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思維、方法與能力

創新創業:思維、方法與能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蘇,褚贇 著
圖書標籤:
  • 創新創業
  • 創業思維
  • 創業方法
  • 創新能力
  • 商業模式
  • 市場分析
  • 風險管理
  • 團隊建設
  • 執行力
  • 創業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647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7982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5
字數:434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在國傢鼓勵創新創業的大環境下,大學生是國傢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對當代大學生開展全麵的創新創業教育,是新常態對高等教育發展的迫切要求。本書是麵嚮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而全新編寫的主教材,主要包括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業能力三方麵重點內容,涉及創新驅動發展、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思維,係統介紹瞭傳統創新方法、創新思維技法、TRIZ技術創新方法和創新驅動創業、創業能力基礎等,是不可多得的創新創業普適讀本。
本書通俗流暢,深入淺齣,理論聯係實際,結構精巧閤理。每章設計詳細的課前閱讀環節和課後實踐環節,並提供配套電子課件和習題答案,讀者可登錄清華大學齣版社網站獲取

內容簡介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迫切需要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國傢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建設創新型國傢,核心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方法必須先行。本書共12章,內容包括什麼是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思維定勢與傳統方法、創新思維與技法、TRIZ創新方法基礎、技術係統進化與發明原理、解決矛盾實現創新、科學效應及其運用、創新驅動創業、創業模式與創業計劃等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麵廣、淺顯易懂又理論聯係實際,內容編排充分考慮瞭教學的特點與需要。
各章精心安排瞭課前閱讀“腦洞大開”和課後實踐“實驗與思考”等環節,實操性強,把創新思維、創新方法與創業能力的概念、理論和技術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幫助讀者加深對學習的認識和理解,熟悉創新思維、方法與創業能力的實際應用。附錄提供瞭部分實驗的參考答案。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應用型主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或作為繼續教育的教材。

作者簡介

周蘇,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教授,國傢科學技術部認證的創新工程師、創新培訓師,浙江省創新方法推廣教師團隊核心成員。長期一綫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在*齣版社齣版計算機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教材80餘本,發行量連年增長,深受兄弟院校和廣大讀者好評。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優秀教師,《計算機教育》雜誌“百期十佳作者”。主講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大數據技術與應用、IT應用文寫作等多門計算機專業課程,深受學生歡迎。

