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書特色】 本書列舉了中國史上十位身居相職的歷史人物,將他們治國的宗旨理念一一陳述出來。並將他們的一生功過得失做一評價。從古人身上亦可給予現代經理人眾多啟示。 管仲「改革天下」——改革才能成霸業 輔佐儲君,政敵薦相——失敗是成功之母 摸爬滾打,貴人相助 從商、從軍、從政 管仲(西元前七一六~六四五年,或說西元前七二三~六四五年),又名夷吾,也稱敬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其祖先是姬姓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其父管莊,在當時比較強盛的齊國任大夫。 在中國古代氏族譜裡,「仲」在兄弟排行中排行老二。管仲雖然是貴胄之後,但根據當時的「遺產繼承」慣例,作為次子的他是分不到太多遺產的。 世界上最悲慘的事,不是沒資格分遺產,而是根本沒遺產可分。管仲的父親雖然是齊國大夫,吃官糧、拿官餉,屬於較發達國家的公務員,奈何其父早逝,管仲少時,家道中落,徒留老母待贍。可以想像,管仲的童年非但不是陽光燦爛,反而還頗為悲慘。 管仲作為一個孝順懂事的好青年,自然而然肩負起了贍養老母的重責。為此,管仲先從商,後從軍,最後從政,經歷可謂豐富。 但現實總是比理想殘酷,用現在的話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經商,要本錢;賺錢,不容易。更悲劇的是,當時的階級分化為「士農工商」,商人作為社會最底層、最不受尊重的職業,就算你賺了錢,成了巨賈富商,還是得不到社會認可,更別說得到社會地位了。意識到這點以後,管仲毅然轉業。 經商不行,那帶兵打仗、為國爭光可以吧。「一將功成萬骨枯」,戰亂年代,衝鋒陷陣、光榮獻身的是小兵卒,論功行賞、封侯拜相的卻是大將軍。管仲這樣一個既沒政治背景,又沒軍部後臺的小卒子,光憑滿腔熱血是絕對拼殺不出多少軍功的。 從軍也不行,那就從政吧。可這種鐵飯碗也不是那麼好捧的,跟從軍一樣,不僅需要能力和本事,更需要背景和後臺。 蜘蛛為什麼能夠不勞而獲,輕鬆獵取食物?答案是「關係網」。管仲一沒家底、二沒背景、三沒關係,所以從商而無果,從軍則「三戰三走」,從政更慘,「三仕三見逐於君」。 這些也是情有可原的,諸位千萬不要因此認為管仲是個「幹啥啥不會、吃啥啥不剩」的酒囊飯袋。別的不說,管仲能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從商不至於傾家蕩產、從軍沒有壯烈犧牲、從政還能全身而退,僅此三點,已是牛人一個了。 說到這裡,管仲似乎離「春秋第一相」還很遙遠。然而,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少不了另一個成功男人(更多時候是女人)的幫助和支持。管仲之所以幾次嘗試都沒能成功,除了因為沒家底、沒背景、沒關係之外,最主要還是少了一個貴人在背後支持。 而這種貴人,往往就在身邊。 管鮑之交 管仲的貴人到底是誰呢? 答案是「鮑叔牙」。《史記》記載,管仲和鮑叔牙都是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二人「少時常遊」,但是語焉不詳,是否為發小不得而知。有不少史書說管仲是在經商途中認識鮑叔牙的,這或許更確鑿一些。 鮑叔牙的環境比管仲強多了,出身貴族,家境優越,父親還是齊國大夫,擁有自己的杞國封邑——鮑邑。不少史書上都記載過鮑叔牙自視人生兩大快事,「一為食盾魚,二為飲玲瓏」。盾魚,即現在的鮑魚,其得名就是因為鮑叔牙愛吃。而玲瓏,則是一種茶,全名「玉玲瓏」,也叫「鮑叔芽」,至今還是山東十大名茶之一。 本來春秋戰國的階級分化就很明顯,貴族和平民是不會有太多交集的。雖然二人互相認識了,但也很可能只是兩條交叉的直線,沒辦法真正走到一起。 偏巧鮑叔牙和管仲就像是天造地設的合作夥伴一樣,一經認識,便有相見恨晚之感,當真是「不結婚就結拜」。兄弟合作,很快便在商業上撈到了第一桶金。 這裡就不得不批評一下管仲的不厚道,因為二人賺了錢後,管仲居然私自多抽分紅。《史記》原文說「分財利多自與」,這不是明擺著欺負人家鮑叔牙老實嗎? 這種事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古代,絕對是商業合作的第一大忌。若是東窗事發,輕則合作破裂,重則打擊報復。畢竟管仲當時還只是一介平民,而鮑叔牙則是官宦子弟,兩人相爭,管仲鐵定不是鮑叔牙的對手。 然而,管鮑之間還真不能用一般的合作夥伴來看待,因為據《史記》記載,鮑叔牙知道管仲私吞分紅後,居然「不以其為貪,知其貧也」。這意思分明就是說,管仲你生活壓力大,多抽紅利是應當的。 