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金贵,黄鸿初 著
图书标签:
  • 古代史
  • 文化常识
  • 历史知识
  • 传统文化
  • 古代文明
  • 历史文化
  • 文化普及
  • 国学
  • 历史故事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37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2791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7
字数:4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谈古代文化常识,有很多谈法。本书选取的是一个特别的视角:从名物词语谈起。本书实际上是一部语言漫谈作品集。集子中的每一篇,谈的都是词语,而它们又都和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书中把这些和所谈词语相关联的事物,大致分成了诸多版块:服饰、饮食、居处、交通和其他,其他中涉及农业、商业和军事等。表示这些事物的词语,习惯上称为名物词语。本书通过讲解这些词语的词义演变,特别是词语本来所指称的事物,来揭示古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包含营养的知识餐点。


内容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是一部由词语谈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性读物,主要收录源自古代而现在仍然使用的常用词语,少数是古代汉语的常用词语,并进一步由这些文化类词语谈及古代的服饰、饮食、居处、交通等方面的文化常识,趣味盎然,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黄金贵,语言学教授,男,1939年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区(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文系古汉语古文献教研室主任,兼任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曾参加《辞海》(新版)、《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工作,已培养1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从事浙江省社科“八·五”重点课题《古代文化词语训释研究》。专业上侧重于训诂研究,特别是文化类词汇的词义训诂。已在《考古》、《文史》、《语言研究》、《JOURNAL OF MACROLINGUISTICS》(英刊)、《中国语文》等20余家学术刊物发表了《“甓”义考》《论古代文化词语的训释》《从“传”看古代中国传播的类别与特征》《从餐食词语看我国古代的食制及其演变》等百余篇古代文化类词汇的词义训诂与文化研究文章。文化语言学专著《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是第一部对古代文化类词汇作同义系统训释的专著。


目录

服饰
1.布衣蔬食
2.毯·氍毹
3.毡·穹庐
4.帛·缯
5.乌纱帽之“纱”
6.早期的丝纱“绡”“縠”
7.丝纱中的“罗”
8.早期麻纺“緂”“辟”
9.“辟纑”之“纑”
10.“绩”本是纺麻通称
11.功绩
12.纴·织纴
13.梱·杼·梭
14.说“帽”——我国最早的头衣
15.“冠”不是帽
16.“兵弁”之“弁”
17.巾·帻
18.盔·兜鍪·胄
19.髻·鬟
20.加冕·冕
21.冠冕堂皇
22.联袂
23.“祛”是袖头
24.衷心
25.“亵”的本义
26.内衣“衵”“襗”
27.汉代的“裈”
28.筚路蓝缕
29.护身的“甲”
30.护身的“铠”
31.膏粱·纨绔
32.敝屣·脱屣
33.屣·屣履·倒屣
34.鞋子“屦”
35.鞋子“履”
36.履舄交错
37.有筒的鞋“靴”
38.拖鞋“靸”“屐”
39.草鞋“屝”“屩”
40.蓑笠
41.繖·伞·簦
42.盖被“被”“衾”

饮食
43.餐·食
44.三食·三餐
45.“粮”“粻”
46.“餱”“精”“糗”
47.干食“腊”
48.干食“脩”“脯”
49.米·粒
50.粗米——“粝”“蔬食”
51.精米——“糈”“粺”
52.粢盛·粢食
53.粥·馇·酏·糜
54.菜肴
55.菹·醢·菹醢
56.话“羹”
57.唐宋的“羹汤”还是羹
58.“汤”何时有了菜汤义
59.蔬·菜·菜色
60.“素食”有六义
61.“钓饵”之“饵”
62.膳食
63.筵席
64.“酒”——我国最早的酒
65.玄酒
66.商代名酒“鬯”和“醴”
67.纯酒“醇”和“醪”·
68.金文何以称“钟鼎文”?
69.彝·敦
70.砧有多名
71.蒸锅“甑”
72.蒸食器“甗”
73.三足炊锅种种
74.无足炊锅种种
75.篮·簋·簠簋·瑚琏
76.笾豆
77.杯水车薪·杯
78.爵·觚·觯·角·斝·觥
79.箪食壶浆
80.酒杯“榼”“卮”
81.勺·斟酌
82.滥觞
83.帜——酒的王国酒旗多
84.饭店