目錄

第1章什麼是創新1
【腦洞大開】2016年世界互聯網發展烏鎮報告1
1.1發明與創新6
1.1.1發現和發明7
1.1.2創造與創新7
1.1.3典型問題和非典型問題9
1.2科技創新體係9
1.2.1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10
1.2.2創新文化與環境11
1.2.3創新發展11
1.3知識創新的內涵12
1.3.1知識創新的特徵12
1.3.2形式與能力12
1.3.3知識創新是提升競爭力的源泉13
1.4技術創新的定義14
1.5管理創新及其4個階段14
1.5.1管理創新的內容15
1.5.2管理創新的4個階段15
1.5.3基本條件16
【實驗與思考】熟悉創新與科技創新的基本概念17第2章創新驅動發展19
【腦洞大開】2016年十大科技突破大盤點19
2.1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23
2.1.1黨的十三大提齣的“三步走”戰略23
2.1.2黨的十五大提齣的“三步走”戰略24
2.2創新驅動發展“三步走”戰略25
2.2.1創新驅動發展的國際經驗252.2.2創新驅動發展架構頂層設計25
2.2.3“三步走”戰略與現代化建設相呼應27
2.2.4具體落實八大任務28
【實驗與思考】熟悉“三步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8第3章互聯網思維31
【腦洞大開】“+互聯網”vs.“互聯網+”31
3.1互聯網思維的由來37
3.1.1工業化思維37
3.1.2商業民主化的思維38
3.1.3用戶至上的思維38
3.2什麼是互聯網+38
3.2.1怎麼理解“+”39
3.2.2為什麼“+”40
3.2.3全球創新指數40
3.2.4全球連接指數41
3.3互聯網+時代的特徵42
3.3.1跨界融閤42
3.3.2創新驅動43
3.3.3重塑結構43
3.3.4尊重人性44
3.3.5開放生態44
3.3.6連接一切45
3.4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45
3.4.1關於互聯網的再認識45
3.4.2新常態、新思維和新經濟47
3.4.3平颱化、聯盟化與新機會49
【實驗與思考】熟悉“+互聯網”與“互聯網+”50第4章大數據思維54
【腦洞大開】準確預測地震54
4.1什麼是大數據56
4.1.1天文學——信息爆炸的起源56
4.1.2大數據的定義57
4.1.3用3V描述大數據特徵58
4.1.4大數據的結構類型60
4.2思維變革之一: 樣本=總體61
4.2.1小數據時代的隨機采樣62
4.2.2大數據與喬布斯的癌癥治療64
4.2.3全數據模式: 樣本=總體65
4.3思維變革之二: 接受數據的混雜性65
4.3.1允許不精確66
4.3.2大數據的簡單算法與小數據的復雜算法67
4.3.3紛繁的數據越多越好68
4.3.45%的數字數據與95%的非結構化數據69
4.4思維變革之三: 數據的相關關係69
4.4.1關聯物,預測的關鍵70
4.4.2“是什麼”,而不是“為什麼”71
4.4.3通過相關關係瞭解世界71
【實驗與思考】深入理解大數據時代72第5章思維定勢與傳統方法75
【腦洞大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75
5.1思維定勢79
5.1.1從眾型思維定勢79
5.1.2書本型思維定勢80
5.1.3經驗型思維定勢80
5.1.4*型思維定勢80
5.2試錯法81
5.3頭腦風暴法82
5.3.1頭腦風暴法的組織82
5.3.2頭腦風暴法的基本規則83
5.3.3頭腦風暴小組成員84
5.3.4頭腦風暴法的實施85
5.4形態分析法88
5.5和田十二法90
【實驗與思考】頭腦風暴法實踐91第6章創新思維與技法96
【腦洞大開】斯坦福*火的一門課96
6.1創造性思維方式101
6.1.1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101
6.1.2橫嚮思維與縱嚮思維103
6.1.3正嚮思維與逆嚮思維105
6.1.4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105
6.2創造性思維技法107
6.2.1整體思考法107
6.2.2多屏幕法108
6.2.3金魚法111
6.3因果分析法113
6.3.1“五個為什麼”113
6.3.2魚骨圖分析115
6.4資源分析法116
6.4.1資源的分類116
6.4.2資源分析方法117
【實驗與思考】創造性思維技法的實踐119第7章TRIZ創新方法基礎123
【腦洞大開】“火箭號”蒸汽機車123
7.1TRIZ起源與發展126
7.1.1理論體係126
7.1.2發展曆程127
7.2發明的5個級彆128
7.2.1發明的創新水平128
7.2.2發明級彆的劃分129
7.2.3發明級彆的意義131
7.3TRIZ的重要概念132
7.3.1技術係統132
7.3.2功能133
7.3.3矛盾與衝突133
7.3.4理想度、理想係統與*終理想解134
7.4TRIZ核心思想137
7.5理想化方法的應用137
【實驗與思考】熟悉TRIZ以及5個發明級彆139第8章技術係統進化與發明原理142
【腦洞大開】從山寨到創新,中國用瞭15年時間142
8.1技術係統進化規律的由來145
8.2S麯綫及其作用145
8.2.1S麯綫145
8.2.2技術預測148
8.3技術係統進化法則149
8.3.13條生存法則149
8.3.25條發展法則152
8.3.3進化法則的本質和作用156
8.4發明原理及其應用156
8.4.1原理1: 分割158
8.4.2原理7: 嵌套原理159
8.4.3原理10: 預先作用161
8.4.4原理13: 反嚮作用163
【實驗與思考】熟悉與應用嵌套(套娃)發明原理164第9章解決矛盾實現創新167
【腦洞大開】看一看小微企業的浙江速度167
9.1矛盾是TRIZ的基石170
9.2技術矛盾與矛盾矩陣170
9.2.1定義技術矛盾171
9.2.2通用工程參數171
9.2.3矛盾矩陣172
9.3利用矛盾矩陣解決技術矛盾173
9.3.1分析技術係統173
9.3.2定義技術矛盾175
9.3.3解決技術矛盾175
9.4物理矛盾與分離方法177
9.4.1定義物理矛盾178
9.4.2物理矛盾的定義步驟179
9.4.34種分離方法179
9.5技術矛盾與物理矛盾的關係183
9.5.1將技術矛盾轉化為物理矛盾184
9.5.2分離方法與發明原理的對應關係184
【實驗與思考】應用矛盾方法獲取問題解決方案186第10章科學效應及其運用191
【腦洞大開】浙江發布小微企業成長報告191
10.1效應與社會效應193
10.1.1蝴蝶效應194
10.1.2青蛙效應194
10.1.3木桶效應195
10.1.4蘑菇管理195
10.1.580/20效率法則196
10.2科學效應及其作用196
10.3TRIZ理論中的科學效應197
10.4應用科學效應解決創新問題205
【實驗與思考】科學效應應用實踐206第11章創新驅動創業209
【腦洞大開】偉大的人生故事隻與選擇有關,與天賦、貧富無關209
11.1創業的基礎是創新212
11.1.1創新能力發展的三要素213
11.1.2規避紅海,探索藍海214
11.1.3結閤産業生態環境的創新215
11.1.4創新要重視客戶體驗216
11.1.5企業商戰,競爭的是創新力216
11.1.6創新麵前機會平等217
11.2創業與創業者218
11.2.1創業的基本要素218
11.2.2什麼是創業者219
11.2.3創業者的基本素質要求220
11.2.4創業者應具備的能力221
11.3什麼是創業教育223
11.3.1創業教育的類型223
11.3.2創業教育的內容224
11.4大學生創業教育224
11.4.1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特徵224
11.4.2大學生創業思想教育225
11.4.3大學生創業能力教育226
11.4.4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227
11.5國外高校的創業教育227
【實驗與思考】用*終理想解啓迪創造性思維230第12章創業模式與創業計劃235
【腦洞大開】美國*大無人機公司是怎麼敗給中國大疆的235
12.1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241
12.1.1互聯網思維及其影響241
12.1.2互聯網+商業模式242
12.2知識産權、技術評估和産業化243
12.2.1知識産權的概念243
12.2.2知識産權的分類245
12.2.3知識産權商業化247
12.2.4知識産權控製産業鏈的錶現248
12.2.5知識産權評價應考慮的因素248
12.2.6商業秘密250
12.3編製創業計劃書250
12.3.1創業計劃的特徵251
12.3.2創業計劃的內容251
12.3.3創業計劃書的類型252
12.3.4創業計劃書的寫作要求253
12.3.5創業計劃書的編寫原則256
12.3.6創業計劃的評估256
【實驗與思考】自選研究方嚮編製個人學術規劃257
【課程實驗總結】257
附錄A部分實驗參考答案和解決方法262
附錄B40個發明原理268
附錄C39×39矛盾矩陣277
參考文獻286

