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月嫂教你坐月子(精装本)

金牌月嫂教你坐月子(精装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车艳芳 著,车艳芳 编
图书标签:
  • 月子餐
  • 月嫂
  • 产后护理
  • 育儿
  • 母婴健康
  • 坐月子
  • 新手妈妈
  • 孕后恢复
  • 健康饮食
  • 精装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75839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5234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16
字数:2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坐月子,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妈妈身心综合调养的过程,也是新妈妈改善体质的好机会。

  产前准妈妈需要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胎儿娩出后,母体器官就要恢复到孕前状态:子宫、会阴、阴道的创口会愈合,子宫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功能恢复正常,被拉松弛的皮肤、关节、韧带都要恢复。新妈妈身体的这些部分能否复原,则取决于新妈妈在坐月子时的调养与保健。若科学地进行调养与修复,则新妈妈恢复较快,且无后患;若稍有不慎,调养失宜,则恢复较慢,甚至会落下“月子病”。那么,应该如何调养身体,吃出健康和美丽呢?本书将给您全面、科学的解答。

  本书由金牌月嫂培训师撰写,内容涵盖了新妈妈和新生儿在月子期会遇到的很多问题,还详细介绍了新妈妈的科学饮食及健康的瘦身方法。本书就如一位经验丰富的金牌月嫂,在手把手地教您如何科学、快乐地坐月子,并助力新生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妈妈篇

