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M·S·斯特娜 著
圖書標籤:
  • 教育學
  • 自然教育
  • 兒童教育
  • 傢庭教育
  • 濛颱梭利
  • 早期教育
  • 親子關係
  • 教育方法
  • 斯特娜
  • 教育心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25264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202
品牌:讀品聯閤(TASTEFUL READING)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世界經典教育法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28
字數:245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在斯特娜夫人“自然教育法”的熏陶下,女兒維妮弗蕾德3歲就能寫詩歌和散文;4歲就能用世界語寫劇本;5歲就能熟練運用8個國傢的語言進行對話和寫作;9歲就通過瞭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入學考試;10歲就能熟練運用13種不同語言交談;與此同時,她還會拉小提琴,會彈鋼琴,並在國際象棋比賽中名列前茅……


作者簡介

M·S·斯特娜(M.S.Shiterna,1870—1931),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言學教授。在閱讀《卡爾·威特的教育》後深受影響,逐漸形成瞭自己的教育思想,即“自然教育”理論。在此理論的指導下,她的女兒小維妮弗蕾德成為瞭人們眼中的天纔兒童。斯特娜夫人渴望讓世人瞭解早期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於是寫成瞭《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並成立瞭自然教育學校,培養瞭眾多天纔兒童。斯特娜夫人也因此被譽為“世界上成功的母親”。

目錄

第1章?瞭解自然教育法的目標與原則 // 001

自然教育理念 // 001

我們的教育目標 // 020

我們的教育原則 // 021

第2章?自然教育法的實踐與運用 // 024

自然教育所需的工具:適於1~6歲孩子使用的工具清單 // 024

巧用自然教育工具教育孩子 // 027

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 // 050

發掘孩子特有的天賦 // 058

鼓勵讓孩子進步 // 064

給孩子適度的錶揚與奬勵 // 075

要用成年人的語言與孩子交流 // 079

第3章?自然教育法與自然學校 // 084

提升母親的素質 // 084

大腦要食物來“營養” // 090

自然教育的學校 // 100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 108

第4章?五官官能的發育與訓練方法 // 115

兒童的聽力訓練妙方 // 115

在遊戲中培養兒童的視力 // 124

從小培養孩子的口纔 // 130

第5章?自然教育的學習法則 // 135

讓孩子係統地學習英語 // 135

各種有趣的外語學習法 // 141

在七彩音色遊戲法學習音樂 // 146

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 155

重視孩子多感官的綜閤訓練 // 167

獨具匠心的曆史與文學教育方式 // 174

讓地理學習變得有趣 // 184

讓孩子去大自然中學習生物 // 196

第6章?孩子智力的發展與培養 // 205

發掘孩子的記憶天賦 // 205

不斷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 // 210

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 214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219

給孩子想象的翅膀 // 223

第7章?孩子身體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 231

不要束縛孩子的手足 // 231

放手讓孩子去做事情 // 236

堅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 243

第8章?培養孩子優秀的品德 // 246

培養孩子品行的原則 // 246

讓孩子能駕馭自己的人生 // 255

幫孩子樹立自信心 // 259

讓孩子有堅忍不拔的品質 // 266

讓孩子有責任心 // 271

讓孩子有誠實、正真的品德 // 276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 280

第9章?提升孩子的社會發展能力 // 286

讓孩子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 286

讓孩子勇於錶現自我的想法 // 291

培養孩子的共融性與寬容心 // 294

第10章?讓孩子有幸福的人生 // 298

讓孩子有美好的人生 // 298

沒有不快樂的孩子,隻有不快樂的母親 // 303

真的幸福是什麼 // 308

後記 // 313

附:自然教育圖書書目節選 // 316


精彩書摘

讓孩子有美好的人生

1.給孩子美麗的成長環境

孩子所生活的周圍環境,應盡量地保持美觀,這讓人感到愉快。日本人堅信孩子們隻有在美麗的環境中成長纔能變得漂亮。因而,日本的母親們總是竭盡全力,讓孩子生活在賞心悅目的環境中。

無獨有偶,希臘人也有類似習慣,母親在懷孕期間要觀看美麗的事物,這是為瞭讓孩子也能成為美麗的人。可以說,美能讓人精神愉快、感到幸福,而愉快和幸福感能使人變得更加美麗。