由此可見,鮑叔牙還真不是一般的好脾氣,二人的關係,也不是一般的鐵哥們。長此合作,二人絕對能成為黃金搭檔。 然而,歷史像現實一樣殘酷。就在二人合作愉快,準備兄弟聯手、大殺四方時,齊國政壇發生了大地震——西元前六九八年,齊僖公駕崩,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小白開始了奪位之爭。 管仲和鮑叔牙這對鐵哥們,居然在這個時候產生了嚴重的政治分歧。管仲決定輔佐公子糾,而鮑叔牙,卻選擇輔佐公子小白。 原來的黃金搭檔,在最危險的奪位之爭中,成為了兩個敵對陣營的幕僚,不得不承認,歷史還真是幽默。 文佐公子,智鬥叔牙 分道揚鑣 西元前六九八年,齊僖公駕崩,根據「立長不立幼」的繼承慣例,太子諸兒(全名為呂諸兒)即位,史稱齊襄公。 但是,齊襄公品質卑劣,即位後齊國各大臣都非常憂慮。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知道齊襄公坐不長久,因此二人都沒有放棄「奪位」,只是在等待時機而已。 管仲和鮑叔牙所在的年代,正值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崛起的時期,列國並峙、征戰不休,怎一個亂字了得。當時黃河中下游最活躍的諸侯國當屬齊、鄭、魯、衛等國。 而管仲輔佐的公子糾,其母為魯國公主;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的母親則是衛國公主(也有史料說是衛國宮女)。換句話說,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奪位之爭,漸漸地蒙上了魯、衛國力之爭的影子。 根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襄公荒淫無道,在位時,朝綱失常、政局混亂。齊國政府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不得不使用最沒政治作用的殘暴手段——濫殺無辜。 此時,遠見卓識的管仲和鮑叔牙都預感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險,因此分別替各自輔佐的主子想辦法。前面說了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公主,因此管仲連夜保護公子糾前往魯國尋求庇護。 而公子小白的母親則是衛國公主,鮑叔牙本欲帶著小白前往衛國,但是衛國距離齊國比較遠,不方便觀察齊國的政壇動向。無奈之下,鮑叔牙只能退而求其次,帶著小白來到衛國的「附屬國」——莒國。 事實證明,鮑叔牙真不是蓋的,他的這個決定,直接影響了日後的奪位之爭,真是不得不贊一句:「高,實在是高。」 魯、莒二國都離齊國比較近,躲在這兩個國家,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既可以避禍,又可以時刻瞭解齊國政壇動向。倘若齊國政壇有什麼大變故,一旦出現合適機會,二人都可及時殺回,一爭王位。 由此可見,管仲和鮑叔牙的選擇都非常具有政治遠見,當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西元前六八六年左右,齊襄公與其妹,也就是魯桓公的夫人文姜密謀私通,被魯桓公發現後,齊襄公醉殺魯桓公,後又被公孫無知(齊襄公的堂弟)弑殺,公孫無知即位。 西元前六八五年,弑君奪位的公孫無知因名不正言不順,眾叛親離下被齊國貴族所殺。一時間,齊國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局面。 管仲和鮑叔牙等的就是這樣的機會,二人一收到消息,馬上向魯、莒兩國借兵,帶著主子飛奔趕回齊國。 但是,按照地理位置來說,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距離齊國更近。而且,公子糾和管仲得到消息說,公子小白居然比他們提前出發。 這時候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地位,為防止公子小白先抵達齊國,管仲自告奮勇,親率「魯國特種兵」連夜攔截公子小白。 要知道,管仲好歹扛過槍、打過仗,雖然是逃兵,但比起出身顯貴、養尊處優的鮑叔牙來說,身體素質、軍事技能肯定強了不少。再加上魯國在當時國力強盛,麾下士兵的軍事素質也遠勝於莒國。因此,經過管仲和魯國「特種兵小分隊」的連夜追趕,終於在半路追上了公子小白的隊伍。 |
