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妙:标志、杂志、宣传册、推广文案及企业形象设计中成功案例的秘诀 [Graphic Design That Works]

设计之妙:标志、杂志、宣传册、推广文案及企业形象设计中成功案例的秘诀 [Graphic Design That Work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Cheryl,Dangel,Cullen(谢丽尔·丹吉·卡伦),Lisa,L.Cyr(丽莎·L·西尔) 等 著,李梅杰 译
图书标签:
  • 设计
  • 平面设计
  • 视觉传达
  • 品牌设计
  • 标志设计
  • 杂志设计
  • 宣传册设计
  • 文案写作
  • 企业形象
  • 设计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1895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519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Graphic Design That Works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48
字数:7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由于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成千上万张图片并受到其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因此,如果一家公司希望能够成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就需要拥有引人注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不论是标志、识别系统、宣传册、深度推广计划,还是每个月都需要保持新鲜与实力的杂志。 《设计之妙》(Graphic Design That Works)这本书中呈现的是宣传册、企业形象、标志、杂志以及宣传推广领域中久经考验的成功设计。本书简单易懂,在阐述每个设计案例时都先介绍设计早期的概念阶段,然后介绍最初的设计方案,最后介绍最终设计方案的执行。因此,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还是设计领域的新人,通过本书都能了解到设计是如何达成的,以及为什么能够达成。 本书还包括著名设计专家提供的设计秘诀。他们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在力图设计成功作品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作者简介

谢丽尔?丹吉?卡伦(Cheryl Dangel Cullen)居住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法兰克福,市场营销与平面设计顾问,同时还是一些平面设计领域主流出版物的撰稿人,现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大型图形》(Large Graphics),《小型图形》(Small Graphics),《*好的宣传册设计6》,The Best of Brochure Design 6),《当时就是现在》(Then is Now),以及《*好的名片设计5》(The Best of Business Card 5)。丽莎?L?西尔(Lisa L. Cyr),作家,设计师,插图画家以及***讲师。她呼吁全美范围内的大学、专业机构以及各种行业会议的设计师和插图画家做出成功的设计推广策略,把握营销机会并努力创业。此外,她还为该行业中的众多出版物撰稿,其中包括《沟通艺术》(Communication Arts),《循序渐进的图形》(Step-by-Step Graphics),《HOW》杂志(HOW),《国际设计》杂志(I.D.),以及《工艺美术》(Applied Arts)。
谢丽尔?丹吉?卡伦(Cheryl Dangel Cullen)居住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法兰克福,市场营销与平面设计顾问,同时还是一些平面设计领域主流出版物的撰稿人,现已出版的著作包括《大型图形》(Large Graphics),《小型图形》(Small Graphics),《*好的宣传册设计6》,The Best of Brochure Design 6),《当时就是现在》(Then is Now),以及《*好的名片设计5》(The Best of Business Card 5)。丽莎?L?西尔(Lisa L. Cyr),作家,设计师,插图画家以及***讲师。她呼吁全美范围内的大学、专业机构以及各种行业会议的设计师和插图画家做出成功的设计推广策略,把握营销机会并努力创业。此外,她还为该行业中的众多出版物撰稿,其中包括《沟通艺术》(Communication Arts),《循序渐进的图形》(Step-by-Step Graphics),《HOW》杂志(HOW),《国际设计》杂志(I.D.),以及《工艺美术》(Applied Arts)。