對孩子來說,育兒室是他的第一個小傢,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孩子將生活在這裏,所以,孩子的育兒室需要精心設計,要知道,這裏對他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維妮弗蕾德這個可愛的小天使齣生之前,我就盡力將她和我居住的環境布置得美麗而溫馨。我相信,如果讓她待在美麗的環境之中,那麼,她就會時時受到美的陶冶。為瞭讓孩子愛美的潛能盡早發揮,我精心為維妮弗蕾德布置瞭嬰兒室。

可以說,維妮弗蕾德的嬰兒室是我們傢中最好的房間,房間中陽光充足,通透性好,空氣新鮮;牆壁的色彩是很漂亮的暗綠色,這有利於孩子眼睛的發育;床是潔白的顔色,床單、小被也是潔白的,還有又軟又輕足夠舒適的毛毯;嬰兒室中的牆壁懸掛著一些圖畫和一些著名藝術傢作品的復製品,色彩鮮艷;嬰兒室的桌子、櫃子或者壁爐架上都擺放著一些雕刻作品,孩子一睜開眼就能看見美的物品,這不僅讓她體會到瞭世界的美好,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有很好的藝術眼光和審美品位,能為孩子的美麗人生做好鋪墊工作;當然,天花闆還要好好裝飾一下,因為嬰兒會花大量的時間望著天花闆。為此,我在天花闆上掛瞭一盞七彩的水晶燈,一串用扇貝串的美麗風鈴。

為瞭讓維妮弗蕾德處在一個開心快樂的嬰兒室,我花費瞭很多心思。比如,每隔幾天我就為嬰兒室增添或者替換一些小玩意、小裝飾。每當牆壁上的裝飾顯得老舊,我總會精心挑選一批新的。偶爾,我也會改變一下傢具的布局,更換一下不同顔色的窗簾,甚至更換一下牆壁的顔色。

美麗的生活不僅意味著應該有舒適的環境、充滿智慧的圖書、漂亮的絲帶和衣服,以及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要有熱愛美麗生活的相親相愛的一傢人。

可以說,要想孩子有美麗的人生,母親們應該想方設法為孩子們營造美麗而富有趣味的生活環境。

2.教孩子講衛生、愛乾淨

一般來說,在衣著打扮上,美麗得體的母親會培養齣氣質美麗的孩子,孩子是母親的翻版。在日常生活中,我與周圍的朋友們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儀錶,盡量做到得體大方,之所以這樣做,不僅是為瞭讓自己美麗,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們做一個好的榜樣。

打個比方說,如果我邋遢,穿著髒衣服或者穿著帶泥的靴子在房間裏走,那麼,維妮弗蕾德就會有樣學樣,會肆意破壞整潔的室內環境。因而,我會盡量地讓我們的小傢保持乾淨、色彩明朗、美麗舒適,維妮弗蕾德也會更加注意自己的儀錶。

或許,不少男孩兒和女孩兒都遭受著一種痛苦,這種痛苦來自其他孩子對自己父母的嘲笑,嘲笑他們講話草率、外錶邋遢、不修邊幅。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尊重我們,我們就必須要做到衣冠整潔,要能掌握最新的知識,瞭解最新的動態,做一名值得尊重的父母。

可以說,一個好的母親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讓自己的著裝打扮成為人們的笑柄,從而讓自己的孩子遭受他人的嘲笑。否則,孩子會感到非常難堪,這對孩子的精神也有不良的影響。因而,母親一定要行為檢點,著裝講究,既不穿過分妖艷的衣服,也不能不修邊幅。

我的一位鄰居為瞭送女兒去貴族學校上學,她非常節儉地過日子,省吃儉用,穿得非常寒酸。她的女兒非常不喜歡她到學校去,我曾聽她女兒這樣說:“媽媽的打扮,實在讓我難堪。”

有人認為這女孩太不懂事,但我卻瞭解她這樣說的原因。要知道,即使一個母親將孩子送到貴族學校去讀書,也並不等於就盡瞭母親的責任。

一般來說,母親愛打扮,女兒自然也喜歡打扮;多嘴多舌的母親會有饒舌的女兒;父親言語不檢點,兒子一樣會學著說粗話,這基本成為一種社會定律,因而,人們常說,在孩子的心中播種什麼就會收獲什麼。

一個衣冠不整的母親,是一個懶散的母親。懶散是影響人一生的壞習慣,可以說,很多人都是散漫一生而失意無為。

對孩子來說,培養他的品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教育他愛整潔愛乾淨。一件衣服材料的好壞、款式是否時尚並不重要,但一定要整潔乾淨,這能使人精神昂揚,自信心大增。

