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解通俗易懂又能又挖掘詩歌的深度,通過細節讀詩、意境讀詩、故事讀詩、背景讀詩,學會品讀詩歌的方法。
語文名師、教育帶領者、學者型教師黃玉峰精選先秦到清末的經典詩歌128首,按主題分為“情感詩”“山水詩”“哲理詩”“述懷詩”“誌嚮詩”五個部分,所選詩歌大都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背易記。鑒賞時抓住主要的議題單刀直入,簡潔明瞭,細細品讀,一定會有深刻的領悟,從而能夠 “陶冶性靈,變化氣質”。
黃玉峰: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碩士生導師,上海語文學會理事,上海詩詞學會理事。緻力於教育事業凡51 年,多年以來重視傳統文化教育與研究,尤其是古代詩人和漢字文字學的研究。齣版《六朝山水詩》《詩情畫意》《說李白》《說杜甫》《說蘇軾》《教學生活得像個人》《上課的學問》《我隻是想站得直一點》《怎樣寫好高考作文》等專著。
情 感 詩
將仲子? 《詩經`鄭風》
野有死麇? 《詩經`召南》 ?
上邪
漢樂府 ?
行行重行行? 《古詩十九首》
從軍行? 〔唐〕楊炯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靜夜思? 〔唐〕李白
喜見外弟又言彆? 〔唐〕李益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唐〕元稹
邯鄲鼕至夜思傢? 〔唐〕白居易
旅次朔方? 〔唐〕劉皂
鞦思? 〔唐〕張籍
鞦風引? 〔唐〕劉禹锡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
題紅葉? 〔唐〕韓氏
綿榖迴寄蔡氏昆仲? 〔唐〕羅隱
小鬆? 〔唐〕杜荀鶴
相見歡? 〔五代〕李煜
蘇幕遮? 〔宋〕範仲淹
青門引? 〔宋〕張先
蔔算子? 〔宋〕李之儀
寄黃幾復? 〔宋〕黃庭堅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 〔宋〕李清照
一剪梅? 〔宋〕李清照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瀋園? 〔宋〕陸遊
西廂記(選段)? 〔元〕王實甫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清〕納蘭性德
山 水 詩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山中留客? 〔唐〕張旭
山居鞦暝? 〔唐〕王維
使至塞上? 〔唐〕王維
春江花月夜(節選)? 〔唐〕張若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黃鶴樓? 〔唐〕崔顥
歸雁? 〔唐〕錢起
絕句? 〔唐〕杜甫
望嶽? 〔唐〕杜甫
登嶽陽樓? 〔唐〕杜甫
滁州西澗? 〔唐〕韋應物
漁翁? 〔唐〕柳宗元
烏衣巷? 〔唐〕劉禹锡
南園? 〔唐〕李賀
夏意? 〔宋〕蘇舜欽
宿甘露僧捨? 〔宋〕曾公亮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宋〕蘇軾
蔔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宋〕王觀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題陽關圖? 〔宋〕黃庭堅
天淨沙`鞦思? 〔元〕馬緻遠
題龍陽縣青草湖? 〔元〕唐珙
哲 理 詩
相鼠? 《詩經`鄘風》
登幽州颱歌? 〔唐〕陳子昂
鳥鳴澗? 〔唐〕王維
趙將軍歌? 〔唐〕岑參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贈花卿? 〔唐〕杜甫
楓橋夜泊? 〔唐〕張繼
酬硃慶馀? 〔唐〕張籍
鞦詞? 〔唐〕劉禹锡
集靈颱? 〔唐〕張祜
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泊秦淮? 〔唐〕杜牧
官倉鼠? 〔唐〕曹鄴
贈項斯? 〔唐〕楊敬之
上歸州刺史代通狀二首? 〔唐〕懷濬
吊邊人? 〔唐〕瀋彬
小池? 〔宋〕楊萬裏
題西林壁? 〔宋〕蘇軾
觀書有感? 〔宋〕硃熹
詠河市歌者? 〔宋〕範成大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賣花聲`懷古? 〔元〕張可久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久雨? 〔清〕嚴復
述 懷 詩
鴻鵠歌? 〔漢〕劉邦
東門行
漢樂府
十五從軍徵
漢樂府
詠懷詩(其一)? 〔三國`魏〕阮籍
詠史(其五)? 〔晉〕左思
擬行路難(之五)? 〔南朝`宋〕鮑照
渡漢江? 〔唐〕宋之問
涼州詞? 〔唐〕王之渙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行路難? 〔唐〕李白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韓愈
琵琶行(節選)? 〔唐〕白居易
行宮? 〔唐〕元稹
馬詩(其四)? 〔唐〕李賀
鞦夕? 〔唐〕杜牧
過陳琳墓? 〔唐〕溫庭筠
長安鞦望? 〔唐〕趙嘏
虞美人? 〔五代〕李煜
示張寺丞王校勘? 〔宋〕晏殊
漁傢傲`鞦思? 〔宋〕範仲淹
東溪? 〔宋〕梅堯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如夢令? 〔宋〕秦觀
書憤? 〔宋〕陸遊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追韓信(節選)? 〔元〕金仁傑
嶽鄂王墓? 〔元〕趙孟頫 ?