目录

标志设计 / 8
亚当斯户外广告公司(Adams Outdoor Advertising) / 10
电影网(Movies.com) / 11
标志的演变过程:3M / 12
光线流动(Lightflow) / 14
新叶纸业(New Leaf Paper) / 15
标志的演变过程:拜耳(Bayer) / 16
标志的演变过程:联合公司(United) / 18
政府事务公司(GovWorks) / 20
经典标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 21
标志的演变过程:壳牌(Shell) / 22
经典标志:IBM / 24
费希尔集团(Fisher Companies) / 25
阿哥拉餐厅(Agora) / 26
阿里不里斯网上书店(Alibris) / 27
草图/终稿: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GLAAD) / 28
终点制作公司(The End) 30
美国侍酒师协会(The American Sommelier Association) / 31
草图/终稿:林迪?罗伊(Lindy Roy) / 32
草图/终稿:全国反青少年暴力运动(The National Campaign Against Youth Violence) / 34
经典标志:赫曼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 / 36
岛屿建筑设计事务所(Island Architects) / 37
美国网飞公司(Netflix) / 38
太空针塔(Space Needle) / 39
媒体与超越公司(Media & Beyond) / 40
神奇邮件网站(AmazingMail.com) / 42
易卡斯特(Ecast) / 43
经典标志: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 / 44
知识网络(KnowledgeNet) / 45
草图/终稿:全面连通(AllConnect) / 46
经典标志:摩托罗拉(Motorola) / 48
虚拟设计公司(Virtual Design) / 49
赛哲奥公司(Sageo) / 51
地球智能车辆(EarthSmartCars) / 52
礼物(Gift) / 53
康沃尔国家海事博物馆(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Cornwall) / 54
柏拉图家(Pluto‘s) / 55
粉碎电视(SmashTV) / 56
行动人物(Action Figure) / 57
顽强大脑(Headstrong) / 58
经典标志: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 59
太阳犬(SUNDOG) / 60
必恩兹(Beenz.com) / 61
餐厅调味品(Cafe Spice) / 62
呀!小自行车(La Bicyclette) / 64
口袋卡片(PocketCard) / 65
肥皂箱视觉传达设计公司(Soapbox Design Communications) / 66
市场抢夺者(Market Snatchers) / 68
思考3(Think3) / 69
草图/定稿:掌上跳跃公司(Handspring) / 70
何乐而不为设计公司(Y-Not Design) / 72
网络里程公司(WebMiles) / 73
经典标志:苹果公司(Apple) / 74
不计其数公司(Bazillion) / 75
大红太阳(Big Red Sun) / 76
舞蹈工厂(Danceworks) / 77
小脚丫(Little Feet) / 78
南瓜孕妇装(Pumpkin Maternity) / 79
黑石集团(Blackstone) / 80
网络战将(Cyberjack) / 81
李维斯(Levi‘s) / 82
优守(Yosho) / 83
经典标志:美国塔吉特公司(Target) / 84
西雅图体验音乐博物馆(Experience Music) / 85
诺沃互动(Novo Interactive) / 86
经典标志:联邦快递(FedEx) / 88
杂志设计 / 89
《GQ(绅士季刊)》杂志 / 90
关于网格 / 96
《Code》杂志 / 100
创意过程 / 106
《Real Simple(简单生活)》杂志 / 112
如何设计才能获得成功 / 116
《TransWorld Surf(环球冲浪)》杂志 / 118
《Yoga Journal(瑜伽杂志)》 / 124
杂志的发展演化 / 130
《Travel & Leisure(悦旅)》杂志 / 136
《Blue(蓝色)》杂志 / 142
广告时代 / 148
《HOW》杂志 / 154
《国际设计(I.D.)》杂志 / 160
11个步骤:通往成功的再设计 / 166
《快公司(Fast Company)》杂志 / 168
《Business 2.0(商业2.0)》杂志 / 174
宣传册设计 / 179
大多伦多机场管理局(The Greater Toronto Airports Authority) / 180
赫曼米勒公司(Herman miller) / 182
DWL公司 / 184
Xfera公司 / 186
Giloventures公司 / 188
再跨出一步:能够起到交流沟通作用的生产技术 / 190
莱瑟曼工具集团公司(Leatherman Tool Group, Inc.) / 194
DWL公司 / 196
阿普尔顿铜版纸(Appleton coated) / 198
莫霍克纸张公司(Mohawk Paper Mills, Inc.) / 200
多边形集团公司(Polygon Group of Companies) / 202
优泊美国公司(Yupo Corporation America) / 204
SerCoNet公司 / 206
创意指甲设计公司(Creative Nail Design) / 208
天下无双公司(Just One) / 210
再跨出一步:从视觉上来呈现 / 212
穆尔梵尼/G2公司(Mulvanny/G2) / 216
普瑞塞斯公司(Precis) / 218
弗兰克?克拉克森(Frank Clarkson) / 220
卡特?里彻与斯塔克公司(Carter Richer and Stark) / 222
凯瑟琳?麦克唐纳联合公司(Catherine Macdonald & associates) / 224
再跨出一步:有效地使用颜色 / 226
美国麻省艺术学院(The 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art) / 230
悉尼科技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 232
Compugen公司 / 234
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图书馆与博物馆基金会(the Abraham Lincoln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Foundation) / 236
布朗大学医学院(Brown Medical School) / 238
再跨出一步: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提高创造力 / 240
直言不讳设计公司(Plainspoke) / 244
中村乔尔的绘画和插图(Joel Nakamura Paintings & Illustrations) / 246
斯基德莫尔股份有限公司(Skidmore Inc.) / 248
雷德帕思设计公司(Redpath) / 250
迈克尔?奥斯本设计(Michael Osborne Design),一颗心出版社(One Heart Press),安妮?特尔福德(Anne Telford),以及凯西?布勒克(Cathie Bleck) / 252
再跨出一步:以图形化的方式设计字体排版 / 254
波尔图音乐厅(Casa da Musica) / 258
全国插图联合会(The National Illustration Conference) / 260
西雅图超音速队(The Seattle Supersonics) / 262
欧洲委员会(The Council of Europe ) / 264
撒哈拉中心(The Sahara Center) / 266
金色书屋(Golden Books) / 268
再跨出一步:使用网格和模板 / 270
推广文案设计 / 274
LPG设计公司(LPG Design) / 276
专家的秘诀:将各个设计作品整合在一起……集中关注展会主题……后续跟进情况 / 282
大众汽车设计工作室(Volkswagen Design Studio) / 284
福斯尔(Fossil)公司 / 286
专家的秘诀:创新……避开怀疑者……组合 / 292
iAsiaWorks公司(iAsiaWorks) / 294
专家的秘诀:进行试验……保持灵活……增强实用性 / 300
西部游轮(Cruise West) / 302
专家的秘诀:亲近……身临其境……放松身心 / 308
企业形象设计 / 310
布拉德福德香皂公司(Bradford Soap Works) / 312
克罗莫斯公司(Chromos) / 316
回顾:李维斯的501牛仔裤 / 322
KNHS荷兰皇家马术协会(KNHS) / 328
Galactea 7 / 334
回顾:美国孩之宝公司(Hasbro) / 340
圣日尔曼酒店(Hotel St. Germain) / 342
作者简介 / 348