002 分娩前期在家需要做的事情

004 为分娩储备力量

006 应该何时到医院待产

008 分娩征兆,准妈妈应该早知道

010 精神准备

014 了解分娩知识

021 临产前要排空大小便

022 早产如何应对

024 难产如何应对

028 剖宫产时如何与医生配合

030 母乳喂养应及时开奶

030 提倡母婴同室

033 延迟剪脐带,新生宝宝获益多

034 宝宝出生一小时内就得抱

035 入院前不要忘记的事情

产后注意事项

036 产后要在产床上度过两小时

038 产后卫生忽视不得

040 新妈妈应该知道如何照顾自己

042 产后新妈妈应多休息

043 新妈妈应认同母亲的角色

045 新妈妈应及早开奶喂奶

047 新妈妈胀奶的原因和对策

049 哺乳妈妈能用药吗

051 分娩当天怎么吃才有助于恢复体力

053 产后性生活注意事项

月子里的身体变化

055 新妈妈一般会有哪些生理变化

057 新妈妈腋下有肿块是怎么回事

057 产褥期的子宫特点

058 产褥期的恶露

059 产褥期为什么多汗

060 为什么会出现产后痛

月子里的母乳喂养

061 别让宝宝错过珍贵的初乳

062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好处

063 母乳喂养对妈妈的好处

064 母乳神奇的特点

064 新妈妈天生的哺乳能力

065 母乳喂养的技巧

067 纯母乳喂养不需要给宝宝喂水

068 宝宝生病时应该如何补水

069 简单易学的自我催乳按摩

069 哺乳期乳房的护理

070 妈妈外出时,怎样坚持母乳喂养

070 母乳喂养有禁忌

072 简单的回奶方法

073 选择催乳食物有讲究

075 乳头皲裂怎么办

076 怎样判断乳房中的奶吃净了

078 怎样判断奶水是否充足

079 奶水不足怎么办

080 怎样防止产后乳房下垂

月子里的饮食调养

081 坐月子如何才能做到科学饮食

084 月子期间的饮食营养

093 产后吃鸡蛋要适量

095 母乳喂养新妈妈不宜喝茶

097 产后滋补忌过量

098 新妈妈需要补钙吗

101 为什么不宜过早节食减肥

103 饮食以滋补进养为主

105 产后天天喝红糖水好吗

105 月子里要禁盐吗

106 不同季节,不同饮食调理

月子里常见病的防治

109 怎样预防产褥感染

110 怎样预防产后大出血

111 如何防治产后伤风感冒

112 子宫复旧不全的防治

113 产后子宫脱垂如何防治

114 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怎么办

115 产后腹痛怎样防治

117 怎样防治产后盆腔静脉曲张

117 怎样预防产后腰腿痛

118 产后排尿困难怎么办

119 如何防治产后尿失禁

120 产后为何容易发生便秘,如何防治

121 如何防治新妈妈牙齿松动

122 产后脱发怎么办

123 乳汁淤积的防治

124  为什么初产新妈妈易得乳腺炎,

如何防治

126 如何防治产后漏奶

127 怎样预防产后抑郁症

月子里的健美塑形

128 月子期间的康复锻炼与身体塑形

133 产后瘦身要注意些什么

135 产后怎样美胸健乳

139 如何减少妊娠斑、妊娠纹

141 加强身体排毒的原则

142 随时可进行的锻炼

新生儿的生理特征

144 新生儿的样子

146 新生儿具有令人吃惊的能力

150 新生儿期——从依赖到独立

15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151 新生儿的体重和身长(高)

152 新生儿的头围和胸围

152 新生儿的呼吸和脉搏

153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153 新生儿的大小便

154 新生儿的感觉能力

154 新生儿的微笑

155 新生儿的身体语言

156 新生儿几种特殊的生理现象

158 正确看待新生儿的脱皮现象

158 新生儿的手指为什么掰不开

新生儿的喂养

159  为什么说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

营养品

161 初乳为什么不能丢弃掉

162  产后多长时间应开始让新生儿吃

母乳

162 为什么对新生儿要按需哺乳

163 哺乳的正确姿势和方法是怎样的

164  新生儿的嘴“一碰就动”是饿的

表现吗

164 乳房太硬,新生儿不适应怎么办

165 混合喂养的注意事项

165 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

166 如何进行人工喂养

166 怎样为新生儿选择代乳品

167  为什么提倡人工喂养儿吮吸母亲

乳头

169 怎样喂养早产儿

170 怎样给双胞胎新生儿哺乳

170 喂奶的时间与间隔

新生儿的日常护理

172 夜间为何不能长亮灯

172 新生儿为什么不用枕枕头

173 新生儿为什么不能睡电热毯

174 有助于新生儿睡眠的几种方法

174 新生儿睡姿对容貌的影响

175 睡倒觉怎么办

176 新生儿总睡觉是正常现象吗

176 给新生儿换尿布

176 给新生儿洗澡

177 怎样清洗宝宝的囟门

178 如何清洁男女婴的臀部

179 为什么要给宝宝使用纸尿裤

180 常抱着宝宝好吗

180 为什么不能捆住新生儿的手脚

宝宝篇

181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181 怎样进行“三浴”锻炼

183 为什么不能用闪光灯给新生儿拍照

183 新生儿要不要剪指甲

184 要不要给满月的宝宝理发

184 如何护理好新生儿的脐带

185 怎样护理新生儿的皮肤

186 如何给新生儿测试体温

186 怎样知道宝宝病了

187 不可忽视满月后的母婴体检

新生儿常见病的防治

新生儿的疫苗接种

新生儿的启蒙教育



精彩书摘

  母乳喂养应及时开奶

  提倡“三早”,即早接触、早吮吸、早开奶,这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早接触是让新生儿吮吸乳头。这时的新生儿处在觉醒兴奋的状态,会非常认真地吮吸,不管是否会吸出乳汁。这样做还有利于建立牢固的母子关系,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好性格的培养都有益处。

  开奶时间:出生后1小时,宝宝就要享受人生的第一顿美餐了。最初,乳汁的量非常少,并且含有轻微导泻的成分,能使宝宝体内的胎便完全排出。胎便是宝宝胎儿期时积存在肠管中的粪便,一般在出生后1~2天排出,如果不完全排出就会使宝宝血液变得混浊,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影响宝宝的健康。

  哺乳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哺乳的时间和频率要视宝宝的需求以及新妈妈感到奶胀的情况而定。

  及早开奶对妈妈的好处:有利于母乳分泌,不仅能增加泌乳量,而且还可以促进奶管通畅,防止奶胀及乳腺炎发生。如果不尽快开奶,就会影响正常泌乳反射的建立,使乳汁分泌越来越少。

  宝宝的吮吸动作还可以刺激妈妈的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尽快恢复,减少出血和产后感染的机会,更有利于妈妈早日康复。及早开奶对宝宝的好处:新生儿可通过吮吸和吞咽促进肠蠕动及胎便排泄。

