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卡洛琳·哈裏斯的新晉研究力作!讓讀者近距離接觸到歐洲王室的教育,親曆王子和公主的養成;
★ 什麼是真正的“富養”?從“至高無上”的貴族,到“平民化”的貴族,看王室韆年教育如何演變;
★ 從英國王室到俄國王室再到西班牙王室,從威廉一世到伊麗莎白二世,深入王室傢庭,解開貴族養育不為人知的故事;
★ 這是一場王室曆史的盛宴,大量的曆史資料、錯綜的人物關係以及滄桑的曆史演變,讓讀者身臨其境,王室曆史愛好者必讀之!
對於王室父母而言,為人父母將成為其身份的關鍵部分,這是他們瞭解民眾並與之産生共鳴的重要因素。《養育天之驕子:歐洲王室教養的韆年演變》將帶我們穿越到中世紀,縱觀歐洲王室教養的韆年演變,探索歐洲王室的育兒奧秘,瞭解未來育兒趨勢的新方式,成為能夠完美平衡工作與傢庭的模範父母。
卡洛琳·哈裏斯,在多倫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曆史。2012年時取得女王大學歐洲曆史學博士學位。她創作的關於英國、歐洲、加拿大君主曆史的作品被多次齣版,包括《環球郵報》《渥太華公民報》、Smithsonian雜誌、BBC新聞雜誌。還有《大憲章與它帶給加拿大的好處》《歐洲現代早期革命:亨麗埃塔·瑪麗婭和馬麗婭·安托瓦內特》等。卡洛琳現居住在多倫多。
★ 她非常風趣幽默,每次彆人問到我母親時,我腦海裏都會浮現齣她那爽朗的笑聲,那完全是齣於真正的開心。
——英國威廉王子於戴安娜王妃逝世20周年紀念時的訪談
★ 女王的孩子們終生都在學習如何行為得體,盡管隻有一個人可以繼承王位,但所有人都必須為此做準備。他們必須學會如何社交,如何舉辦舞會以及所有王室成員必備的禮儀訓練,當然還有語言訓練,以備日後會見其他國傢的元首。而且這種訓練非常嚴格。
——BBC專題片《維多利亞女王的孩子們》
序
第一章 “和平者”埃德加與北安普頓的埃爾弗裏達
第二章 “徵服者”威廉與佛蘭德斯的瑪蒂爾達
第三章 亨利二世與阿基坦的埃莉諾
第四章 亨利三世和普羅旺斯的埃莉諾
第五章 愛德華三世與埃諾的菲利帕
第六章 理查三世與安妮·內維爾
第七章 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
第八章 亨利八世與阿拉貢的凱瑟琳
第九章 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與波希米亞王後伊麗莎白
第十章 查理一世與法國公主亨利埃塔·瑪麗亞
第十一章 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大帝”與葉卡捷琳娜一世
第十二章 安妮女王與丹麥的喬治
第十三章 喬治二世與安斯巴赫的卡羅琳
第十四章 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與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托瓦內特
第十五章 維多利亞女王與薩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阿爾伯特親王
第十六章 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與黑森—達姆施塔特的亞曆山德拉
第十七章 荷蘭公主硃麗安娜和利珀—比斯特費爾德的貝恩哈德
第十八章 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
第十九章 查爾斯王子與戴安娜·斯賓塞
第二十章 威廉王子與凱特·米德爾頓
後記
緻謝
我們的職責不是去教孩子,而是幫助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如果通過幫助他們,智慧地引導他們,理解並滿足其身心的需求,從而能夠延長吸收性心智的周期,這將是多麼奇妙啊!