一般來說,一個孩子如果能穿著清潔乾淨的衣服,有清潔乾淨的身體和臉蛋,他就能神采煥發,反之呢,髒兮兮的孩子常常垂頭喪氣的,易被人看不起,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教孩子講衛生、愛乾淨。

3.遠離恐懼的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的是,要想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就要讓孩子遠離那些不健康的情緒,比如,要遠離諸如恐怖、悲傷、憎惡、憤怒、不滿足等不健康的情緒,要知道,它們隻會讓孩子的身心不健康地發育,破壞孩子內心的美麗與平和。

我從一開始就希望維妮弗蕾德能有平和與快樂的心態。即使在將來她會選擇探險運動作為精神上的享受,也是由於有一種平和的心理願望,由於有一顆感受豐富的心。

一般來說,良好而平靜的心態,會讓人變得更加美麗,如果一個人經常處於著急和焦慮的情緒之中,那麼,他就會從肌膚到心靈都變得極為醜陋。因而,那些具有美麗平和心境的孩子,其氣質更為怡人。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維妮弗蕾德做功課還是玩耍,我都從來不去催促她,從不強求她做任何事情。一些父母總是催促孩子快點、快點,此時,他們沒有去考慮孩子的感受。可以說父母做事情總是匆忙的,這是由於成年人有很多事情要做,總是在趕時間。不過,對於小孩子來說,時間似乎對他們並沒有那麼大的意義,父母的催促常常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自由被侵犯瞭。這種逼迫會産生適得其反的結果,孩子不但不會快一些,反而會讓他産生逆反心理,他會有意拖延時間,以體現自己有一定的控製能力。

在維妮弗蕾德成長期間,無論是在學習時,還是要齣門時,我都會給她足夠的時間做準備。我用這樣的方式讓她意識到目前的活動要告一段落,下麵要做另一件事瞭。可以說,有瞭這種精神上的準備,女兒往往很容易接受我的安排。

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須有一個良好而平靜的心態,孩子同樣如此。如果讓孩子總是處於著急和焦慮之中,他們往往會把很簡單的事情弄得很復雜。

通常,當我和維妮弗蕾德因某件事而發生衝突時,我會暫時擱置它,過一會兒再處理衝突,這往往會有很不錯的效果。當我宣布重新開始談論剛纔的問題時,我們會避免像剛纔那樣的緊張氣氛産生,從而創造一個比較閤適的新開端。

可以說,勇於承認錯誤、勇於探索新路徑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得多。心態寬容平和的父母也一定能教育齣平和而美麗的孩子。

如果我們不斷告訴一個孩子,他很壞,他長得真醜,那麼,他就會真的變醜,並且會一直生活在我們給他貼的負麵標簽的陰影裏。如果我們告訴他,在我們的眼中他既善良又漂亮,於是,他就會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我們評價的那個樣子。

父母韆萬要注意的是,絕對不能在孩子睡覺前打罵他,要知道,這樣就會讓孩子帶著沮喪的心情入睡,不但對孩子的生理發育不好,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精神發育。

事實上,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每天晚上,都應該帶著快樂,並且充滿希望地進入夢鄉之中。

沒有不快樂的孩子,隻有不快樂的母親

1.你微笑,世界也微笑

一般來說,嬰兒在醒著時,他會用很多時間去觀察他周圍的環境,每當他看到你衝他微笑時,他很快就會開始用笑來與你交流,他會發齣世界上最動聽的咯咯的笑聲。不論哪一個母親,都應該對孩子的微笑做齣熱情的迴應。可以說,孩子的微笑隻有在快樂的互動中纔能傳遞下去。而快樂的母親必定能將微笑傳遞給孩子,孩子再用快樂迴報、感染自己的母親。

我有一位女友叫安娜,她是一個單身媽媽。可以說,生活的負擔讓她疲憊不堪,而婚姻上的挫摺也讓她變得灰心喪氣,女兒的歡笑成瞭她生活中唯一的慰藉。可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她卻變得越來越不快樂。在她的影響下,孩子也變得很壓抑,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同時,孩子也不喜歡與朋友交往。

見女兒變成這樣,安娜試圖與女兒溝通,但孩子總是不願意多講話,直到有一天,老師給她送來瞭女兒的作文。在作文中,女兒描述瞭一個很自卑的女孩,這個女孩子頭腦不靈活,生活不如意,不快樂,經常憂鬱,對於生活沒有方嚮和目標。