  早喂奶可使宝宝得到更多的母爱,能尽快满足母婴双方的心理需求,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因为初乳营养价值很高,特别是含有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对多种细菌、病毒具有一定抵抗力,所以及早给新生儿喂奶,可使新生儿获得大量免疫球蛋白,增强其抵抗力,大大减少肺炎、肠炎、腹泻等的发病率。

  提倡母婴同室

  刚刚降生的小宝宝,对外面的世界是完全陌生的,但只要待在妈妈身边,会增加安全感,并试着感知周围。所谓母婴同室,就是让小宝宝和妈妈24小时都同住在一起,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作为家庭的新成员与家人尽早彼此适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让新爸爸妈妈对日后照顾宝宝更有信心。母婴同室是建立母婴关系、增进母婴感情的良好开端,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和产妇的康复。新生儿睡在妈妈旁边的小床里,为母婴相互接触和沟通提供了方便。并通过母婴相互接

  触,为日后的生活奠定基础。母婴之间靠视、触、听、嗅甚至味觉等方面来传递信息,以达到心灵感应和相互沟通。如果宝宝哭了,妈妈会轻轻地对他说说话,及时满足他的要求,宝宝会很快安静下来。如果妈妈时常地抚摸他、拥抱他,宝宝能很快地辨别妈妈的触摸和气味,妈妈也能辨别出宝宝不同的声音,如饥饿或不舒服等不同的反应,并会尽快地满足宝宝的需求。

  母婴同室的好处

  学习育婴的技巧。刚生下宝宝的妈妈是非常疲惫的,但此刻还有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育婴技巧。因为身边有专业护理人员,能随时解说宝宝碰到的各种状况,还能指导妈妈正确的哺乳方法。趁在医院期间,完整地学习育婴技巧,可以给日后的新生活奠定基础。实现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是母乳喂养的第一步。通常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应在产房完成第一次吮吸,产妇可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随时哺喂母乳,促进早下奶。

  宝宝在妈妈身边不仅能喝到珍贵的“初乳”,而且分娩后的头三天是乳汁分泌的黄金期。妈妈的乳房会持续感觉到肿胀,看到宝宝的一举一动,听到宝宝的哭声,妈妈的乳汁分泌都会有所增加,通过宝宝的小嘴巴吮吸,还能促进妈妈的下奶量。建立亲子关系。在妈妈肚子里十个月的宝宝,和爸爸还不太熟悉,而爸爸对眼前这个会哭会动的小生命也往往手足无措。如果爸爸也能参与进来,拉近和宝宝的距离,便不再觉得照顾宝宝只是妈妈的事情,还可以增加夫妻感情。

  另一方面,宝宝也能感觉到妈妈和爸爸的爱护,这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段,是父母和子女未来有良好亲情的基础。有助子宫收缩。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母婴同室是再好不过的宫缩药物。一般来说,生产完的产妇都必须使用含有子宫收缩作用的药物,但是母婴同室的妈妈,因为宝宝的吮吸会刺激产素分泌,便能帮助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大出血的概率也会随之减少,有助于产后妈妈的子宫复原。有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新生儿有视听及一定的感知能力,妈妈与新生儿频繁地接触、说话、逗引等都有助于新生儿的早期智力开发。

  母婴同室的注意事项

  母婴同室不同床。宝宝要与妈妈分床睡,且睡在单独的褥子上,并露出口鼻。一些初为人母的产妇,睡觉时喜欢把孩子搂在怀里或者干脆抱着睡。可一旦熟睡过去,很容易压到身边的宝宝,若家属又未能及时发现,很可能会将被褥遮盖了宝宝口鼻引起窒息。另外,“母婴同床”也不利于培养新生儿的独立性,不利于产妇和宝宝的休息及营造健康的卫生环境。宝宝睡觉时要采取侧卧位。宝宝刚出生后几天内,由于一些羊水残留于胃肠道内,加上喂奶、喂水量掌握不好,极易引起呕吐。而且相对于成人而言,新生儿的胃浅且平,因此,宝宝要保持半侧卧位,避免吐出的羊水或反流的奶汁阻塞呼吸道而导致宝宝窒息。

