 指出了产业互联网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如何打破原有壁垒,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政策引导与监管框架: 探讨了政府在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中的角色,包括政策支持、监管规范、标准制定等方面。 未来趋势展望: AI的深度融合: 预测AI将更加深入地赋能产业互联网,从自主决策、智能制造到个性化服务,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边缘计算与实时响应: 探讨边缘计算在物联网场景下的重要性,如何实现更快速、更可靠的数据处理和决策。 绿色可持续发展: 分析产业互联网如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能源管理、循环经济等模式,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 全球化与区域协同: 展望产业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协同与合作。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融入了大量的行业案例,从智能工厂的建设,到智慧供应链的构建,再到创新服务模式的涌现,力求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它避免了空洞的技术罗列,而是聚焦于技术如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与商业价值。同时,本书深入分析了中国本土的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环境,为中国企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产业互联网:重塑供给与需求的新逻辑》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行业研究者以及所有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感到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前瞻性的视角,帮助他们理解这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并从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洞察时代脉搏、指引未来方向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