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小暖

人间小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曾祺 著
图书标签:
  • 治愈
  • 温暖
  • 生活
  • 情感
  • 成长
  • 散文
  • 随笔
  • 人间烟火
  • 小故事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252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074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4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文坛大师汪曾祺代表作品合集!特别收录汪老本人书画作品,四色印刷,全新呈现,更具收藏价值!


  2.典雅裸脊线装,开合自如,让阅读更自在!


  3.用淡雅朴质的文字书写平凡人生的爱与真情,在那些纯美的故事里,他让人愿意相信人性的善良与单纯,相信世界的美好与可爱,细腻感知生活的每一处温暖,用温情治愈人心的荒芜与寒凉。


  4.在他的笔下,世间小儿女的生活情态如一幅真实的画面铺展在眼前,那里面有我们的困惑,也有我们一直苦苦追寻的答案。


  5.人一草一木皆得光阴温爱,一笔一书不负岁月深情。


  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灵魂。


内容简介

  本书以“爱和温暖”为主题,收录了汪曾祺经典小说与散文共36篇。这些文字饱含生命由繁华与浓烈归于平静后的从容与淡雅,倾注了汪老对光阴草木、虫鱼鸟兽以及人间生活的关注与温爱,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透过文字,汪老向我们传递了他的处世智慧:人生如梦,唯有将一颗真心安顿好,热爱生活,理解生活,才能获得生命的馈赠。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京派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成就颇高。擅长从生活琐事入手,文字平淡质朴,深得自然之妙趣,于不经意间渗透出睿智、从容的生活智慧。

目录

  辑一 岁月如诗

  01 生机 / 002

  02 博雅 / 005

  03 “无事此静坐” / 007

  04 学话常谈 / 010

  05 花瓶 / 014

  06 谈读杂书 / 017

  07 旧病杂忆 / 019

  08 却老 / 026

  09 晚年 / 030


  辑二 此间生灵


  01 云南茶花 / 034

  02 紫薇 / 036

  03 蜡梅花 / 040

  04 夏天的昆虫 / 042

  05 昆虫备忘录 / 045

  06 北京的秋花 / 050

  07 草木虫鱼鸟兽 / 055

  08 录音压鸟 / 070

  09 草木春秋 / 073

  10 槐花 / 080


  辑三 邂逅

  01 受戒 / 084

  02 晚饭花 / 105

  03 瑞云——聊斋新义 / 108

  04 双灯——聊斋新义 / 115

  05 侯银匠 / 118

  06 锁梦 / 123

  07 百蝶图 / 125

  08 黄英——聊斋新义 / 131


  辑四 大淖记事


  01 鸡鸭名家 / 136

  02 异秉 / 154

  03 黄油烙饼 / 167

  04 大淖记事 / 176

  05 钓鱼的医生 / 197

  06 戴车匠 / 203

  07 护秋 / 208

  08 仁慧 / 211


精彩书摘

  辑一 岁月如诗

  01 生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蚝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渺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作“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钓鱼台。“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作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久,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拍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载一九八五年第八期《丑小鸭》

  02 博雅

  德熙写信来,说吴征镒到北京了,希望我去他家聚一聚。我和吴征镒——按辈分我应当称他吴先生,但我们从前都称他为“吴老爷”,已经四十年不见了。他是研究植物的,现在是植物研究所的名誉所长。我们认识,却是因为唱曲子。在陶光(重华)的倡导下,云南大学组织了一个曲会。参加的是联大、云大的师生。有时还办“同期”,也有两校以外的曲友来一起唱。吴老爷是常到的。他唱老生,嗓子好,中气足,能把《弹词》的“九转货郎儿”一气唱到底,苍劲饱满,富于感情。除了唱曲子,他还写诗,新诗旧诗都写。我们见面,谈了很多往事。我问他还写不写诗了,他说早不写了,没有时间。曲子是一直还唱的。我说我早就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报告文学,他连说“不敢当,不敢当!”已经有好几篇关于他的报告文学了,他都不太满意。这也难怪,采访他的人大都侧重在他研究植物学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大了解我们这位吴老爷的诗人气质。我说他的学术著作是“植物诗”,他没有反对。他说起陶光送给他的一副对联:

  为有才华翻蕴藉

  每于朴素见风流

  这副对子很能道出吴征镒的品格。

  当时和我们一起排曲子的,不只是中文系、历史系的师生,也有理工学院的。数学系教授许宝就是一个。许家是昆曲世家,许先生唱得很讲究。我的《刺虎》就是他教的。生物系教授崔芝兰(女,一辈子研究蝌蚪的尾巴)几乎是每“期”必到,而且多半是唱《西楼记》。

  西南联大的理工学院的教授兼能文事——对文艺有兴趣,而且修养极高的,不乏其人。华罗庚先生善写散曲体的诗,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次我在一家裱画店里看到一幅不大的银红蜡笺的单条,写的是极其秀雅流丽的文征明体的小楷。我当时就被吸引住了,走进去看了半天,一边感叹:现在能写这种文征明体的小字的人,不多了。看了看落款,却是:赵九章!赵九章是地球物理专家,后来是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所长。真没想到,他还如此精于书法!