  宝宝需要保暖。如果房间温度过低,可用干毛巾包裹热水袋或热水瓶,放在离宝宝不太近的地方,以免烫伤。但需注意的是,不宜把宝宝从头到脚全部裹住,一点缝隙都不留,被子也不宜盖得太多,避免宝宝因温度较高而发生脱水热。

  宝宝需要预防传染病。新生儿抵抗力极弱,因此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洗手。患有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家属应避免探视。如果妈妈生病了,还是可以继续母婴同室,因为母乳所含的抗体可以经由母乳带给宝宝。假使妈妈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比如咳嗽,只要戴上口罩就可以了。

  延迟剪脐带,新生宝宝获益多

  胎儿在妈妈的肚子中赖以生存的运输营养素的通道,就是脐带。脐带呈细长条状,长10~15厘米,内有两个动脉管和一个静脉管,是连接宝宝和胎盘的管状结构,也是连接胎儿和妈妈的一个器官。

  脐带通常在分娩后30秒至1分钟后被夹住并剪断,几乎所有医院都是这么进行的。但是,这很有可能阻碍有价值的脐带血转移至婴儿体内。孕期,胎儿脐带与母体血脉相连,用来吸取所需养分,脐带血

  有益于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胎盘与脐带开始收缩,并将血液输送至新生儿体中,一旦血液达到平衡,脐带会停止脉动,血液停止流动。如果在胎儿出世两分钟后才剪脐带,能将婴儿的缺铁性贫血风险降低一半,贫血血液铁质偏低的风险也会减少三分之一,降低因铁质不足影响婴儿脑部发育的风险,极大地促进了婴儿的健康;此外,延迟剪下婴儿脐带,可让婴儿从母亲身上得到更多重要的干细胞与营养物。

  然而,若是太快夹住脐带,可能会阻碍有价值的脐带血转移至婴儿体内。根据研究表明,出生10秒内即剪下脐带的婴儿,易患上与铁质缺乏有关的贫血病。贫血是一种缺少红细胞而造成的常见血液疾病。脐带血也可以保存起来备用,脐带血曾经被成功地用来治疗儿童的白血病、血液病等。如果决定储存脐带血,可以提前向医生提出。

  宝宝出生一小时内就得抱

  在宝宝出生一个小时内,新妈妈要把宝宝抱在怀里,和孩子进行亲密接触,这样做可以减少宝宝的应激反应,提高宝宝的免疫力,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促进其消化吸收功能,增进亲子交流,让宝宝减少哭闹、增加睡眠,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据说宝宝出生后,经常被拥抱,性格会比较好。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视觉、听觉还没发育完善,但是味觉、嗅觉已十分灵敏,宝宝会根据嗅觉来判断事物,经常拥抱,宝宝就会慢慢地熟悉拥抱者的味道,与拥抱者形成一种默契。拥抱除了增加亲密度,还会让

  宝宝看到更多变化的环境,刺激大脑的发育。而且,在宝宝打针或抽血化验的时候,拥抱是他最好的止疼剂。

  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后,助产士就会及时作出一些常规的处理,之后,一般会把孩子交给新妈妈。而国外有些医院,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把孩子放在靠近妈妈心脏的地方。这是因为,孩子刚刚离开熟悉的子宫,又经历了艰难的分娩过程,对外界环境的不适应和各种刺激,会让宝宝感到害怕,而在妈妈的怀里,听着熟悉的心跳声,能够减轻宝宝的不适,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在宝宝出生一个小时内,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拥抱和爱抚,是母子建立终生依恋关系的第一步。但是,因生产而筋疲力尽的妈妈,不能长时间拥抱宝宝,那么,抱宝宝的任务就落在爸爸或者其他亲属的身上了。这样,准爸爸或其他亲属就必须学习一下如何抱宝宝了。首先,双手要洗干净,保持清洁。由于宝宝的皮肤很嫩,免疫力也较低,要避免宝宝感染细菌。其次,身上不能有尖锐的东西,例如衣服拉链或者其他的首饰等。再次,在抱宝宝的时候,要注意托住宝宝的颈部和头部,避免因宝宝的头部太重,颈部无力托起脑袋而导致下垂。最后,还要注意,把宝宝送到妈妈身边吃奶的时候,要保证正确的姿势。