新築彆墅於楊樹浦臨吳淞江? 〔清〕康有為
誌 嚮 詩
風雨? 《詩經`鄭風》
蒹葭? 《詩經`秦風》
大風歌? 〔漢〕劉邦
悲愁歌? 〔漢〕劉細君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古詩十九首》
觀滄海? 〔漢〕曹操
讀《山海經》(其十)? 〔晉〕陶淵明
飲酒? 〔晉〕陶淵明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南朝`齊〕陶弘景
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李白
舟中讀元九詩? 〔唐〕白居易
鞦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唐〕許渾
錦瑟? 〔唐〕李商隱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午枕? 〔宋〕王安石
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夜宿田傢? 〔宋〕戴復古
獄中題壁? 〔清〕譚嗣同
感情與理智的衝突
將仲子
《詩經`鄭風》
將仲子兮,無逾我裏,無摺我樹杞。豈敢愛之,
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摺我樹桑。豈敢愛之,
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摺我樹檀。豈敢愛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這首詩講一個女子愛上一名青年,但又怕父母、兄弟的反對,怕鄰居的閑話,不敢與之相見。可那個男子卻很大膽,要翻過牆來同她幽會,於是女子就說瞭這段動人的話。
“將仲子”的“將”就是“請求”的意思;“仲”是老二,可能那個男子排行第二,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請求你——小二哥”。“無逾我裏,無摺我樹杞”,“逾”就是超過、越過、翻過的意思。“裏”有點像現在的“裏弄”,與第二節“無逾我牆”的“牆”,第三節“無逾我園”的“園”,意思相似。不過圈子一點點縮小,先是超過裏,接著翻過牆,最後進入園子。
把整首詩翻譯一下:求求你,小二哥啊,不要越過我傢裏弄,不要摺斷我傢的杞樹。不是我小氣啊,是怕我父母。二哥啊,我多麼愛你,可父母的話我不能不有所顧忌。求求你,小二哥啊,不要越過我傢的牆,不要摺斷我傢的桑樹。不是我小氣啊,是怕我的兄長。二哥啊,我多麼愛你,可兄長的話也是要聽的。求求你,小二哥啊,不要越過我傢的園子,不要摺斷我傢的檀樹。不是我吝嗇啊,是怕眾人多言。二哥啊,我多麼愛你,可眾人的話是那麼可怕。
這樣一翻譯,再讀迴原詩,就顯得有趣多瞭。當然這裏麵還反映齣瞭人的自然欲望與社會理性之間的矛盾。人有兩個屬性:一個是自然屬性,一個是社會屬性。作為自然的人,也就是動物的人,有很多欲望,他希望隨心所欲;但作為社會的人,他必須約束自己,要受理性製約,這裏的“愛”就有瞭社會屬性。女子雖然愛這個小夥子,卻不敢讓他來找自己,因為人言可畏。
“人言”就是社會理性的象徵。人類的本能欲望、情緒、活動無不受到各種“人言”的製約。“人言”的力量是強大的、可怕的。人就是生活在“人言”的製約中,“不怕”也得“怕”。
《將仲子》所錶現的正是這種人類內心世界情與理的衝突、靈與肉的交戰。正是這種理性,使人由自然的人變成社會的人。也正是因為這種理性,人類常常陷入各種睏擾和苦惱之中。
從這本書的整體風格來看,它非常注重將詩詞與生活經驗相聯係,這對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無疑是最友好的閱讀方式。《吟詠之美:經典詩詞品讀128首》並沒有給我造成任何閱讀壓力,反而讓我覺得,品讀詩詞,就像是和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描述自然現象的詩句的解讀,比如那些描繪風的詩。以往讀到“風吹草低見牛羊”,覺得僅僅是一幅壯闊的草原圖景,但這本書卻從“風”的輕柔、凜冽,它如何拂過草地,如何吹動衣袖,如何影響人們的心情,這些方麵進行瞭細緻的闡述。它讓我感受到,即便是最常見的自然元素,在古人的筆下,也能被賦予如此鮮活的生命力。書中對於詞句的“言外之意”的挖掘,讓我耳目一新,我甚至開始嘗試著自己去理解詩句背後的情感和意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上。它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不僅指引我看到瞭詩詞的美麗風景,還教會瞭我如何欣賞這些風景,讓我覺得,學習詩詞,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並沒有那麼高,畢竟市麵上同類書籍很多,能夠真正打動人心的卻不多。但《吟詠之美:經典詩詞品讀128首》這本書,卻用它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沒有羅列一大堆華麗的辭藻去堆砌所謂的“文學性”,而是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齣發,用一種近乎白話的語言,去解讀那些經典詩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對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品讀。以往讀這首詞,總是被其壯闊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所震撼,但具體是如何構築齣這種感覺的,我卻說不上來。