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PDMA新产品开发精髓及实践

设计思维:PDMA新产品开发精髓及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Michael G.Luchs(迈克尔·G.卢克斯),K.Scott Swan(K.斯科特·斯旺),Abbie Griffin(阿比·格里芬) 著,马新馨 译
图书标签:
  • 设计思维
  • 产品开发
  • 创新方法
  • PDMA
  • 新产品开发
  • 商业模式
  • 用户体验
  • 问题解决
  • 精益创业
  • 战略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14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324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创新与研发管理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76
字数: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作为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设计思维是一种目标明确、体系清晰、以人为本的思维模式。本书共25章,由领先的行业专家和学者撰写,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在各种情境运用设计思维的工具、洞见和观点,包括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和流程改进。从本书中你将学到,以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深入挖掘客户的世界,以价值为基础,了解他们的需求;在以团队为基础的创新项目中*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意输出,在创新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提供支持和跨部门协作,在组织中的各个层面整合设计思维以解决*棘手的挑战。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迈克尔.G.卢克斯博士(Dr. Michael G. Luchs)是威廉与玛丽学院雷蒙德·A.梅森商学院创新与设计工作室的副教授及创始董事。2008年,他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在此之前,卢克斯博士曾有十多年的顾问及管理从业经验。作为PRTM咨询公司(现为PwC)的高管,卢克斯博士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产品开发、营销实践及公司业绩等多方面的问题。他的客户既有财富500强企业,也不乏各种中小型企业,遍及包装产品、消费者耐用品、计算机及电信设备、以及电信服务行业等。除了从事顾问行业,卢克斯博士还担任过蓝铂(Labtec)公司[现为罗技(Logitech)公司]的营销高级副总裁及百得电动工具公司产品经理。


K.斯科特.斯旺(K.Scott Swan)是威廉与玛丽学院国际商务、设计及市场营销学教授。他曾荣获福布莱特奖学金,并于2015―2016年担任维也纳大学(奥地利维也纳)与布拉迪斯拉发大学(斯洛伐克)联合创建的中欧地区创业家委员会成员。斯旺博士的著作包括2014年10月出版的Innovation and Product Management: A Holistic and Practical Approach to Uncertainty Reduction(施普林格科学+商业媒体),以及A Review of Marketing Research on Product Design with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PIM即将出版)。斯旺博士曾在多所教育机构教授课程,包括北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韦尔斯)、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北京清华大学、东京青山学院大学、德国奥托贝森管理研究院,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商学院。他曾在多家期刊发表过文章,如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以及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目前,斯旺博士在JPIM和The Design Journal编辑委员会兼任职务。


阿比.格里芬(Abbie Griffin)是犹他大学大卫埃克尔斯商学院市场营销学Royal L. Garff校董。同时,她也在犹他大学教授一年级核心MBA营销管理课程。格里芬教授拥有普渡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哈佛商学院MBA学位,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技术管理博士学位。她主要研究如何评估和改善新产品开发流程,并在著作Serial Innovators: How Individuals in Large Organizations Create Breakthrough New Products中发表了她的*新研究成果。1993年,她的文章“客户的声音”(Voice of the Customer)荣获了Frank M. Bass论文奖及John D.C. Little by INForms*佳论文奖,同时也被评为Markeing Science近25年来刊登的*具重要性的文章第七名。1998―2003年,格里芬曾担任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编辑职务。2009年,PDMA协会授予她Crawford Fellow称号;目前,格里芬为该协会出版物副主席。1998―2009年,格里芬出任Navistar International(市值130亿美元的柴油机及卡车制造商)董事会董事。在日常生活中,格里芬教授热爱布艺手工、徒步远足和游泳。

译者简介:

马新馨,英文翻译。翻译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朴实。文字表达流利,翻译经验丰富,对文字认真雕琢。与我方多次合作。