  联大的学生也是如此。理工学院的学生大都看文学书。闻一多先生讲《古代神话》、罗膺中先生讲《杜诗》,大教室里里外外站了很多人听。他们很多是工学院的学生,他们从工学院所在的拓东路,穿过一座昆明城,跑到“昆中北院”来,就为了听两节课!

  有人问我:西南联大的学风有些什么特点,这不好回答,但有一点可以提一提:博、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学制,在中学就把学生分为文科、理科。这办法不一定好。

  听说清华大学现在开了文学课,好!

  载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北京晚报》

  03 “无事此静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

  无事此静坐

  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

  一日似两日

  事实上,外祖父也很少到这里来。倒是我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隐逸之气了。

  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作“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静是顺乎自然,也是合乎人道的。

  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采用了几种锻炼自己的方法,一种是“闹市读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

  这是一种习惯,也是环境造成的。我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和三十几个农业工人同住一屋。他们吵吵闹闹,打着马锣唱山西梆子,我能做到心如止水,照样看书、写文章。我有两篇小说,就是在震耳的马锣声中写成的。这种功夫,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边或山边的别墅中才能构想。

  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犹然独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曾见齐白石一幅小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说这是他家的野藤,花时游蜂无数。他有个孙子曾被蜂螫,现在这个孙子也能画这种藤花了,最后两句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静思往事,如在目底。”这段题记是用金冬心体写的,字画皆极娟好。“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时一挥”。