| 宰相者,上佐天子,下領百官,外撫四夷諸侯,內親黎民百姓,權力莫大於之,責任莫重於之,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自古以來,能夠位極人臣、高居相位的人,要麼是德才兼備的朝廷元老,要麼是長袖善舞的政界翹楚,要麼是譽滿天下的文壇領袖,要麼是雄心壯志的改革先驅,總之一句話,一般人絕對當不上宰相,而能當上宰相的人,絕對不一般。 宰相,不僅有能力、有智慧、有手段、有名氣,而且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項傲古鑠今的「絕技」,比如管仲的改革、商鞅的變法、李斯的刑罰或者狄仁傑的斷案。可以說,他們絕對是為官的典範、宰相的楷模。 本書講述的就是管仲、商鞅等十位「宰相楷模」的事蹟,以及他們的為官之道、管理之道、改革之道,旨在用幽默講述古人的傳奇,用知識增進今人的閱歷。 |
| 謝海金 謝海金,80後新銳作家。市場行銷專業出身,獲管理學士學位,後入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攻讀碩士,在學習中西方管理理論的同時,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古典文學,理論功底和文字功底深厚。2009年涉足長篇創作,現為騰訊簽約作者。其文筆兼具韓寒的犀利與當年明月的幽默。著有《歷代商爺的那些招兒》、《缺失的歷史課》。 |
| 管仲「改革天下」 ——改革才能成霸業 一、輔佐儲君,政敵薦相——失敗是成功之母 二、變革天下,澤被蒼生——變法是繁榮之父 三、尊王攘夷,稱霸春秋——稱霸是繁榮之子 商鞅「變法天下」 ——法制先鋒開盛世 一、懷志赴秦,大展宏圖——有本事就該亮出來 二、變法天下,盛世大秦——是金子終究會發光 三、商鞅變法,功過參半——出來混遲早都要還 李斯「刑治天下」 ──行治天下法治民 一、拜師荀卿,策滅六國——有好文憑,卻沒有好背景 二、天下一統,千古一相——開創先河,卻沒開創歷史 三、功名利祿,成敗榮辱——猜到開頭,卻沒猜到結尾 謝安「才治天下」 ——百無一用非書生 一、出身名門,散逸山林——論出身誰能出其右 二、東山再起,挫敗桓溫——論膽識誰能比其肩 三、淝水之戰,儒將風流——論功績誰能平其座 房謀杜斷「謀斷天下」 ——若個書生萬戶侯 一、房謀如海,計定天下——智慧就是保障 二、杜斷如山,決策江山——果斷也是勇敢 三、房謀杜斷,盛世大唐——知識仍是力量 狄仁傑「案判天下」 ——做官也得講證據 一、德才兼備,聲望初露——有些人註定不平凡 二、不畏權貴,案判天下——有些事註定難隱瞞 三、推薦良相,還政李唐——有些官註定是典範 范仲淹「憂樂天下」 ——筆桿子裡出政略 一、童年悲慘,求學艱辛──沒靠山就得靠自己 二、先憂而憂,後樂而樂──沒關係就要有才氣 三、宦海沉浮,命運多舛──沒福氣也得有骨氣 王安石「理財天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一、仕途蹭蹬,志比鴻鵠──若有鴻鵠志,怎怕身世艱 二、變法理財,富國強兵──若掌天下財,何愁富國難 三、詩傳天下,名留青史──若得萬世名,那管他人侮 耶律楚材「戎馬天下」 ——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一、兩國為臣,一生為民——叛國只為百姓 二、文韜武略,漢化革新──漢化只為蒙古 三、政治改革,榮耀蒙古──革新只為振興 張居正「權傾天下」 ──上層建築影響經濟基礎 一、鳳毛叢勁,直上竿頭──年輕時意氣風發 二、內閣首輔,萬曆新政──中年時躊躇滿志 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老年時鞠躬盡瘁 |
我對《宰動天下——歷代宰相是這樣烹國的》這本書的期待,源於對歷史中「幕後」人物的好奇。帝王的光環固然耀眼,但真正推動歷史發展、制定國策方針的,往往是那些輔佐帝王的宰相們。書名中的「烹國」二字,讓我腦海中立刻勾勒出一個畫面:一位深諳權術、運籌帷幄的宰相,如同烹飪大師一般,精準地運用各種政治資源,將看似錯綜複雜的國家局勢,調和成一副穩定的棋局。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會如何細膩地描繪這些歷史人物的智慧與謀略,他們是如何在權力的遊戲中游刃有餘,又如何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歷史事件的記錄,更像是對權力運作模式的一次深度解剖,是對政治智慧的一次系統梳理。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學到一些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的領導與管理哲學,從歷代宰相的經驗中汲取養分。這絕對是一本能引發深度思考的歷史讀物。