精彩书摘

设计过程:

星球设计公司位于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该公司的其中一位负责人凯文?韦德(Kevin Wade)说,对于标志设计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寻求一种方式来对抗户外广告行业中那些消极负面的固有陈规。 “通常情况下,一个公司只有在考虑了使用电视广告、印刷广告或者广播广告之后,才会再考虑是否使用户外广告牌这种媒介。”他解释说,“亚当斯公司想要改变人们的这种认知,若要达到这一目标,其中的一种做法就是设计一种不同于该行业规范的企业形象。”此外,由于长久以来,户外广告设计行业没有其自身所特有的鲜明特征,因此韦德的设计团队决定打破这一传统形象——设计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志。设计团队首先以大写字母A为基础,进行了设计草图的绘制——A是其客户公司名称(Adams)的第一个字母。其中一个设计方案是将大写字母A转化成一个巨大的、从下面的角度向上看的样子,这影射的是从过往车辆的视角,看到的广告牌的样子;另外一种方案是将大写字母A放平,从而将其转变为一条逐渐消失在地平线的公路的视觉形象。经过上述设计方案的试验,逐步衍生出了这样一种构想——将这个大写的字母A看作一个画架,上面展示着一块空白的画布。韦德说,借助这样一个创意,我们似乎可以在上面画上“蓝天,或者任何可能的东西”,只要符合客户产品的性质就可以。秉持着这个画架的创意,韦德团队用Illustrator对设计进行了细化完善,他们选择使用加粗的轮廓线,这样的话,不管是在非常大型的户外广告牌上,还是在比较精小的商业名片上,这个标志都能够清晰地显示。接下来,设计团队从照片图库中进行搜索,寻找可以放到这个标志的中心矩形中的照片。他们最终选定了4张照片——蓝天、日出、水池以及流星,这样便赋予了这个标志一种积极进取的性质,而这一理念又通过该公司的广告语——“就在那里。开拓你的思维。(Out There. Thinking.)”——得以彰显。


成功之处:

这个标志是由大写字母A与一个横向的矩形相互交叉形成的,看起来就像一个广告牌。该标志有四种不同的样式,每种样式的中央矩形中展示着不同的图像,这一特征强调了作为一种广告媒介,广告牌是具有灵活性的。


前言/序言

由于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成千上万张图片并受到其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因此,如果一家公司希望能够成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就需要拥有引人注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不论是标志、识别系统、宣传册、深度推广计划,还是每个月都需要保持新鲜与实力的杂志。

《设计之妙》(Graphic Design That Works)这本书中呈现的是宣传册、企业形象、标志、杂志以及宣传推广领域中久经考验的成功设计。这本书简单易懂,在阐述每个设计案例时都先介绍了设计早期的概念阶段,然后介绍了最初的设计方案,最后介绍了最终设计方案的执行。因此,不论是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还是设计领域的新人,通过这本书都能了解到设计是如何达成的以及为什么能够达成。

这本书中还包括著名设计专家提供的设计秘诀。他们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在力图设计成功作品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本书呈现了优秀的标志、杂志、宣传册、推广活动以及企业形象未公开的设计过程。

