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时病笔谈》首次从时气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整理。运用新的时病理论,重新将各种急性热证和杂证,贯穿起来,进行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重新拓展中医的心、脑、神的概念,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中医的新的心脑神理论体系,做了必要的探索。全书共分三篇,对常见的时令疾病进行了介绍,着重提出了诊疗方法,对当下时令病的诊疗具有一定指导和参考意义。
目录
绪论
上篇 时病基础理论述要:时与气
第一章 时与气
第一节 时与气的含义
第二节 时与气的关系
第三节 关于时与气的属性与系统性的分类
第四节 关于四时六气与时气的关系
第五节 时气的内外性
第二章 时病与四时
第一节 四时时令的特点
第二节 四时人体生理、病理特点
第三节 时病的预测、诊治及四时养生法
第三章 时病与六气
第一节 风
第二节 火
第三节 暑
第四节 湿
第五节 燥
第六节 寒
第四章 时病与郁
第五章 时病与体质禀赋
第六章 时病与水土
第七章 时病与杂气
中篇 时病临证
第一章 普通时令病
第一节 普通感冒
一、风寒感冒
(一)实证
(二)虚证
二、风热感冒
三、小儿风热感冒
四、夏季感冒
(一)阴暑感冒
(二)阳暑感冒
五、小儿夏季外感
六、秋燥感冒
第二章 温病
第三章 时气杂症
……
下篇 探索篇
后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时病笔谈》:
根据人体的四时生理、病理特点,以对时病进行预测、诊断、治疗,以及提出相应的四时养生法,是《内经》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对时病的发病预测:“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肋,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对时病的病机转归预测:“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这是说平旦应春,春时肝旺,故平旦慧;下晡应秋,秋时肝气衰,故下晡甚;夜半应冬,冬时肝气平,故夜半静。按此理类推,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日呋,未分慧,日出甚,下晡静”“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这是说对于心病,根据日中应夏,夏属火而心气旺的道理,则日中是心病轻;夜半应冬,冬属寒水而克心火,故夜半时心病加剧;平旦应春,春木生心火,故平旦时心病转静。对于脾病,根据“日昳,未分慧”,应长夏,长夏属土而脾气旺的道理,则日昳病轻;日出应春,春木克脾土,故日出时病转重;下晡应秋,秋金与土为母子相合,故下晡时病转静。对于肺病,根据下晡(申酉时)应秋,秋属金而肺气旺的道理,则下晡时肺病轻;日中属心火旺时,肺病加重;夜半肾气盛,肺肾为母子关系,故夜半病转静。对于肾病,根据夜半应冬,冬时肾气盛,则夜半肾病转轻;四季辰戌丑未时,土应四季而克水,故四季时肾病加重;下晡应秋,秋金生肾水,故肾病在下晡时转轻。仅从以上我们即看出,《内经》对时病的预测方面,内容丰富,十分精彩。
《内经》根据四时气候不同,指出各种治疗方法也不同。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日:“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首先在针灸治疗上特别强调四时针法的区别,《素问·诊要经终论》日:“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其指出春天刺到夏天部位,夏天刺到秋天部位,秋天刺到冬天部位等,会产生多种恶果。所谓“春刺夏分,脉乱气微……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经气着藏”,等等。
为了保证四时刺法的正确,《灵枢·四时气篇》指出具体刺法,如“春气在经脉”,故春季针刺宜于选取经脉或肌肉的间隙,病重者深刺,病轻者浅刺。“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故夏季宜于选取盛经孙络及分肉之间,针刺只要穿过皮肤即可。“秋气在皮肤”,秋季宜于选取各经的腧穴,若六腑生病当取阳经的合穴,因合穴主汇合,应秋天收合之象。“冬气在骨髓中”,冬季宜于选取各经的井穴和荥穴,针刺要深,留针要久,因为冬天行闭芷之令,而井穴兼有开闭通窍的作用,荥穴具有疏调血行的作用。《内经》留下了丰富的四时刺法,金元时代的针灸对此做了发展,且子午流注学说也应运而生。
在运用药物和食物治疗方面,《内经》亦十分注重其四时用法的不同。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
前言/序言
清代雷丰曰:“时病者,乃感四时六气为病之证也。”
本书是对时病思考的一种笔谈。本书缘起于吾师张望之先生。1983年初春,张望之先生(《眼科探骊》的作者)召我去其居所,他表示要写一本书,书名暂定《时病述要》,并计划将书分成两部分,一为理论部分,二为临床部分。
张老师特意嘱我负责起草第一部分,即理论部分,而他本人将亲笔写第二部分。师命如山,岂敢怠慢。趁自己正当而立之年,焚膏继晷,总算完成理论初稿,即本书中的“上篇七章”。奉交张望之老师。张望之老师不顾耄耋之年,逐字审阅,朱笔点批,给予了肯定,并写了如下几句“书已阅完,内容可嘉,虽有小疵,极易修正”,并写下日期“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三日”。他老人家准备继续开写第二部分,即临床部分。然忽感身体不适,遂返家休息。不承想,张老师在家乡竟然驾鹤西归。此真乃中医界重大损失,至今令人难以释怀。
显然,张望之老师心中的《时病述要》已无法完成。因为众所周知,张望之老师的中医学术的精华,主要是在临床治疗上。此事一搁置,竟然几十年如白驹过隙,瞬间流逝。
张望之老师作为20世纪中医眼科界的泰斗,他常对我说:“我平生的真功夫是在(看)时病,不懂时病,难成为好中医,也看不好眼病。”
张望之老师的学术精神必须要传承下去。然吾辈虽然无能,却不能总是默默不作声吧。
吾近年来不揣固陋,自行主张,决定依据张望之先生之意,用一种变通的方法,续写时病一书。起名《时病笔谈》,书分上篇、中篇、下篇。
其中“上篇”共七章,就是当年张望之老师亲自逐字逐句审读、朱笔点批的稿件。该篇基本保持原来章句面貌,既表达对张望之老师的尊重,亦可从中了解张望之先生的主要学术精神。
本书“中篇”,是从新的时病角度,运用新面目的时病理论,重新将各种急性热证和杂症贯通起来,进行新的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而其中凡是能够体现张望之先生的学术精神之处,我会明确标出。如有错谬,文责自负。
本书“下篇”,主要是认为近现代中西医两者的理论不能很好地结合。如果用现代医学去解释中医的时病理论,尚有较大障碍,所以专门提出了“对中医的心、脑、神,三者的拓展性认识”,并且根据现代脑解剖学,“被迫地”给大脑内的组织起了40个中医名称。意在坚持走中医自己的路,继承和开拓出中医自己的新的时病学说。这是平时与周围的中医爱好者的“神侃”,仅是一种探索。
近代中医发展,一直处于曲折,甚乃危机状态。吾愿与同道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将中医事业发展起来,使其重现辉煌。
时病笔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