居处
85.城·郭
8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7.衢·通衢
88.街巷
89.阊·里·坊
90.墙垣种种
91.柱石
92.每况愈下·甓
93.屋瓦
94.一抔土
95.砖·瓴甓·瓴甋
96.“屏”——其名其物
97.罘罳·阙
98.房屋
99.墙壁
100.举一反三
101.殿堂
102.说“宫”
103.阼·践阼
104.“除”的本义
105.陛下
106.升堂人室
107.运筹帷幄
108.帐幕
109.垂帘听政·帘
110.门·户
111.“专门”为什么用“门”?
112.闭·关·扃
113.囱·窗牖
114.斗拱
115.“斗、拱、昂”的别称
116.椽笔
117.椽名种种
118.栋梁
119.栋名种种
120.美妙的“廊”
121.廊的亲密伙伴“庑”
122.屏风
123.几案
124.床·枰·榻
125.燧人氏·木燧·阳燧
126.烛·蜡烛·蜡炬
127.燎·庭燎
128.说“楼”
129.谈“阁”
130.府第
131.话“宅”
132.今日“馆”之诸义何来?
133.“邸”为什么不用于普通人?
134.茅茨·苫
135.坟墓
136.坟墓的别称
137.君主帝王坟墓的专称
138.奴隶主君王园林“囿”
139.封建帝王园林“苑”
140.私家和公共园林“园”

交通
141.邮亭
142.传·驲·置·驿
143.车轮诸名
144.毂·错毂·毂击·毂下
145.“管辖”之“辖”
146.车轴饰物诸名
147.车厢“舆”
148.车篷诸名
149.说“驾”
150.驾车的马
151.缰·辔
152.绊马绳——“绊”“絷”
153.辎重·辎耕
154.“倾盖如故”·轺
155.輶轩·轩轾
156.古“港”非今“港”
157.波·浪·涛
158.问津·浦
159.筏子诸名
160.俞·舟·船
161.慈航·余杭·航船
162.橹和桨
163.内河大船种种
164.小船种种
165.百舸争流
166.战船种种
167.大型战船种种

其他
168.邦·国
169.“中”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170.“表”的本义
171.“表(錶)”也是皮衣上的毛
172.朝·晨·旦·夙
173.暮时诸名
174.土壤
175.土·地·田
176.上古的“沟”
177.堤防·防
178.钱塘·塘
179.郑国渠
180.禾·稼
181.雌雄
182.牝鸡司晨·牝·牡
183.白蚁及其异名
184.“土”是原始陶器
185.瓦·弄瓦·楯瓦
186.陶·匋·窑
187.说“瓷”
188.贝·币
189.百货·通货
190.说“资”
191.说“壕”
192.壁垒
193.旗鼓相当
194.烽·烽火·烽烟
195.箭头诸名
196.天堑
197.名列前茅
198.城·障·坞
199.谈“堡”
200.谈“城堡”
201.“病”本不是病
202.此“疾病”非疾病
203.口吃·謇
204.谈“盲”
205.盲·瞎
206.“眇”不是一目瞎
207.蹇·謇
208.蹙·盘散
209.皇帝的性——“幸”
210.野合
211.志·方志
212.管窥蠡测
213.绳·索
214.囊·橐
215.赏·赐
216.旌表
217.绞·缢·经
218.茅卜·琼茅·白茅·包茅
219.斋戒·斋

语词
220.贿·赂·贿赂
221.唯·诺·唯唯·诺诺
222.美·好
223.造·诣·造诣
224.觇标·侦
225.报·酬·报答·酬答
226.赞助
227.犒劳
228.慰劳·慰问
229.过·过从·过礼·过往·过访
230.访问·拜访
231.羡·慕
232.希·望
233.冀·觊觎
234.微小·微妙·微行
235.妒·忌·嫉·妒忌·妒嫉
236.存·存问·存孤
237.请问
238.伺机
239.《论语》
240.“记”的本义
241.纪·记
242.识·志(誌)