→收录了经验丰富的平面设计专家提供的设计秘诀。

→展示了在当今市场饱和的形势下,用于应对设计挑战的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提供了可以让读者迅速掌握的关于设计策略的宝贵信息。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设计理论、艺术史、平面设计流程、网页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动态图形、插画创作、字体设计、色彩心理学、品牌战略、设计营销、设计管理、视觉文化研究、设计教育、可持续设计以及设计伦理等方面的图书简介,字数约为1500字,内容详细且不涉及您提供的特定书籍内容。 --- 书名:视觉语言的深度构建:从符号到体验的全面设计学 导言:重塑我们与世界交互的方式 在这个信息爆炸、视觉饱和的时代,设计不再仅仅是关于美观的装饰,而是构建意义、引导行为、塑造体验的核心机制。本书《视觉语言的深度构建:从符号到体验的全面设计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而精密的框架,深入剖析视觉传达的底层逻辑、历史演变、技术实现以及社会影响。它不是一本技能手册,而是一份通往设计思维深处的路线图,探讨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有力且富有共鸣的视觉实体。我们将超越表层的美学探讨,聚焦于符号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技术革新如何共同塑造现代设计实践的边界。 第一部分:视觉的底层结构——符号学与感知科学 本部分致力于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探究视觉信息是如何被编码、解码和理解的。 一、符号学的解析维度: 我们将详细阐述索绪尔(Saussure)和皮尔斯(Peirce)的符号理论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指示(Index)、图标(Icon)和象征(Symbol)这三种基本符号类型如何构筑我们日常接触的视觉系统,以及如何策略性地运用它们来避免歧义或刻意制造多义性。深入探讨“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文化背景对符号意义漂移的影响。 二、格式塔原理与视觉组织: 深入研究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关于人类视觉组织规律的核心原则——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共同命运、连续性和画面/前景关系。分析这些原理在信息架构、版面编排和用户界面设计中作为构建清晰视觉层级和引导用户注意力的基础工具。探讨如何故意打破这些规则以达到特定的情感冲击或制造视觉张力。 三、色彩的心理声学与文化语境: 本章超越了传统色彩理论(如色轮和色彩搭配),着重于色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例如,红在西方与东方语境中的差异)。同时,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对色彩感知速度和情绪唤醒作用的研究,探讨如何利用色彩的物理特性(如亮度、饱和度、色相)来影响用户的决策速度和情感基调。 第二部分:平面设计的历史脉络与经典范式 本部分追溯视觉传达的演化历程,识别那些塑造了现代设计美学的关键运动和思想流派。 四、从中世纪手抄本到现代主义的诞生: 概述影响西方视觉文化的早期印刷技术对版面结构的影响,并详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对空间感构建的革命性意义。重点剖析20世纪初出现的各个运动,如德阿维尔(De Stijl)、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和包豪斯(Bauhaus),阐述它们如何系统性地将功能性、几何简洁性和社会责任感融入设计实践。 五、字体排印学的诗意与功能: 字体被视为“看不见的建筑”。本章深入探讨西文字体史,从古罗马大写体到格罗泰斯克(Grotesque)无衬线体的演变。分析衬线、无衬线、手写体、显示字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字体的“内在声音”(Voice)。核心内容包括字距(Kerning)、字偶距(Tracking)、行高(Leading)和字体的分级系统在确保文本可读性和传递特定情绪方面的作用。 六、信息图表与数据叙事: 探讨如何将复杂、抽象的数据转化为清晰、可信赖的视觉叙事。研究爱德华·塔夫特(Edward Tufte)等信息可视化先驱的思想,对比静态图表(如散点图、热力图)与动态数据流的优势与局限。重点讨论“数据墨水比”以及避免误导性视觉表述的设计伦理责任。 第三部分:数字界面与交互体验的构建 随着媒介的转变,设计的焦点从静态二维平面转移到动态、可交互的三维体验空间。 