目录

第1章 设计思维简介 1
1.0 简介 1
1.1 设计思维的概念及其在新产品开发和创新中的作用 1
1.2 设计思维框架 4
1.3 设计思维―― 一种非线性流程 8
1.4 设计思维的原则和“思维方式” 9
作者简介 11
第1部分 设计思维工具
第2章 如何编写设计概要 14
2.0 简介 14
2.1 优秀的设计概要应该满足九个标准 15
2.2 编写优秀的设计概要 20
2.3 设计概要的相关研究成果 21
2.4 注意避开三个误区 22
2.5 总结:成功的关键 23
作者简介 23
第3章 消费者画像:设计师的强大工具 24
3.0 简介 24
3.1 消费者画像的定义 25
3.2 消费者画像的重要意义 26
3.3 创作消费者画像 27
3.4 消费者画像应用举例 28
3.5 小结 34
3.6 总结 35
作者简介 35
第4章 客户体验地图:通往创新型解决方案的跳板 36
4.0 简介 36
4.1 体验地图的信息来源 38
4.2 制作体验地图 42
4.3 体验地图:通往创新型解决方案的跳板 45
4.4 总结 50
作者简介 51
致 谢 51
第5章 设计思维:连接研究与概念设计的桥梁 52
5.0 简介 52
5.1 创意生成过程中的难点 52
5.2 用系统化的方法与用户建立联系 53
5.3 视觉化-共情化-概念构思 54
5.4 视觉化和共情化是概念构思的重要前提 56
5.5 实际应用 56
5.6 总结 61
作者简介 61
第6章 使用设计启示为思维过程注入创意 62
6.0 简介 62
6.1 设计创意从何而来 63
6.2 设计启示:推动创意生成的工具 63
6.3 设计启示的起源:实证基础 64
6.4 适用于创意生成的77种设计启示 65
6.5 如何利用设计启示生成设计概念 68
6.6 用实证说话:设计启示工具的价值 70
6.7 总结 71
6.8 附录 71
作者简介 75