精彩書摘

  第5章思維定勢與傳統方法
  【腦洞大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
  2016年11月3日,一個值得中國航天界永久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在文昌發射場,距發射塔架3公裏處,我親曆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的全過程(見圖5��1)。曾經看過多少次發射,連我自己都記不清瞭,唯有這一次,*是撼人心魄——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據統計,各國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的概率是50%。這次發射會屬於概率的哪一半呢?
  圖5��1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
  01指揮員鬍旭東的位置在大廳的中心。他下達口令,十幾個係統指揮員跟著重復口令,自信而又渾厚的聲音在大廳裏迴蕩。1980年齣生的鬍旭東顯得比實際年齡老成許多。10天前,我和他匆匆見過一麵,當時他隻說瞭一句話:“這次首發一定要成功,它的意義非同一般……如果不成功,對中國航天的打擊就太大瞭。”他的話讓我馬上生齣一個祈禱:長徵五號啊,你可韆萬彆掉鏈子,讓另一半的概率見鬼去吧!
  瞭望3公裏外的塔架,像一座華麗的宮殿,“胖五”則像等待齣嫁的美麗公主,充滿魔幻般的魅力。我在心裏道瞭一聲:親愛的,一路平安。轉迴指揮大廳時,*個“驚心動魄”便撲麵而來,時鍾剛好走到10:30。鬍旭東的口令洪亮有力又略顯低沉:“各號保持狀態,暫不進入-7小時程序。”大廳裏,一波小震蕩。“保持狀態,暫不進入……”,誰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發射塔架1、3助推火箭上疑似液氧泄漏。聽見“泄漏”兩字,就是一個純粹的外行,心頭也會猛然一顫。加注過程*讓人擔心的就是燃料泄漏。我聽過太多這方麵的事故。液氫、液氧是極低溫的易燃易爆的燃料,它們充填到火箭肚子裏,極易汽化,加上發射場地域三高(高鹽霧、高溫、高濕),就更難伺候,一旦泄漏齣來,想想就知道有多可怕。
  指揮部裏有一半的人走齣大廳,去小會議室參加緊急會議。他們要根據航天人特有的“雙五條”歸零標準,逐一開展故障排查。兩位副總師趕往101陣地現場勘察、摸排故障情況時,小會議室裏早已爭論得麵紅耳赤瞭。這個會開得像甲乙兩方談判,當大傢還在為“故障”歸不歸零爭論不休時,發射站站長唐功建卻點齣瞭眼下*緊迫的問題:程序是停還是繼續?當專傢們一緻同意歸零時,一個小時已經過去瞭。發射窗口變更,01指揮員鬍旭東下達口令:“重置點火時間為——19:01:00。”
  程序可以往下走瞭,大廳的氣氛又輕快起來。我再次暗暗祈求彆再有什麼意外瞭。15:48:20,液氫大流量加注完畢。指揮部成員好像鬆瞭一口氣,輕鬆站起,轉移戰場,到10層指揮大廳就座。17:00時,我去瞭加注現場。巨大的排氣聲和呼嘯的風聲讓我突然感受到一絲冷意。這是我早已熟悉的那種“冷”。一個月前,我到過這裏,是加注係統的“管傢”李建軍帶我來的,他把低溫燃料係統給我介紹瞭一遍。與他的聲音一起留在我腦海的還有一個麵容清瘦的江南女子,她叫陳虹,浙江大學熱物理係低溫工程專業的高纔生。這個看上去十分秀氣的杭州女子身上有種超乎常人的定力。為研發低溫燃料係統與貯罐,她帶領的團隊付齣瞭10年多的時間。“十年磨一劍”,我能從陳虹臉上的雀斑中讀到艱辛和不易。
  迴到508時,見走道上站滿瞭人。我心裏一激靈:又發生瞭什麼?小會議室的門緊緊關閉。我的雙腿突然變沉,繞到指揮大廳纔聽說:一級循環預冷失敗。光是“失敗”兩字,你就能預知事態的嚴重性。“暫停液氧排放,暫停煤油充填。各係統保持狀態,暫不進入-1小時程序。”專傢們緊急商討對策:“這次溫度降不下來,我們就終止。”“你們先做,*後一分鍾都來得及。”“隻有半個小時瞭。這半個小時做完,還不成,隻好放棄。”所謂窗口,就是運載火箭發射比較閤適的一個時間寬度。整個窗口隻有2小時40分,前麵耽擱瞭1小時,隻剩下1小時40分瞭。現在進入瞭-1小時,又停下來,窗口還攆得上嗎?若失去窗口,小心翼翼喂進火箭肚子裏的東西,得讓它吐齣來,整個程序得逆著走。凡是逆嚮的,難度都很大,就像逆流而上的船。
  17:36,氫循環泵增壓預冷和排放預冷效果仍不佳……01指揮員下達瞭“各號保持狀態,暫不進入-1小時程序”的口令。“若到19:30,一級液氫發動機預冷仍不正常,考慮進入終止發射程序。這是指揮部的決策。”陳虹記錄本上這段話,事後我讀瞭3遍,讀第2遍時,眼睛發潮瞭:終止發射程序,意味著400多方的液氫、500多方的液氧需要泄迴,發射場將接受異常嚴峻的考驗,中國航天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19:33,傳來好消息:一級氫泵軸溫度終於下降。01指揮員下達令人歡欣鼓舞的口令:“設定點火時間為20:40:00。”當聽到這一消息時,指揮大廳凝固的空氣忽然像注入一股清流,似乎能聽到冰河化開時悅耳的“叮咚”聲。稍顯混亂的秩序恢復瞭正常。我大大地呼齣一口氣,感覺緊張的心瞬間像花兒一樣綻放。
  而陳虹他們減壓瞭嗎?再看看陳虹當時的記錄:“又是一個新要求。這可是液氫迴流係統從20世紀80年代長徵3號開始,幾十年來*次采用該加注方式!!!”請從陳虹3個大大的“!!!”裏體會其壓力和分量吧。我不知道陳虹瘦弱的肩膀是怎麼承受住這巨大壓力的。作為一個比她更年長的女軍人,我想嚮她錶達深深的敬意,除瞭軍禮,還想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她的領導告訴我:“陳虹是個以工作為快樂的女人,辦公室就是她的傢。”按世俗的理解,她會不會像許多事業心強的女人一樣,傢庭很殘缺?後來,我纔知道我的擔心完全多餘,她有一個很愛她的丈夫,還有一個她很愛的兒子。不過,兒子嫌她廚藝不佳,寜願去吃食堂,也不願吃她做的飯,兒子愛吃的幾個菜都是她丈夫的手藝。但她說,她會收拾傢務,會拆洗被子。作為一個女人,她是幸福的。
  19:55,一級氫射前補加開始。加注流量提高到瞭設定流量的2.5倍,可液位沒有上升。流量又增加,已經超過安全流速,可液位還是沒有上升,開排氣閥門泄壓……這些“刀尖上的舞者”,不知道他們自身的壓力如何排遣?我知道陳虹喜歡走步來減壓。這會兒,她一動不動地坐在指揮的崗位上,她現在不能用走步去緩解自己的壓力,隻能把壓力頂在頭上,怎麼辦?我能猜到,她的大腦裏此刻有一雙無形的腳,在飛奔,腳尖正指嚮那個我們全都期待的勝利時刻。直到發射前5分30秒,液位穩定在終值液位。這時,聽見口令:“氫加注好!”氫控製間的玻璃房裏瞬時爆發一陣掌聲:“真是太不容易瞭!”我們這些局外人,真能理解這7個字的內涵麼?
  離點火已經很近。我不知如何選擇,是去空曠的2樓一睹“胖五”點火的雄姿,還是守在指揮大廳。正猶豫時,聽見01指揮員鬍旭東洪亮但略顯低沉的聲音又響瞭起來:“暫緩進入-3分鍾準備程序,設定點火時間為20:41:17。”此刻——20:38。這個“暫緩”,又一次讓人緊張得屏住呼吸。芯一級氧加連接器沒脫落。又來一個故障,需要應急處置。我緊張得不敢再聽也不敢再看,感覺胸口堵得慌。鬍旭東卻極其冷靜:“暫緩進入-2分鍾準備程序,設定點火時間為20:41:56。”窗口又再次設定。
  這時,我突然想起采訪鬍旭東時的一個細節:前不久,鬍旭東和他可愛的小女兒視頻通話。那是他*感幸福的時刻,但這種時刻少得可憐。在視頻裏,他聽見寶貝兒稚嫩又甜美的聲音:“爸爸,你看,我買瞭塊新手錶。”那一聲“爸爸”彆提多暖心瞭。可定睛再細瞧,女兒手背上的“手錶”,原來是掛吊針留下的膠布,他心裏咯噔一下。原來女兒因病住院瞭,他卻壓根不知道……現在,他腦子裏還裝著這件事嗎?不,完全沒可能。此刻,他不能有絲毫分心,他的心全拴在每個程序的口令上。
  當程序進入-90秒時,被大傢稱為“金手指”的120指揮員韋康,下達瞭“轉電”的口令。他的話音剛落,又有人報告:控製主控計算機報錯!還沒來得及反應,韋康又再次喊報告,此時離發射點火還有不到1分鍾:“01,終止發射!”韋康這一口令,事後有人調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牛的口令,沒有之一”。此刻,我忍不住為鬍旭東心慌,因為,他的指令變得口語化:“怎麼搞的?”韋康迴答說:“01,稍等。”這個“稍等”大概是世上*難等的時刻吧?事後我聽說,這次發射如果不是手動操作,一切都自動化,也許便不會成功。看來,*後真正可以依賴的還是人,不是機器。
  十幾秒後,120指揮員喊:“01,好瞭。”真的好瞭?不。這次首發,神奇就神奇在進入倒計時10秒鍾,01指揮員在讀“10、9、8、7、6……”時仍有3次中斷。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從沒發生過的。一次是製導專業報告:“還沒有數。”一次是姿控專業報告:“姿態角偏差還沒有。”韋康又再次叫喊:“01,稍等。”又一個稍等。這些簡略的話,猛一聽,像病句,可對他們,卻是精確的錶達。我想告訴所有那些想觀看火箭發射的人,假如你心髒不好,真要小心,請莫進入。
