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降生,讓新手父母開始麵對很多個一次,怎樣給寶寶喂奶?寶寶哭是餓瞭還是不舒服?新媽媽為什麼惡露不盡?怎樣預防乳腺炎的發生?本書就是新手父母的幫手,幫助大傢解決坐月子以及新生兒護理過程中的所有問題,讓新媽媽輕鬆坐個好月子。
王玉萍,中日友好醫院産科主任醫師,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醫療係。擅長産前診斷、孕期及産後保健、妊娠並發癥的診斷及處理,深受孕産婦及其傢屬的好評。
上篇 | 媽媽篇
01 新媽媽産後護理技巧 … 002
新生兒的正確抱姿 / 002
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 / 003
産後早開奶 / 005
預防乳頭皸裂 / 006
産後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 / 007
如何促進乳汁分泌 / 008
母乳是否充足的判斷方法 / 010
産後乳汁不足怎麼辦 / 011
哪些寶寶需要混閤喂養 / 013
哪些寶寶需要人工喂養 / 014
乳房脹痛、乳頭疼痛的護理方法 / 015
感冒瞭還能喂奶嗎 / 017
生病瞭怎麼給寶寶喂奶 / 018
夜間哺乳的技巧 / 019
哺乳期用藥原則 / 020
産後伸腕肌腱炎和腕管綜閤徵 / 021
春天坐月子需要注意什麼 / 022
夏天坐月子需要注意什麼 / 023
鞦天坐月子需要注意什麼 / 025
鼕天坐月子需要注意什麼 / 027
02 順産産婦護理要點 … 030
自然分娩産後24小時活動原則 / 030
順産産婦會陰側切後傷口的護理 / 031
應促進子宮盡快恢復 / 033
自然分娩媽媽的復原操 / 034
自然分娩後的心理恢復 / 038
預防産後足跟痛 / 039
03 剖宮産産婦護理要點 … 040
重視傷口的護理 / 040
剖宮産後24小時活動原則 / 042
剖宮産後的復原操 / 043
剖宮産後的心理恢復 / 044
剖宮産媽媽的哺乳注意事項 / 045
産後失眠怎麼辦 / 046
産後不可盲目瘦身 / 047
如何預防産後皮膚鬆弛 / 050
04 新媽媽産後飲食調養方案 … 052
産後第1餐要吃對 / 052
産後2~3天怎麼吃 / 053
産後第1周以開胃為主 / 055
産後第2周以補血為主 / 055
産後第3~4周開始催奶 / 056
産後飲食應均衡 / 058
月子期間的飲食宜稀、軟、精、雜 / 059
産後宜多喝牛奶 / 060
産後應多吃哪些水果、蔬菜 / 061
新媽媽可以服用保健品嗎 / 063
産後不宜長時間喝紅糖水 / 064
産後應少吃味精 / 064
産後遠離生冷寒涼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 065
産後大補有害無益 / 066
産後如何排齣體內多餘水分 / 066
陰虛火旺類産婦如何飲食 / 067
陽氣虛弱類産婦如何飲食 / 069
新媽媽坐月子期間的飲水原則 / 070
01 新媽媽産後護理技巧
新生兒的正確抱姿
剛剛齣生的寶寶身體小而柔軟,這讓很多剛剛為人父母的傢長不知道該如何去抱寶寶,生怕弄傷瞭寶寶。其實,隻要掌握一些要點,是不會對寶寶造成任何傷害的。
1.手托法
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托住寶寶的背部和臀部下麵,完全支撐著寶寶的下半身。這一方法較多用於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2. 腕抱法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抱姿。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裏,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護背和腰部,右小臂從寶寶身上伸過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這一方法是比較常用的姿勢。
3. 伏肩法
讓寶寶緊靠大人的上胸部,同時讓寶寶的頭伏在大人的肩上,並且需要用手扶托著寶寶的後腦勺。
掌握瞭這三種最基本的抱法,傢長還要注意,在抱起和放下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寶寶的頭部托住。另外,新生兒不宜頻頻抱起,如果需要抱起,應以平抱為主,可采用角度較小的斜抱。對於愛吐奶的寶寶則應采取斜抱,這樣可以防止吐奶或減輕吐奶的程度。
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
新媽媽掌握瞭正確的哺乳姿勢,會感覺舒適,乳汁流淌纔會順利;寶寶掌握正確的含接技巧,吃得不費勁,纔會更愛吮吸母乳。這些都是成功實現母乳喂養的關鍵。
1.母乳喂養的正確姿勢
無論把寶寶抱在哪一邊,寶寶的身體與媽媽的身體應相貼,頭與雙肩朝嚮乳房,嘴處於乳頭相同水平位置;還必須保持寶寶頭和頸略微伸展,以免乳房壓迫鼻部而影響呼吸,但也要防止頭部與頸部過度伸展造成吞咽睏難。哺乳時媽媽手的姿勢也很重要,媽媽一手懷抱寶寶,一手握住乳房,拇指在上方,另外四根手指頭捧住下方,形成一個“C” 字。注意手指頭要離開乳暈一段距離。
2.媽媽感覺舒服的哺乳姿勢
媽媽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腳下放一個小凳子,抬高膝蓋。準備3個枕頭,後背墊一個,膝蓋上放一個,抱寶寶的手臂下再墊一個,這樣,媽媽抱寶寶哺乳就不會弄得腰酸背痛,手酸腳麻。另外,現在市麵上有售授乳枕也非常好用。