七、用户体验(UX)设计的认知模型: 本章聚焦于人类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和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可用性”(Usability)的测量标准(效率、有效性、满意度),并探讨信息架构(IA)如何通过分类学和导航模式来减少用户的决策成本。 八、界面设计(UI)的动态美学: 讨论如何将传统平面设计原则应用于数字屏幕环境。研究“拟物化”(Skeuomorphism)与“扁平化”(Flat Design)的演变,以及“材料设计”(Material Design)等新范式试图解决的矛盾。重点分析微交互(Micro-interactions)作为连接用户意图与系统反馈的关键机制。 九、响应式设计与媒介无关性: 探讨网格系统(Grid Systems)在跨设备设计中的核心地位。分析流体布局(Fluid Grids)、弹性单位(Relative Units)和断点(Breakpoints)的策略选择,确保信息在从智能手表到巨幅显示屏的任何媒介上都能保持结构完整性和设计意图的一致性。 第四部分:品牌战略、视觉资产管理与设计治理 设计不仅是执行,更是战略部署。本部分关注设计在组织层面的作用。 十、品牌身份的系统化思维: 阐述品牌不仅仅是Logo,而是一个完整的认知和情感体系。深入剖析“品牌核心价值”、“个性”(Personality)和“语调”(Tone of Voice)的提炼过程。分析如何通过视觉识别系统(VI System)——包括图形元素、辅助图形、摄影风格——来实现品牌信息在所有接触点上的统一传输。 十一、设计资产的管理与可扩展性: 讨论在大型组织中,如何建立和维护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s)。分析组件化思维、设计令牌(Design Tokens)和设计系统文档(Documentation)的重要性,这些工具确保了设计在快速迭代和多团队协作中的一致性与效率,有效降低了设计债务。 十二、设计的社会责任与未来方向: 探讨设计在可持续性、无障碍设计(Accessibility,如WCAG标准)和伦理数据可视化方面面临的挑战。讨论“慢设计”(Slow Design)的理念,以及如何利用设计作为工具促进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结构。 结语:设计作为一种批判性实践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将设计视为一种持续的、批判性的探究过程,而非一次性的美学交付。视觉语言是人类理解世界最直接的工具之一,掌握其深度构建的原理,意味着掌握了影响和塑造体验的强大能力。通过对历史、理论、技术和哲学的整合分析,本书旨在激励设计师超越既定的规范,成为有远见、有深度、对社会负责的视觉构建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像其他设计书籍那样只是简单地展示最终成果,而是非常细致地展示了从概念草图到最终定稿的完整迭代过程。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失败尝试”的坦诚展示,虽然篇幅不占多数,但那些被否决的方案和背后的理由,往往比最终成功的作品更能启发思考。通过这些对比,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师是如何一步步排除干扰、聚焦核心信息的。例如,在分析一个标志演变的过程中,作者详细列出了几个关键的转折点,解释了为何要放弃最初那个看似不错但不够“有力”的方案,转而采用更简洁有力的结构。这种“幕后”的视角,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身设计思维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无价之宝。它教会我如何评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而不仅仅是“美观度”。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停留在那种浮于表面的“如何使用软件”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设计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心理学原理。当我阅读那些关于品牌形象塑造的章节时,我发现作者不仅仅是在罗列成功的案例,更是在解构每一个决策背后的原因——为什么选择这种色谱?目标受众的消费习惯如何影响了版式的设计?这种追根溯源的分析,对我理解设计稿如何有效地达成商业目标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特别是关于推广文案与视觉元素的协同作用的讨论,它清晰地展示了文字和图像如何相互加强,而不是互相干扰。许多我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设计原则,在这本书里都被赋予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的指导。这让我意识到,好的设计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种高度策略性的沟通行为。