  ……


前言/序言

  坐月子,是中华养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妈妈身心综合调养的过程,也是新妈妈改善体质的最好机会。
  产前准妈妈需要提供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胎儿娩出后,母体器官就要恢复到孕前状态:子宫、会阴、阴道的创口会愈合,子宫缩小,膈肌下降,心脏功能恢复正常,被拉松弛的皮肤、关节、韧带都要恢复。新妈妈身体的这些部分能否复原,则取决于新妈妈在坐月子时的调养与保健。若科学地进行调养与修复,则新妈妈恢复较快,且无后患:若稍有不慎,调养失宜,则恢复较慢,甚至会落下“月子病”。那么,应该如何调养身体,吃出健康和美丽呢?本书将给您全面、科学的解答。
  本书由金牌月嫂培训师撰写,内容涵盖了新妈妈和新生儿在月子期会遇到的很多问题,还详细介绍了新妈妈的科学饮食及健康的瘦身方法。本书就如一位经验丰富的金牌月嫂,在手把手地教您如何科学、快乐地坐月子,并助力新生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孕育新生的智慧:现代父母的科学育儿指南》 —— 迎接宝宝的每一个阶段,从孕期到学步期的全方位支持 图书简介 《孕育新生的智慧:现代父母的科学育儿指南》并非一本关于传统“坐月子”习俗的指导手册,而是一部面向当代新手父母,全面涵盖从计划怀孕到孩子三岁前育儿实践的综合性工具书。本书深度融合了现代医学进展、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以及积极教养理念,旨在帮助父母以科学、自信和充满爱意的方式,迎接和陪伴宝宝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提供实用、易懂且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帮助父母建立起坚实的育儿信心,并理解“科学育儿”绝非意味着冰冷的机械操作,而是基于对生命规律的尊重和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 第一部分:迎接宝宝——孕期的科学规划与身心准备 (约占全书20%) 本部分着重于构建一个健康、平稳的孕期环境,将焦点从传统的身体禁忌转移到科学营养、心理健康和安全知识储备上。 第一章:孕前准备与早期动态 科学备孕的“黄金指标”: 深入解析夫妻双方的健康评估,包括生育力知识普及、营养素补充的最佳时机(如叶酸、维生素D的精准剂量),以及如何科学管理体重和压力水平。 早期妊娠的身体信号与应对: 详细区分正常的早孕反应与需要警惕的异常信号。重点讲解孕早期(第1-12周)胎儿细胞分化的关键性,以及如何通过温和的方式应对孕吐、疲劳和情绪波动。 孕期安全知识普及: 澄清关于药物使用、射线暴露和日常活动(如运动、旅行)的现代医学建议,取代过时的“避讳”清单。 第二章:孕中期的身心平衡术 营养学进阶: 不仅关注热量摄入,更侧重于宏量营养素(蛋白质、健康脂肪)和微量元素(铁、钙、碘)在不同孕期的精确需求,提供一周食谱范例,注重食物多样性。 胎教的真正意义: 探讨胎儿听觉、触觉发育的科学依据,介绍如何通过有节奏的对话、音乐和抚摸,促进亲子间早期的情感联结,而非仅关注复杂的“刺激”方案。 分娩的知情选择: 全面介绍各种分娩方式的优缺点、疼痛管理选项(如无痛分娩的机制与适用人群),以及制定个性化分娩计划的步骤,强调“选择权”在父母手中。 --- 第二部分:新生儿的科学照护——跨越“月子期”的现代实践 (约占全书30%) 本部分是本书与传统月子书籍最显著的区别所在。它将“坐月子”的概念解构为产褥期的新生儿护理、妈妈的生理恢复以及家庭支持体系的构建,强调科学通风、适度活动与母乳喂养的持续支持。 第三章:产后生理恢复与心理调适 产后恢复的黄金六周: 详细阐述子宫复旧、恶露观察、伤口护理(剖腹产与顺产)的专业指导。强调产后温和的身体活动(如凯格尔运动)对盆底肌恢复的重要性。 拒绝“坐月子”的迷思: 针对传统习俗进行科学辨析,如关于“捂汗”的风险(中暑与脱水)、“限制饮水”对泌乳的影响、以及过度保暖对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的抑制。 预防与识别产后情绪障碍: 区分“婴儿忧郁”(Baby Blues)与产后抑郁(PPD),提供识别症状的清单,并指导父母如何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建立家庭内部的情感缓冲机制。 第四章:新生儿的科学基础护理 喂养的艺术:母乳与配方奶的精通: 深入探讨母乳喂养的生物学原理、建立奶量、处理常见的哺乳困难(如乳腺炎、乳头混淆)。若选择配方奶,则提供冲调、储存和消毒的严格标准,确保营养吸收与安全。 睡眠的建立而非强迫: 介绍新生儿的睡眠周期特点,强调“安全睡眠环境”(SIDS预防),并引入温和的睡眠线索引导,而非僵化的“睡眠训练”,尊重宝宝的个体节奏。 日常护理的标准化流程: 包括科学的脐带护理、皮肤清洁(非频繁洗浴)、穿着的科学原则(根据室温而非过度包裹)以及体温的精准监测。 --- 第三部分:早期发展里程碑与潜能激发 (约占全书35%) 本部分深入探讨0-3岁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交情感发展,为父母提供“游戏化学习”的实操指南。 第五章:感觉运动系统的蓬勃发展 (0-12个月) 发展性体态与运动: 强调“俯趴时间”(Tummy Time)在颈部和上背部肌肉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如何观察并应对运动发展中的“迟滞信号”。 感官探索的开放式环境: 介绍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如不同质地的布料、厨房用具)来刺激宝宝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培养其主动探索的欲望。 语言的萌芽: 强调亲子间“回应式对话”(Serve and Return)的重要性,即使在宝宝发出咿呀声时,父母的回应也是构建其语言能力的基础。 