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中华大字经典”重装上阵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较多的国家,
每年我国大约出版图书数十万种,
但是为老年人出版的图书比例甚小,其中老年养生保健类图书不少,而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图书文本却严重匮乏。很多老年读者感叹:眼睛越来越花,图书的字倒越小越密,得用放大镜才能看书了!如何为数以亿计的老年群体推出内容和形式都合适的图书,是整个出版界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全民阅读持续深入,对传统经典文本有阅读需求的读者人群逐渐加大,这其中也包括大批的老年读者。这里面既有像年轻人一样希望一睹经典原貌、品尝经典原汁原味的老年读者,也有年轻时就读过这些经典,步入老年后打算利用闲暇重温经典阅读快乐的老年朋友。
中华书局是我国传统文化读物的出版重镇,近百年来出版了大批优秀图书,其中也包括2009年推出的“中华大字经典”。为彰显人文关怀,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为广大老年读者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服务于当代生活,中华书局编辑部再次推出 “中华大字经典”系列丛书。
本套丛书定位为适合老年读者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读本。从内容上看,它既包括“四大名著”、《诗经》 《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这样的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也包括《论语》 《孟子》 《孙子》 《老子》等思想文化经典。在设计上,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的特点,正文部分采用大字排列,疏朗有致,可以说不用放大镜也能阅读;采用合适的开本,开本由16开改为特32开,对部头较大的图书,采用分册处理,采用轻型纸印制,老年读者可以轻松捧读。
我们的口号——
给老年读者重读经典的权利!不用放大镜就可以读的书!
【本套丛书特点】
一、本套丛书定位为适合老年读者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读本。从内容上看,它既包括“四大名著”这样的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也包括《论语》、《周易》等思想文化经典。
二、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装帧、封面的设计大方得体。
三、正文部分采用大字(四号字)排列,疏朗有致,减少了老年读者的阅读视觉障碍,给阅读带来了方便。
四、对大部头图书采取分册处理,避免图书过重给老年读者带来不便。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卖点】
●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是二百多年来流传广的一部唐诗选本,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
●上彊村民选编的《宋词三百首》是迄今通行的宋词选本。
●此次出版,以精良版本为底本,校以诸家总集、别集。全书除作者小传、诗体词牌之外,还对每首诗词作品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诗词作品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注释的其他部分,除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诗词作品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助理解、体味中国的诗词之美。
《宋词三百首》作为宋词上佳选本,为彊村老人晚年编订,是与词学大家况周颐、张尔田等人切磋裁定的结果,堪称一部凝聚了近代词坛精英们心力的扛鼎之作。近年来,《宋词三百首》的笺释、评注本层出不穷。此次整理以1924年初刻本为底本。为尊重文献本真,词人顺序、词作次第,只是对原文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校订。《宋词三百首》辑录的各大名家中,吴文英(号梦窗)的词量多,周邦彦次之。《宋词三百首》大都表达一种伤春悲秋的离愁别绪,对人生不如意的伤感和时光易逝的眷恋之情,有很多私人的感受和细微的情绪,能够引发人们的感情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强大魅力。此次出版的《宋词三百首》是“中华大字经典”中的一种,是为满足青少年和广大老年读者的需求专门编辑的大字版本。
对于我这样的半吊子古文爱好者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注释和赏析部分,而这本《宋词三百首》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没有采用那种堆砌生僻解释的学术化方式,而是采取了一种更贴近现代读者的“白话”解读。每一个难懂的词语、典故,甚至是古今异义的用法,都有清晰明确的注释,让人读起来毫无障碍。更难得的是,它在一些重点篇目后附带的“简析”,不长,但切中要害,既指出了该词的艺术特色(比如用了什么独特的句法、意象的象征意义),又点明了词人的核心情感,帮助读者快速抓住作品的精髓,避免了望词兴叹的尴尬。这种恰到好处的引导,使得原本可能觉得高冷的宋词变得亲切起来,让我更有动力去反复品味那些初读时未能完全领会的深层意蕴。
评分这本书的选篇眼光非常独到,它显然不仅仅是机械地罗列了三百首宋词,而是经过了精心筛选和编排,力求全面展现宋词的艺术成就和时代风貌。我发现它覆盖了婉约派的细腻柔美,豪放派的雄浑壮阔,以及田园、咏物、怀古等各种题材,真正做到了“包罗万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对不同情感的精准捕捉所震撼。比如读到李清照那些寄人篱下的哀婉之作时,那份细腻入微的女性心绪仿佛穿透了千年的时光,直击人心;而转到苏轼的旷达洒脱时,又感觉心胸为之一开,仿佛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人间烟火。这本书的编排顺序似乎也经过了巧妙的设计,将风格相似或主题相近的作品安排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韵律感和对比性,让读者在阅读体验上更有层次感和连贯性,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首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便携性和实用性也值得称赞。尽管内容量很大,但整体开本设计得非常合理,不会笨重到让人不想随身携带。我经常把它放在公文包里,在通勤路上或午休时间拿出来读上几首。它的耐用性也非常好,书脊的装订处理得很结实,即使经常翻阅,那些页码也不会轻易松脱。更实用的一点是,这本书在选取和编排上,做到了“小中见大”。它没有追求收录尽可能多的数量而牺牲了质量,而是精选了三百首最具代表性、艺术感染力最强的作品。这意味着,无论我随机翻到哪一页,都有可能遇到一篇惊艳之作,保证了每一次打开阅读都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审美享受,这对于追求效率和阅读品质的现代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太棒了,拿到手就感觉物超所值。封面采用的是典雅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名字,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感。尤其是这个“中华大字经典”的定位,对于我们这些视力稍微有些下降,或者只是想更轻松地品味古诗词的朋友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个字都印得非常清晰,间距适中,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眼睛不会很快疲劳。内页纸张质量也很好,不是那种薄薄的、一摸就容易损坏的纸张,有一定的厚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排版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每一首词的标题、作者、正文以及注释都分块清晰,层次分明,即使是初次接触宋词的人,也能很快找到重点,不会被复杂的文本结构搞晕。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经典名篇旁标注的精美小插图,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勾勒,但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词中所描绘的意境,让人在文字中还能感受到视觉上的享受,这真是细节控的福音。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文化传承”上的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词选集,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宋代文化速览。在某些词作的背景介绍中,偶尔会穿插一些与当时社会风貌、文人交往相关的小知识,这些“题外话”虽然篇幅极小,却极大地丰富了词作的阅读维度。比如,当我们读到某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词时,对当时边疆局势的简要说明,能让人立刻明白词人笔下的悲壮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支撑。这种“由词入史,以史观词”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厚度,让我不仅仅停留在音韵之美上,更能体会到词人作为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真实情感和思考。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让那些写于千年前的文字,依然能与现代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