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

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卓元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转型
  • 改革攻坚
  • 中国经济
  • 经济发展
  • 体制改革
  • 市场经济
  • 政策研究
  • 经济政策
  • 转型发展
  • 攻坚克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892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4194
包装:平装
开本:异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新常态下稳增长促转型,关键要深化改革,靠改革为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不竭的动力。

供给侧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敢于碰硬。

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所在,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程中*主要也是*艰巨的任务。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与其他资本平等竞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是今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着力点。



内容简介

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但尚未很好地进入新常态。要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关键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中国改革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改革的确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一些重要改革因为涉及比较重大的利益调整,阻力相当大,困难重重。

在上述判断下,作者审视了前十年改革进程放缓之缘由,分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十个重大经济改革议题,分析了新一轮改革的主要特点,提出了深水区改革需要攻坚克难的任务及改革的实施逻辑。他具体分析了政府如何推进自身的改革、国有企业为何以及如何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适应新形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总之,他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逐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作者简介

张卓元,1933年7月出生,广东梅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专长为政治经济学、价格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所所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1995¬¬—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荣誉理事长。代表作有《社会主义价格理论与价格改革》《张卓元经济文选》《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十八大后经济改革与转型》等。2013年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目录

目 录
一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改革创新是稳增长促转型的不竭动力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 3
新常态不仅是换挡更是转型 12
寻找新动力,稳步进入新常态 17
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 22
科学理念引领经济布局和发展 27
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 31

二 深化经济改革 推动经济转型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督促落实”最重要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 41
《决定》提出十个重大经济改革议题 48
当前经济改革重点是政府改革 58
正确理解市场决定性作用 67
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72
改革的决定性成果如何实现 80
深水区改革的实施逻辑 85
全面深化改革是渐进改革的必然结果 103
继续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攻坚的指针 116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120

三 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如何让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35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瓜分国企盛宴 138
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46
国企除极少数外应弃“独”求“混”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 150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促进各种资本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63
国有资本应逐步向五个重点领域集中 175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178
清理僵尸企业成为国企改革重头戏 187
从“以管企业为主”到“以管资本为主”:国企改革的重大理论 创新 191

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适应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访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 20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转方式促转型的正确途径 207
供给侧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敢于碰硬
———访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贾康 213
着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220

五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把邓小平经济理论推向新阶段 235
《新中国经济学史纲(1949—2011)》的写作思路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的贡献 237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题 245
关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点想法 253
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259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遗产》的图书简介,其内容完全不涉及“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这一主题。 --- 《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遗产》 图书简介 一、 序章:寂静的信号与远古的低语 《星辰之歌:失落文明的遗产》是一部横跨科幻、考古学与哲学思辨的宏大叙事。故事始于二十三世纪中叶,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大停滞”时代后,正试图重新迈向星际探索的征程。在遥远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边缘,一个被地球历史学家称为“埃尔德拉”的古老文明遗迹被意外发现。这个文明的辉煌程度远超人类所有已知的历史记载,其技术水平似乎已触及宇宙的终极法则,却在一夜之间如同被时间抹去般彻底消亡。 主角,天体考古学家艾莉亚·凡恩,受命领导“回响号”探索任务,前往发掘这些遗迹。艾莉亚并非传统的探险家,她更是一位深陷于历史迷雾中的学者,坚信理解过去是导航未来的唯一途径。她携带的不是重型武器,而是最精密的传感器和一台能解析古老能量波动的数据终端。 二、 遗迹深处:水晶图书馆与时间悖论 “回响号”抵达的星球被命名为“幽冥之镜”。这里的地貌奇异,充斥着悬浮的巨型水晶结构和自我修复的金属矩阵。艾莉亚的团队很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结构——“水晶图书馆”。这不是储存书籍的地方,而是储存“记忆”和“经验”的活体数据库。 进入图书馆后,团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语言障碍。埃尔德拉文明使用的不是线性语言,而是基于全息投影和量子纠缠的信息流。艾莉亚凭借她对已发现的零星文物符号的研究,开始尝试解读这些信息。 随着解读的深入,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浮出水面:埃尔德拉文明并非毁于战争或自然灾害,而是毁于对“时间”的过度干预。他们掌握了一种能精确模拟和回溯特定时间点的技术,起初用于修正历史错误,但在不断迭代和深入后,他们无意中创造了一个“存在性悖论”——他们所修正的历史开始反噬现实的基础结构。 三、 哲学困境:纯粹的知识与道德的边界 小说的核心冲突不再是外部威胁,而是知识本身的重量。埃尔德拉留下的记录中,包含着关于宇宙起源、多维空间结构以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公式”。这些公式强大到足以让人类瞬间超越目前的科技水平,实现真正的永生和光速旅行。 然而,这些公式也伴随着严苛的“代价”警告。埃尔德拉的最后一位记录者,一位被称为“守望者”的意识体,通过残存的接口与艾莉亚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守望者警告说,知识的获取必须与驾驭知识的心智成熟度相匹配。埃尔德拉文明的毁灭,正是因为他们过早地触碰了这些法则,却未能处理随之而来的道德真空和存在性焦虑。 艾莉亚的团队因此分裂。一部分人(以冷酷的军事领袖卡尔为代表)主张立即将这些知识带回地球,认为这是人类唯一的救赎,道德考量是软弱的表现。另一部分人(以生态学家莉娜为代表)则坚持认为,这些知识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释放,可能会导致人类文明重蹈覆辙。 四、 遗产的继承与选择的重量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遗迹的核心区域——“回声室”。在这里,艾莉亚必须做出抉择:是激活引导装置,将完整的埃尔德拉知识库传输回地球,还是遵循守望者的建议,选择“遗忘”——即摧毁这个数据库,保留那份警示。 在激烈的内部争论和外部环境的突然恶化(幽冥之镜的能量场开始不稳定,预示着埃尔德拉留下的“稳定锚点”正在失效)中,艾莉亚利用自己的学者直觉,发现了一个隐藏的信息层。 这个信息层揭示,埃尔德拉文明的“消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灭绝,而是一种主动的、超脱的进化。他们并非被技术毁灭,而是通过掌握了“存在的更高维度”,将自身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了宇宙背景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更纯粹的“信息流”。他们留下的知识,其实是一个等待继承者的“毕业考卷”。 五、 尾声:新纪元的序曲 艾莉亚最终没有选择简单地复制或摧毁知识。她选择了一种折中的路径:她只下载了埃尔德拉关于“心智构建与伦理约束”的知识模块,这些模块能够帮助人类建立驾驭前沿科技的道德框架,而将那些可能导致存在性危机的“终极公式”永久地留在了幽冥之镜。 当“回响号”返航时,艾莉亚带回的不仅是数据,更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她明白,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力量,而在于理解了运用力量的界限。 《星辰之歌》探讨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强大力量时的永恒困境:我们是否有权利知晓一切?知识的进步是否必然要求道德的同步升级?这部作品用一个失落文明的悲剧,为人类的未来航程敲响了一记警钟,也为那些敢于追问存在本质的探索者,指明了一条审慎而充满希望的星路。这是一个关于智慧、谦卑与继承责任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徐徐展开了某个国家在关键历史时期,经济引擎如何从旧的模式转向新的轨道。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歌颂辉煌,而是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展现了转型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他像一位严谨的侦探,层层剥茧,揭示了每一次重大改革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决策的艰难。书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部分,我读得尤为仔细,作者对其中的矛盾、困境以及各方力量的角力,描述得入木三分。这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分析,更是对制度变迁、权力运行以及人性弱点的深刻揭示。它让我明白,改革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而是充满了曲折、反复和妥协。读完之后,我对“攻坚”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那是一种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评分