第7章 故事与原型在设计思维中的关键作用 77
7.0 简介 77
7.1 设计思维产品开发框架 77
7.2 什么是故事 78
7.3 什么是原型 82
7.4 故事和原型合二为一 84
7.5 在设计过程中加入故事和原型 89
7.6 总结 90
作者简介 91
第2部分 企业里的设计思维
第8章 把设计融入创新过程的模糊前端 94
8.0 简介 94
8.1 FFE中的难题 95
8.2 协助定义问题的设计活动和工具 97
8.3 协助信息管理的设计活动和工具 99
8.4 协助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设计活动和工具 104
8.5 让设计师成为FFE阶段的战略组成部分 107
8.6 总结 109
作者简介 110
第9章 设计对初创企业的影响:如何帮助创业企业掌握和在新产品开发中
应用设计流程 111
9.0 简介 111
9.1 基本准备 112
9.2 过程 114
9.3 常见错误的处理方法 123
作者简介 126
第10章 设计行业之外的设计思维:团队培训和实践指南 127
10.0 简介 127
10.1 非设计者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128
10.2 设计思维带来的挑战 129
10.3 获得成功的三种团队战略 131
10.4 总结 137
作者简介 137
第11章 培养设计思维:通用医疗的门罗创新模型 138
11.0 简介 138
11.1 通用医疗的设计部门 139
11.2 门罗创新生态系统 140
11.3 设计思维对于通用医疗的重要意义 149
11.4 总结 153
作者简介 153
第12章 让设计思维成为企业文化 154
12.0 简介 154
12.1 企业文化在设计思维上的重要影响 154
12.2 什么是企业文化 158
12.3 破坏设计思维的企业力量 159
12.4 促进设计思维的四大创新支柱 161
12.5 向设计思维文化转型的四个阶段 165
12.6 总结 166
作者简介 167
第13章 知识管理――实现突破性创新的信息放大器 168
13.0 简介 168
13.1 在摸索中设计 169
13.2 突破性创新中的知识管理工作:从才智杠杆到才智放大器 171
13.3 突破性创新的知识管理和相关工具 175
13.4 在组织中实施知识管理 179
13.5 附录 180
作者简介 183
第14章 让设计思维成为企业的战略组成部分 184
14.0 简介 184
14.1 关键人员的作用 186
14.2 组织实践 188
14.3 组织气候和文化 191
14.4 嵌入设计思维 194
作者简介 197
第3部分 具体背景下的设计思维
第15章 设计思维简介 200
15.0 简介 200
15.1 产品、服务和体验 201
15.2 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服务体验 203
15.3 会“表演”的服务 208
15.4 设计服务体验永无止境 210
15.5 总结 211
作者简介 211
第16章 通过服务设计故事了解环境信息 213
16.0 简介 213
16.1 服务设计 215
16.2 内容故事及作为解读者的设计师 216
16.3 通过叙述的语境――CTN方法 216
16.4 CTN方法的案例分析 217
16.5 总结和建议 224
作者简介 226
第17章 激进型新产品的优化设计 228
17.0 简介 228
17.1 公布挑战目标:激进型新产品 230
17.2 回望过去,放眼未来 231
17.3 在整个消费链中集中推广新兴技术 232
17.4 鼓励运用类比思维 234
17.5 为简单问题寻找全新的解决方法 236
17.6 通过众包吸引更多创意者 236
17.7 总结 238
作者简介 238
第18章 商业模式设计 239
18.0 简介 239
18.1 什么是商业模式 239
18.2 企业什么时候需要检查自己的商业模式 241
18.3 商业模式可以为我的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242
18.4 如何设计商业模式 243
18.5 商业模式设计流程 245
18.6 如何实施全新或者经过修改的商业模式 250
18.7 总结 251
作者简介 251
第19章 大型企业使用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维进行的精益创业:实现转型
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全新方法 253
19.0 简介 253
19.1 精益创业 254
19.2 转型和颠覆性创新:确认应该使用精益创业流程的领域 257
19.3 为什么商业模式是精益创业流程的价值部分 259
19.4 通过以人为本的设计的镜头进行精益创业 261
19.5 在企业实施精益创业方法 268
19.6 总结 270
作者简介 270
第4部分 消费者反应与价值
第20章 消费者对产品形态的反应 274
20.0 简介 274
20.1 产品形式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 275
20.2 产品形态特征和消费者观念 276
20.3 产品形式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估 279
20.4 总结 285
作者简介 286
第21章 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审美反应出现差异的因素 287
21.0 简介 287
21.1 文化 288
21.2 个性 293
21.3 情境因素 296
21.4 讨论 296
21.5 总结 297
作者简介 298
第22章 符合未来的设计:对应未来客户的设计 299
22.0 简介 299
22.1 用于了解不断变化的消费者价值观的框架 300
22.2 新兴的消费者需求 301
22.3 进一步向前 311
作者简介 313
第5部分 设计思维专题
第23章 硬件与界面:融合用户界面与工业设计,获得更丰富的产品体验 316
23.0 简介 316
23.1 发散型路线:实体和数码产品的用户界面 317
23.2 新兴用户界面技术 319
23.3 新技术需要新流程 320
23.4 七个问题助您整合工业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 324
23.5 总结 330
作者简介 330
第24章 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331
24.0 简介 331
24.1 知识产权中的“设计” 331
24.2 实用专利 332
24.3 设计专利 337
24.4 实用物品的版权设计 340
24.5 产品设计的商标权 341
24.6 法律重合、权衡和战略性因素 342
24.7 总结 343
作者简介 344

第25章 可持续设计思维 345
25.0 简介 345
25.1 X设计 346
25.2 整合设计思维与可持续设计 350
25.3 总结 359
作者简介 360

前言/序言

审校者序

作为PDMA第一批在中国被认证的产品经理认证(NPDP)讲师及设计思维教练,很高兴看到PDMA的设计思维书籍在中国出版。本书跟之前你所看到的设计思维书籍很不一样,可以说,这是一本很有自己特色的书。

本书的特色之一:每一章都是由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完成的。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根据自身经历,阐述了对设计思维不同角度的理解与应用。

一开始,如果你已经对设计思维有一些了解的话,很可能会觉得,啊!他们怎么是这样理解设计思维的? 但是,当你仔细阅读了这些作者的背景、经历,你就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以前读过的太多的设计思维的书都是出自设计师,或者以设计师的角度在解释设计思维。但是当一个不同经历背景的人讲述在自己的产品研发过程中理解到的设计思维时,就会各自有各自的理解,很像我们中国的盲人摸象,每个人都看到不同方面的东西,你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章节,从不同角度的描述,把设计思维这头大象拼起来,并且获得更丰富的感知。例如索伦?彼得森博士的第2章,你会发现他在讲设计概要书写的事情。虽然你可能在以前的设计思维的书中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内容,可能也没有在自己的设计思维应用中使用过。但是这没什么不好,至少我们看到了有的人在设计思维的应用中这么应用过。