2016年1月,喬治王子入讀安墨堡附近的濛特梭利幼兒園。2013年小王子齣生後,劍橋公爵威廉和公爵夫人凱特在這處位於諾剋福郡的這棟鄉郊彆墅度過很多美好的時光。喬治是王室第二代人中,在學前班接受教育的第一人,而且他隻有兩歲半,比威廉王子當時入學時年齡更小—威廉在3歲3個月時就讀於肯辛頓宮周邊的一所學校。
喬治王子第一天入學就籠罩在媒體的聚光燈下,因為將小王子經授權的照片公布給媒體,這種情況很罕見。這些照片都齣自凱特王妃之手,她在女兒夏洛特公主6個月大時,也為她拍攝瞭很多照片。自維多利亞女王時代以來,王室就開始自己拍攝傢庭照,而凱特常常扮演官方攝影師的角色,通過照片嚮公眾展示王室形象。凱特親自上陣為兒女拍攝照片,這恰巧是與凱特同齡的很多年輕伉儷樂此不疲的事情。
喬治是英國及英聯邦國傢齣生於社交媒體時代的第一位王位直接繼承人。在社交媒體上,來自社會各階層的父母經常在臉書和照片分享上掀起“曬娃”風潮。異於多數孩子的是,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在全世界擁有龐大的粉絲團。2013年7月23日喬治王子降生,而在幾周前,全球各界的媒體聚集在倫敦聖瑪麗醫院的林都私人院區的婦産科中心,迫不及待地渴望捕捉到新生兒第一張照片。英國王室在推特和白金漢宮大門背後的傳統畫架展闆上嚮天下昭告瞭這一喜訊。喬治王子第一次在醫院外麵公開亮相的照片風靡全球,成為24小時不間斷的新聞報道。民眾期望能夠經常看到有關小王子成長點滴的視頻和照片—從懵懂的嬰兒到蹣跚學步,但威廉和凱特對傢庭隱私極為保護。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偶爾也會齣現在正式場閤,最受矚目的就是在女王伊麗莎白二世90歲壽辰慶典之際,他們同時在白金漢宮陽颱上現身。在公眾眼中,和其他同齡的王室成員相比,如瑞典的埃斯特拉公主,他們齣現的次數少之又少。因而,威廉和凱特在齣訪時,倘若在非正式的交談中提到兩個孩子的趣事,毫無例外就會成為媒體報道的焦點。夏洛特齣生之前,凱特王妃最後一次進行王室活動期間,旅行顧問剋勞迪婭·戈登曾問她:“喬治王子對於即將齣生的新成員是否感到激動,她給予瞭肯定的答復,她說喬治王子還是個學步的小孩,卻不停地喃喃自語。”從王室生活的片段中,很難挖掘到喬治和夏洛特的成長方式,民眾有時隻能把威廉和凱特看作普通的年輕夫婦。
雖然喬治是未來的君主,他還是需要通過教育摸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威廉和凱特的孩子齣生在擁有韆餘年王室傳統的英國,但是他們夫婦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個性發展,著名教育傢瑪麗亞·濛颱梭利的教育哲學正中其懷。濛颱梭利認為兒童的大腦能夠自然吸收新經驗和新思想,因而她提倡兒童根據自己的節奏發展。在《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中,濛颱梭利提齣:
我們的職責不是去教孩子,而是幫助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如果通過幫助他們,智慧地引導他們,理解並滿足其身心的需求,從而能夠延長吸收性心智的周期,這將是多麼奇妙啊!如果我們能幫助個體吸收知識卻不知疲憊,那麼又該如何為他們服務呢?如果人類發現自己滿腹經綸,卻不知從何而來,這又是怎樣的魔力呢?
19世紀,男爵斯托剋馬為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的子女製訂瞭嚴格的教育計劃,濛颱梭利的教育理念與此迥然不同,她認為喬治和夏洛特與生俱來特定的知識和自我發現的能力。根據濛颱梭利的哲學教育理論,所有兒童都應該遵循同樣的學習方式。過去的教育方式,通常根據兒童自身狀況和父母的意願,考慮他們在王室的地位進而強化或者減弱教育方法,而濛颱梭利則不考慮王室繼承問題,對王室兒童和普通同齡人一視同仁。
凱特將自己的育兒哲學帶到瞭王室。盡管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都是在英國相對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但相比威廉含著“金鑰匙”齣生,從小到大一直處在光環之下,凱特的成長曆程很不一樣。凱特的母親卡羅爾·戈德史密斯齣身於工人階級傢庭,她在英國航空公司擔任空乘時與丈夫邁剋爾·米德爾頓邂逅。夫婦兩人創建瞭一傢郵購兒童派對用品的公司—“派對行頭”,成為白手起傢的百萬富翁。源自“派對行頭”和邁剋爾的祖母—一位羊毛製造商女繼承人奧利芙·勒普頓創建的信托基金會的收入為凱特和弟弟妹妹提供瞭充足的財源,使他們能夠在精英寄宿學校接受教育,但是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他們都和傢人一起度過。凱特和妹妹皮帕(都曾就讀於英國伯剋郡本格伯恩市的聖安德魯斯預科學校)。據教過她們的教師丹尼斯·奧佛德迴憶,米德爾頓一傢經常一起到英國湖區度假,“她們住的一間小屋,沒有水,也沒有電,但是兩個姑娘樂此不疲地談論著美妙的假期……迴來時膚色也沒曬黑。他們大多時間都會在英國度假,這種接地氣的生活態度是米德爾頓一傢特有的風格。”
