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邀请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二人从媒体角度、学术研究层面讨论经济话题,如消费升级、人工智能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企业如何创新、转型,创业大潮中的机遇,中美经济对比等,话题新颖且有深度。另外,邱震海以讲故事、举案例的形式,引出经济思考,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经济形势、投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精华之作。
邱震海
学者和时政分析专家,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凤凰卫视评论员。同时兼任东南亚和欧洲报刊专栏作家,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顾问教授等职。
过去二十多年里,先后在中国内地、欧洲和中国香港三地的大学、媒体与商界工作,频繁转换身份,以多元视角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多年来专注于中国对外战略(其中包括中日关系)和内部转型的研究,近年来将触角延伸至中国经济转型方向、中国社会和政治转型及其风险掌控、中国对外战略整合、国民集体精神世界成熟和民族思想史等领域。
著有《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1997年)、《中日需要“亚洲大智慧”》(2007年),《中国人成熟吗?》(2013年)等书。
序 言 新时代:中国将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 2020年前:你的生活将这样改变
第二章 中国经济是否藏着“定时炸弹”?
第三章 人工智能来了:我们怎么办?
第四章 创业环境大洗牌:你怎么办?
第五章 未来3年:中国企业能否起死回生?
第六章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你?
附 录 中国经济: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谁都知道,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折射了美国社会多年来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深层次问题到底是什么?归纳起来,无非是底层百姓日子过得不好,中产阶级萎缩,贫富不均加剧。但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那就涉及市场经济机制中的根本性问题了,其中之一就是被西方学者称为“金融资本主义”的东西。
我曾在很多场合举过一个例子:不少从事实业的企业家都有下面的体会,买房建厂不如卖厂买房;深圳一位从事电子业的老板告诉我,他搞了20年的实业,最后发现最值钱的原来竟是他的厂房。
其实,这样的荒诞在美国早就出现过了,其背后就是金融的魅力和金融的荒诞。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从手工作坊进入大机器生产是一个飞跃;大机器生产高速发展后又依赖金融业的支持,又是一个飞跃;这两个高速飞跃后,产生了对外贸易,亦即自由贸易的前身,于是有了西方对东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侵略之举。但就其发展阶段和本质而言,金融确实是促使大机器生产如虎添翼的重要因素。用今天话来说,就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但金融之所以为金融,就是因为它是资本,而所有的资本都是逐利的;于是,那些操作资本的“聪明人”就想出了无数花招。于是,法国学者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主义》一书里提出的那个著名的公式就出现了:
R>G
这里的R是资本利润率,或称资本回报,G是经济增长率。这个公式简单说来就是,任何时候资本的利润率都将高于经济增长率。这个结论很残酷,但却是事实。于是,下面的结论就十分符合逻辑了:如果经济增长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落差就将增大,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总收入中的占比就会上升。
于是,一个更残酷的结论呼之欲出了:所有提高经济增长率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缩小与资本利润率的差距而已,或抵消资本回报的负面冲击而已;一旦经济增长率下降,那么整个经济就将陷于被资本全盘接管和玩耍的境地。
这个结论太令人沮丧了!
但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和客观逻辑,除非我们决定像朝鲜一样全盘拒绝市场经济。自从走上市场经济的那一天起,我们其实就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只不过市场经济所有的弊端,在美国这个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首先展开出来而已。
既然这样,我们怎么办?
终于读完了这本《2020大布局》,合上书页,心里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感,有恍然大悟的惊喜,也有深思熟虑的沉重。作者以其宏大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2020年全球格局变动的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不如说它是一份关于当下和未来的预警。开篇便如同一记重锤,将我从对过往的惯性认知中惊醒。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国际关系、经济模式、科技发展轨迹,在作者的笔下,仿佛被重新解构,然后以一种全新的、更加严谨的逻辑重新组合。我特别被书中关于供应链重塑的部分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在描述经济现象,更是在揭示全球化浪潮下的脆弱性以及各国为了应对这种脆弱性所做出的战略调整。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趋势,比如地缘政治的紧张,民粹主义的抬头,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伦理困境。但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呈现问题,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问题背后错综复杂的动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连锁反应。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深刻的论述,脑海中不断闪过新闻报道中的片段,与书中的分析进行对照,这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体验,让我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当前世界运行逻辑的全新视角,也促使我去思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大时代里,个体应该如何定位,又该如何自处。
评分这本《2020大布局》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大呼过瘾!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宏观经济分析,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本侦探小说,层层剥茧,最终揭示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独到,他将宏大的历史事件和微观的个人经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而富有感染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黑天鹅事件”的讨论,它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突发事件如何颠覆既有的秩序,以及人类社会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反应模式。读到这些地方,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历史的转折点,感受到了那种巨大的冲击力。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过分强调西方中心论,而是以一种更加多元和包容的视角来审视全球格局,这对于我这个长期以来深受西方叙事影响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洗礼。他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但这些数据和案例又被巧妙地编织进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让人欲罢不能。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极大地拓展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佳作,它不仅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激发思考,引导我们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
评分《2020大布局》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极具画面感。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精心绘制的油画,每一笔都充满了深意。书中对全球政治经济力量的消长,以及文化观念的碰撞与融合的描述,尤为精彩。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世界划分为“好”与“坏”,而是以一种更加 nuanced 的方式,呈现出不同力量之间的博弈和演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叙事”在塑造现实中的作用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真相”,往往是由不同的叙事构建而成。这种对叙事的洞察,让我对新闻报道、历史解读,乃至日常交流都有了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透视眼镜”,能够穿透表象,看到事物更深层的本质。它激发了我对人性、对社会、对未来的无限好奇,也让我更加珍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读物,它会让你在阅读中不断成长,在思考中不断超越。
评分《2020大布局》这本书,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关于我们所处时代的壮丽图景。它不像那种严肃的学术著作,充斥着枯燥的术语和冷冰冰的数字,反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艺术感染力。作者仿佛一位哲人,用他深邃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那些看似零散的现象,在他手中却能被串联成一条清晰的脉络。我尤其钟爱书中对“连接”和“断裂”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上的连接,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理念与理念之间的微妙关系。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他提出的问题常常直击要害,引人深思。书中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却基于扎实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让我对未来的可能性有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想象。我喜欢作者在结尾处留下的那些开放性的思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种开放性,反而更能激发人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启迪,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评分终于读完了《2020大布局》,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旅程。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直接且富有冲击力,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渲染,直接将最核心的观点摆在读者面前。这种“硬核”的风格,让我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被这种直率所吸引。书中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在2020年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非常到位,而且角度刁钻,常常能触及到一些我从未关注过的细节。我特别佩服作者那种“全局观”,他能够将看似无关的事件联系起来,从中找出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例如,他对科技发展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以及这种结构性变化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科技创新的论述,就让我茅塞顿开。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极具颠覆性,它挑战了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认知,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一些长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阅读过程中,我多次感到一种“醍醐灌顶”的快感,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某个问题,在这个时刻得到了清晰的解答。这本书,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它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让你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地去回味和思考。
评分好,不错。
评分支持邱总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支持邱总
评分好,不错。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支持邱总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