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杨力为新手妈妈们精心编写的坐月子指南,旨在帮助新手妈妈们科学坐月子,拔除老病根,养出好体质,健康一辈子。书中解答了月子期新手妈妈们关心的问题,例如,如何在月子期间调理好身体;如何解奶水不足、涨奶问题;如何喂养和护理新生儿等。另外,本书还对顺产和剖宫产妈妈不同的护理方式、哺乳和非哺乳妈妈的不同饮食方案以及新生儿的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不同方案有详细阐释和指导,是一本操作性极强的坐月子指导书。
杨力,著名中医养生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杨力教授行医50余年,进行了上千场健康公益讲座,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出版著作有《杨力养生23讲》《杨力谈中年养生》《杨力谈老年养生》等。
目 录
第一章
做好准备,分娩更顺利
心理不紧张,分娩才不痛…002
宫缩才会引起疼痛…005
准备一个超全待产包…007
选择合适的坐月子房间…010
了解剖宫产及其他分娩方式…011
第二章
月子护理秘籍
产后24小时的特别护理…016
护理侧切伤口…019
产后痔疮的原因与预防…020
出院当天需要注意的事项…022
新妈妈的衣着与个人卫生…022
晾洗衣物的讲究…024
新妈妈产后用腰带的注意事项…025
产后洗澡的注意事项…026
月子里洗头的注意事项…027
产后洗脸用温水…028
产后刷牙有讲究…028
每晚用热水洗脚…029
生活细节与日常护理…030
多种睡姿交替,有利于产后康复…031
不要让宝宝总在新妈妈身边…031
乳房胀痛要及时采取缓解措施…032
产后不要立即戴隐形眼镜…033
良好的生活习惯淡化妊娠纹…033
产后心理减压法…034
产后42天要进行健康检查 …035
剖宫产妈妈的护理…037
特殊妈妈的护理细节…039
产后24小时的特别护理
新妈妈在分娩后身体会有着不小的变化,在产后的24小时,需要随时关注身体情况,做好护理工作。那么分娩后24小时需注意哪些事项呢?
新妈妈不要马上熟睡
终于熬过了分娩这一关,新妈妈看到自己可爱的宝宝,觉得身上的负担一下子放下了。分娩后随之而来强烈的疲惫感,让新妈妈只想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觉,但是一般医生会建议,分娩之后不宜马上熟睡,应当采取半坐半卧的方式闭目养神。可以用手掌揉按脐部、上腹部、小腹等部位,有利于减轻产后出血和产后腹痛,以促进子宫恢复。新妈妈闭目数小时可以有效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
观察出血量
一般产妇在分娩后两小时内最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排出的是子宫里未排净的余血、黏液和其他组织。如果出血量大则可能导致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因此防止产后出血是产妇第一天最需要注意的问题,不管再疲乏、再虚弱,也要观察自己的出血量,如出血量较多,或阴道排出组织物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及时排尿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会压迫膀胱、尿道,使得膀胱麻痹以及产后腹壁肌肉松弛,从而导致排不出尿。而膀胱过度充盈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也会导致产后出血。此外,由于产程中失血,以及进食过少也会导致体液丢失,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补液。一般来说,妈妈在顺产后4~6小时内就可以自己小便了,但是由于外阴创伤,妈妈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极易导致尿潴留。一旦发生了尿潴留或尿不彻底,则可能让细菌侵入,引发尿路感染。所以要多喝水,尽快促使排尿。另外用温水冲洗外阴或是用开水熏下身,让水汽充分熏到会阴部,或者是在下腹正中放热水袋刺激膀胱收缩。这些方法都可以促进膀胱肌肉的收缩,有利于排尿。
定时量体温
由于过度疲劳,产后可能会引起发烧,但在休息缓解以后,体温都会恢复正常。也有个别的妈妈因乳胀会引起发烧,一般来说,随着乳汁排出,体温就会下降。如果在乳汁排出后仍不退烧,就可能是别的原因了。产后发烧也有可能是产褥感染等引起,因此,新妈妈在产后一定要养成定时量体温的好习惯,注意观察自己的体温,多喝水,注意摄入营养,如果出现高烧连续不退情况,要及时找医生诊断治疗。
及时补水
由于分娩时妈妈体内流失了很多水分,因此妈妈在产后要多喝水,补充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增加维生素的摄入,而且可以及时补水,促进及时排尿和防止便秘。适当饮用一些汤水类的食物,对下奶也是很有帮助的。
关注初乳
当宝宝脐带处理好后,妈妈就可以尝试让新生儿吸吮乳头了。虽然刚刚生完孩子,可能没有什么乳汁分泌,但一定要让孩子不断吸吮,因为尽早让宝宝接触乳头,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刚开始时只有少量黏稠、略带黄色的乳汁,这是很珍贵的初乳,含有大量的抗体,从而保护婴儿免受细菌的侵害,所以这个时候应尽可能地给婴儿喂初乳。哺乳的行为会刺激大脑,增加乳汁的分泌,慢慢就可以建立正常的泌乳反射,分泌出足够的乳汁供给宝宝了。妈妈也可以多吃一些增加乳汁分泌的食
物,如煲猪蹄、鱼汤等。
