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圈一畫畫的、漫畫圈一挖墓的,一位愛漫畫的考古女生用她狐狸“阿三”的漫畫形象,將你從滿是誘惑、浪漫、神秘的想象中帶到一個科學、真實但非常有趣的考古世界裏。
李子一,筆名“阿三”,90後考古碩士,本科就讀於鄭州大學考古係,碩士就讀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考古係,是一個地地道道在考古工地摸爬滾打過的“女漢子”。
2014年,她開始在鄭州大學官莊考古隊微博上用漫畫記錄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以獨特的方式帶領人們走進瞭一個妙趣橫生的考古世界,並因其漫畫産生瞭廣泛的影響而獲得第四屆“發現中國李濟考古學奬學金”公眾組一等奬和第二屆中國公共考古“仰韶論壇”公眾類一等奬。
考古“好漢”阿三有話說~
考古不是你想象
究竟是神馬
對考古的幻想 23
考古乾神馬 25
七 宗 罪 31
尋找遺址 34
打 石 器 39
碳氮穩定同位素 43
田野考古姿勢規範 47
坑 友 48
能 人 51
節 假 日 52
放假迴傢 55
雙十一吃土 57
工地那點事兒
奔赴工地 69
東虢遺址 72
迴 憶 殺 74
民 工80
凍 成 汪82
霧 霾 天85
停 電86
灰頭土臉90
洗 頭 發92
洗 澡93
大 食 堂97
偷 雞 蛋101
抓 老 鼠102
暴 躁 狗104
鄉村CBD 107
正確打開方式
調 查113
鑽 探116
開 方118
清理遺跡119
探方日記125
收集遺物127
考古人剪影
打開考古的一扇窗
有一位叫李子一的女生,在大學攻讀考古學時,因為熱愛考古,自稱為女漢子。又因為喜歡漫畫,她開始讓漫畫也喜歡上考古。於是一個品牌在不知不覺中誕生,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本《考古入坑指南》。
阿三畫的考古漫畫,近年來在考古圈齣瞭風頭。現在上海古籍齣版社將這些漫畫結集齣版,風勢不減,愈颳愈猛瞭。
自稱是“考古圈一畫畫的、漫畫圈一挖墓的”,一位愛漫畫的女學生,又那麼熱愛考古,也許在當下她是唯一,李子一的齣現顯齣特有的珍貴。當漫畫喜歡上考古,又當你喜歡上這考古漫畫,你會覺著這考古不再陌生,不再枯燥,不再清冷,也不再神秘,相反卻是色彩繽紛,妙趣橫生。
用漫畫描述考古,阿三不能算是第一,但在學考古做考古時畫考古漫畫,而且畫得這樣齣色,那就再沒有第二位瞭。
我不大懂得漫畫,但略知漫畫有一個明確的功用,那就是諷喻。這樣的漫畫,畫意在畫外。阿三的漫畫,是屬於專業漫畫,是知識類型的漫畫,覺得畫意是要將無趣變得有趣,將有趣變得更有趣。而且是將小眾冷僻的知識提升起溫度,讓它變得溫暖、平實又貼近大眾。
的確,考古這行當,雖然行內有人可以愛它愛得苦苦切切,可過去卻不大為大眾理解,現在也仍然有許多人不那麼理解。熟知專業的人希望更多的人理解這專業,也是責無旁貸。阿三一麵研習考古,一麵將所學得的知識用漫畫知會同學,也惠及公眾,功莫大焉。
阿三的漫畫,內涵與情趣,都超齣一般的同類專業性漫畫。畫麵既有充實的情節,也有真實的細節。既有寫實的風格,也有浪漫的情懷。在內容上錶達準確,文與畫都在專業範疇內流轉。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卻並無嘩眾取寵的念想。畫得也是非常認真,雖然是漫畫,卻並不是隨意走筆,讓人感覺漫畫也可以這樣一絲不苟。
考古與大眾之間,距離不小,這行當不大容易為大眾瞭解和理解。雖然這距離一直在縮小,但溝通還大有潛力,有瞭阿三的漫畫,就又多瞭一種溝通的方式,也許這是個不錯的方式,覺得應有相當多的人願意通過這些漫畫認知考古。阿三說:“考古專業涉及文、理、工、醫,就像是法醫和偵探的結閤體,即便僅僅挖掘齣散落在泥土裏的碎片、古人吃剩的骨頭,無論它們多麼小、多麼不起眼,根據這些知識,我們也能推斷齣它們在曆史中的價值。”考古正是如此,在考古人眼裏,這些都是有研究價值的,它們包含的許多故事,都等待著考古人去解釋。
考古是什麼,怎樣去考古,考古能研究什麼問題,考古在研究什麼前沿課題,考古又會遇到什麼睏難和問題,在阿三的漫畫中都有她的理解和迴答。這部漫畫在細節上頗見功夫,錶現瞭學生考古實習的苦樂,再現瞭考古中的日常感受,生動而自然。其中有群體的故事,也有個人經曆,有生活,有感悟。我甚至覺得這本漫畫就是田野考古實習手冊,等同於圖解考古操作規程,可以作為考古學的入門參考。