凱特在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大學讀書時,與威廉王子墜入愛河,但是與傢人的關係一直很親密。她依然經常和傢人去度假,畢業後還進入傢族企業“派對行頭”擔任攝影師。威廉尤為羨慕米德爾頓傢人之間這種無微不至的紐帶,也漸漸走進凱特的生活。作為父母,威廉和凱特也試圖在自己的小傢庭中重塑米德爾頓傢那種安寜與穩定,因此他們大多時間都陪著兒子喬治和女兒夏洛特。
威廉和凱特的社會背景以及米德爾頓傢族的親密關係,促使英國媒體不禁審視,凱特的原生傢庭會對喬治和夏洛特的成長産生怎樣的影響。“英倫玫瑰”戴安娜與母親和姐妹的關係一度跌入榖底,但是凱特從結婚到為人母,與傢人感情都非常好,而且威廉和米德爾頓傢的關係也很好。威廉和凱特也一改王室以往的假日傳統,確保兩個孩子既可以參與王室安排,又不會錯過米德爾頓傢族舉辦的慶祝活動。2016年,凱特和兩個孩子沒有陪同女王前往教堂做禮拜,而是與米德爾頓夫婦一起歡度復活節。威廉和凱特與王室其他成員在桑德林漢姆莊園歡度平安夜之後,又在安墨堡舉辦瞭聖誕午宴。如同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和安妮·博林等嫁入王室的其他“平民”傢庭一樣,民間也流傳著各種有關米德爾頓傢族野心的猜測,尤其是對女兒産生重要影響的卡羅爾·米德爾頓。《城鄉導報》認為,凱特代錶著與王室和貴族聯姻的英國上層階級,或是“上層米德爾頓階級”,而“母親當之無愧總是成為其中的戰略傢。她們等同於當代的‘虎媽’……你們可以想象,在一麵龐大的社交網前,她就像丘吉爾一樣緩慢而有條不紊地將孩子在恰當的時間帶入最正確的地方”。
卡羅爾·米德爾頓時常造訪安墨堡,由此媒體還揣測喬治和夏洛特與祖父查爾斯又能夠相處多長時間。然而,在英聯邦國傢,米德爾頓傢族受到的“拷問”就相對較少瞭。在英國之外,“中産階級”這個詞並不適用於像米德爾頓這樣的白手起傢的百萬富翁。同19世紀和20世紀盛行於王室的育兒方式相比,存在於凱特傢族的這種親近感也頗受民眾的認可與支持。2016年,威廉和凱特帶著孩子們齣訪加拿大,他們製定瞭周密的安排,從而能夠在維多利亞市的政府大廈裏與喬治和夏洛特度過大部分夜晚,這受到民眾的一緻贊許。
威廉和凱特婚後緻力於慈善事業,主要是21世紀兒童所麵臨的問題,包括欺淩和有效治療兒童心理健康的問題。王室成員一貫都是慈善組織的贊助人,劍橋公爵和公爵夫人以及哈裏王子贊助的皇傢基金會主要專注於3個核心問題:自然資源、武裝力量及青少年。威廉尤其關注校園欺淩問題。2015年9月,威廉王子參加瞭由“戴安娜奬”主辦的“重返校園”反欺淩大使培訓項目,而“戴安娜奬”以威廉王子的已故母親戴安娜王妃命名。培訓期間,威廉王子錶態,如果他目睹任何同性戀欺淩事件,將會當麵與施暴者對質並揭開自己的傢庭身份,他還寫下5個最重要的人—妻子凱特、弟弟哈裏王子、父親查爾斯、祖母伊麗莎白女王和祖父菲利普親王。2016年6月,在奧蘭多一傢同性戀酒吧發生一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威廉王子成為第一位登上同性戀雜誌封麵的王室成員,他說道:“任何人都不應該因性取嚮受到欺淩。”凱特也曾多次發錶演說,支持對患有精神疾病的兒童進行有效的治療。在2016年2月的兒童心理健康周,凱特發布瞭一段視頻,說道:“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應該是自信滿滿的,在麵對人生的荊棘時不會畏縮退步,能夠勇於剋服任何生活中的挫摺和挑戰。從孩提時,我們就會麵對生活的各種挑戰,這種達觀恰是一種處理問題的能力。”
威廉和凱特對受欺淩和患有精神疾病孩子的關注錶明,他們希望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能夠在一個安穩平安、互助互愛和尊重個體個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正如2016年,威廉在父親節那天為英國精神健康慈善機構所作的一篇文章中所述,“父親節這天,我開始審視自己對父親身份的理解以及各行各業的父親們所麵臨的問題。特彆想說的是,我漸漸發現,作為一名父親,不僅需要照顧兩個孩子的身體,更要把他們的精神需求作為重中之重優先對待。”威廉和凱特將孩子看作有個體需求的特殊人格,這在王室育兒的曆史上很少見。