评分《宰動天下——歷代宰相是這樣烹國的》這本書名,光是聽起來就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與權力運作的智慧。我一直對那些身居高位、輔佐君王的宰相們充滿了好奇,他們的政治智慧、權謀策略,以及在複雜局面下如何做出最有利於國家的決策,一直是我感興趣的歷史題材。書名中的「烹國」二字,實在是個極富想像力的比喻,它讓我聯想到宰相們就像是一位高明的廚師,需要掌握火候、精選食材、恰到好處地調味,才能將國家這道「菜」烹調得色香味俱全,或者說,才能讓國家得以穩定發展,甚至走向繁榮。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幾位在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宰相,了解他們是如何在君權與臣權之間找到平衡,如何應對內外部的挑戰,以及他們的人生哲學。這是一本能讓我從不同角度理解歷史、洞察人性的書。
评分拿到這本《宰動天下——歷代宰相是這樣烹國的》時,光是書名就讓我腦海中浮現出無數關於權力、智慧與政治鬥爭的畫面。我對歷史的興趣,很大一部分源於對人性的觀察,而宰相這個角色,無疑是展現人性最複雜、最深刻面向的絕佳舞台。他們既要面對帝王的猜忌與恩寵,又要平衡朝中百官的利益與派系鬥爭,更要肩負起國家興衰的重擔。書名中的「烹國」,實在是個絕妙的比喻,它暗示了宰相的工作,如同廚師烹調佳餚,需要精準的火候、恰當的調味,以及對食材(國家資源與民心)的深刻理解。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描繪那些影響深遠的宰相們,他們是如何在關鍵時刻做出決策,如何化解危機,又如何在權力的漩渦中保持清醒。我期待書中不僅能提供豐富的歷史細節,更能挖掘出這些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們的面對的挑戰,以及他們留給後世的寶貴經驗。這是一本關於權力智慧的深度剖析,也是一本關於人生抉擇的歷史教材。
评分當我看到《宰動天下——歷代宰相是這樣烹國的》這本書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那些默默支撐起一個王朝的幕後英雄。歷代宰相,這個名詞本身就帶有一種深沉的歷史厚重感。書名中的「烹國」二字,讓我眼前一亮,它精準地概括了宰相的工作——不僅是執行命令,更是透過巧妙的策略與決策,來塑造國家的命運。「烹」字,暗示了火候的掌握、食材的選擇、調味的精準,這正是宰相在處理複雜政治局面時所需的智慧。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那些在關鍵歷史時刻,宰相們是如何運用他們的政治手腕、戰略眼光,甚至是個人魅力,來影響國家的走向。這本書或許會帶我走進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去理解那些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決策是如何產生的,以及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宰相們,他們是如何「烹調」出一個時代的。
评分這本《宰動天下——歷代宰相是這樣烹國的》的書名,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我。台灣原版繁體正版的標籤,更是讓我對其內容的嚴謹與原汁原味充滿期待。我一直對歷史中那些身處權力核心,卻又不像帝王那般萬人矚目的人物感到好奇,特別是宰相這個職位,它承載著輔佐君王、穩定朝局、甚至影響國家走向的重任。從書名中的「烹國」二字,我就能想像作者必然會以一種非常生動、甚至是帶點藝術性的筆觸,來剖析歷代宰相們是如何在複雜的政治格局中,巧妙地運用智慧、權謀與遠見,來「烹調」出國家的命運。這不是簡單的史實堆砌,而是對權力運作、人事斡旋、戰略佈局的深入解讀,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在暗中操盤、影響歷史進程的無名英雄。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觸及那些權傾一時、但最終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跌落神壇的宰相們,他們的起落沉浮,往往比一帆風順的故事更能引人深思。這是一本讓人迫不及待想翻開,去探索歷史深層次的智慧之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