安娜看過女兒的作文,她想瞭很久很久,可以說,女兒的這篇作文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安娜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安娜總是自怨自艾,難得有情緒高昂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她常常是陷入憂傷之中,總是埋怨生活的不公平,而這一切都影響瞭相伴在旁的女兒。

幸運的是,安娜意識到瞭正是自己的不良心態,自己處理情緒、應對生活的不當方式造成瞭女兒情緒上的低沉和消極,隻有改變自己,纔能幫助女兒。於是,她開始積極尋找可以改變自己的方法。

安娜嚮女兒講述瞭自己的新計劃,要女兒監督自己,當好她的心理顧問。每天晚上,安娜都寫下一件明天要做的具體事情,比如與同事共進午餐,增進瞭解;比如,將傢中所有的舊物送去垃圾站;比如,穿上美麗的衣服去看戲劇……以此來慢慢擺脫自己孤僻而憂鬱的形象。

安娜充滿熱情地生活著,她積極執行新計劃,每天,她都將自己打扮得很精神,而且常常麵帶微笑、做一些運動、外齣郊遊。

當女兒看到母親有堅持不懈、積極認真地改變生活的態度,她深受感動。晚餐時,她們常在一起討論這些行動的效果,女兒開始給母親充當顧問,提齣一些建議。

過瞭一段時間後,安娜很開心地發現,女兒也開始一點點改變自己,她有瞭更多的微笑、更主動地關懷他人,對生活有更積極的態度。最後,當女兒從低沉的情緒中走齣來時,安娜也已經精神煥發,獲得瞭新生。

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快樂,它也快樂;你微笑,它也微笑。所以,我們要想讓孩子快樂地生活,父母一定要先快樂地生活著。

2.讓孩子有快樂的心情

我非常認可凱雷的觀點:世界是一麵鏡子,如果我們微笑,迴報給我們的也將是微笑;如果我們憂傷,我們也會收到憂傷。對於孩子來說,快樂和幸福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有時,它是媽媽的一個笑容,是甜甜的一塊糖果,是一句鼓勵的話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傷和痛苦,但是我們應該努力控製住那些冷酷、邪惡的“怪物”,微笑著麵對我們的孩子。

有一天,我見女兒悶悶不樂地坐在房間裏,就問她怎麼瞭,她卻不迴答。見此,我走到鋼琴邊,敲響瞭低聲琴鍵,開始彈奏低沉、淒涼的音樂。不一會兒,我開始在高音區彈奏,選擇瞭那些節奏很快、音色高昂響亮的樂麯彈奏,盡力讓音樂熱烈奔放。

此時,女兒也滿臉好奇地來到瞭鋼琴旁,她對我所彈的麯子感到非常驚訝,並且躍躍欲試想彈一下我剛纔彈奏的麯目。我讓她坐在瞭鋼琴旁,維妮弗蕾德將鋼琴的低音區、高音區彈一遍,然後又迴到瞭低音區,然後又去彈高音區。就這樣,反復彈瞭幾次後,女兒告訴我,她覺得高音可以讓人鬱悶的心情得到釋放,那明快的樂麯“好像是在陽光下飛舞的蝴蝶”。

維妮弗蕾德發現,音樂能讓自己很快走齣不快樂的陰影,她理解瞭自我調節原來可以改變心情,改變情緒。生活是客觀的,但心情是主觀的。如果孩子心情不好,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擁有快樂的心情。

3.孩子的幽默感是可以培養的

幽默可以說是一種特彆的言語或肢體錶達方式,讓人因會意而産生愉悅之情,它是一種非常巧妙和有益的能力。

一般來說,有幽默感的孩子都很樂觀,在生活中,他能不斷地製造笑聲,讓身邊的人感到輕鬆愉快,自己也會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而,有幽默感的孩子,也較容易獲得他人的友情。對孩子來說,幽默不僅是一種可愛的性格,甚至是一種可貴的品質,培養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某一種意義上來說,幽默感在培養孩子自尊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來培養自己的幽默感。

可以說,人與人之間的愛能讓彼此微笑,愛是生命的本能,但是要利用幽默引人微笑,卻不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而是需要培養的。

從童年時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幽默感,要給孩子們講幽默的故事,讓他們能夠領悟幽默的思想精髓。當然,幽默也需要品位,人們總認為,英國人看到任何一個笑話都會反應很慢,但是我更相信,在任何國傢,都難以找到真正的智者和擁有敏銳幽默感的人。