  -6秒姿控專業報告說:“有瞭!”韋康也跟著報告:“01,好瞭。”此刻,01指揮員鬍旭東又再次果斷地下達口令:“C31重置當前時間為-10秒。”聽見沒,程序又迴到-10秒。他們就這樣在分秒裏來迴倒瞭好幾次。這可是牽動人心的發射點火時刻。這次,鬍旭東的口令下達與此前的每一道口令一樣沉穩自信,盡管有一絲沙啞,但沙啞得很有磁性,不是嗎?“5、4、3、2、1、點火!”在外麵觀看發射的人們,也跟著鬍旭東大聲地讀秒,整個發射場的天地間響徹整齊劃一、氣勢浩蕩的聲浪:“3、2、1——點火!”
  20:43:13.13998秒,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點火,巨大的霧流從火箭的底座上噴湧齣來,然後是耀眼的火光,箭體徐徐地離開底座,莊嚴地升空,一條火龍撕開雲隙,怒吼著絕塵而去……大約30分鍾後,指揮大廳傳來瞭一個聲音:“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現在,終於可以為中國航天人狠狠地鼓掌點贊瞭。
  閱讀上文,請思考、分析並簡單記錄:
  (1)2016年11月3日是中國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的日子,這次發射順利嗎?有沒有遇到什麼麻煩?各國運載火箭的首發成功概率是多少?
  答:
  (2)請通過網絡搜索,瞭解更多中國的航天事業成就,請簡單記錄其中給你留下*深印象的重要事件。
  答:
  (3)什麼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載人航天精神”?這樣的精神對你有什麼啓發?
  答:
  (4)請簡單記述你所知道的上一周發生的國際、國內或者身邊的大事。
  答:
  5.1思維定勢
  在長期的思維活動中,每個人都形成瞭自己慣用的思維模式,當麵臨某個事物或現實問題時,便會不假思索地把它們納入已經習慣的思想框架進行思考和處理,即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thinkingset),也稱“慣性思維”,是指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嚮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
  思維定勢有益於日常對普通問題的思考和處理,但不利於創造性思維,它阻礙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和新形象的産生。因此,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需要突破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多種多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定勢。常見的思維定勢有從眾型、書本型、經驗型和*型。
  5.1.1從眾型思維定勢
  從眾型思維定勢指沒有或不敢堅持自己的主見,總是順從多數人意誌的一種廣泛存在的心理現象。例如,當我們走到十字路口,看到紅燈已經亮瞭,本應該停下來,但看到大傢都在往前衝,自己也會隨著人群往前衝。
  我們來看一則幽默: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於是他靈機一動,喊瞭一聲:“地獄裏發現石油瞭!”這一喊不要緊,天堂裏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嚮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裏就隻剩下那位後來的瞭。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傢都跑瞭過去,莫非地獄裏真的發現石油瞭?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嚮地獄跑去。
  上麵這則幽默說的是“羊群效應”。“羊群效應”是管理學上一些企業的市場行為的一種常見現象。例如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傢在一起盲目地左衝右撞。如果一頭羊發現瞭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裏吃到瞭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裏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不遠處還有更好的青草(圖5��2)。
  圖5��2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比較多地齣現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中,而且這個行業有一個領先者(領頭羊)吸引瞭主要的注意力,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模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裏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裏覓食。
  羊群效應是降低研發和市場調研成本的一種策略,現在被廣泛地應用在各個行業上,也叫做“復製原則”。當一個公司通過調研和開發嚮市場投入一種産品,會被對手輕易地復製,這樣對手就免去瞭前期的研發成本,復製是加劇競爭的一個來源之一。
  可見,類似於羊群效應的從眾型思維定勢更多帶來的是盲目上馬的項目和沒有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而導緻的模糊前景,甚至會分散一個公司的精力。破除從眾型思維定勢,需要在思維過程中不盲目跟隨,具備心理抗壓能力;在科學研究和發明過程中,要有獨立的思維意識。
  5.1.2書本型思維定勢
  書本知識對人類所起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現有的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是人類兩韆多年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經驗總結,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通過書本傳承下來的。因此,書本知識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我們需要掌握書本知識的精神實質,不能當作教條死記硬背,否則將形成書本型思維定勢,把書本知識誇大化、絕對化是片麵甚至有害的。
  當社會不斷發展,而書本知識未得到及時和有效的更新時,導緻書本知識相對於客觀事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滯後性。如果一味地認為書本知識都是正確的或嚴格按照書本知識指導實踐,將嚴重束縛、禁錮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5.1.3經驗型思維定勢
  經驗是人類在實踐中獲得的主觀體驗和感受,是通過感官對個彆事物的錶麵現象、外部聯係的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在人類的認識與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經驗並未充分反映齣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
  經驗型思維定勢是指人們處理問題時按照以往的經驗去做的一種思維習慣,照搬經驗,忽略瞭經驗的相對性和片麵性,製約瞭創造性思維的發揮。經驗型思維有助於人們在處理常規事物時少走彎路,提高辦事效率。我們要把經驗與經驗型思維定勢區分開來,破除經驗型思維定勢,提高思維靈活變通的能力。
  5.1.4*型思維定勢
  在思維領域,不少人習慣引證*的觀點,甚至以*作為判定事物是非的*標準,一旦發現與*相違背的觀點,就唯*是瞻,這種思維習慣或程式就是*型思維定勢。
  *型思維定勢是思維惰性的錶現,是對*的迷信、盲目崇拜與誇大,屬於*的泛化。*型思維定勢的形成來源於多個方麵:一方麵是由於不當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在嬰兒、青少年教育時期,傢長和老師把固化的知識、泛化的*觀念采用灌輸式教育方式傳授下來,缺少對教育對象的有效啓發,使教育對象形成瞭盲目接受知識、盲目崇拜*的習慣;另一方麵在社會中廣泛存在個人崇拜現象,一些人采用各種手段建立或強化自己的*,不斷加強*型思維定勢。
  在科學研究中,要區分*與*型思維定勢,破除*型思維定勢,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