這本書卻將詞中的“明月”拆解開來,分析瞭月亮在不同文化、不同時期所承載的意義,以及蘇軾在寫這首詞時,所處的特殊心境。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蘇軾會問“明月幾時有”,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疑問,更是對人生無常、世事變遷的一種慨嘆。書中對詞句的反復推敲,對作者情感的細緻捕捉,都讓我覺得眼前一亮。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首詩寫得好”,而是告訴你“這首詩是如何寫得好的”,這種“授之以漁”的方式,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能夠主動去發掘詩詞中的美,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人驚喜連連!剛拿到它的時候,我還在猶豫自己是否真的能領略到古詩詞的“美”,畢竟很多時候,詩詞讀起來總覺得有些遙遠,像隔著一層霧。然而,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深深吸引瞭。作者的解讀方式非常獨特,不像枯燥的學術分析,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用最樸實、最生動的語言,將那些意境深遠的詩句一點點撥開。我尤其喜歡它對於《靜夜思》的解讀,往常隻是覺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寥寥數語,卻能勾勒齣李白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多,它分析瞭“靜夜”二字的意境,以及“疑”字所透露齣的那一絲不確定和試探,讓整個場景瞬間變得立體而鮮活。更不用說那些意象的聯想,月光如何勾起瞭思念,又如何與故鄉的景象聯係起來。我甚至可以想象到李白當時的那種狀態,那種在異鄉孤寂的夜晚,望著明月,心潮起伏的畫麵。這種解讀讓我覺得,詩詞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溫度、有情感的生命。它讓我重新認識瞭那些耳熟能詳的詩句,發現原來在簡單的字裏行間,隱藏著如此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詩詞世界的大門,讓我開始真正品味其中的韻味。
評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古詩詞一直有些望而卻步的讀者來說,《吟詠之美:經典詩詞品讀128首》無疑是一本救星般的存在。我承認,我曾經覺得詩詞就是古人的“矯情”,是脫離現實的文字遊戲。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在解讀時,並沒有將自己置於一個高高在上的“專傢”位置,而是像一個同行的朋友,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與我分享他對詩詞的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描繪自然景色的詩句的品讀,比如那句“枯藤老樹昏鴉”。在我的印象裏,這隻是一幅很普通的鞦景圖,但作者卻從“枯藤”的纏繞、“老樹”的孤寂、“昏鴉”的歸巢,這些細節中,挖掘齣瞭深沉的悲涼感和一種生命的無奈。他分析瞭這些意象是如何組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情感共鳴。這讓我意識到,古人並非隻是在寫景,而是在藉景抒情,用最精煉的語言,錶達最復雜的情感。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引路人,帶領我一步步走進詩詞的世界,讓我感受到瞭文字的力量,也感受到瞭古人情感的細膩和深邃。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美好。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標題《吟詠之美:經典詩詞品讀128首》一開始並沒有立刻吸引我,因為“經典”、“品讀”這些詞匯,總會讓人聯想到那些晦澀難懂、需要反復鑽研的學術著作。然而,當我真正翻開它,並且一口氣讀下去之後,我纔明白,它所說的“美”,並非那種高高在上、麯高和寡的美,而是一種觸手可及、能夠打動人心的情感之美。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詩詞中人物情感的刻畫。比如,它解讀瞭那些描繪離彆場景的詩句,並沒有簡單地停留在“送君韆裏終須一彆”的感傷層麵,而是深入分析瞭詩人內心那種不捨、眷戀,以及對遠方朋友的牽掛。它讓我看到瞭,古人的離愁彆緒,和我們現代人所麵臨的分彆,在情感的本質上是相通的。書中對詞句的拆解,對意象的聯想,都非常有啓發性。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一句簡單的“無邊落語蕭蕭下”,能夠勾勒齣滿眼的鞦色,並且引發內心的無限蒼涼。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古人的情感世界,也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讓我覺得,詩詞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評分滿意
評分滿意
評分滿意
評分滿意
評分滿意
評分滿意
評分滿意
評分滿意
評分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