特色之二:它是从产品管理的全领域去看设计思维的,把它很好地融入了整个产品管理的工作中。以前NPDP的学习者们经常会困惑,设计思维及其他流程如何和产品管理的其他领域工作相结合,我想这本书的一些经验说明会很好地帮助你理解这个问题。

特色之三:如果你是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专业人士,你会发现这本书里有你熟悉的味道。很多理工科的产品研发人士,抱怨设计师描述的设计思维太过抽象,逻辑感不强,那么这么书很适合理工科的你。

最后,很开心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开始接触并且喜欢设计思维。希望我们能有机会一起交流关于设计思维的话题。


师津锦 江湖人称她师太。设计思维教练、战略管理咨询师、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大师,也是中国首批NPDP授权讲师。擅长利用设计思维为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服务体验改善、新产品设计。她曾两年内为企业高层举行战略规划、产品服务改善研讨会20余场,曾利用设计思维帮助某跨国企业来自10多个不同国家的高管成功实施设计思维战略规划工作坊。她是2016 Tid中国质量竞争力大会设计思维专题演讲嘉宾,中国IT项目管理论坛设计思维专题演讲嘉宾,2016中国Scrum Gathering论坛设计思维专题演讲嘉宾,2017 Tid设计思维论坛演讲嘉宾,2017 TEDx xinjiekou 设计思维与女性话题演讲嘉宾。