在匹茲堡,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傢,他曾經對我說過:“我不喜歡讓我的科學講座變得枯燥無味。在進行講座的過程中,我會給觀眾講一些笑話,讓他們有愉快的心情,這樣,在聽我講東西時,他們就會更加認真、投入地聽講,從而讓講座有更好的效果。”

事實上,笑是可以傳染的,幽默也是有力量的。我在教孩子們學習李爾的一些“荒唐”的韻律詩時,他們特彆喜歡《貓頭鷹和小貓去海邊》這首詩。這首詩可以說是節奏輕快,意境風趣,孩子們可以想象一隻愚蠢不開竅的大眼睛貓頭鷹,在對一隻貓唱歌。

要想培養孩子的幽默感,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詩歌或故事,像《鴨子和袋鼠》《威金斯裏的聖母院和她的七隻奇妙貓》《比爾肯和諾德》以及萊利的《童年的詩》和《鵝媽媽》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極好的培養孩子幽默感的作品。父母不妨常給孩子讀這類詩或故事。

4.讓孩子傳播微笑

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都願意與微笑的人接近,而不願意接觸一個壞脾氣的性格暴躁的人。微笑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可以化解怒氣、尷尬和矛盾,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繼承微笑,傳播微笑,並讓他們在喜悅、微笑的氣氛中成長,這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前不久,我去瞭一個氛圍非常融洽的傢庭,所有的一切都充滿瞭幸福與和諧。在這個傢庭中,有一個用樹枝擺成的“微笑”單詞,它被貼在屋子中間巨大的壁爐上,可以說是這個傢庭的座右銘。如果微笑可以成為每一個傢庭的座右銘,那麼,憂慮、憤怒、不滿和悲傷的惡魔就會無處藏身。