前言/序言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在我國已經深入人心,針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創業創新教育,將大學畢業生培養成為國傢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是擺在高等教育麵前的重要任務。
  研究錶明,創新的先鋒團隊——眾多的諾貝爾獲得者的成功途徑,一是科學發現,二是科學儀器,三是科學方法。其中科學方法的核心是創新方法。建設創新型國傢,核心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方法必須先行。
  1946年,前蘇聯科學傢根裏奇·阿奇舒勒(1926—1998)開始瞭“發明問題解決理論”(TRIZ)的研究工作。在以後的數十年中,這位發明傢投入畢生精力,緻力於創新研究。在他的帶領下,前蘇聯的幾十個學校、研究部門和企業組成專門機構。他們先後分析瞭世界的幾十萬份發明專利,總結齣技術進化所遵循的普遍規律,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時采用的創新法則,創建瞭一種由解決技術問題、實現技術創新的各種方法組成的理論體係——TRIZ。
  為瞭落實國傢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從源頭推進我國的自主創新,2008年,國傢科學技術部、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學技術協會四部委聯閤頒布瞭《關於加強創新方法工作的若乾意見》,文件中明確指齣要“推進TRIZ等國際先進技術創新方法與中國本土需求融閤……特彆是推動TRIZ中成熟方法的培訓……”。
  實踐錶明,運用創新思維和TRIZ創新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突破思維定勢,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進行理性的邏輯思維,揭示問題的本質,確定問題的進一步探索方嚮;能根據技術進化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終抓住機會來徹底解決創新問題;能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
  本教材的內容包括什麼是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思維、思維定勢與傳統方法、創新思維與技法、TRIZ創新方法基礎、技術係統進化與發明原理、解決矛盾實現創新、科學效應及其運用、創新驅動創業、創業模式與創業計劃等內容,是通俗易懂、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
  本書是2016年度杭州高校市級精品課程項目“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建設成果之一。本書得到瞭以下創新方法工作專項項目的支持:2016IM020100(國傢科技部項目),浙江省創新方法應用推廣與示範;2016F30003(浙江省科技廳項目),2016浙江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與服務。
  謝紅霞、徐新愛、王文、張健、吳林華等人參加瞭本書的編寫工作。本書的編寫工作得到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省科技人纔教育中心、南昌師範學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支持。
  周蘇
  2017年新年於杭州西湖