坦白说,我一开始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书,毕竟市面上关于“月子”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翻几页就想扔一边。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吃什么、穿什么”的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比如盆底肌的自我修复训练,以及如何科学地循序渐进地恢复核心力量。我之前一直担心自己顺产后恢复不好,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活质量,这本书里的图文并茂的康复指导,让我找到了清晰的路径。特别是它对“捂汗”这种传统做法的科学剖析,让我明白了过度保暖对身体的潜在危害,从而得以在炎热的夏天,既能兼顾恢复,又不至于把自己弄得中暑虚脱。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引用了大量的现代医学观点,使得整本书的权威性大大增强。对于我这种追求效率和科学实证的年轻妈妈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月子圣经”。它告诉我们,科学坐月子不是要放弃舒适,而是要用更聪明的方式去呵护身体,让恢复事半功倍。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阅读体验非常舒服。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如果一本书看起来密密麻麻、重点不突出,我很容易就放弃了。这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对比表格和清晰的小标题,非常适合在精力有限的月子期间快速查找信息。举个例子,当宝宝哭闹不止,我急需知道是饿了还是胀气的时候,我能迅速翻到相应的章节,对照症状描述,做出快速判断。它对于新生儿护理的一些常见误区也有非常直接的纠正,比如关于拍嗝、换尿布的卫生标准,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步骤,连我这个新手爸爸看了都能立刻上手。更让我感到贴心的是,它还专门开辟了一块内容,讨论“如何与家人有效沟通坐月子的方式”。这部分内容太重要了,因为它深刻地理解到,产后恢复不仅仅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更是家庭协作的结果。书中提供的沟通模板和解释说辞,帮助我巧妙地化解了与祖辈在育儿观念上的摩擦,维护了家庭和睦,这简直是无价之宝。
评分这本育儿宝典简直是新妈妈的救星!我怀孕的时候,周围的长辈们七嘴八舌地给我灌输各种“经验之谈”,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月子里要受多少委屈,听得我心里七上八下,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落下病根。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拨开迷雾的一束光。它没有那些玄而又玄的传统说法,而是用非常科学、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产后恢复的各个阶段。我特别喜欢它对“坐月子”这个概念的重新解读,不再是单纯的“忍耐”,而是科学调养和身心恢复的黄金时期。书里详细讲解了不同体质的妈妈在产后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营养补充,这一点对我帮助特别大,因为我本来就有点贫血,书里推荐的食谱和食材搭配,既保证了气血恢复,又不会过于滋腻上火。光是关于产后情绪管理的章节,就让我受益匪浅,它坦诚地描述了新手妈妈可能遇到的各种情绪波动,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应对“产后抑郁”的初期迹象。读完之后,我对即将到来的月子期充满了信心,不再是盲目恐惧,而是带着一份科学的准备去迎接新生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实在,读起来就像邻家有经验的大姐姐在跟你拉家常,一点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这点我非常欣赏。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心理建设”上的独到之处。很多育儿书都在讲身体的恢复,但鲜少有书籍能如此细腻地捕捉到,一个女人从“个体”转变为“母亲”时所经历的身份认同的巨大转变。书中关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的章节,让我如释重负。它承认了新手妈妈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允许我们犯错,允许我们有疲惫和沮丧的时刻。这种接纳的态度,比任何营养建议都更能安抚人心。它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告诉我们:照顾好自己,才是照顾好宝宝的前提。我曾经因为宝宝夜醒而焦虑到崩溃,但在书中找到了关于“睡眠倒退”的科学解释,这让我明白了这不是我教养不力,而是一个正常的生理阶段。这种知识的力量,转化成了巨大的心理韧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更是一剂温柔而坚定的心理强心针,让我能够以更平和、更自信的心态迎接为人母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前瞻性”。它不仅仅关注眼前的坐月子阶段,更是将目光放到了未来一到三年的身体修复轨迹上。作者非常明确地指出,月子没坐好,可能在几年后才会显现出问题,比如关节疼痛、慢性疲劳等。这种长远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自己产后调养的重视程度。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月子后过渡期”方案,详细说明了从“坐月子”到“恢复正常生活”之间如何平稳过渡,避免了很多人在月子结束后突然放松警惕而导致的二次损伤。比如,它建议的初期轻度运动计划,非常温和且循序渐进,让人感觉完全没有压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进行一个为期一个月的“任务”,而是在开启一个为期数年的“自我健康投资”计划。这种宏观的指导,比单纯教你如何煮红糖水要高明得多,它培养的是一种长期的健康意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