第六章:学步期挑战与依恋关系的深化 (1-3岁) 自信心与自主性的培养: 探讨一岁后“我要自己做”的心理需求,提供安全的环境设置(居家安全改造)和“有限选择权”的教养技巧,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自我效能感。 情绪的第一次爆发:处理“可怕的两岁”: 深入解析儿童情绪调节的神经科学基础,教授如何识别、命名和接纳宝宝的负面情绪(如哭闹、发脾气),并引导其使用语言表达需求,而非压制情绪。 如厕训练的成熟时机: 提供基于儿童发展成熟度的如厕训练时间点判断,强调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积极鼓励的过程,而非时间表竞赛。 --- 第四部分:构建支持系统与父母自我关怀 (约占全书15%) 本书强调,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父母的身心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第七章:家庭合作与外部支持网络的建立 科学界定“帮手”的角色: 如何清晰有效地与伴侣、祖辈或其他照护者沟通育儿理念和操作规范,避免因育儿观念差异产生冲突。 打破孤岛:社区与资源的利用: 介绍如何寻找可靠的儿科医生、早期干预资源以及父母支持小组。 科学选择托育环境: 如果需要早期托育,本书提供评估托育机构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师生比、环境安全和教养理念匹配度。 第八章:父母的“油箱”管理 自我关怀并非自私: 强调父母休息和个人时间对于维持长期育儿精力的必要性。提供简易的压力释放技巧和“微休息”策略。 保持学习的习惯: 鼓励父母持续更新知识,但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进行“信息过滤”,保持育儿决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孕育新生的智慧:现代父母的科学育儿指南》 旨在成为父母手中那本可以信赖、可以随时查阅的伙伴,它不提供僵硬的教条,而是提供一套基于科学和爱的工具箱,让父母能够以最从容、最有效的方式,享受为人父母的每一天。本书的语言风格注重同理心,结构清晰,图表丰富,是送给每一位准父母和新手父母的“最佳开局”礼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结构组织得非常有条理,完全是按照一个新生命降临后,妈妈和宝宝会经历的实际时间线来推进的。它不是那种堆砌概念的百科全书,而更像是一份贴心的、可执行的“作战地图”。从入院前的准备清单,到分娩后的即刻护理,再到一周、两周乃至满月后的身体恢复进度,每一个阶段的重点和常见问题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个性化需求”的强调。它没有用一刀切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产妇,而是详细分析了顺产和剖腹产在恢复上的差异,以及不同体质妈妈可能遇到的瓶颈,并提供了相应的“B计划”和“C计划”。比如,在处理乳房胀痛这个问题上,它不仅提供了按摩的步骤,还细致区分了哪些情况适合热敷,哪些情况需要冷敷,甚至给出了不同时间点应该寻求专业帮助的预警信号。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梳理,让人感觉这本书是真正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而非冰冷的理论基础上进行阐述的,读起来非常踏实,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感。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在心理支持层面做得尤其出色,这一点往往被许多育儿书籍忽略。产后抑郁和“新手妈妈的迷茫期”是许多人共同的心结,这本书用非常温柔、共情的笔触触及了这些敏感话题。它没有简单地用“坚强点”来敷衍了事,而是深入探讨了产后激素水平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并提供了切实可行、且非常温和的自我调节方法。比如,它建议妈妈们可以尝试记录“小小的成就日记”,哪怕只是成功给宝宝换了一次尿布,或是自己完整地吃完了一顿热饭,都值得记录和肯定。这种对“自我关怀”的强调,让我在阅读时感到被理解和支持,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同理心极强的导师在耳边轻语。书中对家人的角色定位也描绘得非常到位,它不仅指导新手妈妈如何与伴侣有效沟通自己的需求,还巧妙地为爸爸们提供了具体的支持清单,这无疑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和谐、互相理解的家庭康复环境。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超出了我预期的所有标准,几乎可以作为我产后生活中的一个行动指南手册。它不仅限于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大量可立即上手的“操作指南”。例如,在处理新生儿黄疸、脐带护理、拍嗝技巧等高频次、高焦虑事件时,它提供的步骤清单细致到令人发指,配上清晰的图示,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厚厚的书,而是在操作一套精密的仪器。书中甚至细致到如何挑选合适的哺乳枕、如何用最少的力气应对半夜喂奶,以及如何快速清洁溢奶等生活化的小技巧。这种将“大道理”拆解成“小步骤”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新手父母的学习门槛和操作难度。它真正做到了“手把手”教学,让那些在产后本就疲惫不堪的妈妈们,能够迅速掌握关键技能,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与宝宝建立情感联结上,而不是被琐碎的护理细节困扰,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解放了新手父母的双手和大脑。