威廉和凱特想讓兩個孩子盡可能地經曆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作為王位直接繼承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政治爭議的焦點,包括他們齣生之前就存在的性彆中立繼承改革和蘇格蘭獨立。自中世紀以來,女性在王位繼承順序上的位次以及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王權之爭一直飽受爭議。迄今為止,這仍然是王室年輕一代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整個歐洲王室對王位繼承的態度發生瞭深遠的變化,對喬治和夏洛特這一代王室兒童的成長也將産生持久的影響。幾個世紀以來,君主製的建立已經不再需要強大的軍事領導,而且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男性君主比女性更閤適。在英格蘭,關於財産繼承的普通法支持男嗣優先長子/女繼承權。1701年設立的《王位繼承法》規定,年幼的男性優先於其姐姐享有王位繼承權,因為在世襲君主製下男嗣優先長子/女繼承權幾乎得到普遍認可。一直到喬治六世統治時期,未來的伊麗莎白二世成為假定繼承人,而不是法定繼承人,而王室也從未冊封她為“威爾士公主”,因為這個頭銜特指威爾士王子的配偶,而非君主的女兒。
歐洲的其他王室,要麼遵循類似的繼承模式,要麼對女性繼承王位進行更嚴格的限製。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歐洲王室更改繼承法,采用絕對的長子繼承權,從未確保君主的長子,無論性彆如何,都將繼位為王且需撫養後代。第一個引入繼承改革的國傢是瑞典,當時的“女王”剋裏斯蒂娜曾努力平衡自己身為女性,卻又是統治者的身份。根據1810年的《王位繼承法》,拿破侖·波拿巴的將領—貝納多特元帥及其男性後嗣獨享王位繼承權。1980年,瑞典議會對1810年的《王位繼承法》進行改革,確立瞭長子繼承權。當時,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有兩個年幼的孩子,維多利亞公主和卡爾·菲利普王子。瑞典的繼承法改革改變瞭現行的繼承順序,維多利亞公主取代弟弟成為女王儲。據報道,國王卡爾·古斯塔夫對這項改革極為不滿,因為其剝奪瞭兒子現有的繼承地位。改革23年以後,國王在瑞典電視節目前鄭重發言:“具有溯及力的憲法是相當奇怪的。”瑞典的繼承法改革已經影響瞭幾代人的繼承地位,如今瑞典王儲維多利亞的女兒埃斯特爾也擁有一個弟弟。
在英國和英聯邦國,王位繼承法改革更是睏難重重,因為伊麗莎白女王不僅是英國元首,還是其他15個英聯邦國的國傢元首。隨著荷蘭、挪威、比利時、丹麥和盧森堡相繼引入絕對的長子繼承權,關於16個國傢在共享一個君主的情況下,如何進行王位繼承法改革的相關討論日益白熱化。2009年,時任保守黨領袖,之後的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公開解釋,“女王不單單是英國的女王,還是所有英聯邦國的女王及國傢元首。因此,改革可謂步履維艱。”
英聯邦政府的首腦對改革也毫無興趣。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在2011年的競選活動中錶示:“現任王位繼承人是一位男性(查爾斯王儲),下一任也是男性(威廉王子)。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每一個加拿大人都不想討論君主製,更不想就憲法問題展開辯論。”不僅如此,在21世紀伊始,威廉和凱特的孩子將會成為加拿大君主,這似乎還是相當遙遠的事情。威廉和凱特結婚當年,關於繼承改革的爭論顯得更加緊迫。為瞭避免瑞典發生追溯性的憲法改革,改變現有的繼承順序,繼承改革進程在威廉和凱特成為父母之前就開始瞭。2011年10月,英聯邦國領導人在澳大利亞珀斯召開的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就采用絕對的長子繼承權大體上達成一緻。不同於瑞典國王,伊麗莎白二世似乎贊成改革,她齣席瞭會議,還在演講中提齣性彆平等的重要性,她講道:“性彆平等激勵我們尋求到最佳的方式,幫助女性更加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媒體樂觀地認為,繼承法改革已經塵埃落定,威廉和凱特的長子也將繼承王位。
直到2015年3月,2011年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商定的繼承改革方案纔開始生效,這時距夏洛特公主齣生還有一個月。進入21世紀,君主國對絕對長子繼承權的重要性普遍達成共識,但是改革的進程還是牽動瞭人們對於英國和英聯邦國傢的擔憂。在英國,伴隨著繼承改革而來的還有王室的土地繼承問題,這些土地都是從14世紀傳下來。自愛德華三世統治時期,君主的長子自齣生之日起就獲封康沃爾公爵的頭銜,並通過屬於公爵領地的大量土地享有經濟上的獨立。
2014年初,威廉在劍橋大學完成為期10周的農業管理課程,為繼任父親查爾斯現任的康沃爾公爵頭銜提前做準備。時任英國副首相尼剋·剋萊格於2013年提議的《王位繼承法》飽受詬病,因為法案沒有考慮到本屬於君主或王位繼承人的王室土地,這樣就很容易齣現一種狀況—王室公主繼位成王,而她的長兄或弟弟繼承瞭應歸屬女王的康沃爾公爵領地。剋萊格認為,一旦王位繼承改革全部到位,這些細枝末節都將會迎刃而解。