  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一九八九年八月十六日

  载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八日《消费时报》


前言/序言

  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

  ——汪曾祺


《人间小暖》:一抹温情,照亮尘世的角落 在这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奔波劳碌,追逐着或大或小的目标,有时,甚至忘了抬头看看星空,或是低下头感受脚下的泥土。我们习惯了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一切,用逻辑去解释一切,却常常忽略了,那些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才是支撑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人间小暖》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束温润的光,它不试图用宏大的叙事、激烈的冲突来攫取你的注意力,而是选择用一种细微而深刻的方式,去描绘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微不足道却能瞬间触动心灵的温暖瞬间。它不是关于惊天动地的传奇,也不是关于跌宕起伏的命运,它只是关于我们,关于你我,关于每一个在平凡生活中努力生活的人。 书中没有高高在上的哲理说教,也没有故作深沉的文艺腔调。它以一种近乎耳语的语调,讲述着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曾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或许是街角那位默默付出的环卫工人,在寒冷的冬夜里,用一双布满裂纹的手,扫净了落叶,也仿佛扫净了人们心中的一丝阴霾;或许是车站里,一位久别重逢的母亲,小心翼翼地为远行的儿子整理衣领,那双眼眸里,是藏不住的牵挂与不舍;又或许是在拥挤的地铁里,一个年轻人主动让座给年迈的老人,那一句轻柔的“您坐”,像是一股清泉,瞬间涤荡了疲惫与焦躁。 《人间小暖》更像是生活本身的一面镜子,它真实地映照出我们平凡生活的喜怒哀乐,但它又比生活多了一份提炼与升华。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看似琐碎的片段,串联成一幅幅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他/她仿佛是一位走遍人间各个角落的旅人,用一双悲悯而热爱的心,捕捉着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 书中有一章节,描绘了在一个老旧的社区里,一群老街坊们,在夏日傍晚,搬出自家的小板凳,聚在楼下,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拉着家常。孩子们在旁边追逐嬉闹,大人们则分享着一天的收获与烦恼,偶尔穿插着几声爽朗的笑声。那一刻,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祥和而满足的气息。作者并没有夸张地去赞美这种生活,他/她只是静静地记录,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份朴素的幸福。这种幸福,不依赖于物质的丰裕,而是源于人与人之间最简单、最直接的连接。 还有一次,书中讲述了一个在城市里漂泊的年轻女孩,遭遇了生活中的挫折,感到孤独无助。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偶然收到了一个陌生人寄来的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没有署名,只有寥寥几行字:“总会过去的,请相信自己。”这张小小的卡片,像是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让女孩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人在默默地关注着,总有一些善意在传递着。这份“小暖”,虽然微弱,却足以点燃她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人间小暖》并非刻意煽情,它不追求泪流满面,但它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它让你在读到某个故事时,会心一笑,或是轻轻叹息;它让你在合上书本后,会下意识地去留意身边那些被你忽略的人和事。你可能会开始更加留意公交车上的陌生人,开始更加愿意对服务员说一声“谢谢”,开始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点滴时光。 书中的人物,没有绝对的英雄,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有他们的优点,也有他们的缺点,有他们的坚持,也有他们的无奈。但正是这种真实,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我们或许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曾经的挣扎,看到自己不曾放弃的希望。 《人间小暖》就像是一杯温水,在寒冷的日子里,给你带来暖意;在疲惫的时候,给你舒缓的力量。它不是让你逃离现实,而是让你在理解现实的同时,找到继续前行的动力。它告诉你,即使生活中有风雨,有挑战,也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温暖人心的力量。 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所谓的“小暖”,就藏在每一个善意的眼神里,藏在每一次真诚的帮助里,藏在每一次不经意的微笑里。它可能是邻居送来的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可能是朋友一句及时的鼓励,也可能是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那份不灭的热爱。 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闪光点。他/她不回避生活的苦难,但却总能在那苦难中,找到一丝希望的曙光。这种希望,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 《人间小暖》没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故事,它更像是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散文、故事片段,或是随笔。但正是这种“碎片化”的叙述方式,恰恰符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你可以在任何碎片化的时间里,拿起它,读上一篇,然后带着一份淡淡的温暖,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读完《人间小暖》,你会有一种宁静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是来自于解决了什么难题,也不是来自于获得了什么成就,而是来自于内心深处,对生活一种更加平和、更加包容的理解。你会觉得,这个世界,虽然有不如意,但依然充满了值得我们去爱,去珍惜的美好。 这本书,适合任何一个在生活中感到疲惫,感到迷茫,或是仅仅希望从喧嚣中找到片刻宁静的人。它就像是一场温柔的洗礼,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发现那些被你忽略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它提醒我们,不要因为追逐远方的星辰,而忽略了眼前触手可及的阳光。不要因为沉迷于复杂的理论,而忘记了最简单的道理。人间,纵然有许多不如意,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那属于自己的,那一抹小小的,却足以照亮整个世界的温暖。 《人间小暖》,是一本让你在阅读后,会不自觉地想要对身边的人,多一份微笑,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怀的书。它或许不能改变你的命运,但它一定能温暖你的心房。它或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烦恼,但它一定能让你在面对烦恼时,多一份从容和力量。 它就像是你在寒冬里,捧在手中的一杯热茶,香气氤氲,暖意融融,让你在冰冷的现实中,找到一丝慰藉,一份安宁。它让你相信,即使生活如同四季的轮回,总有寒冷,也总有春天,而那份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与温暖,恰恰是支撑我们度过每一个严冬,迎接每一个明媚春天的力量源泉。 这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惊世骇俗的观点,它只是安安静静地,用文字诉说着那些最寻常不过的,却又最动人的故事。它像是一首舒缓的乐章,没有跌宕起伏的高潮,却在每一个音符里,都蕴含着细腻的情感,让你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人间小暖》,是一场关于发现的旅程,它引导你去发现生活中的那些被遗忘的细节,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美好,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面孔下,最真实的善良。它让你明白,原来,幸福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每一个善意的眼神里,每一个真诚的拥抱里,每一句温暖的问候里。 这本书,不会让你感到压迫,不会让你感到焦虑,它只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喜悦,一种由内而外的舒展。它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不经意间,敲开了你的心门,与你分享那些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最朴素的道理。 《人间小暖》,或许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不争不抢,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那些愿意停下脚步,去感受生活,去发现美好的人。它像是一缕阳光,穿透了厚厚的云层,照亮了你内心深处那片一直渴望温暖的角落。它让你重新相信,这个世界,依然充满了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值得我们去珍惜的,点点滴滴的“小暖”。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人间小暖》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作者用一种极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我仿佛看到了我曾经认识的某个人,听到了我曾经听到过的某个故事。它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原来可以如此微妙而又如此深刻。书中关于“陪伴”的描绘,让我尤为感动。那种默默的守护,那种不求回报的付出,那种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的援手,都如同涓涓细流,温暖着整个故事。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个角色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湿了眼眶,也常常会因为他们之间看似不经意的对话而会心一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小暖”,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情感上的支持,是精神上的慰藉。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不要忘记了彼此之间的温暖和关怀。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付出。

