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號:978-7-5502-1620-4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開本:690×960 毫米 1/16
印張:15.5
插頁:3
字數:150韆
頁數:248
版次:2015年3月第1版
印次:2015年3月第1次印刷
定價:35.00元
推薦語
我發現《編劇點金術》太有用瞭,尤其是關於劇本核心問題和創造場景段落的章節。自從《阿波羅13號》時起,我就一直按照書中的觀念來拍電影。
——朗?霍華德,《阿波羅13號》
《美麗心靈》《達?芬奇密碼》導演
《編劇點金術》不僅能幫你理解寫齣卓越作品的慣用技巧,它還會幫你掌握這些技巧、
打破慣例,並強迫你對自己提齣富有挑戰的問題——沒有這一自我磨礪的過程,劇本就會迷失方嚮。對有抱負的編劇以及職業老手而言,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波比?莫雷斯科,奧斯卡原創劇本《撞車》聯閤編劇
琳達的書對我的幫助非常之大。所有有抱負、正在從事編劇工作的人都應該研究她在書中關於劇本結構、人物發展的論述。
——斯圖爾特?貝亞蒂耶,《藉刀殺人》編劇、《加勒比海盜》聯閤編劇
編輯推薦
推薦一:如果你初齣茅廬,《編劇點金術》將會幫你提升技巧,講齣麯摺動人的故事。
推薦二:如果你是個老手,《編劇點金術》將幫你熟練地掌握那些依靠直覺習得的技能。
推薦三:如果你正深陷劇本修改之苦,《編劇點金術》將幫你讓故事柳暗花明。
著者簡介
琳達?西格(Linda Seger),好萊塢資深編劇顧問,從1981年起為2000多部劇本和100多部電影擔任瞭策劃谘詢工作,並在三十多個國傢教授劇本寫作。與她閤作過的影人和電影公司為數眾多,如導演彼得?傑剋遜、朗?霍華德,ABC、CBS、NBC電視颱,以及迪士尼公司等。她同時還是美國電影學會、美國導演協會、美國編劇協會、美國電視藝術與科學學院、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因劇本谘詢方麵的成就,她獲得瞭Redemptive Film Festival終身成就奬及Moondance等其他電影節多項大奬。更多信息請參見www.lindaseger.com。
譯者簡介
曹怡平,先後就讀於西南政法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獲經濟法學士學位、民商法碩士學位和影視美學博士學位。現居重慶,任教於西南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文學係。已齣版譯著《電影製片人融資指南》,專著《從剪刀手到守夜人》,發錶論文80餘篇。
內容簡介
本書是琳達?西格多年劇本谘詢與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自1987年初版以來便廣獲好評,是全世界有影響力的劇作書之一。從整閤創意到設置視點、創造場景、撰寫對白、製造衝突,全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讀者産生親曆編劇課堂之感。同時,作者特彆細心地點齣新人編劇易犯的錯誤所在,並給齣創作思路方麵的建議。全書更附有好萊塢著名編劇保羅?哈吉斯的個人創作談,以獲得奧斯卡原創劇本奬的《撞車》、獲得英國電影學院奬改編劇本奬的《007:大戰皇傢賭場》為例,與書中提到的創作理念形成瞭有效互動。 書中還具有針對性地分析瞭一批經典劇本,如《陽光小美女》的人物齣場方式、《迴到未來》的伏筆、《蝙蝠俠:黑暗騎士》的“時鍾裝置”等,幫助讀者直觀地理解和掌握這些劇作技巧。而每章末尾精心設計的課後思考題,則便於讀者對所學知識點進行迴顧與自測。無論對電影、電視編劇或商業廣告等文創人員,本書論述的講故事的技巧都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目錄
推薦語?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我個人感覺是一種非常嚴謹的“建築師藍圖”式的敘述。它極少使用感性的、煽動性的語言來激發讀者的創作熱情,更多的是一種冷靜、客觀地陳述“這是有效的方法”或“那樣做會導緻問題”。它更像是在提供一份詳盡的、經過曆史驗證的“最佳實踐”手冊,而不是一位激情的夥伴在深夜與你分享創作心得。這種風格的優點是,它在信息傳遞上非常高效和準確,每一句話都承載著明確的指導意義,沒有多餘的贅述或空泛的贊美。它強迫讀者以一種極其務實的態度來麵對劇本創作這項工作,將之視為一項需要專業技能和紀律的職業。對於那些被市場上光怪陸離的“速成秘籍”搞得心浮氣躁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難得的心靈錨點,讓你迴歸到最根本的“結構與人物”上去打磨基礎。不過,對於那些需要持續的情感激勵來支撐漫長創作過程的人來說,這本書可能顯得有些過於“乾貨”,缺乏一些能點燃火花的潤滑劑。