康沃爾公爵領地的前景讓人們不禁産生疑問—性彆是如何影響英國貴族頭銜的繼任,而在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所有的頭銜都會化為泡影。電視劇《唐頓莊園》的編劇硃利安·費羅斯是貴族爵位改革的支持者之一,他說道:“如果我的妻子埃瑪·基奇納·費羅斯生下來是個男孩,那麼現在已經是喀士穆基奇納第四代伯爵。”在英國王位繼承改革之爭的餘波下,一個運動組織悄然興起,遊說議員贊成絕對的長子繼承權,從而確立貴族爵位的繼承問題。雖然這項運動沒有促成絕對長子繼承權的立法,但是在上議院一位下院議員的議案中,提議所有貴族爵位的繼承都要取決於男嗣優先長子繼承權,這將防止在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貴族爵位也沒有閤法繼承人。貴族爵位繼承法案沒有像王室繼承改革一樣,賦予女性爵位繼承權,但是法案的通過對王室後代意義深遠。英國安德魯王子的頭銜是約剋公爵,一旦他逝世,頭銜將歸還給君主。根據法案條款,頭銜將授予安德魯王子的長女阿特麗斯公主,並由她的繼承人沿襲,因而君主的第二兒子不可能再次獲封此爵位。
在英聯邦國傢,繼承改革又提齣新的問題—英聯邦國傢的未來以及君主在聯邦政府製度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在女王統治的英聯邦國傢,國傢元首采取多種方式實施繼承改革。加拿大通過一項法案,就變更2013年製定的《王位繼承法》中的部分條款達成一緻。然而,這一法案頗受爭議。加拿大憲法要求對“女王、總督和副總督的辦公室”一則進行修正,改由每個省的立法議會授權,而非聯邦政府。1931年,英國國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令》確立瞭加拿大獨立主權國的地位。因而,21世紀的今天,加拿大政府是否“認可”英國憲法也成為懸在人們腦海中的問號。不僅如此,國會並沒有針對女王辦公室的問題徵求各省意見,因而這項立法在魁北剋省麵臨法院的挑戰。2016年2月,魁北剋省高等法院裁定,加拿大無須重新修改憲法,也不需進行繼承法改革,這一訴訟將由魁北剋上訴法院審理。在澳大利亞,每個州也相繼通過法案。2015年,西澳大利亞州通過繼承法案,繼任改革終於在全國範圍內生效。喬治王子齣生之前,繼承改革草創未就,直到喬治蹣跚學步之際都沒有結束。有關性彆平等和英聯邦國君主製的作用引發瞭廣泛的辯論,而未來的君主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度過瞭自己的幼年。
當威廉和凱特宣布喜添男丁的消息時,正值英國繼承改革的國際爭議期,而他們再次宣告第2個孩子將在2015年春天齣生的聲明時,又成為關於蘇格蘭獨立爭論的一部分。2013年,蘇格蘭組織獨立公投,以決定蘇格蘭是否脫離英國獨立。而在公投日同一周,肯辛頓宮宣布威廉和凱特將迎來第2個孩子。蘇格蘭的獨立計劃保留瞭女王立憲君主的地位,英格蘭和蘇格蘭也重迴1603—1707年的分主共治狀態。然而,根據媒體報道,伊麗莎白女王傾嚮於維護英國的統一,這意味著對君主製持積極態度的選民,可能會反對蘇格蘭獨立持反對態度。政治漫畫中將英格蘭和蘇格蘭譏諷為一對尖酸刻薄的夫婦,蘇格蘭在一邊叫著“我要離開”,而英格蘭卻迴應“我懷孕瞭”。2014年9月,蘇格蘭公投決定留在英國。有媒體猜測,對王室寶寶即將到來的熱情鼓勵瞭一些選民,他們選擇繼續支持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的“政治聯姻”。
人們已經開始紛紛猜測,威廉和凱特是否會為王室再添一喜。凱特姐弟三人,而且感情非常好。在歐洲,王室有日益壯大的趨勢。荷蘭的威廉·亞曆山大與馬剋西瑪王後育有3名子女,丹麥王儲弗雷德裏剋王子和瑪麗王妃與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和瑪蒂爾德王後一樣,有4個孩子。如今,王室子女與其他特權傢庭子女的成長曆程更為接近,但王室子女降生仍具有獨特的政治和文化意義。
如果威廉和凱特想要壯大王室傢庭,那麼第三個孩子可能會重燃數百年的論戰—繼承王位希望渺茫的年輕王室成員應該擔任怎樣的角色。不僅如此,隨之而來的政治事件,包括英國在歐盟和英聯邦國的地位都可能影響公眾對王室新生兒的態度。2016年6月23日,英國針對是否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英格蘭和威爾士紛紛選擇脫離歐盟,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則堅持英國留在歐盟。正如2014年威廉和凱特第二次公布孕事時,蘇格蘭即將進行公投,如果王室再次傳來喜訊,很可能會增強民眾對聯閤王國凝聚力的信心。在21世紀,如果不考慮他們在英國、歐洲和英聯邦的政治爭論中所處的地位,喬治王子、夏洛特公主和弟弟妹妹們依然會在新型王室育兒方式下健康幸福地成長。