精彩书摘

  《古代文化常识》:
  13.榈·杼·梭 梭,梭子,织布牵引纬线(横线)的工具,两头尖,中间粗,形如枣核。在乡间老式织布机里,它是被织者左右手交替投行的。在纺织厂里,是用机械力飞速投射的。而在喷气织布机中,纬线是靠气流喷射的,梭子没有了。
  梭子的存在状态就是运动,不仅工作时不息地左右运动,就是自身还不断变革,为了多给人间带来美丽、温暖。当它最后将寿终正寝,被送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真的还依依不舍呢! 梭子的第一个先祖叫“梱(kun)”。“梱”与“棍”同声源,“榈”就是棍,原始梭子就是一段细短棍,亦即细短棒,绕上线缕,人手持着在经线织口中横穿。穿一次梭,就用扁平木刀打纬,即打紧刚穿的纬线;然后再投……这种梭实相当于后来嵌入梭子当中的线圈——纡。云南晋宁石寨山发掘的汉代贮贝器盖子上有一组兄弟民族妇女用原始织机织布的多尊塑像,她们使用原始踞织机,有的在整理经纱,有的在用木刀打纬,有的正在用梱投纬,形象地展示了原始织布的过程。
  梱这种古老的梭子,文献中也有所见。在刘向《列女传·鲁季敬姜传》中记有鲁季敬姜用织机各构件来比喻国家官吏的一段话。她说:“……持交而不失、出入而不绝者梱也。榈可以为大行人也。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综可以为关内之师。”“大行人”,外交部长。这里的各种引喻当来源于战国前的材料。
  状其“持交而不失,出入而不绝”,正是梱绕着纬线左右穿经的形象写照。正因为是梭子,故可引申为织义,字也作“綑”、“捆”等。《墨子·非乐上》:“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紝……綑布縿,此其分事也。”《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赵岐注:“捆,犹叩椓也。织屦欲使坚,故叩椓之也。”这是说打纬,投纬动作可包括打纬,“捆屦、织席”即织屦织席。此节述农家许行追求原始生活的行迹,“捆”正是用梱而织。
  绕着纬线的梱,在经线中间穿行时磕磕碰碰,功效太低;但打纬的扁平木刀却往来顺滑,它在经口一打,由梱牵人的纬线一下紧直了。人们试验:如果在打纬刀上刻出一条凹槽,将投纬的小木棒嵌进去……革命成功了,扁形、嵌入纬线棒的梭子出现了!它就是梭子的中祖“杼”。
  《说文·木部》:“杼,机之持纬者。”字从木予声,予声有舒和义,“杼”是指能舒畅行纬的木质织具。它克服了原始梱梭的缺陷。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汉画像石刻着《慈母投杼图》,图中有斜织机,机旁就有两头尖中间空的扁平状杼,杼中间空处即为放纡(绕纬线棒)的。此画表现母闻“曾参杀人”而投杼惊起的情景事。《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投纬、打纬合一的梭子。《淮南子·汜论》:“……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成语“出自机杼”,就用这个新梭子。
  ……
《溯源:一部关于文明基石的探索》 本书并非详尽罗列古籍与传说的百科全书,而是一次深入探寻人类文明早期演进脉络的旅程。我们聚焦于那些塑造了我们当下思维模式、社会结构与文化认同的根本性力量,旨在揭示它们如何从混沌中孕育,又如何层层叠加,最终构筑起我们今日所见的文明大厦。 我们将目光投向人类最早的集体意识形态,而非简单复述神话故事。本书着重分析的是,当先民们面对自然界未知的力量与自身的渺小时,是如何通过想象与叙事来赋予世界秩序与意义的。我们将探讨早期宗教观念的萌芽,它们如何与对生死的哲学思考相结合,催生出最早的道德准则与社会规范。这并非对某个特定神祇或祭祀仪式的详尽描述,而是追溯这些精神信仰如何成为早期社会凝聚力的重要黏合剂,如何影响了人类对宇宙、对自身存在的初步认知。 在社会组织层面,我们关注的并非是某个王朝的兴衰更迭,而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与繁衍所发展出的基本合作模式。本书将深入考察氏族制度的演变,分析血缘关系、地域归属以及共同劳动如何成为早期社会的基本单元。我们将审视私有制的萌芽及其对社会分工与权力结构的早期影响,理解劳动与剩余价值的初步概念如何悄然形成,进而为更复杂的社会形态奠定基础。这并非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宏大理论构建,而是通过对物质文化遗存的解读,窥见早期人类在物质交换与资源分配上的智慧与策略。 在技术与知识的传承方面,我们不详述每一项发明的具体细节,而是侧重于早期技术革新所带来的范式转变。从火的利用到农耕的起源,再到金属冶炼的突破,本书旨在阐释这些技术进步如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直接改变了人口分布、聚落形态乃至生活方式。我们还将探讨早期知识传播的载体与方式,审视口头传说的力量,以及文字的出现如何开启了信息记录与大规模交流的新纪元。这并非对古代科技史的全面梳理,而是挖掘这些技术与知识的突破性意义,理解它们如何为后续文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艺术与审美领域,我们并非解读某件具体文物的艺术价值,而是探讨早期艺术创作的动机与功能。从洞穴壁画的象征意义到早期陶器上图案的演变,本书旨在揭示人类早期艺术如何与生存需求、宗教信仰以及对美的初步追求相结合。我们将分析色彩、线条、形状在早期艺术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视觉语言如何承载着早期人类的情感、观念与对世界的理解。这并非一个艺术史的评论集,而是理解早期艺术作为一种精神表达与文化载体的基本功能。 本书将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深入剖析,展现文明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奇迹,而是无数代人类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不断互动与探索中,一点一滴积累、不断演变而成的宏大成果。我们期望,通过这种溯源式的探寻,读者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根基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历史的镜鉴。本书拒绝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一同走进早期人类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面对未知时的敬畏、创造时的激情,以及凝聚在一起时所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人类文明的“根”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古代文化常识》这个名字,精准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预想中的它,不会是某个单一文明的详尽论述,而更像是一幅宏大的古代文明全景图。我希望它能带领我,如同乘坐时光机一般,在各个古老文明之间穿梭,去感受它们各自独特的韵味。我期待着,它能让我了解到,那些看似分散的古老文明,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世界。我希望能看到,古老的智慧如何在不同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绽放。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让我不仅仅是“知道”这些文明的存在,更能“理解”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以及它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什么。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启发我思考,让我对人类文明的整体进程产生更深层次理解的书。