《創繪人生:靈感、實踐與蛻變》 序言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個體價值的實現與社會進步的驅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種內在的活力:創新的精神與創業的勇氣。然而,許多人常常被宏大的概念所睏擾,或是對實踐路徑感到迷茫。他們渴望在人生的畫布上揮灑色彩,卻不知從何落筆;他們懷揣著改變世界的夢想,卻止步於無形的障礙。本書《創繪人生:靈感、實踐與蛻變》正是為瞭迴應這份渴求而生。它並非一套教條的理論,也不是一套僵化的流程,而是一場關於激發潛能、打磨能力、最終實現個體價值與社會貢獻的探索之旅。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瞭未知與機遇。從每一次微小的生活改進,到每一次顛覆性的技術革新,無不源於那顆敢於質疑、勇於嘗試的心。然而,僅僅有靈感是不夠的。靈感如同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適宜的陽光雨露,纔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本書將帶你深入挖掘靈感的源泉,學會如何辨識、捕捉並放大那些轉瞬即逝的火花。它將幫助你理解,真正的創新並非憑空齣現,而是建立在對現有事物的深刻洞察、對潛在需求的敏銳捕捉,以及對不同元素進行巧妙重組的基礎之上。 更進一步,靈感需要轉化為切實可行的行動。這便是“實踐”的力量。創業,作為一種最直接的實現創新的載體,需要一係列紮實的技能與堅韌的意誌。從概念的驗證,到産品的打磨,從市場的分析,到團隊的組建,每一個環節都充滿瞭挑戰。本書將為你提供一套靈活的框架,幫助你係統性地思考和規劃你的實踐過程。它將引導你學會如何製定清晰的目標,如何分解復雜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分配資源,以及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做齣明智的決策。本書強調的不是“完美”的計劃,而是“有效”的行動,是在試錯中學習,在調整中前進。 最終,每一次的探索與實踐,都將帶來個體的“蛻變”。這種蛻變,不僅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一種人格的升華。當一個人敢於挑戰現狀,敢於將想法付諸行動,當他經曆瞭失敗的挫摺,也品嘗瞭成功的喜悅,他的人生視野將更加開闊,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更加強韌,他的內在自信也將更加堅定。本書將貫穿這一核心理念:創新與創業,不僅僅是為瞭創造外在的價值,更是為瞭塑造一個更強大、更具韌性的自我。 《創繪人生:靈感、實踐與蛻變》是一本為所有渴望在人生中留下獨特印記的人而作的書。無論你是學生,初入社會的新人,還是職場中的資深人士,亦或是已經有所成就但希望尋求突破的創業者,本書都能為你提供獨特的視角和實用的啓示。它將幫助你: 點燃內在的創造引擎: 學習如何打破思維定勢,擁抱未知,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創新的契機。 精煉你的實踐智慧: 掌握將抽象的創意轉化為具體行動的藝術,應對從零到一的挑戰。 鍛造無畏的成長韌性: 在一次次的嘗試與迭代中,培養適應變化、剋服睏難的能力。 重塑你的價值實現路徑: 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定位,並用創新的方式將其實現。 這不是一本讓你一夜暴富的秘籍,也不是一本讓你瞬間成為商業巨頭的說明書。它是一本陪伴你成長的指南,一本喚醒你內在潛能的鑰匙,一本指引你走嚮更廣闊人生舞颱的燈塔。 第一章:靈感的源泉——看見未被看見的需求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但真正的靈感往往隱藏在信息的洪流之下,需要我們以獨特的視角去挖掘。本章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靈感的起源,並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來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火花。 打破思維的圍牆: 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缺乏靈感,並非因為世界缺少創意,而是我們的思維被固有的模式所束縛。本節將探討如何識彆並打破這些思維定勢,例如“這是不可能的”、“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做的”等,鼓勵讀者以“海綿吸水”般的開放心態去接納和思考。我們將介紹一些啓發式思考技巧,如類比思維、反嚮思維、組閤思維等,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它們如何在解決看似棘手的問題時産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讀者將被引導去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痛點,分析現有産品或服務的不足,以及思考不同領域知識的交叉點,從中發現潛在的創新機會。 敏銳的洞察力養成: 靈感並非憑空而來,它往往是對現實世界中細微之處的深刻洞察。本節將聚焦於如何培養敏銳的觀察力。這包括學習如何進行“用戶研究”的初步嘗試,即使沒有專業的工具和背景,也可以通過簡單的街頭觀察、與朋友的交流、對社會現象的分析,來理解人們的行為模式、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潛在的睏擾。我們將介紹一些“提問的藝術”,學會如何提齣開放式、探究性的問題,以及如何從看似不相關的迴答中捕捉關鍵信息。例如,通過分析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抱怨、對現有産品的評價,或者觀察他們在特定場景下的行為,來發現被忽略的市場空白或用戶體驗的提升空間。 好奇心的價值與驅動: 好奇心是創新的第一驅動力。本節將強調保持和激發好奇心的重要性。我們將鼓勵讀者去探索與自己專業或興趣領域之外的知識,接觸不同的人群,瞭解不同的文化。例如,學習一些基礎的科學原理,瞭解一些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或者嘗試一項新的愛好,這些看似與“創業”無關的活動,都可能在不經意間觸發新的想法。我們將介紹一些“跨界整閤”的思維方式,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碰撞,産生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從自然界中尋找工程設計的靈感,或者從藝術創作中藉鑒商業模式的創新。 靈感筆記與孵化: 捕捉到的靈感需要被記錄和整理,纔能有機會轉化為真正的價值。本節將介紹有效的靈感記錄方法,從簡單的紙質筆記本到數字化的筆記應用,關鍵在於建立一套適閤自己的記錄習慣。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對收集到的靈感進行初步的分類、梳理和評估,思考它們的潛在可行性、市場價值以及與自身資源的匹配度。這包括對靈感的“種子”進行簡單的“用戶畫像”繪製,思考“誰會需要這個?”,以及對“解決什麼問題?”進行清晰的定義。 第二章:實踐的藝術——從想法到落地的路徑 有瞭好的靈感,如何將其轉化為現實,是衡量創新價值的關鍵。本章將深入探討將創意付諸實踐的策略與方法,幫助讀者掌握從構思到落地的完整過程。 概念的驗證與聚焦: 並非每一個靈感都具備轉化為産品或服務的潛力。本節將重點講解如何對創意進行初步的驗證。這包括如何通過最小可行性産品(MVP)的思路,快速地嚮市場或目標用戶展示你的核心想法,並收集反饋。我們將介紹一些低成本、高效率的驗證方法,例如製作簡單的原型、進行小範圍的用戶訪談、設計問捲調查等。其核心在於,在投入大量資源之前,確認你的想法是否真正解決瞭用戶的痛點,以及是否存在市場需求。我們將強調“迭代”的重要性,即根據反饋不斷調整和優化你的想法,而不是固執於最初的構想。 分解問題與規劃路徑: 復雜的創意需要被分解成可執行的小步驟。本節將介紹如何將一個宏大的願景,拆解成一係列具體的、可管理的任務。我們將引導讀者學習運用一些基礎的項目管理工具和思維,例如工作分解結構(WBS)、甘特圖的簡化應用等,來清晰地規劃從啓動到完成的每一個階段。重點在於,學會識彆每個階段的關鍵任務、所需資源和潛在的風險,並製定相應的應對策略。即使不是專業的項目經理,掌握基本的規劃能力也能極大地提高實踐的效率和成功率。 資源的整閤與利用: 實踐的過程中,資源往往是製約因素。本節將探討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最大化的效益。這包括如何有效地整閤內外部資源,例如人力、資金、技術、信息等。我們將介紹一些“巧婦能為無米之炊”的策略,例如利用開源工具、尋求閤作、眾包模式、利用社交網絡等。重點在於,培養一種“資源創造”的心態,不被資源的匱乏所限製,而是積極尋找和創造可用的資源。 試錯與迭代的勇氣: 實踐的本質是不斷嘗試和調整。本節將強調“試錯”的價值,以及在失敗中學習的重要性。我們將鼓勵讀者擁抱不確定性,將每一次失敗都視為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從中總結經驗,調整方嚮,繼續前進。我們將介紹一些“精益創業”的理念,強調快速反饋、持續學習和敏捷調整。重點在於,建立一種“不怕犯錯”的心態,將注意力放在從錯誤中汲取教訓,而不是沉湎於失敗的痛苦。 溝通與協作的智慧: 許多偉大的想法都需要團隊的共同努力纔能實現。本節將關注如何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協作。無論是與閤作夥伴、團隊成員,還是潛在的投資者,清晰、準確、有說服力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們將介紹一些基礎的溝通技巧,例如如何清晰地闡述你的想法、如何傾聽他人的意見、如何解決衝突等。同時,我們將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如何建立互信、明確分工,共同朝著目標努力。 第三章:蛻變的鑰匙——塑造堅韌的成長型思維 創新與創業的過程,是對個體心理素質的嚴峻考驗。本章將聚焦於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個人的成長與蛻變,培養應對挑戰、擁抱變化的能力。 成長型思維的培養: 本節將介紹“成長型思維”的概念,即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而不斷提升,而非固定的“固定型思維”。我們將探討如何識彆和剋服阻礙成長的負麵思維模式,例如“我天生就不擅長這個”、“如果我失敗瞭,就證明我能力不行”等。通過案例分析和實踐練習,引導讀者認識到挑戰的價值,從批評中學習,並從他人的成功中獲得啓發。 韌性與抗壓力的建立: 創業之路充滿未知與挑戰,韌性是剋服睏難的關鍵。本節將探討如何建立心理韌性,學會從挫摺和失敗中快速恢復,並從中汲取力量。我們將介紹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例如正念練習、積極心理學技巧、建立支持性人際關係等。重點在於,培養一種“即使跌倒,也能爬起來繼續奔跑”的意誌力。 持續學習與適應能力: 時代在變,市場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本節將強調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快速適應變化的能力。我們將鼓勵讀者保持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渴求,並學習如何有效地獲取和運用這些信息。重點在於,建立一種“終身學習”的習慣,將學習視為一個不斷更新和迭代的過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建立內在的驅動力: 創新與創業往往需要付齣巨大的努力,這種動力源於內在的驅動。本節將引導讀者探索自己的熱情所在,找到真正激勵自己的目標。我們將介紹一些方法來幫助讀者識彆自己的價值觀、優勢和使命感,並將這些內在的驅動力轉化為堅持下去的動力。 價值實現與自我超越: 最終,創新與創業是為瞭實現自我價值,並為社會做齣貢獻。本節將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能力、熱情與社會需求相結閤,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我們將強調,真正的價值實現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成功,更是精神上的充實和個人能力的不斷超越。本書希望鼓勵讀者,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突破界限,最終實現一個更強大、更有意義的人生。 結語 《創繪人生:靈感、實踐與蛻變》旨在成為每一位探索者手中的指南,陪伴他們在充滿無限可能的旅程中,點亮靈感,精煉實踐,最終實現自我與價值的輝煌蛻變。願這本書能成為你人生畫布上不可或缺的一筆,描繪齣屬於你自己的精彩篇章。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這本書,我感覺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思維的“升級換代”。作者以一種極具穿透力的方式,剖析瞭創新創業的深層邏輯,並為讀者提供瞭一套全麵的能力構建體係。我特彆被書中關於“認知偏見與決策陷阱”的討論所吸引。作者詳細列舉瞭我們在做決策時可能遇到的各種認知偏見,例如確認偏見、錨定效應、過度自信等,並提供瞭規避這些陷阱的方法。這讓我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並學會如何更加客觀和理性地做齣判斷。書中關於“知識管理與學習麯綫”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強調瞭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並提供瞭一係列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主動迴憶、間隔重復、費曼學習法等。這讓我能夠更高效地吸收新知識,並將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學習方法運用到我的日常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學習效率和知識掌握程度都有瞭顯著提升。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教導我們如何進行創新和創業,更幫助我們培養瞭一種終身學習和持續成長的能力,這種能力將使我們在任何時代都保持競爭力。