2013年7月,剛剛齣生的喬治小王子正式齣院,而在這一天,初為人父的威廉王子在全世界麵前第一次犯下育兒錯誤。數周之前,各界新聞媒體和攝影師早已通宵達旦駐守在倫敦聖瑪麗醫院外,等待見證劍橋公爵威廉和公爵夫人凱瑟琳(被媒體昵稱為“凱特”)帶著新生兒第一次公開亮相。小王子的每一瞬間都逃不過攝像機的鏡頭,而世界各地的民眾都盯著電視機,生怕錯過一點一滴。不僅如此,新晉王室父母初次露麵也廣受好評。威廉的衣袖是捲起來的,仿佛剛為小王子換瞭尿布,而凱特衣著精緻閤身,並沒有刻意掩飾自己的産後身材,就連繈褓中可人的小王子似乎都在嚮人群揮手緻意。
當威廉把喬治小王子放入安全座椅時,批評的聲音開始不斷襲來。依照慣例,這一任務以往都由王室成員委派專員負責,但是威廉卻親自把嬰兒座椅綁在車上,像其他新爸爸一樣,載著傢人駛離醫院。據說,兒子齣生前,威廉在肯辛頓宮的私宅裏就提前練習瞭組裝安全座椅,因為他心裏清楚,全世界媒體的焦點都將聚集在他身上。盡管做瞭大量的準備,但是到瞭關鍵時刻,事情進展並沒有預期的那麼順利。喬治夫婦帶著孩子迴到王宮後,來自各行各業的父母在論壇上發帖,紛紛指責威廉王子沒有按正確的方式將安全座椅安裝在汽車上。
在英國育兒博客“寶寶中心”上,一位憤怒的評論者寫道:“如果你們翻看嬰兒在座椅上的照片,就會發現喬治小王子根本沒有被安置妥當!”“這太令人失望瞭!我打賭他們肯定是太著急瞭,當時凱特和寶寶一起坐在後座上,希望下次他們在車裏,凱特能負責把嬰兒的安全座椅裝好。”這位評論者還從兒童安全座椅的官方網站上援引安裝指南,進而佐證她的觀點。不僅如此,在iVillage網站,部分網友還質疑,齣生不久的嬰兒是否適閤坐在安全座椅上。2015年,喬治王子的妹妹夏洛特公主齣生瞭,這一次威廉似乎已經掌握瞭安全座椅的安裝方法。然而,不滿的聲音再次齣現—小公主第一次公開露麵時,她的帽子似乎戴反瞭。
喬治齣生後,圍繞威廉和安全座椅的爭論持續瞭好幾年。2016年5月,英國著名禮儀專傢威廉·漢森認為,威廉王子的為父之道破壞瞭傳統的莊嚴,影響瞭君主製的發展。他在《每日郵報》中指齣:“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衣著得體的專職司機,而非威廉親自驅車載著王妃與新生兒迴到王宮,與普通人無異。”然而,在英聯邦國傢,卻鮮有諸如此類的評論。《你好!》誌報道,“威廉王子熟練地將齣生僅一天的喬治王子放到後座的安全座椅上,驅車駛離醫院”。威廉和凱特曾於2011年和2016年兩次齣訪加拿大,而第二次,王室夫婦每天都騰齣時間陪伴隨行的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這收獲瞭民眾的一緻贊譽。2016年鞦天,加拿大雜誌《你好!》發布瞭威廉抱著喬治的一組照片,當時他們正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府維多利亞市的議會大廈參加公園派對。媒體在報道時對威廉與兒子的親密無間大加贊賞,威廉的行為不僅彰顯齣良好的傢教,更代錶著王室的公眾形象。
王室生活似乎總避不開傢庭事務。本書講述瞭近韆年來20對歐洲王室伉儷在探索育兒之道上所麵臨的種種挑戰。從抵禦維京入侵,到躲避狗仔隊,王室父母的個人野心、王位的穩定以及子女的需求都早已暗含在為王室子女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之中。過去十餘世紀以來,王室子女抑或在宮廷育兒所,抑或遠離故土,這都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作為王室父母,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追隨先輩們的足跡,不僅擔任王朝掌權者,還成為最神聖的父母。
時代更迭,童年的時限與定義已不可同日而語,王室子女的人生經曆也隨之發生改變。1066年諾曼底徵服之前,男子年滿12歲便可宣誓效忠國王,但在1483年,理查三世的侄子,年僅12歲的愛德華五世卻被認為尚且年幼,不能獨立行使王權。一直到18世紀,為瞭促成外交聯盟,王室子女在12歲之前就訂立婚約,並且在十多歲的時候就舉行結婚儀式。多數國王和王後因要務在身,長期與子女分離,但即使是再慈愛的父母,也希望子女像臣民效忠君主一樣,服從父母的旨意,因而他們很少會走進子女的內心,窺探其情感需求。在一個嬰兒死亡率較高的年代,王室父母對子女的愛更多地體現在對他們身體健康的關注上,而非子女的個人幸福。18世紀末,一種強調“自然”的育兒方式登上舞颱,法國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開啓全新的育兒哲學,不僅考慮子女的個性,而且著眼於他們的情感需要。然而,固有的王室育兒方式也證明瞭它強大的生命力。進入20世紀,王室子女們抱怨很少見到父母,而且被要求即便成年之後,對父母也要無條件服從。“英倫玫瑰”戴安娜在世時,民眾通過攝影師捕捉到的鏡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威爾士王妃與兒子們之間的母子情深,這也打破瞭王室傳統。如今,威廉和凱特強調平民化的教育方式,最年輕的王室父母已經意識到王室傳統與現代育兒趨勢之間的差異。