《创新引擎:驱动产品生命力的秘密》 一个关于发现、孕育和引爆新可能的旅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产品的生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持续的革新与注入。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市场需求快速迭代的洪流之中,如何让产品不仅在推出之初赢得掌声,更能在这场马拉松中保持领先,甚至引领潮流?《创新引擎:驱动产品生命力的秘密》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驱动产品持续生命力的核心动力,揭示那些从最初的灵感火花,到概念的精雕细琢,再到市场上的成功引爆,最终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的全过程。 本书并非一次性的产品开发指南,而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创新”这个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引擎,如何被点燃、如何被维护、又如何能持续轰鸣,为产品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我们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产品生命周期,不再将产品视为一个静态的实体,而是看作一个动态的、不断进化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的成长与繁荣,离不开一套科学而富有洞察力的方法论作为支撑。 第一部分:洞察先机——点燃创新的火种 创新的起点,往往隐藏在最不经意的细节之中。在信息过载的世界里,敏锐的洞察力是发现潜在机遇的金钥匙。《洞察先机》章节将聚焦于如何培养和应用这种洞察力。 倾听未说出的需求: 我们将探讨超越表面用户反馈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观察、访谈、情境分析等多种手段,深入挖掘用户内心深处、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未曾清晰表达的需求和痛点。这包括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潜在的未满足愿望,以及那些他们习以为常却可以被颠覆的“不可能”。 解构现有模式: 创新并非凭空产生,更多时候是对现有模式的深刻理解与重塑。本部分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系统地解构现有市场格局、竞争对手的策略、以及用户行为模式,从中发现隐藏的空白地带、可以改进的环节,或是被忽视的价值点。我们将引入一些经典的分析框架,但更强调将其灵活应用于实际场景。 识别趋势与信号: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技术、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微小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未来的巨大机遇。本章将教授读者如何捕捉这些微妙的趋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产品创新的方向。这包括对宏观趋势的分析,对新兴技术的观察,以及对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感知。 建立“创新雷达”: 最终,这一部分的目标是帮助读者构建一套持续有效的“创新雷达”,让创新的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和思维模式中,使团队能够持续不断地从环境中捕捉到有价值的创新信号。 第二部分:概念塑形——将想法打磨成可行方案 灵感迸发固然可贵,但将这些零散的想法转化为具体、可行的产品概念,才是将创新推向现实的关键一步。《概念塑形》章节将聚焦于这一转化过程。 头脑风暴的艺术: 我们将超越传统的头脑风暴,探讨如何创造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创造性的环境,鼓励团队成员大胆发言,碰撞思想,并将看似离谱的想法转化为新的可能性。这包括不同类型的头脑风暴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筛选头脑风暴的成果。 原型设计与快速迭代: 想法只有通过具象化才能被检验。《概念塑形》将强调快速原型设计的重要性,通过低保真到高保真的原型,让团队能够快速验证核心概念,收集早期反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迭代。我们将介绍多种原型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反馈进行有效的调整。 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构思: 任何成功的产品都离不开卓越的用户体验。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将用户置于概念设计的中心,确保每一个设计决策都围绕着提升用户满意度和易用性展开。我们将介绍用户旅程图、用户画像等工具,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概念的每一个环节。 商业可行性评估: 创意再好,如果无法落地,也只是空中楼阁。本部分将引入初步的商业可行性评估方法,帮助读者在概念形成阶段就考虑到市场定位、成本、盈利模式等关键因素,确保提出的概念不仅有创意,而且有商业价值。 第三部分:价值打造——为产品注入灵魂 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不仅是功能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连接和价值的传递。《价值打造》章节将深入探讨如何为产品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 故事化营销与品牌叙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产品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吸引消费者。《价值打造》将教导读者如何提炼产品的核心价值,并通过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其融入品牌故事和营销传播中,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 构建独特价值主张: 什么样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答案在于清晰而独特的价值主张。本章将引导读者如何识别并强化产品的核心优势,明确其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卖点,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理解产品的价值所在。 可持续创新与产品进化: 产品生命力的持久,在于其不断进化的能力。《价值打造》将探讨如何设计具备可持续创新潜力的产品,为未来的迭代和升级预留空间。这包括模块化设计、平台化思维,以及建立一套持续收集用户反馈并转化为产品改进的机制。 衡量与优化产品生命力: 如何知道产品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本部分将介绍一系列关键指标,用于衡量产品的市场表现、用户参与度、客户满意度以及长期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将提供优化这些指标的策略和方法,确保产品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四部分:引爆市场——让创新闪耀光芒 再好的产品,也需要有效的推广才能被世界所知。《引爆市场》章节将聚焦于如何策划和执行一场成功的市场引爆。 精准定位与目标受众: 了解你的目标客户是成功推广的第一步。本章将教授读者如何基于前期洞察,精准定义产品目标受众,并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多渠道传播与内容策略: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如何让你的声音被听到?我们将探讨各种有效的传播渠道,包括数字营销、社交媒体、内容营销、公关活动等,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产品特性和目标受众,制定引人入胜的内容策略。 口碑营销与社群建设: 最有力的传播往往来自用户的口口相传。本章将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激发用户的分享意愿,并积极构建和维护品牌社群,将忠实用户转化为品牌拥护者。 数据驱动的市场反馈与调整: 市场推广并非一次性行为,而是需要持续的监测与优化。《引爆市场》将强调数据分析在市场推广中的关键作用,指导读者如何利用数据反馈,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优化传播效果,并为产品的下一次迭代提供宝贵的市场洞察。 《创新引擎:驱动产品生命力的秘密》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次深度对话,一次对“创新”本质的探索,一次关于如何让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并持续绽放光芒的实战演练。无论您是产品经理、创业者、市场营销人员,还是任何渴望在自身领域创造卓越价值的个体,这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和行动指南,帮助您点燃创新的引擎,驱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它将帮助您理解,真正的产品生命力,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源于对概念的精心打磨,源于对价值的持续创造,更源于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与灵活应变。让我们一起,启动这台强大的创新引擎,为您的产品注入不竭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读完一本好书,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设计思维:PDMA新产品开发精髓及实践》带给我的正是这种感觉。这本书对于如何构建一个成功的“产品开发流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它不仅仅是关于“点子”,更多的是关于“如何将点子变成市场上的成功产品”。PDMA的框架在书中得到了非常系统性的阐述,我从中学习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关键阶段,以及在每个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产品上市”策略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一个好的产品,也需要一个周密的上市计划来确保其价值能够被目标用户所感知和接受。书中提供了很多关于市场推广、渠道选择、销售支持等方面的建议,这些都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常常被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它也强调了“产品上市后”的持续改进和生命周期管理,让我认识到产品开发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根据市场反馈和用户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局的视角,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规划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并且能够从中找到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的具体方法。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它的时候,简直就跟发现了宝藏一样!我一直对创新和产品开发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论太多,实践起来总有点摸不着头脑。《设计思维:PDMA新产品开发精髓及实践》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理论堆砌,而是真正将PDMA(产品开发与管理协会)的核心理念,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展现出来。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每一个案例都像是在讲述一个真实的产品诞生故事,从最初的灵感碰撞,到用户的深度洞察,再到原型制作和市场验证,每一个环节都剖析得淋漓尽致。它让我明白,好的产品不仅仅是功能强大,更在于它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是否带来了情感上的共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用户同理心”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篇幅讲解如何真正走进用户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期望甚至潜意识的渴望。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用户需要什么,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通过书中提供的一系列工具和方法,比如用户访谈技巧、焦点小组的组织与引导、以及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个“读心术”的秘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的方向。而且,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方法运用到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评分