評分

《創新創業:思維、方法與能力》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貢獻者”的深刻啓迪。作者不僅僅關注於商業的成功,更強調瞭創新在解決社會問題、推動人類進步方麵的巨大潛力。他通過引用大量的非營利組織和公益項目的案例,展示瞭創新如何能夠為社會帶來積極的改變。我特彆被書中關於“社會創新”的論述所打動,它讓我意識到,創新並非僅僅是為瞭追求利潤,更能夠成為實現社會價值的強大工具。作者鼓勵讀者從發現社會痛點齣發,運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來尋找解決方案,並將其付諸實踐。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周圍的世界,思考如何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齣更大的貢獻。同時,書中關於“創新者的自我管理與時間規劃”的章節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作者分享瞭許多關於如何保持高效工作狀態、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以及如何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實用技巧。這對於任何想要在充滿挑戰的創新創業領域取得成就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這本書讓我明白,創新創業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實現個人的成功,更是為社會創造持久的價值。

評分

這本《創新創業:思維、方法與能力》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前所未有的,它顛覆瞭我之前對“創新”的狹隘理解。作者將創新定義為一種“係統性的思維過程”,強調瞭它並非遙不可及的靈感火花,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獲得的“能力”。我特彆被書中關於“知識産權保護”的章節所吸引,它揭示瞭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創新成果,避免被抄襲和模仿。作者詳細介紹瞭專利、商標、著作權等不同類型的知識産權,以及如何申請和維護它們。這對於任何有誌於創新的個人或企業來說,都至關重要。同時,書中關於“市場分析與競爭策略”的論述也極具參考價值。作者提供瞭多種市場分析工具,例如波特五力模型、PESTLE分析等,並教會我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評估市場潛力和競爭格局。這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並製定齣有針對性的競爭策略。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讓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行動指南,能夠幫助讀者將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對創新創業的許多固有認知。原以為創新隻是少數人的“閃光時刻”,創業更是充滿瞭冒險與機遇。然而,作者以一種極為嚴謹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揭示瞭創新背後的係統性和方法論。他強調瞭“思維”的重要性,即如何跳齣框架思考,如何識彆未被滿足的需求,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支持創新的文化。我特彆喜歡關於“用戶畫像”和“痛點挖掘”的章節,它教會我如何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僅僅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作者通過大量的訪談和研究,呈現瞭許多初創公司在用戶理解上的失誤,以及因此付齣的慘痛代價。這讓我深刻認識到,脫離用戶需求的創新,注定難以長久。同時,書中關於“最小可行産品(MVP)”的理念,也讓我眼前一亮。它強調瞭快速迭代和驗證的重要性,避免瞭在開發一個“完美”産品上的時間和資源浪費。通過小步快跑,不斷收集用戶反饋,並根據反饋進行調整,最終纔能打造齣真正符閤市場需求的産品。這種“試錯”的智慧,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另一個寶貴啓示。它讓我明白,創業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麯摺和調整的過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理論框架,更提供瞭實踐工具,讓讀者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評分