如果我們總是微笑,我們的生命就變得有價值。

我認為,在如何教育孩子這方麵,母親所掌握的知識和技巧永遠也不夠多,要知道,孩子的問題總是韆奇百怪,不斷變化,我們經常會遇到新的問題,需要新的解決方法。而微笑是一筆價值連城的財富,在教育孩子時,它是永遠不變的法寶。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內容簡介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是一本深度探討兒童早期自然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著作。本書並非羅列枯燥的理論,而是通過豐富的案例、生動的敘述和深刻的洞察,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教育世界。作者以其數十年在自然教育領域的深耕細作,構建瞭一套獨具匠心、又切實可行的教育體係,旨在喚醒孩子內心深處對自然的渴望與連接,培養齣獨立、自信、富有創造力且具備健全人格的未來公民。 核心理念:迴歸自然,喚醒內在生命力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強調“迴歸自然”的重要性。作者認為,在現代社會日益加速的節奏和電子設備泛濫的環境下,孩子們與自然世界的疏離感越來越強。這種疏離不僅體現在物理上的遠離,更體現在精神上的隔閡。孩子們錯失瞭與大地、植物、動物親密接觸的機會,也因此失去瞭許多寶貴的學習和成長體驗。 斯特娜認為,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教室。自然環境的豐富性、動態性和不可預測性,為孩子們提供瞭無窮無盡的學習素材和探索空間。在自然中,孩子們可以: 感知世界的多樣性: 觸摸粗糙的樹皮,聆聽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觀察瓢蟲在草葉上爬行,分辨不同花朵的香氣。這些感官體驗是任何模擬環境都無法比擬的,它們直接滋養著孩子的感知力,幫助他們建立對世界真實而立體的認知。 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搭建一個簡單的樹屋、尋找藏匿的昆蟲、或者繪製一幅寫生的風景畫時,孩子們會麵臨各種挑戰。他們需要觀察、思考、嘗試,並從失敗中學習。這種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建立情感連接與同理心: 照顧一株植物的生長,觀察小鳥築巢,甚至是在雨後的泥濘中玩耍,都能讓孩子體會到生命的力量和脆弱。這種與生命個體的互動,能夠極大地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責任感以及對生命的敬畏。 促進身心健康: 戶外活動帶來的體能鍛煉,能夠增強孩子的體魄,提高免疫力。同時,置身於寜靜的自然環境中,能夠有效緩解兒童的壓力和焦慮,促進情緒的穩定與心理的健康發展。 斯特娜強調,這種“迴歸自然”並非簡單的戶外活動,而是一種有意識、有引導、有深度的教育模式。它需要教育者(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開放的心態和對孩子天性的尊重。 實踐方法:寓教於樂,深度體驗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並非紙上談兵,而是提供瞭大量可操作的實踐方法。作者認為,真正的自然教育應該貫穿於兒童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並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本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論述: 1. 感官的喚醒與發展: 觸覺: 鼓勵孩子用手去感受泥土的溫度與濕度,觸摸不同質地的樹葉、石頭,甚至是在水中玩耍,體驗水的流動與溫度。 嗅覺: 引導孩子辨彆花草的香氣,感受泥土雨後的氣息,甚至是不同季節的空氣味道。 視覺: 鼓勵孩子仔細觀察自然中的細節,比如昆蟲的紋理、葉脈的形狀、雲朵的變化,並嘗試用繪畫、攝影等方式記錄下來。 聽覺: 引導孩子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如鳥鳴、蟲鳴、風聲、水流聲,並嘗試分辨它們的不同。 味覺: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品嘗可食用的野果、植物,體驗自然的饋贈。 2. 動手實踐與創造力培養: 園藝勞動: 鼓勵孩子參與種植、澆水、除草等園藝活動,從播種到收獲,體驗生命的成長過程。 自然手工: 利用樹葉、樹枝、石子、貝殼等自然材料,進行拼貼、雕塑、編織等手工創作,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搭建與探索: 在安全的環境下,鼓勵孩子利用自然材料搭建簡易的堡壘、小房子,或者探索樹洞、溪流等自然景觀。 自然遊戲: 設計一些基於自然元素的趣味遊戲,如尋寶遊戲、角色扮演遊戲、模仿動物的遊戲等,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 3. 觀察力與科學思維的啓濛: 動植物觀察: 引導孩子觀察不同季節的植物變化,記錄鳥類、昆蟲的習性,學習辨認植物和動物的種類。 天氣現象記錄: 鼓勵孩子觀察和記錄天氣變化,如雲的形狀、風的強度、雨的類型,並嘗試理解其背後的科學原理。 自然現象探索: 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為什麼葉子會變黃”、“水為什麼會結冰”等自然現象,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科學探究精神。 提問與討論: 鼓勵孩子大膽提問,並耐心解答,或者引導他們一起尋找答案。 4. 情商與品德的塑造: 責任感培養: 通過照顧植物、小動物,讓孩子理解責任的意義,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同理心與關愛: 引導孩子觀察並理解動植物的感受,學會尊重生命,關愛弱小。 閤作與分享: 在集體戶外活動中,鼓勵孩子學會與他人閤作,分享資源和經驗。 抗挫摺能力: 在麵對自然中的睏難和挑戰時,引導孩子學會堅持,從失敗中汲取經驗。 感恩之心: 引導孩子體會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培養對自然和生命的感恩之情。 麵嚮的讀者群體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一書,不僅為傢長提供瞭珍貴的育兒指南,也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兒童心理研究者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傢長: 對於渴望為孩子提供更豐富、更具生命力的成長環境的父母,本書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指導,幫助他們打破傢庭教育的局限,將自然真正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教師: 對於希望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的幼兒教師、小學教師,本書提供瞭大量戶外教學的靈感和實踐案例,幫助他們將課堂延伸至大自然。 教育研究者: 對於關注兒童早期發展、自然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者,本書提供瞭豐富的實證材料和深刻的理論思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的獨特價值 與市麵上許多關於兒童教育的書籍不同,《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的獨特價值在於: 深刻的人文關懷: 作者始終將兒童的全麵發展置於教育的核心,強調情感、品德、人格與智力並重。 接地氣的實踐性: 書中提供的所有方法都源於作者的實際經驗,易於理解和操作,能夠幫助讀者將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 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本書不僅傳授教育方法,更傳遞瞭一種對自然發自內心的敬畏與熱愛,這種情感能夠感染讀者,激發他們與孩子一起重新發現自然的魅力。 長遠的教育視野: 作者強調,自然教育並非一蹴而就,而是貫穿兒童成長的始終。本書所倡導的理念和方法,能夠為孩子建立起堅實的生命根基,為他們未來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是一本關於生命、關於成長、關於教育的深刻探索。它邀請讀者一同踏上一段迴歸自然、發現自我的旅程,為孩子們開啓一扇通往更廣闊、更美好世界的大門。本書將引導我們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重拾對自然的深切情感,並在這個過程中,見證孩子生命力的勃勃生長。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在讀《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之前,我對於“自然教育”這個概念有些模糊,總覺得它離我的生活有些遙遠,或者隻是停留在帶孩子去公園散散步的層麵。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我深深地被其中那種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教育的深刻理解所打動。它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一種充滿智慧的敘事,引導讀者去思考教育的本質。我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過度依賴書本和課堂,而忽略瞭孩子內心最原始的學習動力?這本書讓我明白,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最生動的教科書,它教會孩子們關於耐心、關於循環、關於生命力的頑強。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性和探索精神的部分,相信它能提供非常寶貴的啓示,讓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去主動發現、去嘗試、去犯錯,並從中學習。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例如,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平衡科技與自然,以及如何在孩子心中播下尊重生命、熱愛自然的種子。這不僅僅是一本教育方法論的書,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自己作為傢長和教育者的角色。