评分

我以前总觉得,设计技巧的学习主要依赖于大量的实践和对流行趋势的追踪,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可复制的方法论,让我能够跳出“我喜欢这个颜色”的个人偏好,转而用一套更客观的标准来审视和评估设计效果。书中的结构组织非常清晰,从宏观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到微观的单个宣传册细节处理,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对我个人而言,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批判性思维框架。例如,在评估一个促销活动的设计时,我不再只是看海报是否吸引眼球,而是会系统地去检查信息层次是否清晰、CTA(行动号召)的视觉权重是否足够突出、以及整体风格是否与品牌的长期定位保持一致。这种由内而外、由大到小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设计产出的稳定性。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从翻开扉页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心的设计感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色彩的呈现非常饱满,即便是最简单的文字排版,也透露出一种严谨的美学态度。封面设计大胆又不失内涵,将“设计”这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专业度和对细节的执着。内页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为图片和案例留下了足够的呼吸空间。那些展示的平面作品,无论是标志的精准几何线条,还是杂志内页的复杂信息层级,都因为优秀的印刷质量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光是捧在手里翻阅,就是一种享受。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选择上的克制与巧妙,那种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体现了作者对不同媒介的深刻理解。可以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关于“设计之妙”的最佳范例,它用自己的物理形态证明了优秀设计的影响力。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且富有洞察力,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作者似乎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他多年来在实战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谈到如何与客户沟通设计理念时,书中的建议非常实用,它强调了建立共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非设计师也能理解的方式去阐述设计的商业价值。这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向非设计背景的领导或客户提案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及时雨。它教会我如何“销售”我的设计,而不是仅仅“展示”我的设计。书中穿插的那些行业轶事和个人感悟,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亲切感,仿佛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一对一的行业交流会。这种兼具理论深度和实战智慧的平衡感,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