評分這本關於編劇的指南,我得說,它在理論構建上展現齣一種紮實的學院派氣息。作者似乎非常熱衷於將劇作的結構拆解到最微小的單元,仿佛在進行一場精密的手術。從“三幕式結構”到更細緻的“情節點”、“轉摺點”的定義,每一個環節都被賦予瞭清晰的標簽和功能說明。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走進瞭一個結構工程學的課堂,需要不斷地對照圖紙來理解每一個“梁”和“柱”在故事框架中扮演的角色。它詳盡地描述瞭如何通過外部衝突推動情節發展,以及如何在人物動機的層次上構建內在的張力。對於那些渴望從零開始係統學習劇本搭建邏輯的初學者來說,這種層層遞進的剖析無疑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它更像是一本教科書,而非輕鬆的散文,要求讀者投入相當的精力去消化那些專業術語和模型,但一旦掌握,那種對故事骨架瞭然於胸的感覺是令人興奮的。不過,這種過於強調規則和模型的傾嚮,有時會讓初次接觸的讀者感到有些僵硬,仿佛藝術創作被生硬地套上瞭工業製造的模具,缺乏一些揮灑自如的靈動感。
評分如果說許多編劇書籍側重於“講故事的技巧”,那麼這本指南則更偏嚮於“工業化流程的管理”。它對劇本創作從概念誕生到最終定稿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瞭細緻的劃分,其中涉及到與導演、製片人等不同角色的溝通策略,這一點我頗為贊賞。它提醒我們,劇本創作並非孤立的個人行為,而是協作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節點。作者詳細闡述瞭在不同階段(如“概念演示”、“治療大綱”、“分場劇本”)應該呈現何種程度的細節和完成度,以及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文字來“銷售”你的想法。這部分內容對於那些希望將自己的作品推嚮市場、與專業人士打交道的作者來說,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將藝術與商業的接口描繪得非常清晰,避免瞭許多新手在商業洽談中因不瞭解行規而吃虧。盡管如此,書中對“創作的魔力時刻”的著墨不多,似乎商業運作的邏輯壓倒瞭靈感的突現,這讓整體基調顯得有些過於理性化,少瞭一些對“為什麼偉大的故事會誕生”的哲學思考。
評分這本書在“修改”這一環節的處理上,展現齣一種近乎苛刻的自我審視精神。它沒有滿足於告訴我們如何“寫”,更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探討如何“重寫”和“打磨”。作者仿佛是站在一個極其挑剔的製片人角度,不斷拷問每一個場景的必要性、每一句颱詞的負載量。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場景有效性”的探討,即如何確保每一個鏡頭都能同時推進情節和揭示人物性格。書中提供瞭許多實用的“檢查清單”,讓人在完成初稿後,能夠像機器一樣地掃描自己的作品,找齣那些冗餘、重復或功能不全的部分。這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工具箱式的指導,教人如何割捨那些“自己喜歡但對故事無益”的段落。這種冷酷的自我批判,對於那些容易陷入“嬰兒情結”的創作者來說,是極其必要的。它教會我們,劇本的價值不在於寫瞭多少,而在於留下瞭多少精華。然而,對於那些初稿就帶有強烈個人風格和情緒的作品,這種過度工具化的修改方法,可能會不小心磨平掉作品中最寶貴的那一點點粗糲和真誠。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次與一位經驗極其豐富但略顯古闆的電影導師的對話。導師的經驗毋庸置疑,他能夠精準地指齣那些讓劇本“失敗”的常見陷阱,並用大量的“反例”來警示我們。他似乎對當代電影的許多流行趨勢持有一種審慎甚至略帶批判的態度,更傾嚮於推崇那些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敘事範式。因此,書中的案例分析往往指嚮那些經過好萊塢黃金時代洗禮的經典作品,對新興的、非綫性的敘事手法探討得相對較少。這種保守的立場有其優點,即確保瞭讀者不會在追求新潮時迷失方嚮;但同時,它也讓我時常産生一種“這是否已經過時”的疑問。我期待更多關於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在社交媒體的碎片化信息流中抓住觀眾注意力的實戰技巧,但這本書似乎更側重於如何搭建一個經得起時間淘洗的、堅固的敘事堡壘,而不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娛樂市場中快速部署有效的遊擊戰術。它的智慧在於深度,但可能在廣度上略顯不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