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勾勒出了一个国家在剧烈变革时期所经历的阵痛与新生。作者并非简单罗列数据和政策,而是将枯燥的经济理论注入了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我尤其被其中对基层改革者群体命运的描绘所打动,那些在时代洪流中默默奋力,却往往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个体,他们的挣扎、牺牲与坚守,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转型期社会复杂的肌理,既有激昂的进步,也有难以避免的代价。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改革”二字背后蕴含的巨大勇气与智慧,以及它对无数普通人命运产生的深远影响。读这本书,更像是在参与一场集体记忆的回溯,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年代,那些令人扼腕的抉择,都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重现。它不仅提供了对经济现象的解读,更引发了对历史、社会和人性的深层思考。

评分

说实话,最初是被书名吸引的,感觉“经济转型”和“改革攻坚”这两个词自带一种力量感和紧迫感。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时,惊喜远超预期。作者的笔触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直指改革的核心难点,毫不回避其中的矛盾与挑战。他没有给出简单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不同利益群体在改革中的博弈时所展现出的客观与平衡。他既能看到改革带来的进步,也能同情那些在变革中遭受损失的群体。这种深入肌理的洞察,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社会变迁和人性挣扎的深刻写照。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对话,他用冷静的分析和深邃的洞察,引领你穿透迷雾,看清历史的脉络。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经济发展的一些理论感到困惑,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读物。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擅长将抽象的经济概念具象化,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将复杂的经济转型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市场化进程的论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美市场经济的优势,而是深入剖析了在市场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审慎的改革来规避风险。他对不同时期政策制定的背景、考量以及最终效果的分析,都显得尤为精辟。这本书让我对经济转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经济数据上的增长,更是社会结构的调整、利益格局的重塑,以及观念意识的转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开阔了不少,对很多社会现象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评分

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它提供的视角是如此的独特和发人深省。作者并没有沉溺于理论的海洋,而是将笔触伸向了改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去捕捉那些最真实的脉动。我特别喜欢他对某些特定时期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在作者的梳理下,都显现出必然的逻辑。他对于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意外”和“副作用”,有着非常细腻和敏锐的观察,并且能够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训。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改革的成就,也照出了改革的不足,更照出了在变革浪潮中,个体所经历的种种困惑和挣扎。它让我认识到,经济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和制度的变革,更是人心和社会的深刻重塑。

评分

经世济民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学无止境…………

评分

经世济民

评分

速度快服务佳

评分

很不错很好用特别的赞!

评分

速度快服务佳

评分

经世济民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学无止境…………

评分

经世济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