我一直认为,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设计思维:PDMA新产品开发精髓及实践》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创新核心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像是一本实操手册,将PDMA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论,以一种非常贴近实际应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概念生成”和“原型制作”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激发创意的方法,比如头脑风暴的变种、联想法、逆向思维等等,并结合生动的案例,让我明白了如何打破思维定势,产生真正有价值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想”的层面,还深入到“做”的环节。关于原型制作,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来验证想法的可行性。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完美的执行,而忽略了早期验证的重要性。通过制作低保真原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在后期投入大量资源后才发现方向错误。书中还强调了“迭代”的重要性,产品开发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优化的过程。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反馈,都为产品的完善添砖加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于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能够指导我去实践,去落地。

评分

读完这本《设计思维:PDMA新产品开发精髓及实践》,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产品开发是可以如此系统化且充满人性化的。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天赋和经验才能玩转的领域,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中的规律和方法论。它不仅仅是讲解“怎么做”,更是深挖了“为什么这么做”。PDMA的框架在书中得到了非常清晰的阐述,从市场机遇识别、概念生成、产品定义,到开发、上市和生命周期管理,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产品定义”部分的讲解,它强调了如何在众多可能性中,聚焦于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产品规格和商业计划。这对于我这样常常陷入“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团队协作和跨部门沟通的策略,这在实际产品开发中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一个绝妙的产品创意最终因为内部沟通不畅而夭折,这本书为如何打破壁垒,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我发现,设计思维的精髓不仅仅是面向用户的创新,更是构建一个能够持续产生创新和高效执行的组织流程。作者在书中也强调了风险管理和迭代优化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产品开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试错、学习和改进的过程。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穿越产品开发的迷宫,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和方向地去探索这个充满挑战但又无比迷人的领域。

评分

这本书,着实让我看到了产品开发背后那套严谨而又充满智慧的体系。《设计思维:PDMA新产品开发精髓及实践》为我揭示了PDMA作为行业标杆所推崇的一整套成熟的流程和方法。它不是那种让你看过后觉得“啊,原来是这样”就结束的书,而是能够让你思考“我该如何运用”的书。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市场机遇识别”和“产品定义”的论述。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从宏观的市场趋势、竞争格局,到微观的用户需求,全方位地捕捉那些被忽视的商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找机会”,而是告诉你“如何找到真正有潜力的机会,并将其转化为可行的产品方向”。书中对“产品定义”的讲解,让我明白了清晰的需求梳理、功能优先级排序以及价值主张的提炼是多么重要。很多产品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在早期定义阶段就模糊不清,导致后续的开发过程充满混乱和返工。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产品地图”,指引我如何规划路线,规避风险,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产品开发,离不开科学的分析、严谨的逻辑和前瞻性的思考。

评分

挺好的,值得一看!

评分

书不错的

评分

书不错的

评分

书不错的

评分

挺好

评分

这本书翻译的实在不敢恭维。

评分

挺好

评分

这本书翻译的实在不敢恭维。

评分

挺好的,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