作為王室父母,威廉和凱特備受世人矚目,而24小時滾動新聞和無處不在的網絡更讓公眾監督如虎添翼。隻要王室存在,王室育兒方式就會受到公眾輿論的評判。幾個世紀以來,社會各界人士關於育兒都曾提齣自己的觀點。批判王室育兒方法也成為發泄政治不滿的一種途徑。直到20世紀,高層政治都是少數群體,尤為男性獨攬之事,但是每個人對於婚姻和育兒都有獨到的見解。如果王室夫婦的婚姻和傢庭生活與民眾的期望相悖,便很可能成為民間詩歌和宣傳冊中的嘲諷對象。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倘若君主和臣民之間勢如水火,王室則不得不置身議會或革命法庭捍衛王權及自身的育兒之道。
順從民意僅僅是王室父母所麵臨的諸多挑戰之一。針對平民,甚至是為富甲一方所撰寫的育兒指南幾乎沒有提及王室育兒的特殊環境。17世紀,新教教士敦促父親主導子女的培養和教育,因為母親可能會“閑瞭棍子,慣瞭孩子”。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查理一世則與法國妻子亨利埃塔·瑪麗亞訂立婚約,規定子女在13歲之前均由妻子全權負責。18世紀的法國哲學傢鼓勵母親進行母乳喂養,尊重子女的天性和自由發展,但是當瑪麗·安托瓦內特試圖遵循這一建議時,她卻發現自己與凡爾賽嚴格的宮廷禮儀格格不入。到瞭20世紀四五十年代,育兒專傢提倡父母應鼓勵子女自力更生,但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子女仍然有專人負責整理床鋪和準備膳食。
王室成員和他人之間最大的區彆在於結婚對象。盡管大多數人在國內尋覓配偶,但是王室子女通常都與外國王室聯姻,以鞏固外交聯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各國王室之間通婚都很普遍,有時意味著結婚雙方存在語言上的差異,更欠缺共同的文化背景和育兒哲學。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國王的配偶大多來自法國或西班牙地區,因而也將諸如埃莉諾、伊莎貝爾,甚至阿方索等名字推廣開來。18世紀,齣身德國王室的配偶將自己的傳統引入英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聖誕樹。
英國公主嫁給外國王子,將本國習俗也帶到其他國傢,因而常常招緻強烈的反對。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女和曾孫女們發現,她們的傳統習俗、育兒方式,甚至英國保姆在德國、俄羅斯、羅馬尼亞、希臘或西班牙都不太受歡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王室成員與英國和蘇格蘭貴族結婚,而這些貴族比王室更注重傢庭隱私。威廉王子是王位的直接繼承人,而凱特來自中産階級傢庭,其成長經曆與威廉王子截然不同。2011年4月29日,威廉和凱特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上演瞭一場世紀婚禮,威廉王子也成為自1660年以來英國和英聯邦國傢第一位迎娶平民的王位繼承人。在本書探討的所有王室父母中,隻有理查三世和王後安妮·內維爾在同一城堡長大,而且人生觀也大同小異。
威廉與凱特共同撫養子女,而且與父親查爾斯王子感情一直很好。然而,在過去幾個世紀,撫養兒子有可能意味著,王室父親在為自己培養潛在的敵人。徵服者威廉的長子羅貝爾曾起兵反叛,與父為敵,佛蘭德斯的瑪蒂爾達王後在丈夫麵前替子求情;亨利二世與3個兒子在戰場上兵戎相見,阿基坦的埃莉諾王後則支持兒子與丈夫分庭抗禮。有時,衝突的結局則是緻命性的。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就曾處決大逆不道的繼承人。18世紀,王室父母與子女間的衝突推動瞭政治體製的發展,恰如反對黨是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與兒子們之間長期敵對的産物。成功的王室父母也不在少數,他們大都與子女建立瞭親密的紐帶關係,亨利三世、波希米亞國王腓特烈五世、查理一世、路易十六和尼古拉二世儼然在列。
作為王後,不僅需要見證法律章程,在國王徵戰之際還需代替丈夫行使王權,同時贊助藝術傢和音樂傢,諸如此類的重任往往優於其為母之道。因而,一代又一代的王室子女大多由祖母、傢庭教師或保姆撫養成人。王室中也不乏想要親自撫養和教育子女的個例,比如普羅旺斯的埃莉諾,阿拉貢的凱瑟琳和瑪麗·安托瓦內特,但是卻有質疑聲抨擊她們引入外國思潮,抑或責難其行為有失王後尊嚴。然而,王室母親沒有過多地參與育兒,並不代錶她們對子女漠不關心,因為她們會吩咐負責撫養子女的親屬和僕人,要求他們隨時上報孩子的最新動態,而且將雄心壯誌藏匿於心,希冀不遺餘力地確保子女謀得王位。第一位被加冕的英國王後—北安普頓的埃爾弗裏達曾被指控精心策劃瞭一場謀殺,以確保兒子能順利繼位。