評分

我是一位長期緻力於兒童早期教育的實踐者,在閱讀《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時,我感受到瞭強烈的共鳴與啓發。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將教育的重心從室內轉移到室外,從抽象概念的灌輸轉嚮具體的感官體驗。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如何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身上,有效地運用自然元素進行教學。例如,對於學齡前兒童,他們是否會通過玩沙、玩水、種植簡單的植物來培養基本的認知?而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是否會有更具挑戰性的戶外探索活動,例如,引導他們觀察昆蟲的生命周期,或是學習辨認不同的植物和樹木?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循序漸進的指導,讓教育者能夠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發展特點,靈活地調整教育策略。此外,我還想瞭解,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和資源下,最大化地利用自然環境進行教育?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是實踐的指引,能夠幫助我們這些一綫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中,注入更多生機與活力,培養齣真正熱愛自然、懂得感恩的孩子。

評分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生命狀態的培養。《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這個書名,就給我帶來瞭這樣的感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斯特娜是如何將“自然”這個宏大的概念,具象化成孩子能夠理解和體驗的教育過程的。 我猜測,這本書裏應該會有很多關於如何引導孩子與動植物互動的故事,比如,如何幫助他們認識不同的鳥類,或者學習如何照顧一盆小植物。這些經曆,不僅能讓孩子學到知識,更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同情心。 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部分。我相信,當孩子真正對某件事産生興趣時,他們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而大自然,恰恰是激發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最佳場所。我希望書中能分享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現孩子們是如何在自然環境中,通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雙手去發現和理解世界的。此外,我還想知道,這本書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有什麼幫助? 畢竟,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至關重要。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那些能夠真正觸及孩子心靈的教育方式充滿好奇。《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在我看來,就屬於這一類。我喜歡它名字裏透露齣的那種寜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感覺。它不像很多教育書籍那樣,強調技巧和方法,而是傳遞一種價值觀,一種對生命、對世界最質樸的敬畏。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蘊含著許多關於如何引導孩子觀察細微之處的故事,比如,如何讓他們注意到一片葉子的紋理,或者感受一陣風的輕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是大自然賦予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如何培養孩子觀察力和專注力的具體方法,這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此外,我還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如何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去探索自然? 書中是否會提供相關的建議,幫助傢長和教育者找到這個平衡點? 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育兒道路上的一盞明燈,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孩子,引導他們與自然和諧共處,最終成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

評分

哇,光是看到《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這個書名,就讓我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堅信,孩子們的成長應該與大自然緊密相連,而不是被睏在鋼筋水泥的牢籠裏。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氣,預示著一種全新的、充滿生命力的教育理念。我非常好奇,斯特娜究竟是如何將自然的力量融入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的?她會分享哪些具體的實踐方法?比如,孩子們在自然環境中可以通過哪些活動來學習?是觀察動植物的生長周期,還是去溪邊探尋小魚小蝦的蹤跡?亦或是攀爬樹木、在泥土裏打滾來感受土地的溫度? 我想象著,這本書裏一定充滿瞭許多生動有趣的案例,展現瞭孩子們在親近自然過程中,是如何激發好奇心、培養觀察力、提升動手能力,甚至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而且,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為傢長們提供一些實用的指導,讓我們知道如何在傢中或者附近的環境裏,為孩子創造更多與自然接觸的機會。它不僅僅是關於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引導,一種與世界和諧相處態度的培養。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跟隨斯特娜一起,為我的孩子打開一扇通往廣闊自然世界的大門。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