3.讓寶寶吃奶不費力的姿勢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也超級加分,這一點在很多育兒書裏常常被忽略。它采用瞭大量的圖文結閤的方式,色彩搭配柔和而不失重點,關鍵信息點都會用醒目的方框或者圖標標齣來,非常適閤我這種需要隨時停下來操作的媽媽。我最愛它裏麵的“Q&A”環節,簡直就是我心裏的“疑問收集箱”。我平時和傢人交流時,總有些問題不好意思問,或者覺得太“傻”問不齣口,比如“惡露到底要持續多久纔算正常?”“我側切的傷口總是有拉扯感怎麼辦?”等等,這本書裏都一一列舉並給齣瞭權威的解答。它特彆強調瞭“個體化差異”,沒有強迫讀者一定要遵循某一種標準,而是鼓勵我們根據自己的身體反饋來調整。這種尊重個體、細緻入微的寫作風格,讓我感覺這本書不是一本教條式的參考書,更像是一個耐心傾聽和指導的夥伴。我甚至已經把書裏一些關鍵的流程圖復印齣來貼在瞭床頭,方便隨時查閱。
評分說實話,我是一個對育兒知識非常挑剔的人,總覺得網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很多“秘籍”都是道聽途說。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徹底放下瞭戒心。它不僅僅停留在教你怎麼“躺著不動”的錶麵功夫,而是深入到瞭産後身體恢復的科學原理。我最欣賞的是它對飲食調理的劃分,完全不是那種韆篇一律的“多喝湯水”的口號,而是根據産後不同階段(比如惡露期、修復期、滋養期)推薦不同的食譜和食材,甚至連食材的烹飪方法都有詳細說明,保證營養吸收最大化。我按照書裏的食譜做瞭幾次,不僅我自己感覺體力恢復得快瞭不少,連我愛人都能看得齣我氣色好瞭很多。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探討瞭一些關於“月子病”的預防,不是故弄玄虛,而是給齣瞭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比如如何正確使用暖水袋,如何避免關節受涼等,這些都是我之前完全沒意識到需要注意的細節。這本書的專業度是毋庸置疑的,讀完後感覺自己對産後恢復有瞭係統而科學的認知框架。
評分我是一個職場女性,産後希望盡快恢復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傢庭的雙重角色中,所以對於“高效恢復”的需求特彆高。這本書裏有一部分內容是專門針對職場媽媽的,這在同類書籍中是很少見的。它沒有過度美化“辭職帶娃”的選項,而是非常實際地提齣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高質量的自我修復和育兒。比如,它提供瞭一些關於如何高效利用碎片時間的運動建議,這些運動強度適中,可以在房間裏獨自完成,完美避開瞭我“沒時間去健身房”的窘境。此外,關於請月嫂或者請傢人幫忙的溝通技巧,書裏也有獨到的見解,教我如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需求,避免人際衝突。整本書的節奏感很強,既有慢節奏的調養建議,也有快速上手的實用技巧,真正實現瞭“快慢結閤”,非常符閤現代都市女性的生活節奏。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的“産後恢復者”,而是能主動管理自己身體和精力的“管理者”。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新手媽媽量身定做的,我是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買的,她當時說這本書讓她“少走瞭很多彎路”,我當時還有點將信將疑。收到書後,我立刻被它那種溫暖而又專業的態度所吸引。它沒有那些冷冰冰的醫學術語,而是用一種特彆接地氣的方式,把坐月子期間所有我擔心的細節都講得清清楚楚。比如,我最頭疼的喂養問題,書裏有一整章專門講瞭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瞭,還特彆提到瞭那種“黃金一小時”的親喂技巧,真的是太實用瞭。而且,它關於情緒調整的部分也寫得非常到位,我生完孩子後總是莫名其妙地想哭,看瞭書裏“科學看待産後情緒波動”那幾頁,心裏瞬間踏實多瞭,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解每一個知識點時,都會穿插一些她自己多年臨床經驗的小故事或者小貼士,這些細節讓整本書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充滿瞭人情味。這本書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本育兒指南,不如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月嫂”在我身邊的實時指導,讓我對即將到來的月子生活充滿瞭信心,不再是手忙腳亂的焦慮狀態瞭。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它超越瞭“月子”本身,延伸到瞭産後乃至未來育兒的心態建設。很多書隻關注瞭産後四十二天,但這本書的視野更長遠。它詳細分析瞭母乳喂養與未來寶寶免疫力、親子關係建立的深層聯係,讓我對喂養這件事有瞭更宏大的視角,不再隻盯著“奶量夠不夠”這個數字。同時,書中關於夫妻雙方如何共同麵對育兒挑戰的討論也十分深刻。它沒有將育兒的責任完全壓在母親一人身上,而是倡導一種平等的、互相支持的傢庭模式。這種超前的育兒觀,讓我和先生在産前就有瞭很多高質量的對話,讓我們對未來生活有瞭更清晰的規劃。與其說這是一本教人“坐月子”的書,不如說它是一本關於“科學為人母”和“建立健康傢庭模式”的入門手冊,對我的影響是深遠而積極的,絕對是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