评分

我的书架上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历史的书籍,但《古代文化常识》这个名字,还是立刻吸引了我。它似乎承诺了一种更基础、更全面的知识构建。我脑海中构想的,是这本书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古代文化基础,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后来文明的发展。我期待着,它能为我讲述那些文明最核心的“常识”,比如,古埃及人对死亡的看法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社会结构?古希腊哲学是如何奠定西方思想的基石?古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作用?古中国的礼仪文化是如何塑造了民族性格?这本书,我希望它能用一种简洁明了、又不失深度的语言,为我梳理清楚这些重要的脉络。它应该是一本能够让我“举一反三”,从而对其他更深入的古代文化研究产生兴趣的书。我相信,它将是我开启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的最佳起点。

评分

尽管尚未阅读,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在这本书的知识海洋中了。《古代文化常识》,这个书名本身就透露着一种厚重感与广阔性。我设想,它不会是一本枯燥的百科全书,而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我希望能跟随它的脚步,穿梭于各个古老文明的辉煌遗迹之中。想象一下,漫步在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感受那份严谨与和谐;潜入古罗马的地下水道,惊叹于他们的工程智慧;走访古埃及的金字塔,探寻法老的秘密;又或是身临其境于古中国的长安城,体验盛唐的繁华。这本书,我期待它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些古代人物的生动群像,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梦想。我希望能了解,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孕育出影响千年的哲学体系?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又是如何创作出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它应该是一本能够激发我思考的书,让我不仅仅是记住那些知识点,更能从中汲取养分,拓展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精神世界。我相信,这本书定能成为我与古代文明之间一座坚实的桥梁。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古代文化常识》,在我看来,就是一本通往古老智慧的宝藏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发掘那些沉睡的知识,去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我预想中的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带我走进那些早已消失的文明,去亲身感受他们的辉煌与神秘的书。我希望能跟随它的脚步,去看看古巴比伦是如何建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去听听古印度人是如何思考人生的意义,去赏赏古希腊的雕塑是如何体现人体的美,去感受古罗马的法律是如何影响至今。这本书,我希望它能用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故事化的方式,来讲述那些枯燥的历史知识,让我不仅仅是“记住”,更能“理解”,更能“感动”。我相信,它将是我认识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理解当下社会形成根源的重要参考。

评分

还未翻开,这本书就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构建起了一幅幅宏伟的画卷。《古代文化常识》,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知识的吸引力。我所期待的,是一场深入古老文明肌理的探索之旅。我希望它能够带我走进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想象那份壮丽;穿越古印度的恒河圣地,感受那份神秘;凝视古希腊的雕塑,领略那份完美;品味古罗马的宴会,体会那份奢华。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能讲述故事,让那些曾经活在我们前方的生命,重新鲜活起来。我希望能了解,他们的生活细节,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文明呈现在我眼前,让我不仅仅是“知道”他们,更能“理解”他们,并从中汲取智慧。我相信,它将是我认识世界、理解人类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启迪。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旅行,虽然我还没有翻开它的扉页,但单是想象其中的内容,就让我心潮澎湃。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尘封已久的羊皮卷在指尖散发出的古老气息,是古希腊雕塑那线条分明的健硕身躯,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神秘莫测的符号,是古代中国宫殿巍峨的屋檐下,帝王与文臣们那一番番或激昂或沉思的对话。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走进那些早已远去的时代,让我仿佛亲眼目睹金字塔是如何拔地而起的,如何聆听古罗马竞技场上万众的欢呼,又如何感受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的雄心壮志。这本书,不应该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应该是情感的传递,是历史的温度。我希望它能够用最生动、最鲜活的语言,将那些遥远的文明展现在我眼前,让我不仅仅是“知道”它们,更能“理解”它们。我想了解,古代人们是如何思考的?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创造出那些至今仍令我们惊叹的艺术、哲学和科技的?这本书,我相信定能满足我内心深处对古代文明的好奇与渴望,让我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它,让那些沉睡的智慧,在我的阅读中重新苏醒。