一本令人振奮的書,它不僅僅是關於“創新”和“創業”的字麵意思,更像是一次對思維模式的深度探索。作者以一種極其清晰且富有啓發性的方式,剝繭抽絲地解析瞭創新背後的邏輯,以及如何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想法轉化為可行的商業實踐。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負麵思維”的章節,它挑戰瞭我以往對創新意味著“總是積極樂觀”的刻闆印象。作者巧妙地指齣,審慎的懷疑和對風險的深刻理解,恰恰是孕育齣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創新的土壤。他通過引用一係列真實世界的案例,從初創公司的失敗教訓到成熟企業的轉型睏境,生動地展示瞭僅僅擁有一個好點子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創新需要一種係統性的方法來應對不確定性。書中提供的思維框架,如“設計思維”的演變和“精益創業”的實踐要點,都被作者以一種易於理解且極具操作性的方式呈現齣來。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張羅盤,能夠更精準地在創新創業的迷霧中導航。對於那些渴望突破現狀,卻又常常被“不知道從何開始”所睏擾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它不會直接告訴你“去注冊一傢公司”,而是引導你建立起一套解決問題的通用能力,這種能力無論是在創業初期,還是在職業生涯的任何階段,都至關重要。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身邊的環境,發現那些被忽略的需求,並思考如何通過創新來滿足它們。這種思維的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寶貴的財富,遠超任何具體的創業技巧。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創新”和“創業”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發現價值”和“實現價值”的哲學思考。作者深入淺齣地探討瞭“價值創造”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識彆和捕捉價值。他強調,真正的創新不僅僅是“發明新東西”,更是“為他人解決問題,並創造齣可衡量的價值”。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同理心”的論述,它教導我如何深入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和痛點,並以此為齣發點來設計解決方案。作者通過分享許多成功的創業故事,展示瞭那些偉大的企業是如何通過深刻的同理心,與用戶建立起牢固的情感連接,從而贏得市場。此外,書中關於“商業模式創新”的分析也令人耳目一新。作者詳細介紹瞭各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例如訂閱製、平颱模式、免費增值模式等,並分析瞭它們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嘗試用這些模型來分析我自己的商業想法,並從中獲得瞭許多寶貴的洞察。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理論知識,更引導讀者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實踐探索。它讓我相信,隻要掌握瞭正確的思維和方法,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新者和創業者。

評分

這本書猶如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探索創新創業的道路上給予瞭悉心指導。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接地氣,避免瞭枯燥的學術理論,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將復雜的概念深入淺齣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迭代與反饋”的章節,它深刻地闡釋瞭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持續學習和適應的重要性。作者通過對比傳統企業僵化的決策模式與初創公司靈活敏捷的反饋機製,有力地證明瞭“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的實踐意義。他鼓勵讀者擁抱不確定性,並將每一次的挫摺視為寶貴的學習機會。書中關於“團隊建設與領導力”的論述也令我受益匪淺。我瞭解到,一個成功的創新項目,不僅需要一個好的想法,更需要一個充滿激情、互相信任且能力互補的團隊。作者分享瞭許多關於如何吸引人纔、如何激勵團隊以及如何有效溝通的實用技巧,這對於任何想要建立自己事業的人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團隊管理方法運用到我的工作小組中,驚喜地發現團隊的協作效率和創新氛圍都有瞭顯著提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創新創業並非孤軍奮戰,而是一場需要協同作戰的集體冒險。

評分

這本《創新創業:思維、方法與能力》帶給我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實驗室。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創造性破壞”的論述所吸引,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學概念,作者將其具象化,展示瞭那些顛覆性的創新如何悄無聲息地改變瞭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格局。從互聯網的興起到人工智能的崛起,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引人深思的案例分析,讓我得以窺見那些偉大創新的誕生軌跡。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創新過程中所需要的關鍵“能力”,比如快速學習、風險評估、團隊協作以及資源整閤。這些能力的培養,被作者描繪成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提供瞭一係列可行的練習和工具。我嘗試運用書中的“SWOT分析”來評估自己的想法,並驚訝於它在揭示潛在優勢和劣勢方麵的精準度。此外,關於“商業模式畫布”的講解,更是讓我茅塞頓開,原本模糊的商業構想瞬間變得清晰具體,我能夠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下審視我的産品、客戶、渠道以及盈利模式。這種結構化的思考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創業的門檻,讓我不再畏懼那些繁瑣的商業規劃。它讓我明白,創新並非天賦異稟者的專利,而是可以通過係統性的學習和實踐來掌握的技能。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一本行動指南,鼓勵讀者勇敢地邁齣第一步,並將所學付諸實踐。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一個充滿智慧的圖書館裏進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漫遊。作者以一種引人入勝的筆觸,探討瞭創新創業的方方麵麵,從最基礎的思維模式到最前沿的方法論。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失敗者的視角”的討論所吸引。作者認為,那些曾經失敗過的人,往往比從未嘗試過的人擁有更深刻的洞察力,因為他們經曆過真實的挫摺,並從中學習到瞭寶貴的教訓。他鼓勵讀者擁抱失敗,並將其視為創新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極大地減輕瞭我對失敗的恐懼感,讓我敢於更大膽地嘗試新的想法。書中關於“融資策略與風險投資”的介紹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的融資方式,例如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眾籌等,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特點和適用場景。這對於任何想要啓動或擴大自己事業的創業者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我嘗試運用書中的一些融資建議來準備我的商業計劃書,並發現自己對如何吸引投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創業的“術”,更教會瞭創業的“道”,幫助讀者建立起正確的創業心態和長遠的戰略眼光。

評分

《創新創業:思維、方法與能力》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瞭“創新”的內涵和創業的本質。作者並沒有急於教授具體的創業技巧,而是將重點放在瞭“思維”的培養上。他係統地分析瞭創新者所需的思維特質,例如好奇心、開放性、邏輯性以及批判性思維。我被書中關於“逆嚮思維”的講解深深吸引,它挑戰瞭我習慣性的綫性思考方式,鼓勵我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問題,發現隱藏的解決方案。作者通過大量的例子,展示瞭許多經典的“反常規”創新是如何誕生的,這極大地拓展瞭我的思維邊界。同時,書中對於“方法”的闡述也極具條理性和實用性。從市場調研、原型設計到商業模式構建,每一個環節都被作者分解得清晰明瞭,並提供瞭相應的工具和框架。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商業畫布”的講解,它讓我能夠在一個可視化的界麵上勾勒齣我的商業想法,並清晰地認識到各個要素之間的聯係和相互影響。這種結構化的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創業的復雜性,讓我能夠更有條理地推進我的項目。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創新創業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寶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