讀阿三這部考古漫畫集,感覺還有一種特彆的氣場,健康,開朗,積極,執著,這些詞都可以用來形容這個氣場。這就是一種精神,正如魯迅《漫談漫畫》所說:“漫畫的第一件緊要事是誠實,要確切的顯示瞭事件或人物的姿態,也就是精神。”
好的漫畫,如錘如鑼,震撼人心。不過一般人的理解,漫畫是個現代詞,是個現代畫種。殊不知漫畫古已有人,雖然那些畫並無“漫”之名,卻有漫畫之實。我做考古研究,也在這裏做一個簡單的漫畫考古。
我們知道漫畫在日本非常流行,有人覺得中國漫畫源於日本。日本曾將漫畫稱為“戲畫”、“狂畫”、“大津繪”、“鳥羽繪”,後來又稱為“詼諧畫”、“滑稽畫”、“諷刺畫”等。1902年日本現代漫畫傢北澤樂天在《時事新報》上主編“時事漫畫”專欄,統一瞭漫畫稱謂。日本漫畫傢稱漫畫一名,來自宋人洪邁《容齋隨筆》記述的一種漫畫鳥,其實這種鳥更早見於北宋人晁說之的《嵩山文集》,其中有一首詩題為《漫畫》,有“漫畫復漫畫”一語。
漫畫復漫畫,鳥兒的嘴在水裏畫來畫去,魚就畫到瞭嘴裏。這應當是一種涉禽,漫畫鳥可能是俗名,學名有待考論。這漫畫鳥居然成就瞭一個畫種的名稱,貢獻不小。在古代,漫畫一詞齣現不晚,漫畫齣現更早,隻是沒有漫畫之名而已。一些青銅、漆器、陶瓷紋飾中,有的動物與人物都體現有漫畫風格。時代更早的彩陶甚至岩畫上的動物與人物,都流露齣十足的漫畫風,有的變形誇張,有的明確寓意,那就是漫畫。
考古對古代漫畫的解讀,獨有與生俱來的便利。考古人對發揚古代漫畫的技巧與精神,也算是近水樓颱瞭。阿三樹立瞭標杆,希望有更多的年輕考古學者加入這個行列,用考古漫畫搭建與公眾溝通的橋梁,讓這橋梁暢通無阻。
王仁湘
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委員會主任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以為考古就是找金銀財寶,結果看完纔發現,原來考古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場與曆史的對話,通過那些被時間掩埋的遺跡和器物,去還原古人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乃至他們的精神世界。書裏對考古學的倫理和方法論的探討非常深刻,尤其是在對待文化遺産保護方麵,作者的觀點非常令人信服。我以前可能會覺得,挖齣來一個東西就趕緊研究唄,有什麼好糾結的?但書中讓我明白,每一個遺址都是一個不可再生的信息庫,一旦破壞,就永遠失去瞭很多信息。這種對“時間”和“證據”的敬畏感,真的讓我對考古工作者肅然起敬。裏麵的案例分析也很精彩,不同的考古發現如何改變瞭我們對某個曆史時期的認知,這種“推翻舊有觀點”的學術過程,比看懸疑小說還刺激。這本書成功地把我從一個純粹的“看客”,變成瞭一個對曆史真相有更多求知欲的“參與者”。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買這本書是有點衝動的,因為封麵設計得很有吸引力,那種復古又帶點神秘感的風格正是我喜歡的。翻開後發現,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特彆巧妙。它不是按照時間綫來講述,而是從“發現”的角度切入,然後層層遞進地解釋背後的科學原理。比如,書中有一章專門講瞭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比如遙感、三維建模等手段來輔助考古勘探,這簡直是太酷瞭!我一個非專業人士,竟然也能大緻理解這些高科技是怎麼應用的。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敘述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近乎“偵探”的視角,總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這個東西能告訴我們什麼?”而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它教會瞭我如何“看”一個遺跡,而不是“路過”一個遺跡。這種引導式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好像在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實地考察,收獲滿滿,完全沒有浪費時間。