评分

虽然我还没有亲手翻阅,但《古代文化常识》这个书名,就已经在我心中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知识画卷。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古代文明的种种精彩瞬间:古希腊的剧场里回荡的悲喜交加,古罗马的斗兽场上弥漫的血腥与荣耀,古埃及的尼罗河畔孕育的生命与信仰,古中国的长城脚下守护的疆土与文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遥远的时代和文明呈现在我面前。它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文字,更应该是有温度的故事,有深度的思考。我期望它能让我了解到,那些古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宇宙的起源,如何追求美的极致,如何构建他们的社会秩序。这本书,我相信它将是一扇让我窥见人类文明早期智慧的窗户,让我能够从中汲取养分,拓展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精神世界。

评分

在我心中,《古代文化常识》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把开启时间之门的钥匙。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潜入历史的长河,去探寻那些失落的文明,去感受那些远古的脉搏。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古埃及人虔诚地向太阳神祈祷的场景,古希腊哲学家们在广场上激辩的画面,古罗马士兵们在战火中奋勇前进的身影,以及古中国工匠们一丝不苟地雕琢文物的身影。这本书,我希望它能用最生动、最形象的语言,为我描绘出这些场景,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那些古人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我期待着,它能解答我心中关于古代文明的种种疑问,关于他们的信仰,关于他们的艺术,关于他们的哲学,关于他们的生活。这本书,我相信定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让我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认识我们自身。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源于我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深好奇。《古代文化常识》,这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却承载着我对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无限憧憬。我脑海中描绘的画面,是那些古老的城邦如何在荒野中崛起,是那些伟大的思想如何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发扬光大。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了解到,在遥远的过去,人类是如何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如何发展出独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它应该是一本能够让我感受到人类智慧的闪光,感受到人类在面对未知时的探索精神的书。我期待着,它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那些关于古代神话、传说、宗教、哲学、艺术、科技的故事,让我不仅仅是“看”到,更能“听”到,更能“体会”到。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为什么那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回溯历史,去寻找前进的答案。这本书,我相信定能成为我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启迪未来的重要窗口。

评分

我一直对人类文明的源头有着莫名的着迷,总觉得古老的土壤里蕴藏着最深刻的智慧和最动人的故事。这本书,《古代文化常识》,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我预想中的它,应该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些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走来,又是如何塑造了如今的世界。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在浩瀚的星空下,古巴比伦人仰望星辰,试图解读宇宙的奥秘;在宁静的恒河边,古印度人沉思冥想,探寻生命的真谛;在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里,早期人类围着篝火,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部落的传说。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一种精神的引导,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那些古老的思想和文化,在数千年之后,仍然对我们产生着如此深远的影响。我期待着,它能让我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对真理的追求。我想知道,那些古代的哲学家们是如何思考“我是谁”?那些古代的艺术家们又是如何捕捉“美”的?这本书,就像一个引路人,将引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启迪的世界,让我重新审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评分

复合肥回个话好尴尬嘎嘎嘎嘎GV个黑咖GV刚哈哈v还尴尬

评分

学文化很好,希望能有帮助。

评分

好书 是正品 很划算 还会来回购!

评分

一个一个的选题,可以当休闲小品来读,不错!

评分

很好的经典书籍。这本书可以说是机械工程系学习的经典教材。讲得很细。无论对考研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收藏,可以买来看看。课后练习都可以做做!物流很给力。我很喜欢。

评分

不错 很棒的一本书 物流很快 包装挺好的 应该是正品

评分

京东自营,正版书籍,物美价廉,包装严实,物流迅速,服务周到,好评!

评分

经典之作,京东正版。

评分

好书,超值,此地无字胜有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