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首位留美专攻爵士乐、爵士编曲和爵士吉他的华人,中国台湾爵士乐泰斗,长期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美国的音乐院校任授课,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著成系列教材。此为“黑山爵士音乐系列·和声篇”中的一本。内容主要以简单讲解及曲例练习为主,根据不同的和弦知识点设计各种曲例练习,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了解学习直至熟练掌握。本书分为教学与学习两部分。
黑山教授原名翟黑山,1932年生于辽宁省黑山县。
黑山教授毕业于“国立”东北中山中学,台湾师范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研究所”,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曾担任台北青年乐团编曲兼指挥、台北爵士乐团编曲兼指挥等职务。
黑山教授是首位留美专攻爵士音乐、爵士编曲和爵士吉他的华人;首位在大专院校讲授爵士乐的华人;首位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美国的音乐院校任爵士乐教师的华人;是从事爵士音乐教育时间长、写作爵士音乐教材数量多的华人;也是挑战爵士音乐乐理兴趣zui大的华人。
黑山教授不仅曾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北京现代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天津音乐学院任教,还曾任教于中国台湾的世界新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吴大学、台湾艺专、台湾艺院、阳明山神学院、国光艺术学校、华岗艺术学校等院校。
黑山教授桃李满天下,中国台湾的鼓王黄瑞丰、爵士吉他大师苦瓜(许治民)、贝斯手郭宗韶、流行钢琴教师杨灿明以及庄庆元、叶蕤、萧东山、朱建章等著名乐手皆出自他的门下。
他于2002年获得中国台湾流行音乐“特别贡献金曲奖”、2007年获得北京“京城魅力教师奖”、2008年荣获中国台湾“国乐终身成就奖”。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尤其是那些乐谱示例,线条分明,即使是复杂的指法和指位图也一目了然,这在学习音乐理论书籍中是极其重要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每一个和弦变化时,都附带了它在不同调性中的表现形式,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应用视野。很多教科书在这方面往往只是泛泛而谈,读者需要自己去推导,费时费力。这本书则直接给出了清晰的参考框架,让我可以更快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演奏技巧。对于我这种需要大量时间练习的人来说,这种效率上的提升是非常宝贵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更像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详尽的“和声词典”,随时为我的创作和演奏提供灵感和支持。
评分我是一个偏好古典音乐背景的学习者,转向爵士乐和声时,最大的障碍就是思维定式的打破。古典和声的逻辑是严谨而固定的,而爵士乐的即兴性和色彩性对我来说挑战很大。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桥梁作用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完全抛弃传统和声的基础,而是巧妙地将增减和弦的形成追溯到古典语境中的半音进行和导音的张力,然后再自然过渡到爵士乐中为了更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解决而进行的延展和替换。这种“源流结合”的处理方式,让我得以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理解新的概念,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我甚至发现,通过理解这些增减和弦在爵士乐中的用法,反过来也让我对某些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这真是一本双向赋能的宝藏书籍,它的价值远超出了“爵士乐”这个单一的标签。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展现了一种极强的内在逻辑连贯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地图。从最基础的三和弦开始,逐步引入变化音,然后聚焦于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的构建、功能以及在特定节奏型中的应用。尤其是关于“替代和弦”和“色彩化”的章节,简直是即兴演奏者的福音。书中非常清晰地解释了如何利用这些和弦来增加乐句的张力和驱动力,避免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空泛讨论。我试着将书中的一个关于属七和弦增五或减五的例子应用到我正在练习的一段布鲁斯变奏中,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平淡的进行瞬间焕发出了更浓郁的现代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掌握这些看似细微的和声变化,才是真正决定一个演奏者声音质量的关键所在。它不是一本让你“知道”的教材,而是一本引导你“做到”的实战指南。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以前对和声学的理解还停留在基础阶段,总觉得那些复杂的和弦结构遥不可及。但是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直观,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特别是对增减和弦的剖析,简直是茅塞顿开。我记得我曾经在分析一首爵士乐曲时,对那个听起来有点“怪异”的和弦感到困惑,翻阅了好多资料都不得要领。这本书里却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把那个和弦拆解开来,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它的构成和在乐句中的功能。而且,书中还配了很多实际的例子,很多都是我熟悉的经典曲目片段,这让我学习起来更有代入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爵士乐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再只是被动地欣赏,而是能主动地去分析和感受音乐的“骨架”了。这种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转变,是任何一个严肃对待音乐的演奏者或爱好者都渴望的。
评分老实说,刚开始接触“增减和弦”这个概念时,我有点打退堂鼓,觉得这可能是我水平够不着的高深领域。毕竟,爵士乐的和声本身就以其丰富和不拘一格著称,增减的变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鼓励人,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语气,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教导。作者总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层层剥笋地引导我们思考,直到我们自己得出结论。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功能性”的强调,它告诉我,这些听起来“不和谐”的和弦,其实都是为了服务于整体的音乐色彩和进行,理解了功能,就理解了它的美感所在。这本书成功地消除了我对复杂和声的恐惧感,让我敢于尝试在自己的演奏中加入更具色彩性的和声语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