評分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介紹考古學的知識,更是在構建一種思考模式。它讓我明白,曆史不是已經被定格的畫麵,而是一個不斷被重新解讀和修正的過程。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證據鏈”的重要性,沒有紮實的證據,再精彩的想象也隻是空談。這對我日常工作中的決策製定也有啓發——凡事都要有理有據。書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關於“考古現場的倫理睏境”,比如在麵對一些敏感的墓葬或宗教遺址時,如何平衡科學探索的欲望和對逝者尊重的界限。這些討論非常現實和深刻,讓我意識到考古工作遠比想象中復雜和充滿責任感。總而言之,這本書成功地將一個看似遙遠的學科,拉到瞭我們身邊,讓我們體會到,每一次對過去的挖掘,都是對我們自己身份的重新確認。它是一本極具啓發性和操作性的“入門”讀物,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深度瞭解人類文明曆程的人。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真是獨樹一幟,沒有那種傳統學術書籍的架子,反而充滿瞭熱情和一點點“玩傢”的語氣。讀起來非常流暢,就像一位資深玩傢在嚮新手傳授他的“獨門秘籍”。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垃圾堆”或“地層斷麵”時的那種細緻入微。他會告訴你,一塊不起眼的陶片碎片,在考古學傢眼裏意味著什麼,它可能揭示瞭當時的貿易路綫、手工業水平甚至飲食用具的變遷。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被丟棄的“廢棄物”,它們在韆年之後或許就是研究我們這個時代的寶貴“遺物”。書中對不同文化區域的考古學側重點也有所比較,比如對比瞭中美洲與地中海沿岸的考古發現差異,拓寬瞭我的視野。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都變得更“立體”和“縱深”瞭,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
評分哎呀,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新手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古老的文明和那些塵封的秘密充滿好奇,但一提到“考古”,腦子裏就隻剩下博物館裏那些擺在玻璃櫃裏的碎片和枯燥的曆史書。朋友推薦我看看《考古入坑指南》,我原本還挺忐忑,心想這玩意兒會不會又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結果一翻開,完全不一樣!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就像帶著你親自走瞭一趟野外發掘現場。書裏把考古這個聽起來高冷的學科,掰開揉碎瞭講,從最基礎的工具認識,到如何科學地記錄和保護文物,每一步都寫得清清楚楚。特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瞭不少考古現場的趣聞軼事,那些考古學傢們在發掘過程中遇到的睏難和驚喜,讀起來特彆接地氣。感覺作者很懂我們這些門外漢的心態,知道我們最想瞭解的是什麼,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讀完之後,我對考古的認識不再局限於“挖寶”的浪漫想象,而是多瞭一層對科學、嚴謹和尊重的理解。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和未知世界充滿探索欲的朋友們!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有點貴瞭(幫彆人代買的,收到手後我一個小時就看完瞭)
評分價格偏高,沒有活動不劃算啦
評分好的很好的很好的很好的很好的很好的很好的很
評分不錯的專業介紹書,點贊……
評分厚厚的一本,意猶未盡。
評分zjzjzjjzbzkzkzkznzhzjjzkz
評分很不錯,一共買瞭三本,兩本送人瞭,很有代錶性
評分它這有書值得一看,真的非常非常好。
評分不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