评分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对“月子期”传统习俗的现代解读是其一大亮点。它没有全盘否定那些流传已久的经验,而是非常科学、辩证地去审视它们。对于“捂汗”这类容易引起争议的做法,作者会先引出传统观念,然后结合现代医学对产后体温调节机制的理解,给出既尊重传统又确保安全的折衷方案。比如,对于产后饮食,它细致地列出了不同阶段的营养侧重点——初期侧重气血恢复和伤口愈合,中期侧重乳汁分泌和体力恢复,后期侧重身体机能的巩固。而且,它提供的食谱不仅仅是食材的堆砌,还非常注重地域和季节的适应性,这点对于生活在不同气候区的读者来说非常实用。我特别喜欢它加入的“误区澄清”小栏目,用简短的问答形式,高效地解除了许多关于坐月子期间的常见谣言和困惑,确保读者获取的都是基于科学证据的最佳实践。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质感是平装书无法比拟的。封面采用的哑光材质,搭配烫金的书名字体,显得既大气又不失温馨,非常符合它所讲述的主题——关乎新生命降临和产后恢复的重大议题。内页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厚实、洁白,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刺眼,这对于需要在夜间频繁查看的新手父母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留意了排版,字号适中,行距宽松,即使是眼睛容易疲劳的产后妈妈,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用色柔和,线条清晰,很多复杂的护理动作都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示得到了极好的诠释,让人一看便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介绍如何正确抱宝宝的某个特定姿势时,它提供的侧视图和仰视图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位资深护士就在手边现场指导一般。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已经传递出一种专业、值得信赖的信号,让人在接触内容之前,就对它抱有了极高的期待和敬意。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的尊重以及对读者的关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