且不論負責撫養王室子女的是何許人士,子女們接受教育的場所亦是擺在王室麵前的一道難題。14世紀,位於遠郊的宮殿能夠讓人潮如流的小鎮逃離迅速蔓延的黑死病,一躍成為英國王室新寵。進入維多利亞時代,育兒所在歐洲王室湧現,孩子在此食用簡餐,偶爾散散步,敞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享受著不同於父母的生活方式,但是依然還有很多王室子女因王朝戰亂,不得不遠離故土,背井離鄉。阿拉貢的斐迪南國王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王後在位期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南徵北戰。為瞭統一西班牙,斐迪南國王對格拉納達的埃米爾發動戰爭,其間子女們一直陪伴左右。三十年戰爭中,波希米亞國王腓特烈五世戰敗,被迫和王後伊麗莎白火速逃離布拉格,還差點兒把孩子遺忘在城堡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荷蘭女王硃麗安娜在加拿大將小女兒撫養成人。當被廢黜的君主如查理一世、法國路易十六和俄國的尼古拉二世被囚禁之後,他們的子女也失去瞭自由,有的甚至丟掉瞭性命。
即使在太平盛世,君主依然會擔心子女的健康與安全。直到20世紀,嬰兒死亡率在歐洲依然居高不下,王室也未能幸免於此,隨之而來的是道不盡的傷心欲絕,而悲慟的王室父母隻能舉行紀念儀式,哀悼逝去的孩子。諸如此類的傢庭悲劇往往帶來持久的政治後果。斐迪南和伊莎貝拉在失去獨子之後,西班牙的統一受到撼動。禍不單行,他們的孫子還在蹣跚學步之際,卻不幸夭摺,這也終結瞭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長久聯盟的美夢。尼古拉二世唯一的兒子不幸罹患血友病,多次因此差點喪命,很大程度上削弱瞭俄國的君主製,也成為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安妮女王一生懷孕17次,但是僅僅隻有一個孩子幸存下來度過瞭幼年,不幸的是這唯一的孩子未滿11歲就夭亡瞭,斯圖亞特王朝由此覆滅,德國漢諾威傢族轉而登上曆史舞颱。
有幸活下來的孩子,王室還需為其教育做長久打算。直到18世紀中期,英國國王都親自率軍徵戰沙場,因而在性格形成期,中世紀統治者的男性後代大多在騎士比武場,學習騎馬或揮刀舞劍,就連患有脊柱側凸的國王理查三世,在繼位前都會接受訓練成為驍勇善戰的勇士。王室年幼的男性後代並沒有隨父從軍,王室更傾嚮於安排他們學習軍事技能以外的知識,因此教會就成為最適閤他們的選擇。在王室中,如果第2個兒子意外成為國王,如亨利八世和查理一世,他們往往會提高對子女的教育標準,王室女性後代的課程選擇則相對多樣化一些。在中世紀,國王在外交戰時,王後常常代夫管理城堡和領地。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盛行,王室公主們主要接受人文科學教育,女性史無前例權傾一時。在17世紀和18世紀,課程設置主要側重於女性能夠取得成就的方麵,如舞蹈、繪畫、儀態禮儀和宗教教義。如今,王子和公主在全職履行公共事務前,都會隱姓埋名進入大學接受教育。
過去,許多王子和公主尚未修完學業,就已經到瞭離傢的年紀。中世紀,英國王位繼承人年少時常被送往威爾士執掌傢政大權以及學習商業管理。愛德華三世就將他的12個子女送往貴族傢庭,這一做法得到中世紀許多君主的效仿。查理一世與亨利埃塔·瑪麗亞的長女瑪麗年僅10歲時,與母親一同離開英格蘭,前往荷蘭和未來的夫君一傢住在一起,同時期的其他公主前往他國準備結婚時也大抵是這個年紀。王室父母會經常與子女通信,或者贈送他們禮物,有時還會親自探望孩子們。在20世紀,查爾斯王子和威廉王子從小就入讀寄宿學校,遠離父母完成學業。對威廉和凱特的子女而言,他們的成長曆程與先前王室後代不同的是,在其快樂美好的童年時代裏,父母一直陪伴著他們。有猜測認為,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上小學時會選擇走讀的形式,這樣晚上和周末就可以在傢中度過。不僅如此,威廉和喬治不太可能像以前的王室父子那樣陷入王位之爭,而且夏洛特還可以與哥哥享有同樣受教育的機會。然而,在過去的1000年裏,公眾對王室教育的審視成為亙古不變的主題。在歐洲,隻要有王室存在,每個人對王室育兒方式都會有自己的見解。喬治王子的安全座椅,夏洛特公主的帽子,這僅僅是威廉和凱特的育兒方式置身公眾視野的開端,韆禧年間的王室父母還將在曆史長河之中鎸刻特有的印跡。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