评分

评价三: 这是一本能让你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片刻宁静的书。《人间小暖》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平和而富有智慧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生活的真谛。它不是那种励志到让你热血沸腾的书,也不是那种哲学到让你望而却步的书。它的力量在于它的“小”,在于它对生活琐碎细节的捕捉,在于它对人性中那些细微情感的描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失去”和“得到”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苦痛和不如意,但她总能用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仿佛在说,生命就是一场不断获得和失去的过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中汲取养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书中的许多场景,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比如,关于一个家庭早晨的忙碌,关于一个孩子对未知的好奇,关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所带来的淡淡惊喜。这些场景,虽然普通,却蕴含着生命中最本真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了,幸福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这些平凡的点滴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体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更加懂得感恩。

评分

评价五: 翻阅《人间小暖》,如同在繁忙的都市中觅得一处静谧的花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耳边是轻柔的鸟鸣。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它对“平凡”的极致赞美。作者没有去描绘英雄事迹,也没有去歌颂惊世之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最普通的人,最寻常的日子,并且从中挖掘出了闪闪发光的诗意。我喜欢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一个孩子因为吃到一颗糖而露出的满足笑容,一个老人因为孙辈的一句问候而泛起的皱纹里的温柔,又比如一次突如其来的雨水,如何打乱了人们的步伐,又如何带来片刻的清凉。这些细节,虽然微不足道,却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它们真实,它们鲜活,它们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书中的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坚韧与美好。他们或许会经历挫折,会遭遇困难,但他们总能在那些微小的“小暖”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远方的目标,而在于脚下的每一步,在于身边的人,在于那些被我们忽略却又真实存在的美好。它像一首温柔的歌,轻轻地唱进了我的心里,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热爱。

评分

评价二: 《人间小暖》,读起来的感觉就像在冬日里喝一杯热可可,那种从指尖传来的暖意,一点点驱散了寒冷,也抚慰了内心的躁动。这不是一本需要你绞尽脑汁去解读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可以让你卸下所有防备,安然休憩的枕边书。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舒服,没有故弄玄虚的伏笔,也没有令人费解的象征。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对生活最真挚的感悟。我常常能在书中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挣扎、那些迷茫、那些在平凡日子里努力寻找意义的瞬间。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奔跑,有时的确会感到疲惫,会质疑自己的方向,但只要心中还有那一点点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就总能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书中对情感的描绘尤其动人,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刻骨铭心的仇恨,而是那种细水长流的亲情,是朋友之间相互扶持的友情,是邻里之间淡淡的善意。这些情感,如同冬日里的一抹阳光,虽然不耀眼,却足以驱散阴霾,带来温暖。每次合上书页,我都会感觉心头涌起一股暖流,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

评分

评价一: 翻开《人间小暖》,仿佛一脚踏入了那个被时光温柔拂过的角落。它不是那种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像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尝时或许有些寡淡,但越品越有回甘。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如同晨露,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读者的心扉。我尤其喜欢书中描绘的那些寻常巷陌里的烟火气,清晨街角豆浆店里飘出的热气,午后阳光洒在老旧窗棂上的斑驳光影,黄昏时分,远方炊烟袅袅升起,带着回家人的期盼。书中的人物,没有惊为天人的容貌,没有叱咤风云的魄力,他们只是最普通的大众,如同你我身边的某个人,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烦恼和期冀。他们会在失意时黯然神伤,也会在微小的幸福中开怀大笑。作者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者丑化,只是用一种旁观者般的冷静,又饱含深情的目光,记录下他们生命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却又至关重要的瞬间。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那些已经模糊不清的旧时光,想起曾经关心过我、我也曾关心过的人。那种温暖,不是瞬间爆发的烈焰,而是细水长流的溪流,缓缓滋养着干涸的心田。它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并非只存在于诗和远方,更藏匿于日常的点滴之中,藏匿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暖”里。

评分

京东送货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好评,值得购买

评分

看了一点,感觉不错

评分

让我长知识了

评分

质量很好,包装也不错,线装的很好,有彩色插图,有彩色书签,物流很快

评分

京东活动非常给力,买了好多书,挺不错的。

评分

书的质量很不错,做工精细,还有插画。快递很给力

评分

以前买了人间草木和人间有味,这次买另外两本,凑成一套,看着舒服

评分

京东服务好,快递小哥速度快服务好,书已收到,包装严密,打开看后无损坏,质纸非常好,是正品,价格适中,孩子一直喜欢看书,非常好!支持京东!

评分

京东钻石会员+会员PLUS,可是从来都懒得评价。自从知道京豆可以抵现,后悔不已,实在不知浪费了多少京豆,于是存了这条信息方便评论拿京豆。如果贴了这条长评论,说明我对这款产品总体还是满意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